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延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最早以口头的形式,父母对子女当面训诫体现出。‎ B. 中国家训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以及最重要的为人处世等。‎ C. 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如周公戒子、孔子庭训。‎ D.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在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延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引用家训文化中最早又最可信的周公训子,论证中国家训文化的源远流长。‎ B. 第二段引用《论语•季氏》中孔子训诫孔鲤的故事,以此介绍“庭训”的来处。‎ C. 文章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从而表明中国家训的指向非常明确。‎ D. 文章引用很多古代典籍内容,可以佐证观点,并且可以充实内容,增添文化色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在经历蜕变期后它就会实现一个跨越,达到更高阶段。‎ B. 家庭的自我控制是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 C. 家风在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下形成,因此说长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D.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家风离不开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好的家训。‎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最重要的为人处世”中“最重要的”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无此依据。故选B项。‎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C项,“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析有错,文章是从“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确立良好的家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故选C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在经历蜕变期后它就会实现一个跨越,达到更高阶段”推断根据不足。文中没有相关依据,属无中生有。故选A项。‎ ‎【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留住这个村庄 刘亮程 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应该再晚一些,再晚一些,黄沙梁埋着太多的往事,我不想过早地触动它。一旦我挨近那些房子和地,一旦我的脚踩上那条土路,我一生的回想将从此开始。我会越来越深地陷入以往的年月里,再没有机会扭头看一眼我未来的日子。‎ 我给自己留住这个村庄,今生今世,我都不会轻易地走进它,打扰它。‎ 我曾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站在黄沙梁东边的荒野上,让吹过它的秋风一遍遍吹到我的身体,我在荒野上找我熟悉的一棵老榆树,连根都没有了。根刨走后留下的树坑也让风刮平了。我只好站在它站立过的那地方,像一截枯木一样,迎风张望着那个已经光秃秃的村子。‎ 我太熟悉这里的风了,多少年前它这样吹来时,我还是个孩子。多少年后我依旧像一个孩子,怀着初次的、莫名的惊奇、惆怅和欢喜,任由它一遍遍地吹拂。它吹那些秃墙一样吹我长大硬朗的身体,刮乱草垛一样刮我的头发,抖动树叶般抖我浑身的衣服。我感到它要穿透我了。我敞开心,松开每一节骨缝,让穿过村庄的一场风,同样呼啸着穿过我。‎ 还有一次,我几乎走到这个村庄跟前了。我搭乘认识不久的一个朋友的汽车,到黄沙梁下的下闸板口村随他看亲威。我没告诉这个朋友我是黄沙梁人。一开始他便误认为我在沙湾县城长大,我已不太像一个农民。当车穿过那些荒野和田地,渐渐地接近黄沙梁时,早年的生活情景像泉水一般涌上心头。有几次,我险些就要忍不住说出来了,又觉得不应该把这么大的隐秘告诉一个才认识不久的人。‎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 我是在黄沙梁长大的树木,不管我的杈伸到哪里,枝条蔓过篱笆和墙,在别处开了花,结了果,我的根还在黄沙梁,他们就整不死我,也无法改变我。他们可以修理我的枝条,砍折我的杈,但无法整治我的根。他们的刀斧伸不到黄沙梁。‎ 汽车在不停的颠簸中驶过冒着热气的早春田野,到达下闸板口村已是半下午,我没跟那个朋友进他老舅家。我在马路上下了车,已经没人认得我。我从村中间穿过时,碰上好几个熟人,他们看一眼我,仍低头走路或干活。窜出一条白狗,险些咬住我的腿。我一蹲身,它后退了几步,再扑咬时被一个老人叫住。‎ ‎“好着呢嘛,老人家。”我说。‎ 我认识这个老人。我那时经常从他家门口过,这是一大户人家,院子很大,里面时常有许多人。每次路过院门我都朝里望一眼,有时他们也朝外看一眼。‎ 老人家没有理我的问候。他望了一眼我,低头摸着白狗的脖子。‎ ‎“黄沙梁还有哪些人?”我又问。‎ ‎“不知道。”他没抬头,像对着狗耳朵在说。‎ ‎“王占还在不在?”‎ ‎“在呢,”他仍没抬头,“去年冬天见他穿个皮袄从门口过去。不过也老掉了。”‎ 我又问了黄沙梁的一些事情,他都不知道。‎ ‎“那个村子经常没人,”他说,“尤其农忙时一连几个月听不到一点人声,也不知道在忙啥。村子附近的地全撂荒了。”‎ 我走出村子,站在村后的沙梁上,久久地看着近在眼底的黄沙梁村。它像一堆破旧东西扔在荒野里。正是黄昏,四野里零星的人和牲畜,缓缓地朝村庄移动。到收工回家的时候了,烟尘稀淡地散在村庄上空。人说话的声音、狗叫声、开门的声音、铁锹锄头碰击的声音……听上去远远的,像远在多少年前。‎ 我莫名地流着泪。什么时候,这个村庄的喧闹中,能再加进我的一两句声音,加在那声牛哞的后面,加在那个敲门声前面,加在那个母亲叫唤孩子的声音中间……我突然那么渴望听见自己的声音,哪怕极微小的一声。我知道它早已经不在那里。‎ ‎(根据《遥远的村庄》改编)‎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应该再晚一些,再晚一些”采用反复的修辞,写出了作者想回家乡,又担心回乡后走不出来的矛盾心情。‎ B. 