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灵丘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灵丘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5)

灵丘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 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 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雅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喈、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喈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喈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教化剧。‎ ‎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呜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睿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易知易晓。丘睿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用人搬演,虽非古礼,然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人心这点上,丘睿不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了“性情”传播的文体差异性.‎ ‎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而对舞台性的衡量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睿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泫然流涕者。”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 (选自高建旺《有宋以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3分)( )‎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共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一、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元忠少厉节操,居丧以孝闻。袭爵平棘子。元忠粗览史书及阴阳数术,解鼓筝,兼好射弹,有巧思。遣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 初,无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天平初,复为太常。后加骠骑将军。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 常布言于执事云:“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若朝廷厚恩,未便放弃者,乞在闲冗,以养余年。”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乃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曾贡世宗蒲桃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遗其书,其见重如此。‎ ‎ 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 ‎    ‎ ‎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遣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B.遣母忧去/任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C.遣母忧/去任  / 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D.遣母忧/去任  / 未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请为府司马/元忠以艰忧/固辞不就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射,指射箭技术,是古代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一种。起初只有贵族才能学习。‎ B.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指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李元忠年轻时就以孝顺父母而闻名。因为母亲年老多病,曾花数年时间去研习医学,最终颇有心得。‎ ‎    B.李元忠天性仁爱宽厚。对于病患,不分贵贱,都会为他们请来医生进行救治;又曾烧掉乡人的借据,为他们免除债务。‎ ‎    C.李元忠当官不拘小节,而且非常谦虚。平时不管日常闲事,常常喝醉。还说希望朝廷能让自己担任闲职,给贤才让路。‎ ‎    D.李元忠为人洒脱。经常挟弹携壶,饮酒作乐,怡然自得;有人来访,他坐在树下披着被子喝酒迎客。‎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时州境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5分)‎ ‎(2)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安史之乱发生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今河南洛阳)被攻占,诗人被迫南奔至扬州(江苏扬州)一带,曾秋日登高吴公台,写下了这首吊古之作。‎ ‎8、诗的颔联和颈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走廊和屋檐的形状,楼阁之间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开篇表现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长江自比,慨叹生命短促、外物永恒。‎ 乙 选考题 ‎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吃 西 瓜 ‎ ‎  冷清秋 ‎ 不了,真不了。打个嗝,全是西瓜味。‎ ‎ 你不好意思说你撑得弯不下腰, 够不着地上的工具。这怎么说得出口。‎ ‎ 可怎么能怪自己嘛。大热天,恰又口渴。也不是没吃过,没今儿这般敞怀罢了。最主要还是心里舒畅。做这行,形形色色啥人没见过,可这么热情善良,见面就递着西瓜赔着笑脸的还是头一遭。‎ ‎ 原本是拒绝的。组里也规定维修人员到客户家不许吃东西,可眼瞅着那堆积的笑意从皱纹里一圈圈漾出来,托西瓜的手不停颤抖,总觉得不接过来吃掉,就对不住人家。好在吃进肚子里,组长看不见,他也不能扒开嘴检查不是。违规就违规吧。‎ ‎ 当然是喜欢的。能不喜欢嘛?那么甜,那么爽口。但天地良心,大口解决的原因绝不是贪图好吃。是想快点结束好干活。组长给制定计分制。上门维修一户一张积分卡,月底按劳付酬。这耽搁下去的可都是自己的钱。三两口吃完,你抹下嘴去找工具。‎ ‎ 可对方显然误解了你的意思,又一块递了过来。你说不吃,伸出的手一挡,西瓜跌在地板上。正尴尬,对方却拾了起来,在掌心蹭蹭再次递给你。盯着地板上的印迹,你的心里直犯嘀咕,接与不接都不是。得亏斜过来的那只手夺了去放在一边。‎ ‎ “扑哧”一声儿你忍不住笑了,想起乡下的娘。娘就这样。小时候你吃饺子掉地上,娘叨叨着捡起来,在围裙上蹭蹭继续朝你嘴里塞。小嘛,也不知嫌弃,仍大口大口嚼得起劲儿。‎ ‎ 又想起昨天那户。当时就要脱鞋进门来着,怕弄脏了地板,但是人家皱眉掩鼻连连摆手,并递过来塑料袋,示意你套脚上。你想说经常洗呢不臭。