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 ‎ 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 ‎(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1. 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旅游”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 B. 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C. 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D. 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 C. 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 D. 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B. 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 C. 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 D. 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一段第一句是说“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选项说反了。‎ C项,“参与旅游”错误,由原文“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可知,是说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参与旅游”,偷换概念。‎ D项,“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的方法有多种,不仅仅有“提供一定的资金”,见原文第二段三、四、五句。‎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是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现状,并非“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曲解文意。由原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可知,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而不是“更易解决”。‎ 故选D。‎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言师 钟春香 宋医生又被请来为医科大学上解剖课。其实,他是不愿意来的,因为在医院里做一个手术比上课来钱快,而且如果手术成功了,也更容易引起医院的关注。但这次是医科大学的副校长——他的老同学邀请,不好意思拒绝。‎ 宋医生走进解剖室,学生们已经等在那里了。学生们呼啦一声围上来,望着他胸前写有“某医院胸科手术专家”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 他抬了抬头,眼角睥睨了一下这群学生娃,嘴边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傲慢,迫不及待地说:“我们开始吧。”‎ 据老同学讲,今天解剖台上的死者,生前曾在他所在的医院工作过,很崇拜他,立志让女儿成为像他那样的医生。但医院那么多人,面孔如潮水一样涌来涌去,他又怎能记住每一张面孔呢?‎ 他端详死者,像往常做手术一样,程式化地在胸膛处画出一条定位线,对学生们讲:“这是心脏的位置,只要我下刀,就可以取出他的心脏。但在取心脏之前,让我们估计一下死者的年龄和死亡的原因。”‎ ‎“老师,让我来说!”‎ 一名清秀的女生走上前来,“死者年龄49岁,确切地说,还有两个月零5天才到50岁生日,他身上无伤,面部也较干净,可以肯定是心脏病突发。”‎ 他看了女生一眼,笑着说:“说得没错,但你对他年龄的估计也太武断了,你怎么知道他还有两个月零5天过50岁生日?记住,没有事实依据,不要做这样的推断!”‎ 女生没直接回答他,手颤抖着抚摸死者的脊椎,眉毛凄楚地拧着,面容忧戚地说:“老师您看,他腰部和臀部的脊椎,向外微凸变形,由此可以推断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原因是他经常弯腰——他有可能是弯腰插稻,也有可能是弯腰打扫卫生……”‎ 他说过不让她做这样的推断,但她还是一意孤行,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她的脸上居然还带了感情!这是一位医者最不能有的!‎ 他想批评她,但又要保持尊严,所以只冷冷一笑,双手抱在胸前,打量着女生。‎ 他是从农村考到医科大然后分到医院工作的。工作之后,他很少回老家。假如自己不是来自贫穷愚昧的农民家庭,而是来自城市某个知识分子家庭,那自己取得头衔和成就将会更容易,也会轻松一些……‎ 当然,这么多年,通过业务钻研和一些手段,有些头衔他也得到了,但付出的艰辛却是别人不能想象的……‎ 女生旁若无人地说着解剖之外的死者的劳作。学生们哄笑。‎ ‎“够了!”他一声大吼,制止了她。女生哇的一声哭了。‎ 时间突然凝固。‎ ‎“老师,”过了一会儿,女生擦干眼泪抬起头,朝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我想问的是,假如躺在解剖台上的是您父亲,您还能冷静到没有一点儿感情吗?我母亲死于绝症,是我父亲靠种稻卖钱将我辛苦养大,他立志让我成为名医,这是他最大的愿望,但我偏偏不喜欢医生这一行,而我又不想让他伤心,所以就违心地上了医科大……”‎ ‎“他一直以为我喜欢医学,在我上大学后,他还兴冲冲地找了一份在医院打扫卫生的工作,开玩笑说等他死了,他会将遗体捐献给医科大,让我解剖……”‎ ‎“但他不知道的是,早在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开始自修设计,铁了心要转行!” ‎ ‎“——没想到他死前真就立下医嘱捐献遗体,今天他就躺在这里,等我……我……”‎ 女生泣不成声。‎ 解剖室里空气瞬时凝结,一片寂静。‎ 他真的被感动了,眼里噙满了泪水。‎ 他走上前去,像父亲一样轻轻地抚摸着女生的头,无比愧疚地问道:“那你现在还转行吗?”‎ 女生满脸泪水,不停地摇着头……‎ ‎“我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医生。