当我回到黄沙梁,吹着来自荒野的风,我对村庄的熟悉感一下就涌上心头,那里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但令人失落的是伴我成长的村庄变得荒芜而陌生。‎ C. 作者出生在黄沙梁的小山村,在走出大山后,进入城市打拼,因为对自己出身农村感到自卑,所以“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 D. 我重访故乡的村庄,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孤独老迈的留守农民形象,表现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被边缘化,变得逐渐荒芜、冷清的现状。‎ ‎5. 如何理解标题“留住这个村庄”的含意?‎ ‎6.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尾段的作用。‎ ‎【答案】4. C 5. (1)作者希望从小生活的“村庄”黄沙梁能存留下来,不要被废弃荒芜。‎ ‎(2)作者离开故乡后,渴望再次融入而不得,所以希望旧有的熟悉的乡村文明留存下来。‎ ‎(3)“村庄”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作者都要留住“村庄”赋予的美好的性格。 ‎ ‎6. (1)“我知道它早已经不在那里”与标题、首段“留住这个村庄”相呼应。‎ ‎(2)末段运用了排比,“加在……后面/前面/中间”,表达了作者渴望望融入村庄的急切心情。‎ ‎(3)深化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深思。‎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 项,文中并未提到因“自己出身农村”而感到自卑。属于无中生有。‎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 首先,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分别理解关键字词的本义、比喻义(如果有则答,没有就不需要答)、情感义、主旨义等。当然,有时还需适当考虑标题本身存在的表达技巧。答题前要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散文内容。本文题目是“留住这个村庄”,文章从多个角度表达了想把它留下来的意愿。作者同新认识的友人回去时,看到他曾生活过的村庄“像一堆破旧东西扔在荒野里”,村子里的老人说“村子经常没人”“村子附近的地全撂荒了”,作者内心很希望黄沙梁能存留下来,不被废弃。文章结尾,“我莫名地流着泪”,作者希望这个村庄里能加进自己的声音,渴望再次融入,但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记忆中的乡村传统文明能留下来。“我是在黄沙梁长大的树木,不管我的根伸到哪里,枝条蔓过篱笆和墙,在别处开了花,结了果,我的根还在黄沙梁,他们就整不死我,也无法改变我”,表明黄沙梁是作者的精神家园,给了他精神支撑,勇于面对任何困难,因此要留住村庄,留住村庄就是留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将上述内容分条整理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散文段落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散文段落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本段表达了作者渴望融入村庄的急切心情。最后一句“我知道它早已经不在那里”,深化了主旨,能引发读者无限思考。结构上,该段内容表达我想留住这个村庄,与标题“留住这个村庄”照应;我站黄沙梁看着眼前的家乡内心无限感慨与开头“我没想这样早地回到黄沙梁”首尾呼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中兴通讯将被禁止以任何形式从美国进口商品。这对于严重依赖从美国进口芯片的中兴通讯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据悉,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1985年在深圳成立,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此次美国政府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为期长达7年。禁售的通讯元件包括其无线网络产品中使用的基站芯片。然而,这么一个基础的芯片,中兴通讯的自给率是零。‎ 对此,南都记者采访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陆永青。他表示,对于现状,中兴通讯肯定也是无可奈何,但是,这也可说是一个自我研发芯片的好时机。‎ 发展“中国芯”的优势,目前看来是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集成电路的巨大市场空间。根据万得资讯的统计,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601.4亿美元,增长14.6%,创历年新高,约占世界的68.8%,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然而,国内半导体芯片长年依赖于进口,大量的技术被欧美和日本所垄断。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日本5家、美国4家、荷兰1家。‎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周剑表示,“过去,中国企业往往为了追求效益而放弃技术突破,选择组装来赚快钱。但是在新时代下,中国企业不能再做二传手,一定要走自我创新、自主可控的路,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摘编自胡琛《中兴被美封杀如何摆脱“芯片之困”》)‎ 材料二:‎ 集成电路的从业者们知道,中国在高端芯片行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行业的一颗定时炸弹。集成电路素有现代“工业粮食”之称,芯片的种类繁多,涉及领域甚广,仅一个智能手机里面涉及的芯片就有数十种。‎ 中国并非不善于生产这种“粮食”,在国内中低端芯片领域,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及产品基础,但是在处理器、存储器等高端芯片领域,国内芯片产品基本不存在竞争优势。以家电行业为例,虽然其对相关芯片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有些芯片产品国内已经能够实现配套,而且价格也比国外进口的芯片价格便宜一半。