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1 秦淮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卷 2021 年 1 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9 分) 材料一: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 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 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阅 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 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 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 “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 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 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碎片化” 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 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 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材料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 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 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 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 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 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 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 2 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 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 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 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 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 措。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 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 互联网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 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据谷歌公司 7:2:1 的投资基准比,从阅 读时间分配上对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进行了规划:7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20%的时间 阅读专业领域周边,10%的时间看未知的领域。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 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 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在阅读形式 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 深耕.其实,许多图书馆、文化馆、独立书店已经推出了不少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号召人 们将深度阅读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 (摘编自《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材料三: 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思维方式。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为主导的阅读方式, 有可能趋向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在印刷时代形成的那种比较个性化的感知能 力可能在降低。 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潜能,当然要充分利用。现今, 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 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 数字化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 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 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 阅读”。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 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坐拥 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读书终 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 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 读带来的弊害。 3 (摘编自《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但总体来说弊 端要大于好处。 B.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 能力,这是社会共识。 C.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 吸引人们的关注。 D.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阅 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现实 指导性建议。 B.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收获与 成长。 C.要想从“知道分子”变成“知识分子”,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 域进行苦读。 D.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网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性化的感 知能力。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某同学想了解区块链的有关知识,于是到网上搜集浏览大量有关的信息。 B.某同学每周末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到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 4 C.某教师到网站上浏览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D.某人在浏览某博客文章后。在文后发表留言和作者进行互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阅读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 (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6 分) 倒春寒 漠歌 ①这几天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 ②早晨披衣出门,急匆匆地赶班。一股强劲的冷流迎面袭来,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 冷颤,不得不再次穿上厚厚的冬衣出门。站台筒陋的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 又熟悉的男女,看上去照例都显得有点目光呆滞或迷离。轻轻地找个靠边的位置站下,静静 地等候着公交车的到来。 ③在站台停靠的车子已过去了好几趟。每来一部车,候车的人群都会爆发一次短暂的 拥挤和骚动,然后又迅速地归于平寂。抬手看表,分针已指向接近七点二十分,想着路上每 天发生的拥堵,我开始担心迟到而变得焦虑起来。终于,一辆熟悉的旧公交喘着粗气冲到我 的面前,车尚未停稳,门就“啪嗒”一声甩开了。我迅速夹入人流,奋力挤到车尾稍松驰的位 置站定,用手紧紧抓牢冰冷又光滑的靠椅。疾驶的车身不停地摇晃着,我那经常缺少睡眠的 大脑似乎又被困意所包围,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 ④记得儿时的村庄前面有一条四季都很清澈的小溪,小溪对面的高坎上长着几十株桃 树和李树,密密扎扎的枝叶遮蔽在头顶上。远远望去,那一段溪流显得特别的幽静和深邃。 这些桃树和李树,除了开花和挂果的季节,平时是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存在。 ⑤同样是春天的这般光景,小溪里流水满满当当的,既清澈又有些湍急。溪水的上边, 桃红李白的花朵都竞相斗艳地盛开着。这些桃李已经被村民遗忘了整个冬季,终于能再次用 自己的热烈和美丽迎来人们瞩目和赞赏,于是都毫不吝啬地奔放出久藏的香艳和嫩彩,淋漓 尽致地展示着春季里它们独有的艳丽色相。清晨,溪边的女人们传出了许多的欢声和笑语。 晌午,早上出工回来的男人都喜欢盛上一大碗满满的大米、红薯和青菜混煮的早饭来到溪边 的晒谷场,在暖烘烘的太阳里蹲着围成一个大圈,一边大口地咀嚼和吞咽,一边大声地争论 村里或队里的事。这个季节,村里唯一的寡妇也喜欢串门。她常用蓝边碗盛上一碗饭,然后 家家户户都去走上一遍,似乎特别喜欢像我一般大的小孩,每到一家,女主人都会热情地邀 请她夹上少许餐桌上最好的菜肴。 ⑥小溪两边护堤的旱地种满了油菜,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势不可挡地铺满了低洼和高坎, 村里村外湿漉漉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的一层浓浓的花香。这个季节里我最喜欢和童伴折 上一根细细的竹子,把竹梢弯过来扎成一个圈,再在墙头屋角网上几层蜘蛛网,然后一头钻 进和自己齐高的油菜地里。捉蝴蝶,捉蜜蜂.那快乐的情景,至今难忘。我完全沉浸在儿时 5 春天的欢乐当中。 ⑦突然,车身猛地一抽搐,整个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冲了出去。当然,这种情况发生在 拥挤的人群中是有惊无险的,但思绪却被从遥远的记忆里生生地拉回到依然冰冷的早晨。从 前面传来了司机几句凶狠的骂语,大致是电动车之类的挡住了他的去路罢。喇叭里报站的女 声永远都是那样的乏味和单调,我终于到站下车了,看着眼前浅灰色的楼、深灰色的路,除 了路边樟树点缀了些许的新绿外,城市是很难觉察有春天的存在。在寒冷无比的北风中,我 的心似乎深深地感触到了城市被春天遗忘的伤感,而眼前灰蒙蒙的一切,似乎都在表达着这 个伤感的城市满怀着失落的忧伤。 ⑧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像一群忙碌的工蚁,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各自都为各自的分工而日 夜忙碌。我已在这个城市忙碌了二十年,一头乌发已然夹杂了不少的白发。世俗的磨砺,年 少时的锋芒已被圆通所取代。值得庆幸的是,在是非曲直的冲突中依然坚守着真诚和善良的 领地。 ⑨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渴望。渴望在这个春天就能像蚕蛹般地破茧化蝶,渴望生命 的精彩明天就会幸运地降临到我的头上。即使这个时刻短暂得像流星般从天空划过,但在寂 寞已久的天空中,毕竟也能留下一道值得回忆的美丽印记。 ⑩尽管春天的城市是失落的,失落的城市也是忧伤的。但即使倒春寒来得更加猛烈,春 天也不会因为人们感知的缺失而不光顾这个城市。倒春寒毕竟只是天气短暂的逻辑紊乱,并 不表示气候会失序地出现季节倒转。只要春天已经来了,那么夏季的热烈和秋季的收获也就 为时不远。 6.下列队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说“车棚下面,已稀稀落落站满了一群陌生又熟悉的男女”。“熟悉”是说等车 的时候,大家常常能碰面;“陌生”是说人们冷落,彼此从不打招呼。 B.文章描写等车者“显得有点”“呆滞或迷离”的目光,“从前面传来”的“司机几句凶 狠的骂语”,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城里人生活的乏味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C.在城里生活了 20 年,如工蚁般忙碌了 20 年,已经使作者苍老了容颜,圆通了锋芒, 渐渐变得麻木了。 D.作者记忆中儿时故乡的春天,溪水潺潺,百花怒放。乡村的人们虽然并不富裕,但 是生活的自足快乐,温馨融洽。 7.下列对样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写“一股强劲的冷流”“我禁不住一连打了几个冷颤”“冰冷又光滑的靠椅”运 6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充分表现出倒春寒的威力。 B.文章现实与回忆交织,叙事与写景结合,兼看议论抒情,充分展现了一个拥有儿时乡 村生活美好回忆的人,在城市寒冷的春天里的真实感受。 C.