‎ ‎ 可终究没说,说那干啥,没意思。‎ ‎ 都吃啊。你憋半天说出来的却绕了道。你总是不会拒绝。‎ ‎ 你吃,你吃。年纪大了吃不得这些呢。眯着眼,蜷在那儿的他温情地望着你,让你想起幼时经常放牧的那只老绵羊。‎ ‎ 递过来的瓜瓤都触到了鼻子尖。你寻思,放回去谁还会吃啊。就这样“为难”着自己一块接一块。‎ ‎ 眼瞅着就快完了,她居然一弯腰从桌下又抱一个来“咔嚓”成了两半。‎ ‎ 脑子里“嗡”一声,腿就软了。搁谁谁扛得住啊?自进门嘴就没让闲。就是再盛情难却,可毕竟肚子的需求有限啊,它已经在向你告饶了。难不成还要继续“为难”不成。‎ ‎ 不了,真不了,你摆着手。头发花白的她还不及你的肩膀高,正孩子般扁着嘴,盈着泪,和你对视。‎ ‎ 你不自在。求救似地扭头望向屋里的另一个主人——那只老绵羊。他正卖力地摆弄着那风扇,颠过来倒过去地研究。你觉得好笑,说实在的若不是怕擅自脱岗会被投诉,你一刻都不想再呆下去了。‎ ‎ 你踢踢脚下的工具箱。“咔咔”两声,老绵羊被惊醒般站起来。你个蠢婆娘,老让人家吃什么西瓜啊,去,去端碗绿豆汁。老太婆哦哦地应答着去了厨房,你吐了口气。‎ ‎ 要抓紧时间了,不然这么久还没回去,被组长扣分可就糟了。‎ ‎ 然而, 你却发现其实已经不需你动手维修了——那风扇分明已经转了起来。可不是么,这呼呼飘来的风。你骤然想起刚才一直默不作声摆弄的他。真是笑话,来就吃西瓜,啥也没干,被人家抢了“生意”了。‎ ‎ 这是个阴谋!不然干嘛一直拖延时间骗人吃西瓜。‎ ‎ 啊啊,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吗?跳着脚涨红着脸的你无限惶恐。你不知道为什么惶恐,似乎是为了积分卡又似乎又不是。但可以明确,你愤怒了,发火了。‎ ‎ 汗津津的钞票就是在这时递来的。‎ ‎ 被烫了似的你一下子跳开,嚷嚷着问,做什么?做什么?这算什么?什么毛病啊……‎ ‎ 哦哦,脑子上的啊,每年都买西瓜啊……儿子像你这般大,会修电扇,都是那地震……他语无伦次地说着,去掰她拽着你衣襟的手。‎ ‎ 她却不管不顾地念叨着伸出一只手来抚你的脸。指尖碰触脸的那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风,柔柔的,手糙糙的。徐徐拂来,整个心尖都颤巍巍地疼。‎ ‎ 又仿佛回到幼时,躺在田野里,蓝天下。在酸酸涩涩的物质涌出来之前,你抓起了工具箱。‎ ‎ 不就吃西瓜么,明天我再来。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通过叙述维修工上门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问题形象地给出了答案。‎ B.全篇采用纵式结构,以“吃西瓜”为线索展开情节,细致入微地传达了“你”这个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作品用“你”称呼小说中的维修工,选择的是老太婆的视角,维修工的一举一动都不肯错过,突出老人观察的细腻。‎ D.“昨天那户”让脱了鞋的维修工套上塑料袋,与眼前老人的表现形成对比;但老人的过度热情也让维修工愤怒发火。‎ E.由于儿子死于大地震,老人便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了维修工身上,对他有了非同一般的情感,这表现了老人的善良。‎ ‎(2)小说中的“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有大量出色、传神的细节描写,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 ‎(4)对维修工的“遭遇”,小说结尾才揭开谜底,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8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 ‎ ‎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     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 ‎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 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 ‎ 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摘自《我们怎样才能更靠近蔡元培》)     ②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 (摘自蔡磊珂《我是祖父的追随者》)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B.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E.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2)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6分)                                            ‎ ‎ (3)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6分)‎ ‎                                                            (4)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昔日稳定、文明、富足的香港因为愈演愈烈的所谓“占中”运动而变得 。‎ ‎②在 的漫漫长夜,鲁迅的黎文成为号召革命者向黑暗势力抗击的檄文。‎ ‎③季羡林先生 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 A.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B.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风风雨雨 C.风雨如磐 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抒写性灵”的价值在于:它淡化了以往报告文学作品过于意识形态化、新闻报道化和人物故事过于程式化的弊端。‎ B.野生鸟类尤其是候鸟对栖息环境质量的要求极高,因此成为国际公认的最能直观反映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 C.即时养老金不亏空,财政补贴也不是长远之计,社保经费筹措机制如果不改进,靠财政补贴发放养老金也很难持续下去。‎ D.国土资源部指出,今年下半年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天气诱发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含恨终生,又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找不到人生的幸福。‎ ‎②更有甚者,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葬送了最弥足珍贵的生命。‎ ‎③而那些坏习惯,就像一堵玻璃墙,把我们与成功隔离开来,让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却总是无法到达。‎ ‎④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在我们众多的习惯当中,能够成就一生的自然是那些好习惯。‎ ‎⑤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⑥ 拿破仑 希尔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 A.①②④⑥⑤③ B.⑥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⑥②①③ D.①④⑤③⑥②‎ 16. 请在横线上填写两句话,要求与横线钱的句子结构相似,修辞手法相同,语意相关。(6分)‎ 例句:生命没有草稿,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份无法更改的人生答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如果说领土、领海、领空是有形国土,那么,①,爱国情感高低直接关系民族生命力的强弱。