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直接找我。”‎ 话音刚落,周围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宋医生是接受副校长同学的邀请,并非心甘情愿给学生上解剖课,因为在医院做一个手术更容易获得金钱和医院的关注,这说明宋医生更看重名利。‎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来塑造人物,宋医生走进解剖室,学生们望着他胸前的吊牌“露出崇拜的神色”,这就写出了学生对宋医生的态度。‎ C. 宋医生告诫学生“没有事实依据,不要做这样的推断”,而她“还是一意孤行”,并且脸上还带了感情,由此可知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 D. 小说中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对女儿有着无限的爱,他用捐献遗体供女儿解剖这一行为,促使女儿的学医态度有了转变。‎ ‎5. 小说为什么插叙介绍宋医生的农村出身?请简要回答。‎ ‎6. 小说通过女大学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由浅入深地介绍死者情况的方式,逐渐呈现死者与她之间的父女关系。请分析这种呈现方式有何表达作用。‎ ‎【答案】4. C 5. ①由农村出身讲到他的奋斗,使宋医生的形象更为丰满。②为下文宋医生对女生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使情节发展自然。正因为都来自农村,故更懂得求学之路的不易。③丰富小说的内容,又避免了情节发展的平铺直叙。 ‎ ‎6. ①这种呈现方式,一开始便让宋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奇怪,引发了宋老师对她的一系列劝阻式语言、心理和行为,以及同学们的哄笑,使情节产生了起伏,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这种呈现方式,一开始便在读者心理制造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小说的阅读趣味的艺术吸引力。③这种呈现方式,更利于揭示死者生前的想法、行为和生平经历,更能体现他对女儿将来成为一名出色医生的恳切期望和深沉的爱女之情。④这种呈现方式,更利于塑造女大学生冷静、理智,而又不失温情的性格特点,更有利于表现小说的思想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由此可知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错误,她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躺在解剖台上的是她的父亲,对父亲深深的爱促使她这样。‎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为什么插叙介绍宋医生的农村出身”,要求简要回答,这是考查小说中插叙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小说在中间部分穿插介绍了宋医生的农村出身,表达出自己作为农村出身的人奋斗的艰辛的情感。而小说中的“女生”也来自农村,这可以引起宋医生的情感上的共鸣,那么作答时就可以从情节发展角度考虑,即为下文宋医生对女生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避免小说情节发展的平铺直叙。从对宋医生形象的刻画角度考虑,讲述他的农村出身及他的奋斗,也丰富了宋医生这一人物形象。‎ 点睛:插叙的作用一般有:(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2)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3)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小说通过女大学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由浅入深地介绍死者情况的方式,逐渐呈现死者与她之间的父女关系”这种呈现方式的表达作用,这是一道探究题,作答时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发展、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刻画、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小说中女大学生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由浅入深地介绍死者情况,“死者年龄49岁,确切地说,还有两个月零5天才到50岁生日,他身上无伤,面部也较干净,可以肯定是心脏病突发。”“老师您看,他腰部和臀部的脊椎,向外微凸变形,由此可以推断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原因是他经常弯腰——他有可能是弯腰插稻,也有可能是弯腰打扫卫生……”这样的介绍一开始便在读者心理制造了悬念,同时让宋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奇怪,引发了宋老师对她的一系列劝阻式语言、心理和行为,以及同学们的哄笑。从情节角度考虑,使情节发展起伏。从人物形象刻画角度考虑,突出了这个女大学生冷静、理智,而又不失温情的性格特点。而通过这个女大学生对“死者”情况的介绍,更有利于表现小说“无言师”这个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7. 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B. 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 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8. 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7. C 8. ⑴春逝之伤: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作者的伤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⑵迟暮之悲:三四联既有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又有对自己“华发”“满镜”而功业无成、心有不甘的慨叹。