但放在一个整机的成本上看,芯片多出来的成本算不了什么。有运营商称:“很多国内的芯片应用企业会更倾向于使用国外知名企业的芯片产品,主要是怕本土芯片影响其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当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见下表)‎ 系统 设备 核心集成电路 国产芯片占有率 计算机系统 服务器 MPU ‎0%‎ 个人电脑 MPU ‎0%‎ 工业应用 MCU ‎2%‎ 通用电子系统 可编程逻辑设备 FPGA/EPLD ‎0%‎ 数字信号处理设备 DSP ‎0%‎ 通信装备 移动通信终端 Application Processor ‎18%‎ Communication Processor ‎22%‎ Embedded MPU ‎0%‎ Embedded DSP ‎0%‎ 核心网络设备 NPU ‎15%‎ 内存设备 半导体存储器 DRAM ‎0%‎ NAND FLASH ‎0%‎ NOR FLASH ‎5%‎ Image Processor ‎5%‎ 显示及视频系统 高清电视/智能电视 Display Processor ‎5%‎ Display Driver ‎0%‎ ‎(资料来源于《2017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 在芯片制造上,“工艺是个门槛”,这需要很有经验的制造团队,有的国内芯片企业不惜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人才团队,就是希望借用他们的经验提高工艺制程水平以及芯片制造良率水平。‎ 而决定芯片制造水平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设备”。根据上世纪签订的《瓦森纳协定》,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设备出口是有限制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企业在芯片制造设备上的先进程度。‎ ‎(摘编自宁迪、李彦松《国内芯片为什么会被“掐脖子”》)‎ 材料三:‎ 中兴禁运事件敲响了警钟,未来中国必须将国产芯片研发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目前中国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每年用于集成电路研发总投入少于300亿元,不到Intel公司一家年研发投入的一半。政策方面,减税是重要一着,商务部此前宣布对国内芯片企业减免2—5年税收,覆盖高中低端芯片,从电脑到手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就是其例。‎ 与此同时,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和竞争机制,避免出现前些年光伏等行业的一哄而上,让投资“打水漂”。比如,相比此前单纯的专项补贴方式,更合适的方式可以是国家采用用户补贴方式,对采用国产芯片的下游整机厂商给予适当补贴。如此,国家并没有特定地去扶持某个厂商,既兼顾了市场化竞争,激发企业家精神,也补贴了国内芯片生产厂家的研发成本。‎ 此外,目前国内收入结构不甚合理,营销、互联网和金融从业者收入偏高,芯片等硬件行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这种现状必须打破。再者,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短板,既有国内企业互相模仿,亦有抄袭境外企业的案例,很明显这样的研发和创新模式不可持续,中国必须打造利于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摘编自《第一财经》社论《芯片自主需政府、企业联动》)‎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很多电子设备的国产芯片占有率极低,有的甚至为零,但这并不意味我国在芯片研发生产领域还未起步。‎ B. 2017年我国通信装备中国产芯片占有率相对较高,这表明国产芯片在通信装备领域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C. 2017年我国通用电子系统的国产芯片占有率最低,这意味着通用电子系统领域从国外进口芯片的数量最多。‎ D. 当前我国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不高,不是因为价格缺乏竞争力,而是因为缺乏技术和质量优势。‎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兴通讯虽然是全球领先的服务商,但其基础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现实却给了美国以重启制裁禁令的借口。‎ B. 中兴禁运事件引爆了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一颗定时炸弹,它直指我国缺乏高端芯片自主创新能力的严峻现实。‎ C. 欧美及日本在高端芯片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而我国则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D. 我国芯片企业如果要占领国内高端芯片市场,就要克服诸多障碍,而最大的障碍是国内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9.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高端芯片的国产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B ‎ ‎9. (1)企业自身摒弃短线逐利,立足自主创新;(2)企业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工艺水平;(3)国家积极争取宽松的国际环境,突破制造设备瓶颈;(4)国家给予企业财税、产权等政策支持,优化研发和市场环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且是针对“材料二”设题,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通用电子系统从国外进口芯片的数量最多”错误,占有率最低并不意味着进口的数量最多。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但其基础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现实却给了美国以重启制裁禁令的借口”错误,材料一中只是说“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中兴通讯将被禁止以任何形式从美国进口商品。