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2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作自己的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一个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我想我们都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碑身上的马克思,目光深邃,凝视远方。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伟人生前的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恰形成鲜明的对比。100多年前,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就是在这里,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闻名世界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1820~1895),全名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与马克思同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他和马克思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他是继马克思之后“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11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1844年8月在巴黎与马克思会见之后,这两位历史巨人就结为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40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因而,这篇演讲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生前为无产阶级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赞颂。哀悼深切,评价准确,字字珠玑。 1.悼词 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悼词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点明悼念对象,通常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岁数等。 (2)扼要地介绍逝者生前的事迹,突出其对社会的贡献,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一生。 (3)对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逝者。悼词一般由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读。 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故悼词也是演讲辞的一种。 2.讳饰 因有所顾忌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替代,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主要是委婉含蓄。如古今中外关于“死”讳饰说法就有很多种,小说《祝福》中“我”向茶房询问祥林嫂怎么了时,他回答“老了”,在这里,“老了”就是“死了”的意思,因为在新年,这样说能避免别人听了不吉利,比较委婉;有些老同志把自己的死说成“去见马克思”是同样的道理。诸如“去天堂”“回老家”“百年后”“山陵崩”“驾鹤西归”“去极乐世界”等,不一而足。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说明具体情景,具有增强表达各种思想情感的作用。 1.识记字音 11 悼词 dào 忌恨 jì 诅咒 zǔ 诽谤 fěi 污蔑 miè 繁芜丛杂 wú 缔造 dì 浅尝辄止 zhé 2.近义词辨析 (1)肤浅·浮浅 相同点 二者都有“浅、不深”的意思。 不同点 肤浅:是指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不深或学识浅薄。 浮浅:有两种用法,一种用法与“肤浅”相同,另一种用法是指浅薄、轻浮,不扎实等,常用于人的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或者某种理论等。 语境运用 ①有人认为罗斯福后来在雅尔塔会议上“受了骗”,向斯大林作了过多让步,这是一种 的老生常谈。 ②相比之下,她们自己 的生活和一潭死水般的日子倒变得难以忍受了。 (2)摸索·探索 相同点 二者都有“寻求”的意思。 不同点 摸索:①试探着(行进);②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摸索”侧重于个人经验,也指对于某种途径、方法的寻求。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侧重于寻求未知领域的规律,多指大众皆无经验的事物;也指更深入地研究某一事物或领域。 语境运用 毛泽东思想为 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否则,中国不知在黑暗中还要 多长时间。 (3)衷心·忠心 相同点 读音相同,都与“内心”有关。 不同点 衷心:侧重于发自内心,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形容词。 忠心:侧重于对人或事物忠诚,只能作名词。 11 语境运用 从警以来,他的 愿望是用满腔赤胆 守卫着家乡一方的安宁和幸福。 答案 (1)①肤浅 ②浮浅 (2)探索 摸索 (3)衷心 忠心 3.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看了这封信,他才豁然开朗,方知自己上当受骗。( ) 解释: (2)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浅尝辄止地谈外国。( ) 解释: (3)攀登科学高峰,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忍不拔。( ) 解释: (4)太多的话语都是苍白的,唯一的信服是那无可争辩的事实,以及这繁芜丛杂的事实后面隐藏的不可变更的历史规律。( ) 解释: 答案 (1)× 豁然开朗:指从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句中指突然醒悟。应用“恍然大悟”。不合语境。 (2)× 浅尝辄止:是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钻研。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生吞活剥”。 (3)× 坚忍不拔: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句意强调“刻苦”“不懈”,这里应用“坚韧不拔”。对象误用。 (4)√ 繁芜丛杂: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等繁多杂乱。使用正确。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文/黄小希 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近期热播。在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之际,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织中聆听伟人故事、感受人格魅力、品尝真理味道,我们对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真理的味道为何如此甘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马克思是对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堪称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最壮丽的日出。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现实充分证明,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11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实践上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世界东方,百年沧桑。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真理养分滋养古老大地,孕育甘甜果实。