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河北省黄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黄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瑞特巴湖位于距海较近的沙丘中(下图),由于无地表径流汇入,瑞特巴湖的盐度高达40%,每年当大风从撒哈拉沙漠边缘吹来富含矿物质的硅沙粒时,硅沙粒沉入湖泊, 由于阳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湖水会出现美丽的粉红色。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当瑞特巴湖出现粉红色景观时,下列现象最可能会发生的是( ) A. 北印度洋表层海水流向马六甲海峡 B. 加拿大各种枫树树叶变红 C. 勒拿河河流水位上涨 D. 塞内加尔河三角洲来自西北欧的候鸟众多 2. 当地人们在瑞特巴湖湖岸进行人工恢复植被,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增加降水 B. 削弱流沙侵蚀 C. 防止水土流失 D. 美化自然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提示湖洎出现粉红色与大风从撒哈拉沙漠迦缘吹来硅沙粒有关。根据区域经纬度可知,该地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大风吹来沙粒应该是在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时期,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受到季风影响,流向夏顺冬逆,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表层海水向西流,因此马六甲海峡海水流向北印度洋,A错误。加拿大枫叶变红为北半球秋季,B错误。亚洲北部的勒拿河水位上涨应为北半球夏季,C错误。北丰球冬季,西北欧纬度較高,气温低,因此西北欧的候鸟飞往较低纬度的塞内加尔河三角洲过冬,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瑞特巴湖位于距海较近的沙丘中,并且大风会将沙粒带入湖泊,因此湖泊受流沙影响面积可能会缩小,为了保护湖泊,人们进行湖岸植被恢复,其主要目的是削弱流沙侵蚀,B符合题意。人们在瑞特巴湖湖岸进行人工恢复植被,植被数量有限,增加降水的功能有限,排除A。当沙丘广布,说明气候干旱,无地表径流汇入,说明地表径流少,因此当地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排除C。人们在瑞特巴湖湖岸进行人工恢复植被,有一定的美化自然的功能,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B。 3.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图中甲地时间为( ) A. 5日5时20分 B. 6日6时20分 C. 6日5时20分 D. 5日6时20分 【答案】B 【解析】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15°E是东一区的中央经线,即甲地时间是东一区的区时。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两地相差6个时区,即甲地比西五区区时早6小时,甲地时间为6日6时20分,B对。所以选B。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甲地位于乙地的(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5. 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 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 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 C. 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 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答案】4. B 5. D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题详解】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北半球(21°N及其以北),也就是6月前后。甲、乙两地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同时位于晨线上。根据日出时当地时间推算,甲地日出在6时以前,应是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乙地日出比6时晚,应该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应呈东南-西北向,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太阳直射北半球,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应是冬春季节,A错误;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比较湿润,该时段气温低,不易发森林火灾,B错误;好望角附近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温和多雨的冬季,C错误;此时墨西哥湾为夏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类似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D正确。故选D。 6.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 蒙古高压 B.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 夏威夷高压 【答案】A 【解析】“露气寒冷,将凝结”说明此时气温逐渐降低。每年秋冬季节,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高压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在其影响下盛行偏北风(西北风),气温降低,形成寒露。 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 A. 反气旋频繁过境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或看海陆轮廓、特殊地理事物(安达曼海、泰国湾等)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地区,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西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水汽,故D正确。反气旋、寒流、东北季风不会给该地带来降水,ABC不对。故选D。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 甲地气候类型为(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9.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 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 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 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例,甲地气候类型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B对。热带草原气候是东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A错。地中海气候是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C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D错。 【9题详解】 结合图例,乙是地中海气候,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中,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乙地河流流量在北半球1月大于7月,南半球相反,A错。丙地可能分布在狭长的大陆西岸沿海平原,不一定地形开阔,B错。丙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冬季可能积雪少,D错。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亚欧大陆东岸 B. 亚欧大陆西岸 C. 北美洲东岸 D. 北美洲西岸 11. 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洋流 C. 纬度 D. 海陆分布 【答案】10. A 11. D 【解析】考查区域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0题详解】 读图,东南部降水量年较差大,降水量没有负值,年较差大,降水量最多月数值也大,说明该地东南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西北部降水量年较差小,可能降水量小。