这对于严重依赖从美国进口芯片的中兴通讯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可见“基础芯片完全依赖进口”并非美国启动制裁的借口。C项,“我国则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错误,材料中只是说“在国内中低端芯片领域,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及产品基础”。D项,“最大的障碍是国内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错误,综合材料来看,最大障碍应该是面对国外技术垄断难以实现技术突破,导致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故选B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怎样才能有效推进高端芯片的国产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考生可以到材料中圈出中国在高端芯片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推进的方法,还可以圈出直接表明该如何做的内容或者是他人的成功经验,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材料一“过去,中国企业往往为了追求效益而放弃技术突破,选择组装来赚快钱。但是在新时代下,中国企业不能再做二传手,一定要走自我创新、自主可控的路,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如材料二“但是在处理器、存储器等高端芯片领域,国内芯片产品基本不存在竞争优势……在芯片制造上,‘工艺是个门槛’,这需要很有经验的制造团队,有的国内芯片企业不惜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人才团队,就是希望借用他们的经验提高工艺制程水平以及芯片制造良率水平”,材料三“目前中国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政策方面, 减税是重要一着……”“与此同时,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和竞争机制,避免出现前些年光伏等行业的一哄而上,让投资‘打水漂’。比如,相比此前单纯的专项补贴方式,更合适的方式可以是国家采用用户补贴方式,对采用国产芯片的下游整机厂商给予适当补贴。如此,国家并没有特定地去扶持某个厂商,既兼顾了市场化竞争,激发企业家精神, 也补贴了国内芯片生产厂家的研发成本”“此外,目前国内收入结构不甚合理,……这种现状必须打破。再者,中国科技创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短板,既有国内企业互相模仿, 亦有抄袭境外企业的案例,很明显这样的研发和创新模式不可持续,中国必须打造利于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等,分析这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中主要从企业自身与国家层面两个方面来有效推进高端芯片的国产化。从企业自身考虑,立足自主创新,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工艺水平;从国家层面考虑,争取宽松的国际环境,给予企业政策支持,优化市场环境。考生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得直史馆。熙宁四年,安石欲变革。轼上议,安石不悦,命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轼决断精敏,声闻益远。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神宗崩,哲宗立。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禽此,乞行优赏于朝;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刺遇,获之。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轼请以己之年劳,当改朝散郎阶,为直方赏,不从。其后吏部为轼当迁,以符会其考,轼谓已许直方,又不报。‎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 B. 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 C. 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 D. 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行冠礼时通常由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字与名意思常有一定关联。‎ B. 疏,含有“疏理”的意思,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并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C. 神宗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奉祀时特为他们定的名号。《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也是庙号。‎ D. 卒,苏轼属大夫,故死称“卒”。古人对死的称谓指向明确,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未成年人死称为殇。‎ ‎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家教良好,自小聪颖。母亲程氏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亲自把书上知识传授他;十岁时,苏轼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B. 苏轼不畏权势,敢于进言。适逢元宵节,皇帝下令压低价格为宫中购买花灯。苏轼上书言明压价事小,但影响很大,最终皇帝下诏停办此事。‎ C. 苏轼治理有方,善待属下。苏轼刚到颍州派人勘察淮河地势,避免灾害发生。属下立功而朝廷行赏未到,苏轼想把自己的功劳改成对属下的赏赐。‎ D. 苏轼仕途不顺,屡遭贬谪。