这甘甜,是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自危难中奋起、于困境中重生后的苦尽甘来。这甘甜,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自信豪迈。这甘甜,是一个牢记初心的政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变成现实的幸福喜悦…… 今天,“中国号”巨轮高扬的风帆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熠熠生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光辉的思想及其开启的盛世气象让世人清晰地看到,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社会主义并没有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而是在心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手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是对的,历史没有也不可能终结,“我们的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放眼全球,面向未来。真理的甘甜,在一种制度、一种路径、一种理念所预示的光明前景中更显醇厚绵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为真理而奋斗的人生是壮美的。沿着伟人的足迹,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伟大理论的指引下,在新时代领路人的带领下,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实践伟力开创美好明天。 (摘自2018年5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鉴赏点评] 文章将抽象的理论写得可见可闻,“真理养分滋养古老大地,孕育甘甜果实。这甘甜,是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自危难中奋起、于困境中重生后的苦尽甘来。这甘甜,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自信豪迈。这甘甜,是一个牢记初心的政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变成现实的幸福喜悦……”这些语句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地表达出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使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甜”字更传达出国民承享雨露恩泽的幸福感。 11 一、思维建构 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答案 发现剩余价值规律 英名、事业永垂不朽 二、内容把握 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做了精要的总结,从 成就和 11 业绩两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 和 之情。 答案 科学研究 革命斗争 无比崇敬 深切哀悼 1.统观全文,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分条作答) 我的答案: 答案 (1)理论方面:①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②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③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2)实践方面: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工作;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2.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我的答案: 答案 ①为突出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②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含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3.恩格斯在追述和评论马克思的杰出贡献时,对“马克思”这个人称,用了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和“这位巨人”等。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 我的答案: 答案 (1)这种称谓的变换属于逻辑学中的同一关系,说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和赞颂并不完全出自友谊,而是客观、中肯地对自己的战友作出了准确评价。 因此,应该把“这个人”“这位巨人”等称谓的变换归结为在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的准确表达。 (2)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纯洁高尚的友谊,体现出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说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是客观的、科学的,因而也是恰当的。 4.如何理解文章第2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我的答案: 答案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先说马克思的逝世,并总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概括揭示了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 5.恩格斯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请结合文中论述层次分析。 我的答案: 答案 11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家、科学家。这是承接上文对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评述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指导革命实践,从而引出下文对马克思从事革命实践的阐述。 文中有一个180多字的长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于这个长句,有人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有人说太拗口,不好理解。请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长句和短句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长句便于表达丰富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这样,繁茂的枝叶就是为了更准确、更丰满、更严谨地表现主干的思想内容,赞颂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观点二:演讲稿是演讲的依据,句子长了,演讲者觉得拗口,听众也会觉得费解。我认为演讲尽量要用短句、整句,在注重文采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平实易于接受。 观点三:我认为太拗口,不好理解。“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这是个病句。可改为“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 『读写能力』 举例论证的运用 本文最突出的论证方法就是举例论证法。在论述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时,列举“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来证明;在论述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家时,列举他革命斗争中的事迹来证明。 举例论证是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例证可以分为事例和语例两类。