“思绪也渐渐随着车子的颠簸被晃了出去”一句中,“晃”字用得很好,因为乘车,符 合车行的特点,而且自然地引出出对儿时村庄的回忆。 D.文章以《倒春寒》为题,倒春寒的到来,使城市再次陷入寒冷。“倒春寒”做为线索 贯穿全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形散神聚。 8.结尾画线句有什么深刻意蕴?(4 分) 9.第⑤⑥两段是作者的回忆,请简要分析其中描写的儿时乡村生活与现实中城市生活形成 了哪些对比。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 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 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 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 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 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 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 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抗,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给 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 欺蔽自如。夫今不冶,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 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 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后十年之 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 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 计,主者议黜之。李雏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竞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7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 督漕准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佥事李馆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言惟锡爵敢恣睢 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节选自《明史·汤显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 行亦罢 B.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蒲甫两月/时行 亦罢 C.言惟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 行亦罢 D.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 行亦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之一,由汉武帝 首创,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一般叫改元,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一般称为建元。 B.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沿用之。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唐有太学博 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继之,稍有不同。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 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等。 D.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古代任免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有很多,本文的黜、夺、罢与 致仕、致事、致政等表示免官:乞骸骨、乞归等表示辞官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8 A.汤显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张居正非常想招致当时有名气的汤显祖陪其子读书。 B .汤显祖认为不论是张居正还是申时行任宰相,都没有尽职,致使圣政可惜。 C.听了汤显祖的上言后,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后又调任遂昌任知县。 D.汤显祖志气刚正不阿,与他交好的李化龙等人后皆显赫有建树,唯独显祖失意潦倒 直,至终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 (2)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 14.史家之所以在《胡史》中为汤显祖立传,这主要归功于他有“立言”的不朽之举。本文 中汤显祖列举了申时行的哪些罪状?(3 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9 分)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为“清”,对明王朝 虎视眈眈。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著称,后常以之指宝刀。 塞上曲 戴叔伦①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班超出使西域 30 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 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力。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 A.《渡易水》是怀古诗,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 B.《塞上曲》语言质朴,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情壮志,语气坚决,很有气势。 C.《渡易水》后两句即景抒情,从眼前所见的凄切苍凉之景,引出对国事的隐忧。 D.《塞上曲》尾句化用典故,却反用其意,这是戴叔伦基于班超爱国精神的升华。 16.