-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福建省泉港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泉港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年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与这一趋势发展无关的是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B.市民阶层的扩大 C.城市经济的的发展 D.通俗文学的发展 3.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4.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收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5.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 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 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 6.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7.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省曾坐室中,天气闷热,王阳明叫学生摇扇取凉,省曾连说:“不敢”,怕在老师面前失礼。王阳明开导他:“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不是装作道学模样。”这表明王阳明( ) A.主张人格独立 B.反对圣人之学 C.追求思想自由 D.否定师道尊严 8.《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 )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9.传统史学以帝王将相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梁启超的“新史学”以国民群体为研究重心,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这一视角转换体现了( ) A.社会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近代化史观 10.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1.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 ) A.均主张“中体西用” 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C.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12.19世纪末为维新运动提供重要思想武器的西方社会学说是( ) A.三权分立学说 B.人民主权学说 C.进化论学说 D.阶级斗争论 13.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参政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尚武会、女子参政同盟会、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等团体。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B.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 C.封建正统思想的动摇 D.妇女群体关注革命形势 14.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道:“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作者的核心思想是( ) A.法律至上 B.人人平等 C.主权在民 D.自由也当自律 15.苏格拉底说:“ 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 A.否定神旨 B.忽视道德 C.善于诡辩 D.轻视教育 16.教皇尼古拉五世时期(1447~1455年),佩脱罗翻译波利比乌斯(古罗马历史学家)的作品,得到了五百金币奖励;盖利诺翻译斯特拉博(希腊历史、地理学家)的《地理》一书,得到了一千五百佛罗林;费勒福翻译《荷马史诗》,尼古拉五世在银行里给他存入了一万佛罗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教皇收买学者阻挠人文主义的传播 B.教皇迎合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 C.人文主义思想为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罗马教会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 17.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缚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 A.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18.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 ) A.相信人是万物的尺度 B.宣传禁欲苦行学说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设计出理性王国的蓝图 19.研究者发现,18世纪“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源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中发展最兴旺的学科。”据此,18世纪医学进步的源动力在于( ) A.医学工作者的努力 B.生物进化思想的促进 C.“科学革命”的影响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20.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21. "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 D.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 22. 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并不热心,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这主要是因为 ( ) A.日本深陷经济危机 B.英法压制日本 C.英日同盟破裂 D.日本关注在华利益 23. 以下是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中的规定(单位:万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美 英 日 法 意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A.美国和英国都是最大的受益国 B.日本海军地位已经上升到第二 C.法.意海军力量受到严格限制 D.主力舰吨位反映了各国的实力 24.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 ) 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 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25.“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28题各15分,共50.0分) 26. 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材料二 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研究述评》请回答: (1)材料一从什么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什么?(6分) (2)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富国”因子的变法措施。(8分) (3)史料研习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本题,你认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哪些问题?(6分) 27.材料一 ……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 (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10分) 28. 材料一 在希特勒进攻苏联之日当晚,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向全世界宣称:“我们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第二天,美国代理国务卿威尔斯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审阅这个声明时,用铅笔加上了一句结束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这时美国得到种种情报表明,日本准备进攻苏联的滨海各州。对此国务院远东司提出一个备忘录,认为苏联抵抗德国的时间越长、越成功,显然就越有利于美国。因此它建议美国应公开表示要援助和同情苏联,以挫败日本的侵苏步骤。 材料二 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租借援助截至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巴西3.19亿美元、荷兰1.78亿美元、比利时0.82亿美元、希腊0.76亿美元、挪威0.37亿美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对苏联实行援助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和影响。(8分) 2016-2017学年泉港一中高二年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答案 【答案】 1.A 2.A 3.B 4.A 5.A 6.C 7.A 8.B 9.A 10.C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B 18.D 19.C 20.B 21.B 22.D 23.D 24.C 25.C 26. (1)角度:心理学(人性、人品). 理由:个人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6分) (2)原因:宋神宗借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使“富民”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措施: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8分) (3)问题:史料撰写者的立场和态度;史料的来源和性质(第一手史料或第二手史料);史料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6分) 27. (1)“明守中立”的理由是中国当时缺乏参战的实力;“暗事参加”的理由是可以借参战的机会收回近代以来被列强夺取的领土和主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5分) (2)史实:中国政府以派遣劳工的方式参战:华工被安排在“一战”主要战场的前、后方,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华工生活、工作环境恶劣,生命无保障;华工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得到协约国的高度评价. 说明: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弱国无外交”. (10分) 28. (1)原因:苏德战争爆发,苏、英同为抗德的主要国家;增强苏联对抗德国的能力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受到了法西斯侵略的威胁。 (7分) (2)特点:广泛性;具有侧重性。影响: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物质力量;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 (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