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符合亚欧大陆东岸的降水特征,A对。大陆西岸在该纬度范围内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小,B、D错。北美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年较差小,图中西北部降水量差值小,可能是沙漠区,北美洲沙漠面积少,图示区沙漠面积广,所以是北美洲东岸可能性小些,C错。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降水量年较差数值,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等气候的降水年较差较大。图中等降水量年较差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说明由东南向西北受季风影响总体递减,因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远,季风影响越小,故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D对。地形、洋流、纬度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A、B、C错。故选D。 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图(a)中( ) A ①比②风速大 B. ①比③云量少 C. ②比③气压低 D. ②比④气温高 13. 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 上午 B. 下午 C. 傍晚 D. 夜间 【答案】12. B 13. A 【解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和天气系统。 【12题详解】 图a中①比②等压线稀疏,所以①比②风速小;①处于高压脊,天气晴朗,比③云量是少;③位于低压中心,②比③的气压大;④位于冷锋的锋前,②位于冷锋的锋前后,处于冷气团控制,②比④地气温低,所以选B。 【13题详解】 根据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图中④地附近锋为冷锋,其移动方向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受其影响,④地风力增强,且吹西北风,读图分析可知,在8-10点间该地吹西风,风力2级,12点后风向为偏北风,风力加大为6级,可判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大约是在10-12点间,选A正确。 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 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10°N,112°E) 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15. 此时属于东半球且与该船所在地点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大于1/2 B. 大于1/3 C. 小于1/4 D. 小于1/5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判断当地纬度为10°,我国境内为10°N。当地时间为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两地相隔16分钟,说明当地比120°E的经度小4°,为116°E。故选B。 【15题详解】 属于东半球,则经度范围在20°W-160°E,此时北京时间为3时,则最东约到东10区,此时为5时,最西到东五区,同属一天的时间占5/24,小于1/4,故选C。 16.2011年7月1日是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五周年的纪念日。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至拉萨首辆旅客列车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全程运行47小时28分钟,到达拉萨时见到的景象是( ) A. 旭日东升 B. 烈日当空 C. 夕阳西下 D. 繁星满天 【答案】C 【解析】考察时间计算。结合材料可知,列车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全程运行47小时28分钟,列车到达拉萨时北京时间为7月3日20时58分,拉萨(东6区)比北京时间(东8区)晚2个小时,此时拉萨为7月3日18时58分,所以此刻的景象为夕阳西下。故C正确,ABD错误。 17.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是明亮的,现代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即晨光和昏影的合称。如果前一天的昏影还没有结束,而后一天的晨光已经开始,那么整个晚上天空都不黑,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研究发现白夜出现的纬度与理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在经线圈上相差18°圆心角。假如北半球冬至日的白昼、黑夜和晨昏蒙影的分配近似下图,则北极点的夜空中出现晨昏蒙影的时间约在( ) A. 90天后 B. 45天后 C. 22天后 D. 10天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运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纬度为66°34'。当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达到72°时,北极点出现晨昏蒙影。切点位置移动6°,大约需要22天时间。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下列关于甲处地形及影响其7月等温线分布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 B. 黄河谷地,地形 C. 秦岭山地,大气环流 D. 祁连山地,地形 19. 有关乙地成为我国夏季高温中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B. 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受到的削弱作用小 C.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 D. 地表缺植被保护,比热容小,升温快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气温低于四周地区,应当为山地地形,结合其位置,判断为祁连山,影响其气温低的原因为地形。故选D。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为吐鲁番盆地,该地夏季气温高,主要是由于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A对。该地纬度高,按照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应当比周围地区低,B错。吐鲁番盆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C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升温速度快,D对。故选B。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为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季 C. 太阳直射2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1.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0. D 21. A 【解析】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和题目叙述:遮阳板收起目的是为了采光,应为冬季。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表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较小,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选D项。 【21题详解】 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夏季室内光照面积大。应该加长遮阳板,可以起到遮阳作用,或者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安装的高度。所以选A项。 某年4月23日0时~20时,敦煌经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下图为该日0时~20时敦煌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速)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图中曲线分别代表的气象要素是( ) A. ①代表气压,②代表气温,③代表风速 B. ①代表气温,②代表气压,③代表风速 C. ①代表气压,②代表风速,③代表气温 D. ①代表风速,②代表气温,③代表气压 23. 下列时间段中,敦煌附近等压线最密集的为( ) A. 0时~2时 B. 10时~12时 C. 14时~16时 D. 16时~18时 24. 