⑶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归的矛盾:尾联两句是倒装,从暗用范蠡典故来看有归隐之意,可诗人却“不归”,反映其处于彷徨矛盾之中:欲为不能,欲隐不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颈联中“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本题结合诗句进行概括即可。首联上句即言水流花谢,顿生伤春愁绪,年华易逝的伤感;下句思乡,不怨春风不带他回故乡,却言他送春风过楚城。颔联上句写梦境,身化蝴蝶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聊慰思乡情怀,于虚幻世界得到一丝快乐;下句写梦醒时分,仍在他乡为异客,三更月色格外愁人,树上杜鹃啼叫“子归”更显凄凉。颈联写家书久绝,自己华发满头乃忧国思乡所致,有迟暮之悲,也有功业无成的感慨。尾联自嘲,家乡烟景美好,如果想回家还是可以回去的,却是自己彷徨下不了决心回乡,流露了前途迷茫,苦闷彷徨的复杂心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式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闻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 樊於期乃前曰(走上前) 素善留候张良(善于)‎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夜缒而出(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略微)‎ ‎10.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君之所知也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项是()‎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答案】9. D 10. B 11. D ‎ ‎12. (1)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2)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D项,深:刻毒。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项,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B项,晋国,哪里有满足时候呢?之:助词,提宾标志。‎ C项,这是您知道的。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D项,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本题要求选出“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项”。‎ 本题中,①是烛之武的牢骚话,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排除①③。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式的机智善辩。‎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封,使……成为边境;阙,使……土地亏损;焉,哪里。(2)购,重金征求;金千斤,邑万家,定语后置,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13.补写下列语句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7)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岸芷汀兰(6)陟罚臧否(7)到了颓圮的篱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峥嵘、稠、斑斓、变徵、桑竹之属、岸芷汀兰、陟罚臧否、颓圮。篱墙。‎ 三、语言运用(22分)‎ ‎1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漫溯 杯杓(sháo) 长篙(gāo) 篷(péng) 草生辉 B. 散佚 参乘(shèng) 刀俎(zǔ) 陨(yǔn) 身不恤 C. 遏制 租赁(lìng) 箕(qí)踞 桀骜(ào)不驯 D. 濡缕 骨髓(suǐ) 炽(chì)热 叱咤(zhà)风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 A项,篷草生辉,应写作“蓬草生辉”; ‎ B项,陨身不恤,应写作“殒身不恤”; ‎ C项,租赁(lìn),箕(jī)踞 ‎ 故选D。‎ ‎15. 下列句子组合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范增说项羽曰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④距关,毋内诸侯 ‎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⑦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⑧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⑨张良出,要项伯 ⑩令将军与臣有郤 A. ①③⑤⑥⑦ B. ②③④⑨⑩ C. ④⑥⑧⑨⑩ D. ①②⑦⑧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②蚤通早 ③已通矣 ④距通拒,内通纳 ⑨要通邀 ⑩郤通隙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16.下列语句与“吾得兄事之”中“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群臣怪之 D. 邻之厚,君之薄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例句“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A项,活:使动,使……活。