事例以当前的或者历史的事件或人物作例证。语例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的话作例证。 举例论证需要注意: 一、举例要简练概括。举例记事虽然也要用到记叙的表达方式,但和记叙文的写法不同,不需要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神态、动作、故事发生的场景等做细致生动的描绘。议论文只是借事说理,所叙事例只要能证明观点即可,文章的重点是作者所论证的观点而不是用来说理的事例。如果不考虑论点的需要,信笔写去,甚至进行大段的记叙,那事例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论证作用,还会使议论文变成“两头议、中间叙”的不伦不类的文章。 11 二、举例要紧扣论点。举例论证时,所举事例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紧密相扣,这才能起到论证的作用。要做到这样,首先在选择事例时,就要看事例本身是否蕴含着所要论证的观点。同时,由于事例本身往往具有多义性,因此,在叙述事例时,还要有意识地突出事例中与论点相扣的一面,不能泛泛地说事,即要围绕论点定向复述事例。 三、举例要析理透辟。举例是为了说理,举例过程中或概述事例之后要对事例作适当的分析,将其中蕴含的道理围绕观点说清说透,这对于增强论证的力量也是很有必要的。切忌不加分析地信手拈来,随意罗列事例,这样必然会造成事理脱节,举例失当。 『针对练笔』 请运用举例论证来阐述一下自己对“包容”或“名利”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答: 答案 (示例一)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示例二)历史长河汩汩滔滔,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但是人们记住的是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忠臣屈原,而不是“争宠而心害其能”的谄臣上官大夫;人们记住的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而不是嫉贤妒能的小人秦桧。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主要以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的大小来衡量。大公无私的人自然流芳千古,自私自利、欺世盗名之徒必然遗臭万年。 『直击高考』 (2017·上海高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常识和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但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所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作“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判断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11 ③常识是由正常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的解释。爹娘个子大,子女个子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娘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了一口就会缺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察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所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们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找到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⑥理论所依据的道理来自常识,但是,理论解释不同于常识解释。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儿说太阳早上比中午近,因为看东西近大远小,一个小儿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更近,因为发热体近热远冷,连孔子也“不能决”。这个故事,妙就妙在找到一个焦点,让常识中的两个道理狭路相逢。而理论专为整体解释而生。所谓整体解释,就是同一个道理既解释了正常现象,也解释了反常现象。理论家为了提供整体解释,必须把包含在常识中的种种道理组织成系统。他必然格外重视其中的某些道理,把它们上升为原理,通过种种延伸和变形,从中再得出更多的定理。理论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原理的数目,二是用推理把定理和原理联系起来。理论家的思考并不古怪,但他会用我们能明白的思考和推理引出让我们大吃一惊的结论。 ⑦可见,理论和常识无所谓谁更正确,只是理论用整体的道理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把我们对世界的识见带到更深或更高的层面。 第⑥段提出“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的观点,并用“两小儿辩日”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答: 答案 “两小儿辩日”中有“近大远小”“近热远冷”两条常识,它们单独来看都是正确的,但在判断太阳离地远近时,却会导出不同的结论,这表明常识包含的道理只能解释相关现象的一部分,由此证明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 解析 11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首先明确“两小儿辩日”的事例得出的两个结论都是常识包含的道理,比如事物离得近就大,离得近就热,这两条常识单独看都是正确的,但当太阳这一事物同时适用两条常识时,就出现了悖论,这种时候常识性的道理就无法说明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我们更近。作者以此论证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 『素材迁移』 马克思:倾尽毕生精力为人类谋幸福 马克思一生都在为了人类而奋斗,将人类引向文明社会。他是伟大的,他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人类幸福的探索,他将无产阶级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崇高目标的指引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办了杂志和报纸宣传革命,创立了领导各国工人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组织——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是欧美无产阶级最崇高的领袖,他使得无产阶级看到了新的希望,并为自己挣得利益。因为有崇高的追求,马克思建立了伟大功绩;因为有崇高的追求,马克思赢得了工人阶级的普遍爱戴。 [运用方向] “无私奉献”“理想”“追求”“为理想而奋斗”等。 [运用示例] 理想就是事业的种子,再伟大的事业也是源于起初的一个理想。 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是马克思的理想。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耐力攻读前人留下的皇皇巨著,以至把大不列颠图书馆的地面磨出一道深痕;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忍受得了贫穷和饥饿,写出了《资本论》这一旷世杰作;有了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勇气和智慧,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敌人。正是因为有了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能创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第一位巨人;也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这一理想,才有了我们今天千树万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花蕾。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