造成敦煌市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答案】22. B 23. C 24. C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需要结合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14点到16点左右,气候要素变化最大,推测这段时间是沙尘暴爆发的主要时期,春季,受强烈的西北冷空气影响,风力大,沙尘暴易爆发,伴随着气压升高,气温降低等现象,据此分析,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3题详解】 等压线最密集为风力最大时期,由图可知,14点到16点风力最大,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4题详解】 一般沙尘暴是由冷锋天气形成,C是气旋的后侧冷锋,C正确;A是气旋的前侧暖锋,A错误,BD不会形成沙尘暴,错误。故选C。 读2017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 25. 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植被覆盖率 26. 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 气压低 B. 气温低 C. 降水少 D. 云量少 【答案】25. C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甲天气系统是昆明准静止锋,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受云贵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与南方的暖气团在此形成准静止锋。故受地形的影响,排除ABD,故选C。 【26题详解】 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阳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云量多。ACD错误。故选B。 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7. 该日昼夜温差最大的城市,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8. 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B. 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 C. 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 D. 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 【答案】27. B 28. B 【解析】昼夜温差最大,产生原因的是白天晴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少,气温高。夜晚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该日北京最低气温是18度,北半球是夏季,哈尔滨的大雾天气不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 【27题详解】 读图,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削弱作用,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该日昼夜温差最大的城市,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白天晴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②少,气温高。夜晚晴天,大气逆辐射④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B对。①③不是影响昼夜温差的主要因素,A、C、D错。 【28题详解】 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A错。该日上海的白天降水,夜晚晴天,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B对。该日北京最低气温是18度,北半球是夏季,哈尔滨的大雾天气不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C错。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降水少,晴天多有直接关系,D错。 下图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P点此时受西北风的影响 B. 甲图表示春季或秋季 C. 乙图表示7月份 D. M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30. 关于M、N气压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M气压带是因为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B. N气压带是因为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C. M气压带是因为近地面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D. N气压带7月份移到赤道以南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分布规律以及气压带的位置与P点所在的位置可知,甲乙两图都表示北半球,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且P点位于北半球30°至40°之间,因此P点的风向为西南风,A、D错误。由于甲图中M气压带在20°N-30°N的范围,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B错误。从乙图中可以看到N气压带和M气压带均向北移,说明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即7月左右,C正确。故选C。 【30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分布规律以及气压带的位置,可知M是副热带高气压带,N是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形成原因是因为赤道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的带状区域,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在7月随太阳直射点北移,移动到赤道以北,D错误。M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赤道地区的热空气上升,到高空之后向北运动,在高空运行到30°附近的上空时,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能继续向北移动,就要被迫下沉,所以30°附近的近地面形成高压,A、C错误。故选B。 读我国M、N两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31. M、N两地的气候类型( ) A. 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 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均为温带季风气候 32. N地年日照时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 B. 海拔高 C. 降水多 D. 气温高 33. M、N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答案】31. A 32. C 33. C 【解析】 【31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经纬度判断,MN两地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其中M地冬季气温低于0℃,N地气温高于0℃,因此M地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题详解】 根据资料进行分析,N地年降水量大于M地,受此影响,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C正确。从理论上说,纬度高低不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年日照时数,A不对。两地海拔差异不大,B不对。气温高低不是影响年日照时数多少的原因,D不对。故选C。 【33题详解】 根据两地的纬度可知,MN分别位于秦岭北侧和南侧,冬季,秦岭阻挡冷空气,N地受冷空气的影响小,气温较高,C正确。两地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上看差异较小,AB不对。洋流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对两地影响较小,D不对。故选C。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约( ) A. 300 mm B. 500 mm C. 700 mm D. 1 200 mm 35. 该地可能位于( ) A. 恒河平原 B. 密西西比平原 C. 西欧平原 D. 