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 赤 壁 赋 》 中 用 两 句 写 出 曹 操 志 得 意 满 , 在 船 头 饮 酒 吟 诗 的 情 景 的 两 句 是 “ , 。” (2)《六国论》中 “ , ”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 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 、 ” 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5 分) 秋天是红色的季节,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色彩。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妆, 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 树,正庆幸他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他们的尖叶, 鲜红欲滴。走近看, ① ,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 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 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其实, ② :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 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 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 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 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正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 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 扬起又落下。 18.文中第一段使用的修辞手法有(3 分) A.比拟 夸张 互文 B.比拟 比喻 夸张 10 C.比喻 借代 夸张 D.比喻 互文 借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偶有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枯叶堆上一 片鲜红的新叶刚被风吹落下,鲜明的颜色对比中,更显秋色的美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4 分) 近日,有“中国画熊猫第一人”之誉的画家刘中,在距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 500 天 之际,①呈奉历时两年绘就的巨作《冰雪国宝万里图》长卷。②甫一亮相,便震惊四座。③ 画卷幅长逾 200 余米,将“熊猫健儿”所展现的北京冬奥会全部体育项目尽收其中,堪称人 类冰雪运动的视觉史册;④形态各异的“熊猫健儿”将北京冬奥会 15 个运动大项及 109 个 小项予以精彩演绎,使观众首次领略到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身手也可以如此强健;⑤五 千余只“熊猫观众”象征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飘飞的瑞雪则昭告着全球华人对成功举办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⑥作品体量巨大,气势磅礴,视野开阔,彰显出一位中国 美术家放眼全球、贯通古今、立足当代的开阔视野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憧憬、坚 守与担当。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字。(5 分) 9 月 9 日,国家图书馆喜迎建馆 111 周年。国家图书馆通过策划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 动,进一步扩大国家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当天,国家图书馆正式揭晓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 获奖图书共 15 种,其中社科类 6 种,《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教育问题探津》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苏轼十讲》《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 经济学》《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科普类 5 种,《这里是中国》《播火录》 《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1 分钟物理:“中科院物理所”趣味科普专栏(第 1 辑)》《十问: 霍金沉思录》;少儿类 4 种,《雪山上的达娃》《两个天才》《五千年良渚王国》《砂粒与星尘》。 另有 35 种图书被评为推荐图书。在国家图书馆建馆 111 周年之际,广大读者通过线上国家 图书馆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及国家典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账号,以及线下 阅览区及服务点提供的留言本,留下与国家图书馆有关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 111 岁的国家图书馆献上真诚祝福。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1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 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错误;十六岁科试及第;任沛王府修撰,沛王与英王斗 鸡,写《檄英王斗鸡文》为沛王助兴,被高宗斥责“身为博士,不行劝诫,反作檄文,夸大 事态”而免官;后私杀官奴,再次被贬;滕王阁盛会上,他一挥而就,成就千古绝唱《滕王 阁序》;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老师还介绍了唐人裴行俭对他的评价:他认为王勃“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并评论 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意为,要想实现远大志向,应当先培养器量见识,其次 才是文才技艺。 王勃过人的才华和坎坷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王勃英年早逝,让同学们喟叹不已; 而裴行俭的“致远”一词,又让同学们陷入沉思。