英宗想用唐朝旧例召苏轼进入翰林院时被宰相韩琦进谗言劝阻,又因谗言从翰林院到外放颍州,最后在常州去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君能禽此,乞行优赏于朝;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到二十岁时,(苏轼)就广泛地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 ‎(2)你能捉到这个人,向朝廷请求从优行赏;捉不到,也以不称职奏请免去你。‎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于河,河不能胜,致陈州亦多水”,这段话说“在此以前,开封所属各县多有水灾,官吏不研究事情的本末,决开那里的陂池湖沼,使之流入惠民河,河不能容纳,以致陈州也多水灾”,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是”“开封”“诸县”“水患”“吏”“本末”“其”“陂泽”“之”“河”“陈州”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和句意进行排除,如“多水患”的主语应是“开封诸县”,且“先是”是状语,可以单独断开,这就排除D项;“多”的是“水患”,且“吏”是“不究本末”的主语,应在“患”与“吏”之间断开,排除A项;“究”的宾语应是“本末”,应在“本末”后断开,且“决”的宾语应是“陂泽”,应在“陂泽”后断开,这就排除C项,故选B项。‎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也是庙号”错误,“永和”应该是年号。故选C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被宰相韩琦进谗言劝阻”错误,从第一段韩琦的话来看,韩琦认为苏轼有杰出的才能,将来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让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这是韩琦对苏轼的爱护;“又因谗言从翰林院到外放颍州”错误,第二段说的是“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由“请外”可知,苏轼是因有谗言请求外调。故选D项。‎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比”,等到,“比冠”,等到二十岁;“博通”,广泛精通,且“博通”前要添加主语“苏轼”;“属”,动词,写作;“日”,名词做状语,每天;“数”,几,“言”,字;“好”,喜欢。第二句中,“禽”同“擒”,捉到;“乞行优赏于朝”,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朝乞行优赏”,“于”,向;“以”,用,“职”,名词做动词,称职。‎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没有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①‎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②。‎ ‎[注] 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李白晚年漂泊东南时期。②侯嬴:战国时魏国隐士。信陵君引为门客。后秦军围赵都邯郸,侯嬴向信陵君献计,最终解邯郸之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盛赞升州,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写升州历史悠久和江山多娇。‎ B. 颔联巧妙称颂王忠臣人贤名高,天子“借”此“忠臣”以治国抚民。‎ C. 颈联借用“一边静”“万里清”的海江之景象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 D. 诗以赞其地起,以颂其人承,以言时局转,以抒己怀收,脉络清晰。‎ ‎15. 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尾联意为:你应该还需救赵良策,不要忘记我这个侯赢的存在。诗人借典故自比侯赢,虽晚年漂泊,但仍希望获得王忠臣的任用;尾联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想要为国效命、建立功勋的愿望,格调陡升。‎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C项,“写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不正确。“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意思是汪洋大海宁静了一边,长江万里得到了澄清,可见“一边静”写的并不是天下安定太平的盛况。由注释可知,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定,所以还不能说是“天下太平”。诗人说“一边静”“万里清”指的应是这年正月,平定刘展在东南一带的作乱的事。故此题答案为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鉴赏诗歌的尾联,考核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时一般要从手法和内容等角度分析。“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赢”意思是你应该还需救赵良策,不要忘记我这个侯赢的存在。从手法上来看,“侯赢”是用典,据《史记》记载,侯嬴是战国时魏国人,已经七十岁了,还在大梁夷门当个看守小吏。信陵君赏识侯赢,把侯赢奉为上宾,后来侯赢为信陵君出谋划策,帮助信陵君救了赵国。从内容上来看,这里李白以侯赢自比,把王忠臣比作信陵君,是希望自己能像侯赢得到信陵君赏识一样,受到王忠臣的重用,表达出诗人要为国效命建功立业的愿望。‎ ‎【点睛】第2‎ 题实际是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在古诗词中景情两者关系密切,在《诗经•氓》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桑叶比兴两句,写出女子容颜亮丽时沉浸美好爱情的幸福;在《离骚》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用自己以荷花、荷叶为服装的两句,来表明自己坚守高洁、美好的品质;在《沁园春•长沙》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以天空、水底生灵自由场景的两句,来表达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答案】 (1). 桑之未落 (2). 其叶沃若 (3). 制芰荷以为衣兮 (4). 集芙蓉以为裳 (5). 鹰击长空 (6). 