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作业)

课时规范练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永州一模,20)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纲领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2.(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34)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市场体制的建立 D.工业化运动的开展 ‎3.(2019福建漳州三模,34)1929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这表明苏联的工业化(  )‎ A.提升了苏联综合国力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借助了有利国际环境 D.减少了社会制度对立 ‎4.(2019四川宜宾三模,34)1953—1964年,苏联农业生产增长了70%,工业生产增长了1.8倍,工人平均工资增长了约40%。这说明当时苏联(  )‎ A.苏联模式尚有影响 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摒弃了重工业优先的政策 ‎5.(2019广东茂名二模,34)20世纪80年代,在大城市研究所工作的苏联科研人员因为工作出色享有盛誉,但对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后来有学者说,他们只不过是“把他们发表的文章从窗户扔出去”。该学者意在批评苏联(  )‎ A.政治体制制约了科技进步 B.科研人员日益增长的功利化倾向 C.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脱节 D.经济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6.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集权体制事实上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据此可得出(  )‎ A.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B.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D.苏联模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 二、非选择题 ‎7.(2019四川德阳期末,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和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项建筑横贯大陆铁路的方案。为鼓励私营公司向铁路投资,联邦政府实行了补贴制度。……据统计,从1850—1871年,作为奖励措施,政府先后把1.75亿英亩的农田、牧场、森林及矿地赠给了铁路大王们。另外,还给予铁路公司特殊的银行信贷便利,允许享有长期或短期的免税特权。在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全境铺设了四条铁路干线。1865年,美国有铁路35 000哩,到1900年增加到25.9万哩,1913年达38万哩,约占全世界铁路长度的一半。‎ ‎——摘编自徐鹰《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苏俄把全国铁路全部收归国有,并建立了统一领导交通运输的交通部。国内战争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拨款恢复、改造旧线,同时兴建新线,到1928年苏联境内的铁路总长度达到76 887千米,同时在1920年通过的国家电气化计划指导下,开始了主要铁路干线的电气化建设。在前三个五年计划中,都把铁路建设作为重点发展部门。到1945年,全苏铁路通车里程已增加到112 900千米,比十月革命胜利初增加了60%。‎ ‎——摘编自[苏]纳波尔科《苏联铁路运输业发展史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美国铁路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与美国铁路在修建模式上的差异。‎ 课时规范练2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苏联 的经济改革 ‎1.A 由材料中内容“准备消灭货币”“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可知此政策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A项正确;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不是理论创新,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俄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认识是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表的,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 ‎2.B 材料显示这一时期私人工业企业增加且在小工业中占多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经济政策下政府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很快进入国内战争时期,故排除A项;苏俄(联)这一时期并未建立市场体制,故排除C项;在苏联工业化运动下,私人资本渐趋消亡,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排除D项。 ‎ ‎3.C 材料强调苏联引进工业设备的背景,未涉及苏联综合国力提升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苏联引进工业设备并未改变世界格局,故B项错误;结合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产品滞销,需要低价促销,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借助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利国际环境,故C项正确;苏联引进机器设备并不能说明减少了社会制度的对立,故D项错误。‎ ‎4.A 1953—1964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远大于农业生产增长,说明这一时期苏联的发展重点仍然在工业领域,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故A项正确;农业集体化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经实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实行,1925年之后逐渐被取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D项错误。‎ ‎5.C 材料中“在研究所工作的苏联科研人员因为工作出色享有盛誉”说明科技进步,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主要说明科研人员研究的范围局限而不是功利化倾向,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为地方消费品工业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则很少感兴趣……‘把他们发表的文章从窗户扔出去’”说明研究没有深入一线,没有与工业生产联系,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苏联科技研究而不是经济改革,故D项错误。‎ ‎6.C 赫鲁晓夫的改革在1964年结束,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集权体制丧失了民众支持,“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不能全面体现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对苏联集权体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苏联集权体制衰落,可知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故C项正确;苏联模式长期得不到纠正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7.参考答案:(1)表现:制定了铁路发展方案,完善了发展铁路相关的金融与奖励制度,铁路干线里程大幅度提高。原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维护了联邦体制和国家统一;政府的重视与鼓励政策;私人资本的壮大。‎ ‎(2)从性质上,美国铁路属于私营,苏联铁路属于国有;从资金来源上,美国通过银行信贷,苏联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从政府作用上,美国政府制定方案、提供保障,而苏联政府通过计划来指导铁路建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