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王戎不取道旁李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由南朝 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我 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原 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其内容主 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 行与轶事。 一部聪明人的故事集 人物介绍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 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 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 贤”之一。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3、读通每个句子,试着翻译。 自读课文 字词学习 尝 诸 竞 唯戎 chánɡ zhū jìnɡ wéi rónɡ 生字组词 róng 竞 zhū jìng wéi 戎马 诸位 竞争 唯一cháng尝试尝 戎 诸 唯 注释理解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 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子: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注释理解 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朗读课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新知讲解 诸:众,一些,许多。 尝: 曾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 起玩耍。 游:嬉戏,玩耍。 新知讲解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道边:路边。 子:果实。 李: 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走:争着跑过去。 唯:只有。 翻译:他们看见路边的李树上果实累累, 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 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新知讲解 李子树 新知讲解 为什么王戎不摘李子? 此必苦李 王戎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新知讲解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之:他(指王戎)。 此:这。 曰: 说。 必:一定。 信然:的确如此。 新知讲解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 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这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新知讲解 李树长在路边,如果这李子好 吃的话,早就被人摘光了,没人摘 的话,就一定是苦的,不好吃。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 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 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 子。”(这人)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全文译文 小组讨论 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王戎是个有主见不盲从、聪明的人。从“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可以看出他不随主流,有自己主见; 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以看出他很聪明。 理解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做 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不能盲目的跟从,遇事要有主见。 新知讲解 古代像王戎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曹 冲 称 象 司 马 光 砸 缸 主题归纳 本 文 讲 述 了 王 戎 七 岁 时 和 伙 伴 玩 , 在 看 到 李 树 果 实 累 累 后 , 小 伙 伴 们 争 着 去 摘 , 而 王 戎 却 在 思 考 后 断 定 路 边 李 苦 的 故 事 。 这 个 故 事 告 诉 我 们 :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要 善 于 观 察 , 细 心 琢 磨 , 善 于 根 据 有 关 现 象 进 行 推 理 判 断 , 避 免 不 必 要 的 错 误 , 少 走 弯 路 。 板书设计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和朋友去游玩 看见道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 朋友跑着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不动 苦李子 勤 于 观 察 善 于 思 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