鱼翔浅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沃若”“芰荷”“芙蓉”“裳”“翔”等。‎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人____的使命。四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亚提出“中拉命运共同体”概念时,激起广泛共鸣。四年来,从愿景到行动,从蓝图到现实,中拉关系已实现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其中,( )。近年来,中拉人文交流____,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______。中国迄今在21个拉美国家设立40所孔子学院、12所独立孔子课堂和1个区域中心,“汉语热”在拉美方兴未艾。中拉携手描绘的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蓝图,构建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确立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中拉早已结成_____的命运共同体。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有理由期待,引领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责无旁贷 异彩纷呈 交相辉映 休戚与共 B. 当仁不让 交相辉映 异彩纷呈 息息相关 C. 责无旁贷 交相辉映 异彩纷呈 休戚与共 D. 当仁不让 异彩纷呈 交相辉映 息息相关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拉命运体之船需要人文交流为助推器 B. 中拉命运体需要人文交流做船的助推器 C. 人文交流作为中拉命运体之船的助推器 D. 人文交流成为中拉命运体之船的助推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拉携手构建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确立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描绘的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蓝图。‎ B. 中拉携手确立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描绘的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蓝图。‎ C. 中拉携手确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描绘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蓝图。‎ D. 中拉携手描绘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蓝图,构建了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确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强调的是“责任”。“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第一处,句中是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人的使命,这是强调“责任”,应使用“责无旁贷”。“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是指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过,‎ 今后也不会有的具有过渡性特点的奇特事物。“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第二处是形容“中拉人文交流”,使用“交相辉映”则对象不当,应使用“异彩纷呈”。第三处,是说“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互相映照,应使用“交相辉映”。“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第四处,是说中拉结成“命运共同体”,强调二者之间的利害一致,应使用“休戚与共”。故选A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四年来,从愿景到行动,从蓝图到现实,中拉关系已实现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总说中拉关系的发展,“其中”暗示考生,括号处应是说中拉关系跨越式发展的原因,从后面 “近年来,中拉人文交流……,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可知,这里是强调“人文交流”在中拉关系中的作用,且“近年来”说明,这是既成事实,AB两项都是愿景,且从后文来看,是从“人文交流”的角度来说的,而AB两项都是从“中拉命运体之船”的角度来说,与后文的主语不一致,导致不连贯,排除这两项;括号后面是句号,这说明括号中应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C项“人文交流作为中拉命运体之船的助推器”中没有谓语,结构不完整,不能单独成句,排除这一项,故选D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中拉携手描绘的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蓝图,构建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确立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该句有两个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句中错用助词“的”导致句子缺少谓语,可以把“描绘”“构建”“确立”后面的 “的”改为“了”,即为“描绘了”“构建了”“确立了”;二是语序不当,应该是“确立关系”,然后“构建格局”,最后是“描绘蓝图”。A项,错用助词“的”导致句子缺少谓语,且“构建……”“确立……”“描绘……”的语序不当;B项,错用助词“的”导致句子缺少谓语;D项,“描绘了……”“构建了……”“确立了……”语序不当,故选C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说文解字》:怼,怨也。《现代汉语词典》中,“怼”读作duì,意为怨恨。在现代社会中,“怼”字为社会群体广泛使用 ,再一次焕发新的生命力 。