‎ B项,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C项,怪:意动,认为……怪。‎ D项,厚: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 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来推断。它包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 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等。‎ ‎17.下列句子中,对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货币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走投无路 D. 诸郎中执兵 郎中:宫廷侍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A项,持千金之资币物: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 故选A。‎ ‎18.下列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操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A项,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宾语前置句。‎ B项,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省略句。‎ C项,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定语后置句。‎ D项,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被动句。‎ 故选A。‎ ‎1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 《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此类题目需要靠平时的积累,要熟记课本内书下的注释,还要积累课外的文学常识。此题C项“《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错,《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故选C。‎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20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被项羽的军队坑杀殆尽。关中父老闻之,切齿拊心,泪如雨下。‎ B. 学校即将举行学生会主席改选,张国栋成绩优秀,人缘也好,广有羽翼,所以,这次学生会主席的位置非他莫属。‎ C. 一个国家只有依靠自己的实力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要不然只能落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步.‎ D. 五坡岭兵败被俘后,文天祥被押至崖山劝降,面对祖国破碎飘零的江山,面对兵困南洋一隅的绝境,信国公慷慨陈词,长歌当哭 ‎,那首舍生取义的《过零丁洋》,也成了大宋最后的绝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A项,切齿拊心:咬牙痛心。极端痛恨的样子。符合语境。‎ B项,广有羽翼:有很多辅佐的人或力量。是贬义词。此处误用褒贬。‎ C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符合语境。‎ D项,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可作定语,正确。‎ 故选B。‎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自2018年起,中国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00多万卫生和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B.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茅草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D. 近年来,中国努力倡导并带头实践“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赞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 A项,偷换主语或者主语残缺,在“体现”前加“这”;‎ B项,有歧义,“200个”可修饰“人”,也可修饰“字”。‎ C项,搭配不当,“看到”与“那熟悉可爱的乡音”不搭配。‎ 故选D。‎ ‎22.仿照下面的语句,再仿写两个句子与原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例句: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为生命添一分绿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为大地添一分光明; (2)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为人类添一缕芳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句类仿写试题,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字数相等。‎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例句内容及句式特点,从内容上看,需要从自然中选取景物,运用第二人称写出它的生命状态与价值;从句式上看,体现出“也许你……,但你依然可以……,为……添一……,增一……”的特点;在修辞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3.作文 幸福是一个万花筒,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幸福观。幸福其实很简单:身边的一缕清风,窗外的一弯明月,朋友的一声问候,家人的平安幸福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它不在远方,就在你身边。