亚马孙平原 【答案】34. C 35. A 【解析】 【34题详解】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降水量是逐月累计曲线,降水最多的月份应该是斜率最大的位置,因此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7月,从6月的500毫米累计到7月的1200毫米,因而7月降水量是700毫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5题详解】 考查气候判断。根据图示可知,该地是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应该是热带季风气候,可能位于恒河平原,故A正确;密西西比河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故B错误;西欧平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故C错误;D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故D错误。故选A。 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 A. 华盛顿 B. 路易斯维尔 C. 迈阿密 D. 洛杉矶 37. 西雅图的园林植物不适宜引种上海,是由于上海( ) A.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B. 冬季气温低 C 冬半年降水量较少 D. 冬半年日照时数少 38. 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 A. 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B.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C. 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 D. 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36. A 37. C 38. B 【解析】 【36题详解】 上海市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迈阿密,C对。华盛顿、路易斯维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A、B错。洛杉矶是地中海气候,D错。所以选A。 【37题详解】 西雅图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园林植物不适宜引种上海,是由于上海冬半年降水量较少,C对。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不是根本原因,关键是冬季降水少,A错。 冬季气候温暖,B错。冬半年日照时数多,D错。所以选C。 【38题详解】 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利用气候资源,B对。增加数量,引种不会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A错。引种不是粮食作用,不能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C错。外来物种不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所以选B。 植物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在城市中,植物墙的最主要功能为( ) A. 美化环境 B. 减轻噪音 C. 净化雾霾 D. 保护建筑 40. 植物墙被称为建筑物的空调。1月,植物墙对气温调节效果最显著的城市是( ) A. 长春 B. 兰州 C. 杭州 D. 青岛 【答案】39. A 40. C 【解析】 【39题详解】 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城市的当务之急,在地面绿化日益被侵蚀的今天,垂直绿化成为一种节省空间的绿化趋势,植物墙应运而生,所以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环境,A正确。减轻噪音、净化雾霾、保护建筑是次要作用,BCD错误。故选A。 【40题详解】 冬季植物墙在长春、兰州、青岛等北方城市已经落叶,对建筑的保温作用很小,故A、B、D错误;杭州冬季植物仍然枝叶繁茂,对气温调节作用显著,C正确。故选C。 第Ⅱ卷(主观题 共 40分) 二、综合题(共 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1月7日,执行雪龙船首次环南极考察航行任务的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启航出发,11月20日,途中停靠弗里曼特尔港(45°49′S,170°38′E)补给,为穿越“咆哮的西风带”做好各项充分准备。 材料二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1)抵达弗里曼特尔港时,气压带、风带的位置________(填偏南或偏北) (2)“咆哮”的西风带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此地带风大浪高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3)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的形状特征,并分析其热带雨林气候较狭窄的原因。 【答案】(1)偏南 (2)F;温带地区的温度差异较大,导致气压差异大,风力较大 (3)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4)呈半环状分布;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狭小。 【解析】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地理环境特征的判读及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抵达弗里曼特尔港时为11月中旬,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2)西风带为图中的F,西风带位于温带地区,温度差异较大,导致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较大,风大浪急,被称为咆哮西风带。 (3)根据经纬度及所处的位置确定弗里曼特尔港位于温带,其气候终年受西风影响,终年温暖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4)澳大利亚降水量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造成气候呈半环状分布。东北部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42.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反映了北半球________(季节)的季风环流。 (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________(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________天气。 (3)乙处的风向为________,丙处位于______________(风带)。 (4)此季节,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________(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候特征为________。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 (2)高 晴朗(或干冷) (3)西北(或偏北) 东南信风带 (4)南 高温多雨 【解析】 (1)我国东部地区位于世界最大大洋与大陆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图中风从陆地吹向周边海洋,说明陆地形成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 (2)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图中风从甲处吹向周边,因此甲处形成了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高压,为北半球冬季,多出现干冷天气。 (3)读图可知,乙处的风向为西北风。丙位于赤道与30°S之间,为东南信风带。 (4)读图可知北半球为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此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南的位置。受赤道低压带影响下,气流上升旺盛,多对流雨,高温多雨。 43.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 (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 (4)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本题以世界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考查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据图可知,乙国为日本,气候为季风气候,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乙国为日本,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4)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