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替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 ‎(1)杭州大爷环保意识强烈,怒怼在西湖中游泳的男子:“西湖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人的。”‎ ‎(新华网 )‎ ‎(2)馅料的制作环节很关键。选豆、清洗、熟制、怼碎,然后攥成球,和皮一块儿包成球,放蒸屉里蒸。‎ ‎(《人民日报》)‎ ‎(3)明星黄子韬与父亲经常在微博上开启花式互怼模式。网友评论:真有爱,果然是亲爸。‎ ‎(搜狐网)‎ ‎(4)美媒称特朗普每天要花8小时收看电视节目。对此,特朗普怼《纽约时报》:这是一个假新闻!‎ ‎(海外网)‎ ‎(5)日本竟打“欧盟牌 ”结贸易盟友共怼美国。欧盟和日本领导人承诺将加快谈判进程,争取今年签署一项贸易协定,从而制衡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 ‎(搜狐网财经)‎ ‎【答案】①批评、指责 ② 捣(碎)、碾(碎 )③诙谐调侃 ④言语还击⑤抵御对抗(语意接近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怼’”“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替换”,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中“怼”的意思,再用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来替换。第一句中,从“杭州大爷环保意识强烈”“怒怼在西湖中游泳的男子”“西湖是大家的,不是你一人的”可知,大爷应是对男子在西湖游泳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指责,此处的“怼”应解释为“批评,指责”。第二句中,这是说制作馅料的过程,从“碎”“然后攥成球”等可知,此处应是说把豆子给捣碎或者碾碎,“怼”应解释为“捣”“碾”。第三句,从“花式互怼模式”和网友评论“真有爱,果然是亲爸”可知,此处应是说黄子韬父子二人互相调侃,此处的“怼”应是“诙谐调侃”“开玩笑”。第四句,前面说“美媒称特朗普每天要花8小时收看电视节目”,后面说“这是一个假新闻”,从特朗普的反应来看,前面美媒所说是假的,带有攻击性,此处的“怼”应是“言语还击”。第五句中,“日本竟打‘欧盟牌’结贸易盟友共怼美国。欧盟和日本领导人承诺将加快谈判进程,争取今年签署一项贸易协定,从而制衡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从后面欧盟和日本领导人达成的协议来看,此处的“怼”应是“抵御对抗”。‎ ‎21.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不重复使用词语。‎ 黄菊倚风 月静池塘 紫门临水 风摇帘幕 ‎ 村酒熟 桐叶影 稻花香 桂花香 中秋:‎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阳:‎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秋: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帘幕桂花香。重阳:黄菊倚风村酒熟,紫门临水稻花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不重复使用词语”,然后结合对联自身的特点和使用的场合进行选词排列。首先根据使用的场合选出相应的词语,如根据“中秋”,可以选取“月静池塘”“桂花香”,然后根据对联的特点可以选词“风摇帘幕”“桐叶影”,因为“月静池塘”和“风摇帘幕”结构一致,“桂花香”和“桐叶影”结构一致;如根据“重阳”可以选取“黄菊倚风”“稻花香”“村酒熟”,再根据结构一致的特点可以选取“紫门临水”,最后根据这些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即可。确定上下联的时候要注意尾字一般“仄起平收”即上联的尾字是仄声,而下联的尾字是平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 四十年来,一个个、一批批改革英雄以敢闯敢试、自我革新、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智慧,担当起了中国蜕变与崛起的时代重任,他们是值得尊敬的时代英雄!‎ ‎——人民论坛 敢于直面人生,感受人生波折的苦乐,承受社会潮汐的冲击,用双手、用头脑为自己和家人编织幸福生活的普通人。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这样的你,都是英雄。 ‎ ‎——《南方周末》2019新年献词 ‎ 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时代与个人,写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你对英雄的认识。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时代需要英雄 有人说:物欲横流,英雄难觅。而我想说,纵然世事变迁,人心难测,却依旧有人愿拔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不忘初心,芳华永驻。‎ 有人说,成长的最高境界是忘了自己最初的样子。可真正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时的路。黄大年海外留学,面对国外优厚的待遇毫不动摇,坚定回国。历经重重艰难,他回国后将所学奉献于祖国急需的物理研究事业。这一坚守,就是大半辈子,直至积劳成疾,将自己的生命也奉献给了他最热爱的祖国和事业。‎ 不忘初心,是黄大发三十八年为全村通一口井的坚守。“路修不过去,我自己挖”。横跨三座悬崖峭壁,连专业工程队也不敢尝试的挑战,一根绳子,一把铁销,翻山越岭几十年,终于得偿所愿,建成了一条引水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这条引水渠被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 纵使年华老去,他们留给后代的,永远是最伟岸雄壮的背影,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不忘初心,与时代共勉。‎ 以前我总觉得我们的社会是逃避的。从摔倒的老人无人敢扶,到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太多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以致于千千万万的人开始对我们社会的隐患视而不见。‎ 可我们的社会并未彻底黑暗,有那么一些了不起的人存在着。