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18.02)‎ 命题:曾向东 审题:陈启民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 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 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 ‎ B.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 ‎ C.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 ‎ 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 ‎ B.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C.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 ‎ D.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3分) ‎ A.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 ‎ B.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 C.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D.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药砚练 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 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 “黄疸后生!” ‎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 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 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 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 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 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 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 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 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 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 驼驼……” ‎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 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 ‎ 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 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 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 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 家看,可要看清喽。” ‎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      “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      “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 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 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 年第 6 期)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3分) ‎ A.小说 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 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 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 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 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 ‎5. 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今,春节已经和国庆假期一样成为全民的“旅游黄金周”,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数据看,“十二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从2011年的26.4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1.2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出游3次。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 8%。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  在“十三五”新阶段,随着外部环境的优化,基础资源的积累,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业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将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中成长为优势产业。  同时也要看到,在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需要注重质的提升。当前,散客化趋势日益明显,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游客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人们更注重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更注重旅游服务品质和融入当地生活的体验。  (摘编自光明网《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会咋样》)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 指标 ‎2015年实际数 ‎2020年规划数 年均增速(%)‎ 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 ‎40‎ ‎64‎ ‎9.86‎ 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 ‎1.34‎ ‎1.5‎ ‎2.28‎ 出境旅游人数(亿人次)‎ ‎1.17‎ ‎1.5‎ ‎5.09‎ 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 ‎4.13‎ ‎7‎ ‎11.18‎ 旅游投资规模(万亿元)‎ ‎1.01‎ ‎2‎ ‎14.65‎ 旅游业综合贡献度(%)‎ ‎10.8‎ ‎12‎ ‎-‎ ‎(资料国家旅游局)  材料三:  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旅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游客消费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对整个旅游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前景可观的市场。当前,智慧旅游的需求潜力很大,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给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 如何才能让游客更满意?这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才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应该靠“大数据”说话。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只有灵活地分析、用好数据,根据市场调整相应的旅游产品结构,才能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 智慧旅游的核心应该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旅游APP能为旅游用户制定完美的旅游攻略,包含景区景点介绍、美食信息、行程指南、实用攻略、智能地图等全方位的旅游指南信息和功能。要大力发展旅游定制服务,适应自由行、自助化的旅游需求,为自由行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在旅游途中,旅游APP还可做用户出行的贴身智能导游。还应完善旅游投诉、旅游救援网上处理平台,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有安全感。 ‎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依靠“大数据”玩转旅游业,通过智慧旅游推动传统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引导游客产生新的旅游习惯,创造新的旅游文化。  (摘编自南芳《靠“大数据”玩转旅游业》) 材料四: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自然观光型景区不同,这些文化旅游景区更注重加强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结,是更具内涵式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 随着旅游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提升,对很多游客来说,旅游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单一景点的观光。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所占比例为40%。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二者日益融合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地方文化,成为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全新途径。从很大程度上,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改变,以及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互动发展,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是未来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人文资源皆备,通过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  (摘编自鲁元珍《文化旅游如何补短板》) 6.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春节旅游成为人们过年的首要选择。 ‎ B.“十二五”期间,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十三五”期间,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C.随着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的到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 ‎ D.材料二告诉我们,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需要从旅游人数、总收入、投资规模等多方面加以考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当前国内旅游人数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重视他们的需求比重视入境游客的需求更能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水平。 ‎ B.智慧旅游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对游客来说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 C.要让游客满意,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 ‎ D.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得我国成为最具有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国家。   ‎ ‎8.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可能发展方向。(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②,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纠擿(tī):举发纠正。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 B.‎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乡试又称“春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 D.谥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2.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5分) 13.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杂 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 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③鸧鹒:‎ 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15.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3分)‎ 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 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 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 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16.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4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4分,每空1分)‎ ‎(1)人生亦有命,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2)______,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______,惟有幽人夜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垆边人似月,______。(韦庄《菩萨蛮(其二)》)‎ ‎(6)野哭几家闻战伐,______。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杜甫《阁夜》)‎ ‎(7)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 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8)______,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9)鸟雀呼晴, 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10)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1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 ‎②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犯,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 ‎④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 ‎⑤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今年6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5个月来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 ‎⑥近年来,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 ③④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了近200个左右最易读错的字,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 B.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及时思考、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 C.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令人掩卷难忘。 ‎ D.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 。 。 , 。 ; 。‎ ‎  ①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  ②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  ③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④读书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  ⑤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  ⑥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A.①④⑥⑤③② B. ①③②⑤④⑥ C.⑤①②③⑥④ D.D. ⑤③②①④⑥‎ ‎21.下列各句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全国人大代表蒙兰凤说:“为了更好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献身的英烈,建议将湖南芷江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地’。”‎ B.某青年向某作家请教,青年在信中写道:拙作您是否收到?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来信或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不吝解答。