爱国情感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基础。②‎ ‎,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就会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也就难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新形势下,我们要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报国志向。③,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 六、 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灵丘一中高二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答案 1、 C “不登大雅之堂”与官方是否重视无关;“妄撰词曲”“违规越礼”不符合官方意识形态,谈不上“充分发挥”与否。‎ 2、 B “怀着……的创作动机”说明这一创作是作者的自觉创作行为,不属于官方举措。‎ 3、 D从诗文和戏曲“接受”的差异性,不能退出“更能打动受众”和“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 4、D ‎ 5、D【解析】“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错误,“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 6、B ‎ 7、(1)当时州内灾荒,人多菜色,元忠上表请求赈贷。待秋收后归还。‎ ‎(2)(我的)年纪渐渐老了,志气精力已经衰微,愧于久居显位,阻碍了进贤之路。    ‎ ‎8、颔联写的是近景和远景。近处野游人迹罕至,可见寺之隐僻,远处云白峰隔,层层掩映,可见山的深远。颈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这四句有声有色,有物有景,构成了一幅完整而又凄清的画面。(答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等亦可)‎ ‎9、惆怅、感伤之情。对南朝昔盛今衰的惆怅,对当今安史之乱造成的荒凉破败之景象的感伤,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而人物不同的感慨。(或抒发了个人的漂泊流离之苦及忧国忧民之情)‎ ‎10、(1)廊腰缦回,隔离天日。‎ ‎ (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通过叙述维修工上门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意外情况,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问题形象地给出了答案。‎ B.全篇采用纵式结构,以“吃西瓜”为线索展开情节,细致入微地传达了“你”这个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作品用“你”称呼小说中的维修工,选择的是老太婆的视角,维修工的一举一动都不肯错过,突出老人观察的细腻。‎ D.“昨天那户”让脱了鞋的维修工套上塑料袋,与眼前老人的表现形成对比;但老人的过度热情也让维修工愤怒发火。‎ E.由于儿子死于大地震,老人便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了维修工身上,对他有了非同一般的情感,这表现了老人的善良。‎ 答案:AB ‎(2)小说中的“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善良。不好意思拒绝老人的西瓜,理解老人把掉在地上的西瓜递给自己的做法,被“抢”了生意也只是涨红了脸,得知真情后还要再来。②敬业。大口吃西瓜,想快点干活儿;进门前脱鞋;不想擅自脱岗。③有自己的“私心”。想快点干活儿多挣积分;怕时间太久被组长扣分。‎ ‎(3)小说中有大量出色、传神的细节描写,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 答案: ①暗示或点明人物身份。如维修工进屋脱鞋,找工具箱表明其工人的身份;老太婆把掉在地上的西瓜在掌心蹭蹭,暗示老人把陌生的年轻人当成了儿子。②推动情节发展。如“老绵羊”卖力地摆弄风扇,风扇转了起来等,令人生疑:明明自己能修好,为什么还叫人来修呢?③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如老太婆托西瓜的手不停颤动,表现了老太婆激动的心情;维修工踢脚下的工具箱表现了维修工不自在急于离开的心理。‎ ‎(4)对维修工的“遭遇”,小说结尾才揭开谜底,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8分)‎ 答案:示例:结尾在意料之外:不让维修工修电扇,只是让他不停地吃西瓜;“老绵羊”自己摆弄电扇。如此拖时间,“抢”生意,读者也会与维修工一样认为其中必有“阴谋”。‎ 又在情理之中:老人把维修工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前文做了多处铺垫:见面就递西瓜和笑脸;把掉在地上的西瓜拾起,掌心蹭蹭再次递过来;扁着嘴,盈着泪,和维修工对视。而这一切也让维修工想起了小时候娘捡起来掉在地上的饺子朝嘴里塞的画面。‎ ‎12.(1)B C  (答B 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A项,“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错。D项,偷换概念。蔡元培的想法是“教育救国”而不是主持北大。E 项,“不顾教育部反对”错。)‎ ‎(2)答: ①在师资方面,延揽积学与热心的教员; ②在治校理念上,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③在管理方式上,推行教授治校。(每点2分。) (3)答: ①蔡元培通过改革,改变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使北京大学脱胎换骨; ②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 ③北大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每点2分。) (4)答: ①心系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政北大; ②坚守原则,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 ‎ ‎③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 ④淡泊名利,身在高位却没有自己的房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B.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 风雨如磐:风雨像磐石那样压在头上,形容风雨极大,比喻黑暗势力的重重压迫。 风风雨雨:比喻经历过各种艰难困苦。‎ ‎14.答案:D 、A项搭配不当,淡化与弊端不能搭配。B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在因此的后面添加栖息环境的质量。 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社保经费筹措机制之前。‎ ‎15.B 第⑥句是总起句,第④⑤句承接前句谈好习惯,③①②句说坏习惯的后果。‎ ‎16.生活没有彩排,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场无法重演的现场直播;‎ ‎ 人生没有演习,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无法重来的真实格斗。‎ 17. ‎①爱国情感就是无形领土(2分)‎ ‎ ②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2分)‎ ‎ ③只有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