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打电话,实名举报食品有问题的厂家;举报生产过期疫苗的企业。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人贩子抢夺孩子;冒着失业甚至被报复的风险去报道揭发别人不敢公开的事,只为让真相大白天下,让正义蔚然成风。‎ 他们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 这一路太难,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太多太多。可那些敢于挺身而出的英雄们,通身发着亮,燃烧着火,将自己化为照亮这个时代的灯,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却又无所畏惧。而我们,便跟在他们身后,一起去往,通向光明的路。‎ 因为有他们在,燃烧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终以燎原。我们的社会,终会以正义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时代需要梦想,社会需要正义。英雄永不被黑暗泯灭。初心永在,英雄长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任务很明确,“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时代与个人,写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或你对英雄的认识”,考生要分析材料,写成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或者阐述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对于此类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本次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考生要抓住这三则材料之间的连接点,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题干所给材料以“英雄”为核心,但每一则对英雄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材料一中的英雄强调的是包括抗战内的民族英雄,他们是为国家独立、免受外侮而捐躯赴国难,甘洒热血的一类人;材料二中的英雄是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新,勇于担当,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类人;材料三中的英雄是在生活中能够直面生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奋发为家庭做出贡献的人。三则材料对英雄认识不一,但都有担当与奉献精神。写作时可结合三则材料对英雄的理解,联系不同时代,尤其是当下,写出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和认识英雄的意义,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也可。考生可以选取历史中的“英雄”,如杜甫与辛弃疾作品里的“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时势造英雄。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考生还可以选取“而今时代”的英雄。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涵?比如特别强调“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山岛”;比如特别强调“引领”,不止于匠人精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人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还有特别强调“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家炳”;再比如形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列举,尽管身份平凡,但在人生的机要处为他人抛弃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怀在支撑……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如下:‎ 英雄,民族的脊梁 英雄不老,赞歌长存 做时代的超级英雄 时代为英雄加冕 ‎【点睛】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每一则,而且要找到关联,综合立意。这就增加了审读量,也赋予了考生选择权,要求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理论上说,选择两则或三则,会出现若干组合;即使选择相同的两三则,也因理解的主观差异,形成多样化立意,这就给考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在所有材料作文中,相对于新闻事实、寓言故事、漫画来说,名言名句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缺少具体的指向性。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理解其内涵并联系生活明确其外延。当然,高考题中出现的名言名句,其哲理还是相对好理解,以便学生有话可说。‎ 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 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 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合”。理论上说,任何两两组合都是可以的,只要能找到其关联。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与众不同。‎ 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意”。要综合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肩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构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