他们纷纷发言,有人说,才高致远;有人 说,行稳致远;有人说,经历风雨,才能致远……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 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D A 项“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无中生有。B 项“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 人的的思维能力”错,材料一说的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C 项因果关系不当,“读者思维分散”的原因是“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 2.C “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错,材料二说的是“在明 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3.D 材料二论述的是如何避免泛化阅读问题,也就是阅读要有目的,人们要利用空闲时 间进行纸质阅读。D 项说的是与作者互动,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 4.①论证结构上,层层深入,先摆事实,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②论 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③从人们利用智能手 机进行移动阅读的日常现象入手引出话题(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任答两点给 4 分) 5.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碎片化”阅读。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 12 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避免泛化阅读。③材料三侧量于论述在信息时代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阅读 和纸质阅读。(一点 2 分,共 6 分) 6.C “渐渐变得麻木了”与作者在第 8 段说的“值得庆幸的是,在是非曲直的冲突中依然 坚守着真诚和善良的领地”相悖。 7.D 本文写“倒春寒”并没有贯穿全篇,只是个引子,是为了表达城里人际关系的冷漠 如倒春寒一般。 8.(1)表面上写倒春寒会过去,城市会迎来温暖的春、热烈的夏和收获的秋,(2 分) (2)实际上写作者坚信城市间人与人的冷漠、城市的寂寞总会在人们对美好的渴望、对真与 善的坚守中转化为热情而温馨的城市生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希冀。(2 分)(“人们对美好 的渴望、对真与善的坚守”为要点,必须答出。) 9.(1)儿时村庄美好的春景与城市倒春寒时的清冷对比。村庄桃李盛开,晒着暖烘烘的太阳, 城市则是强劲的冷流冰冷的靠椅,到处是灰色的楼灰色的路。(2)儿时春日邻里的热情与城 市人的冷漠对比。村庄到处有欢声笑语和热情的邀约。城市中看到的是陌生又熟悉的等车人, 听到的是司机偶尔的骂语和单调乏味的报站声。(3)儿时快乐的玩耍与而今被世俗磨去锋芒 后的寂寞的对比。儿时在花香中与同伴捉蝴蝶捉蜜蜂,而今白发已生,像工蚁一样忙碌,被 疲惫焦虑寂寞包围。(每条 2 分) 10.答案:C(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 时行亦罢。) 11.答案:D(致任、致事、致政是表示辞官退休。乞骸骨,见《张衡传》。) 12.C(“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错,应是把汤显祖谪贬为徐闻典史。) 13.(1)谏官难道都是没有才德吗,是皇帝威福权力暗中被辅臣窃取,所以谏官拥护和反对 的态度也暗中动摇(无所适从)(肖:才能,才德;柄:权力;潜:暗中;向背:拥护和反 13 对。四个要点各 1 分。) (2)请求圣上立即斥责杨文举、胡汝宁,特此诏告其他辅政大臣,反省、悔改过失。 14.罪状:①申时行嘱托杨巍弹劾揭发考场舞弊的御史丁此吕;②申时行暗示同官许国把表 奏边疆欺蒙之事的御史万国钦贬谪到很远的地方。(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参考译文: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年轻的时候擅长写(属:缀缉,撰著)文章,在当时很有 名气。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孩子科举中选,于是搜寻(罗:搜寻)天下有名气的学士和他的儿 子一同学习准备科考(张:设置,部署;用网捕捉)。听说汤显祖和沈懋学的名气很大,于 是让他的孩子去邀请来。汤显祖谢绝不去,懋学于是和张居正的儿子一起读书治学,一同科 考中选。汤显祖到万历十一年才考取了进士。被授予南京太常博士的官职,升任礼物主事。 万历十八年,皇帝因为(谏官没有从接连发生的)日蚀星变上预测出灾祸,严责谏官 欺骗蒙蔽圣上,并罚停止俸禄一年。汤显祖上言说:“谏官难道都是没有才德的吗?是皇帝 威福权力暗中被辅臣窃取,所以谏官拥护和反对的态度也暗中动摇(无所适从)。御史丁此。 吕首先揭发考场舞弊,申时行嘱托(属:委托;嘱咐)杨巍弹劾罢免了他。御史万国钦极力 表奏边疆欺蒙之事,申时行又暗示同官许国把他贬谪到很远的地方。一旦言论冒犯(侵:冒 犯),(京官)没有不被外放出任地方官的。于是那些无耻之人,只知道自己与那些主持政事 的人勾结。所得到的爵位俸禄,也只认为是主持政事的人给的(直:只,只是。)就算以后 家身名气不在,但是如今也一定已经大富大贵了(固:一定)。给事中杨文举奉皇上旨意治 理荒废的政事,却沿途征收贿赂巨万。到达杭州,每天在西湖设宴,在诉讼案件、荐举人才 方面进行买卖交易来掠取优厚的利益(鬻:卖;狱:诉讼案件)。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 也不过是权贵人家的爪牙,因为是他们的家臣,才得以随意被任用(猥:随便,苟且。《陈 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谦词,鄙贱的意思。)陛下方才责备谏官欺骗蒙蔽,然而 辅臣们更是放任欺骗蒙蔽:如果现在不治理的话,我认为陛下会有四点可惜之处:朝廷用官 爵厚禄培养有用的人,如今却只是为那些权贵培养门生(蔓:繁衔,滋生),这是官爵厚禄 的可惜之处;大臣们随风一边倒向他们,不识廉耻,这是人才的可惜之处;辅政大臣不违背 先例给予人富贵,人不被施以恩惠,这是既定的法令的可惜之处。陛下治理天下二十年,前 十年的政事,张居正强硬并且私欲多,与有权势的亲朋私交聚结在一起(移人:有权势人的 亲朋、私交),喧扰不宁,,败坏朝敢;后十年的政事,申时行软弱而私欲多,也是与有权势 的亲明私交聚结在一起。使大臣倒向他们跟从他们,败坏了朝政。这些是圣上改事的可惜之 处。请求圣上立即斥责杨文举、胡汝宁,特此诏告其他辅政大臣,反省、悔改过失。”(愆: 罪过,过失。同《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氓》: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愆:延误,失误。)皇上大怒,把汤显祖谪贬为徐闻典史。后来又逐渐升为遂昌 知县。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趁任满赴京考核的机会,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回去了。