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6讲大气的运动(24张)
第 6 讲 大气的运动 - 2 -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 , 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P 地。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1 .N 地风向为 (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 .M 、 N 、 P 、 Q 四地中 , 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M 地 B.N 地 C.P 地 D.Q 地 3 .M 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 ,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 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 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A C D - 3 - 一 二 三 一、大气受热过程 例 1 (2017· 全国 Ⅰ 卷 ,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4 - 一 二 三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该地寒冷期 ( ) A. 最低气温高于 -16 ℃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 该地可能位于 ( ) A. 吉林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C D - 5 - 一 二 三 解析 : 第 (1) 题 , 覆膜是为了保温 , 故膜内温度高于当地气温 , 因此可判断曲线 ③④ 表示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 , 曲线 ①② 表示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 积雪对地表 ( 包括膜内 ) 有隔热作用 , 会使地表 ( 包括膜内 ) 日变化幅度变小。因此 ① 表示丰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 曲线 ② 表示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第 (2) 题 , 曲线表示平均气温而不是极端最低气温 , 因此 A 选项可排除 ; 由第 (1) 题解析可知 , 雪面以下地表或膜内温度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较大 , 当地气温日变化受积雪状况影响不大 , 因此 C 项描述最符合题意 ;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不大 , 排除 B 项 ; 根据第 (1) 题解析知 ,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 6 - 一 二 三 第 (3) 题 , 由图可知 , 该地寒冷期气温在 -15 ℃ 左右 , 可排除 B 、 C 选项 ; 一天中 ,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地方时 14 时 , 而该地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16~17 时 , 可推知该区域地方时比 120°E 晚约 3 小时 , 加之该地种植葡萄 , 可确定 D 选项正确。 - 7 -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1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8 - 一 二 三 2 . 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 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 内陆地区 —— 晴天多 , 阴雨天少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2) 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① 地势高低 : 地势高 → 大气稀薄 →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 昼夜温差大。 ② 天气状况 :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 ,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 昼夜温差大。 ③ 下垫面性质 :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 → 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 昼夜温差小 , 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 9 - 一 二 三 (3) 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① 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③ 干旱半干旱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 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 10 - 一 二 三 3 . 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 , 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 , 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 , 称为逆温。 (1) 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 - 11 - 一 二 三 - 12 - 一 二 三 二、热力环流和风 例 2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3 - 一 二 三 (1) 此时 , 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 (2) 正午前后 ( )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D B - 14 - 一 二 三 解析 : 第 (1) 题 , 垂直方向上同等高差范围的温差越大 , 大气对流运动越旺盛 , 大气越不稳定。图中甲、乙、丙三地相比较 , 垂直温差最大的是甲地 , 对流最旺盛 , 空气最不稳定 ,A 、 B 两项错误 ; 乙处有湖泊 , 受其影响 , 等温线上凸 , 说明乙地近地面气温高于丙地 , 而乙、丙高空气温大体相同 , 故乙在垂直方向上温差大于丙 , 进而可知丙地大气比乙地稳定 ,C 项错误 ,D 项正确。第 (2) 题 , 一般情况下 , 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 , 水汽较多 , 空气密度较小 , 空气最易发生上升运动 ; 当正午时 , 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 , 空气会强烈对流上升 , 产生强对流天气。此时三地的大气运动状况如下图所示。 - 15 - 一 二 三 - 16 - 一 二 三 - 17 - 一 二 三 - 18 - 一 二 三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例 3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9 - 一 二 三 (1) 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距海较远 D. 植被较好 (2) 甲地 5—8 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 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 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 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B B 解析 : 第 (1) 题 , 由图可知 , 甲地处低纬度 ,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小 , 全年气温均较高 , 气温年较差较小 ,B 项正确。第 (2) 题 ,5—8 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 , 盛行下沉气流 , 降水稀少 ,B 项正确。 - 20 -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21 - 一 二 三 - 22 - (2017· 东北三校三模 ) 下图为某区域 7 月海平面气压场 ( 单位 :hPa) 分布图。据此完成第 1~3 题。 - 23 - 1 .M 、 N 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 ( ) A.1 018 1 014 B.1 014 1 016 C.1 016 1 016 D.1 016 1 014 2 . 对 M 所在半岛中部地区此季节的气候特征 , 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 ) A. 温和湿润 B. 炎热干燥 C. 高温多雨 D. 寒冷干燥 3 .N 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 A. 气压带季节移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海区内岛屿众多 D. 大规模污染物排放 C A B - 24 - 解析 : 第 1 题 , 伊比利亚半岛和地中海海域纬度相当 ,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在 7 月份 , 伊比利亚半岛 ( 海拔较高 , 形成局部低压 ) 和地中海海域 ( 夏季为冷源 , 形成局部高压 ) 会分别形成一个局部的低压和高压。第 2 题 , 伊比利亚半岛面积较大、海拔较高 , 其中部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7 月受低压影响 , 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第 3 题 ,7 月北半球升温 , 海洋热容量大 , 升温慢 , 气温相对低 , 形成高气压中心 , 故 N 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