‎ 要求: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身边的幸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身边的幸福 街边有一家名为“夕阳红”的服装店,专为老年人提供宽大、素色的衣服。服装店装修虽然很简单,却摆设得井然有序。经营这家服装店的是一对中年夫妻。‎ 一天黄昏,我陪妈妈到这里,想挑一件合适的衣服给妈妈。‎ 女店主正在吃饭,双手捧着一只很大的瓷碗,她从碗的一边吃,碗的另一边堆着菜,是豆腐烧肉。她吃得很专注,眼里满含幸福。‎ 妈妈正在挑选衣服,为了照应一下,女店主准备起身。她轻轻地把筷子平稳地放在碗口,碗里留下一大半饭,两块大大的红烧肉还在豆腐上架着。她对老公说:“我吃好了,你来吃吧!”她老公拿起筷子端起碗,关切而又略带责怪地说:“你呀,怎么留下这么多。”女的说:“我吃饱了哩。”‎ 一碗饭菜,两个人同吃,简单的生活,却盛满了浓浓的幸福。妈妈似乎受到了感染,对他们说:“你们真好,懂得爱,懂得生活,真幸福!”‎ 女的笑着说:“哪有那么浪漫!其实就是一碗饭,简单得很。”言语间,脸上却写满了幸福。接着她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简单的爱情故事:‎ 他们相恋后的一天,男的带她到一家小餐馆吃饭。她依然记得,小餐馆当时只有他们两个顾客。在她吃饭的时候,男的就坐在她对面,深情地看着她吃。她吃着吃着,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就常常坐在她对面,也是这样看着她吃饭。不同的是,外婆的目光里,饱含着慈祥与喜爱,让她心中充满了被宠爱的感觉。‎ 她抬起头来看他的眼睛,那双含笑的眸子里映着自己的脸。那一刻,她仿佛回到了从前,心里盛满了幸福与感动。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她就相信,这一辈子都会幸福地生活在他的目光里。‎ 她把吃剩的半碗饭放在一边。他对她笑笑,随后伸手拿过那半碗饭,开始吃起来,吃得那样香甜,那样自然。她愣了愣,在她的印象中,只有外婆和父母才吃她剩下的饭,那是只有一家人才可以做得如此自然的事,而他,已经把她当成自己的家人了……‎ 说着说着,女店主的眼角湿润了。那时,正好有一道夕阳投进服装店里,映照着女店主的脸庞,她那湿润的眼里装满了幸福……‎ 我和妈妈相视一笑,半碗饭,你推我让……这样的场景不是每天都在我家上演吗?是啊,幸福就在身边,每天都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具体考查给材料的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确定作文体裁。本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记叙文的写作,动笔之前,主要体现观察、感受、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构思等思维方面的能力;动笔之后,主要是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包括记叙、描写、议论的能力,以及对语法修辞综合运用的能力。‎ 审题:此题是一个命题作文,首先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按照题目的结构,中心词是“幸福”,即本文以幸福为写作对象,修饰语是“身边”,这就决定了选材的范围不能离自己太远,应该选取让你感到幸福身边人和事作为写作内容,在文体上,要求写记叙文,记叙文写作的通病是假、大、空。选材上逃不出虚假、陈旧的怪圈,结尾总结升华及其不自然。要写好记叙文,考生要从生活中选材,写好细节,才能触动心灵。要写有情文,观察生活,融入真我,挖掘感动点;要写有色文,化记叙为描写,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手法,让人物活起来;要写有序文,谋篇布局要详略得当;要写有理文,善于提炼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立意:1、从亲情中感受幸福2、从友情中感受幸福3、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 参考素材:‎ ‎1、不知又过了多久,我们谈笑着,就到了一个大斜坡。我怔住了,妈妈看出了我面有难色,主动让我与她换换位置,我不愿意了。我苦苦央求,使劲地朝着爸爸使眼色,但却无济于事。就这样,爸爸妈妈的合力,车子迅速飞驰起来。我坐在中间,不需要像刚才一样卖力,爸爸妈妈齐心协力,车轮轻轻地滚动着向前飞奔。幸福,居然在一次这么平凡的骑车中……‎ ‎2、我享受着清风,大声地唱着歌儿,手舞足蹈……爸爸和妈妈好像撑起了我周围的世界。这就是幸福!只要用心去发现,去感受,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温馨的举动,一分细微的关怀,一次平凡的骑车……‎ ‎3、看着窗外飘落一地的秋叶,忽然冒出个稀奇的念头——做树叶书签。跑到窗外,蹲在墙头,开始捡起了那些秋叶。没等我反应过来,忽然从楼上泼下一盆脏水,浸湿了遍地的金黄。我不由得大叫一声。“抱歉,抱歉,我没看到你在下面,弄湿你了吗?”“没有,只是这些树叶都脏了。”我无奈,踱步回到家中。第二天听到有人敲门。开门,发现竟是昨天泼脏水的伯伯,只见他腼腆一笑,放下个黑色大口袋就跑上了楼。‎ 我打开袋子,里面闪耀着灿灿的金黄色,一股温暖的幸福拂过我的心间。‎ ‎4、怎么停电了?这么大冷天的,停什么电啦!我探头窗外,“咦,怎么对面有电呢,是不是我家保险丝烧断了?”父母不在家,没办法,只好向对门邻居求助了。害羞的我在门前犹豫不决,到底敲不敲门?‎ ‎“吱嘎一一”门开了。对面的屋主奇怪地望着我:“小姑娘,有什么事吗?”“那个,那个,我们家保险丝断了,你能教教我怎么修吗?因为我爸妈不在家,所以……”“哈哈,可以呀,不过这东西小孩儿弄不安全,我帮你。你先到我家怎么样?一个小姑娘大冷天在外等着也不好。”说着就把我推进了他们家,示意我坐着,他就出去了。随后,透过没关紧的门缝,我看到了一丝亮光。一束温暖的幸福照射在我的心头。‎ 结构示例:《身边的幸福》,记叙文文体。文章主体部分通过一对夫妻“半碗饭”的推让,体味到了简单的幸福,引发对自己身边幸福的感悟。注重所见所闻所感,构思巧妙,结尾扣题自然,朴素而真实的情感流露,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点睛】‎ 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要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