第二 年又考核政绩,主事者讨论罢免他。李维祯担任监司,极力争取没能保住,最终削夺了他的 14 官籍。汤显祖返家居住了二十年后去世。 汤显祖志气刚正不阿,与李化龙、李三才、梅国祯交好。他们三人后来都通达显赫而且 建立了功绩,但是显祖却失意潦倒直到终老。三才在淮水之上督管漕运,派人送信接他来, 汤显祖谢绝不去。 汤显祖献上谏言的第二年,福建佥事李馆送表入京,列举申时行的十条罪行,言语冒犯 了王锡爵。说只因王锡爵敢暴戾狂妄任意胡为,所以申时行就更加贪婪跋扈。请一并斥责以 谢罪天下。皇帝大怒,削去他的官籍。刚两个月,申时行也被罢免。 15. C “凄切苍凉之景”理解有误,从“潺湲的易水”“云草碧”可以看出,此处当是以乐 景衬衷情。 16.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清除边患、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渡易水》隐含忧国 伤时之情,尾句感叹“到哪里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表达了对国事的无限隐忧。 而《塞上曲》昂扬向上,整首诗都洋溢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一去不复还的豪情 壮志,雄健壮烈。 17.(1)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 望相似 18.B(本题要求分析文中第一段的修辞手法,如“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 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 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 浪漫”这句中,“怯怯地” “呼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满墙鲜艳,火辣 2 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故选 B。) 19.①从句式看,原文是整句,结构整齐,更有节奏感,改句为散句,较为平淡。②从修辞 看,改句写实,而原句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更加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③从语言风格看, 原句与上下文的语言风格一致,具有含蓄的诗意美;而改句直白平实。(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准确、生动以及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本题要注意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 逻辑关系,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本题需要从句式、修辞、风格几方面进行 15 分析。原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红叶”比喻成“灯笼”,把“鲜红的新叶”比 喻成“火苗”,形象生动,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句式整 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相比较修改后的句子,没有修辞,句式散乱,所以还是原 文表达效果更好。) 20.①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妆 ②秋天是多彩的季节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 简明、连贯、准确能力。根据上文的“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妆”,第一空应 填写“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妆”;根据上下文的“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松柏、翠竹、没来 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油油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 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黄; 更有那玉兰,白绒绒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 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第二空应填写“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意思对即可。) 21.语句②;修改为:这幅巨作(或“这幅长卷”)甫一亮相,便震惊四座。语句③;修改为: 画卷幅长逾 200 米。语句④;修改为:使观众首次领略到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身手也 可以如此矫健。语句⑥;修改为:立足当代、贯通古今、放眼全球。(解析:第②句病句类 型为主语残缺;第③句“逾 200 余米”中“逾”与“余”重复;第④句“熊猫身手也可以 如此强健”中“强健”与“身手”不能搭配,属用词不当;第⑥句语序不当,应先“当代”, 再“古今”,最后“全球”。) 22.①9 月 9 日,②国家图书馆喜迎建馆 111 周年,③正式揭晓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④ 15 种图书获奖,⑤广大读者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为国家图书馆华诞献上祝福。(解析:这段 文字共四处重要信息。第一处为第一句“9 月 9 日,国家图书馆喜迎建馆 111 周年”总体 交代事件及时间;第二处为第三句 “当天,国家图书馆正式揭晓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具 体交代活动内容;第三处为第四句开头,“获奖图书共 15 种”交代获奖图书数量;第四处 16 为最后一句广大读者通过各种形式献上祝福。答题需要在筛选信息基础上做压缩和概括) 23.审题指导:文章应针对王勃的生平,发表对“士之致远”的看法。对于王勃,我们可以 说,他写出千古奇文,史上留名,已算“致远”;他勤奋好学,积累深厚,故而“致远”;他 经历人生的起伏后,领悟人生哲理,保持乐观豁达(由《滕王阁序》可知),故能写出《滕 王阁序》这样境界开阔、文辞优美的文章,达到人生的高度。也可以说他英年早逝,未能实 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算“致远”;这与他的个性有关,比如浮躁浅露,缺少敬畏,境界 不高,行而不稳等等。总之,文章达到这两个标准才算审题准确:1.从王勃的人生经历谈起。 2.文章中心是发表对“士之致远”的看法。能由此引申,在当代语境中谈论,文章格调才算 高远。至于怎样才能“致远”,学生可以见仁见智,但必须有理有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