‎ C.某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获悉对方的父亲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奖时,马上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再接再厉”。‎ D.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糖画,顾名思义,① ______ ,它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绘制糖画跟普通绘画不一样,所用材料是糖稀,② ______ ,所以画糖人的动作要快。这就要求③ ______ ,每笔之间不能间断,很多糖画的笔顺都是事先设计好,便于手艺人一气呵成。‎ 四、写作(60分)‎ ‎23.孟子说:“贫贱不能移。”王维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勃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梁启超则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可以指物质上的匮乏;也可以指事物发展到极致时的状态;还可以指生命中的困境……  面对“穷”,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永春一中高二年期末考语文科参考答案(2018.02)‎ ‎1、B   (3分)A.“社会动荡”理解有误,于文无据;C.“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倒数第二段为“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没有提及“彻底改变”;D.“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于文无据.  2、C    (3分)“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误,没有对比,文章是叙述不同时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3、B    (3分)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误,无因果关系,原文第三段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4、B  (3分)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6分)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 ‎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 ‎ ‎6、A(3分) A、“春节旅游成为人们过年的首要选择”错误,春节旅游是人们过年多种多样的方式中的选择之一。  7、C(3分)A、“因此重视他们的需求比重视入境游客的需求更能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水平”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B、“对游客来说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理解错误,原文中的智慧旅游还只是设想。D、“使得我国成为最具有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国家”于文无据。  8、(4分)①要注重旅游点品质的提升。②以“大数据”为依据,发展智慧旅游。③发展文化旅游,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3点全对给4分)‎ ‎9、C(3分)‎ ‎“闻”的“其上疏”的谓语动词,应在其前停顿,故排除AD.“时”是指“听说…时”,意思紧承前句,‎ 故在其后停顿,选C。句子译为: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  10、A (3分)乡试又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11、C (3分) “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12、(5分)①“素疾”,向来憎恨,两个都对才得分;②“摧”,打击;③“穷弱”, 穷弱百姓,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④“入于富室者”, 被豪富兼并的。于,被;者,的土地;两个都对才得分;⑤“率”,全部。‎ 译为:海瑞向来憎恨大户兼并土地,极力打击豪强势力,安抚穷弱百姓。贫苦百姓被豪富兼并的土地,海瑞全部夺回来交还原主。‎ ‎13、(5分)①“履”,执行;②“会”,正遇上;③“衔”,仇恨;④“并…于”,合并…到,动词;⑤ “谢病”,告病。‎ 译为:海瑞将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 ‎14、B(3分) B项“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错误,诗中为“久分析”,是说“长时间离别”。  15、C(3分) C项语言雄浑,气势壮阔,表现的是诗人之欲兼济天下,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其他三项格调低沉,都是表现对战争的控诉的。‎ ‎16、(5分)‎ ‎①(3分)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3分手法各1分,分析1分)  ②(2分)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1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1分) ‎ ‎17、(14分)(1)安能行叹复坐愁 (2)三顾频烦天下计 (3)岩扉松径长寂寥 ‎ ‎(4)栗深林兮惊层巅 (5)皓腕凝霜雪 (6)夷歌数处起渔樵,人事依依漫寂寥 ‎(7)芙蓉泣露香兰笑,老鱼跳波瘦蛟舞(8)雕栏玉砌应犹在 (9)侵晓窥檐语 ‎(10)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18、C(3分)‎ ‎①望文生义,下车伊始: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这里误以为“刚从车上下来”;  ②正确,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符合语境; ③感情色彩不当,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贬义词,这里误以为褒义词;  ④不合语境,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语境强调的是书法家写字快;  ⑤正确,秘而不宣: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符合语境;  ⑥正确,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符合语境; ‎ ‎19、C(3分)‎ ‎ A项,不合逻辑,“近…左右”不合逻辑,可去掉“左右”;  B项,搭配不当,“健全”不能与“共识”搭配,可把“与”改为“等”并去掉“的共识”;   D项,搭配不当,“大国的崛起过程”与“时代”不能搭配,可改“时代”为“过程”。 ‎ ‎20、D(3分)‎ 文段阐明闹境中读书的作用。  分析文句可知整段话的思路是,先说社会特点,再论读书作用。据此,可确定⑤在前面,③承⑤的“躁动”;②“这种功能”承③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引出读书的作用,①④⑥都是讲读书的作用,①紧接着“躁动”论述,故而排在前,⑥的“也能”紧承④的“能”。  故正确排序为:⑤③②①④⑥ ‎ ‎21、A(3分) B.表达不当。“不吝解答”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C.表达不当。“表示慰问”和“再接再厉”都是上级对下级的话语,此处都不得体。  D.表达不当。“笑纳”是敬称。此处用于自己,谦敬失当。‎ ‎22、(6分)①就是用糖做成的画/就是用糖作画  ②凉了之后非常容易凝固  ③做糖画最好是连笔 ‎ 本语段大意是:糖画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它用糖稀做材料,以快速的动作连笔完成的画作。  ①处承接前句“顾名思义”,可推断要填内容是从字面意思上解释糖画;  ②处从前面“所用材料是糖稀”和后面“所以画糖人的动作要快”,可推断糖稀容易凝固,这样就不利于作画,故此处应填容易糖稀在受凉后凝固等相关内容;  ③处从后句“每笔之间不能间断”处可直接推断出要填内容与“画粮画易用连笔”相关。 ‎ ‎23、(60分) ‎ 穷途上的那盏灯        “轰”的一声,巨石又不知第多少次滚落山底,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一点点地再一次将巨石推上山顶,尽管他早已知道巨石将再次坠落.他,是西西弗.他的每一次开始都注定走上穷途,但他总是接受它,并用接受的方式反抗它.周而复始.  他毅然决然的身影在暗夜之中点燃了一盏灯,微弱而坚定,开启了人类与穷途困境抗争的路. ‎ 一盏灯亮了,星星点点的邓亮了,闪烁在人类的亘古黑夜与时间长河中.一盏灯亮了,映照着孔子手中的礼乐祭器和他风尘仆仆,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的路,礼乐复兴的呼声在响.一盏灯亮了,映照着司马迁的笔和幽暗的牢狱,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此诞生.一盏灯亮了,映照着韩愈的文字和潮州满目荒凉的路,“文以载道”的古文运动正在孕育,还有卡夫卡忧郁的蓝眼睛和贝多芬铿锵的《命运交响曲》…他们共同点亮了一盏灯又一盏灯,在一个又一个困境中站了起来,毅然走上了反抗时代却推动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路.  我不知道命运为何总是给这些伟大的灵魂加以如此多的苦难,仿佛非困境无疑证明他们的高尚.命运牺牲了他们,却成全了我们后世的人,我说不上这是幸还是不幸.  但是,我们要知道,使人伟大的永远不是他们所经历的苦难,而是他们面对苦难时所做的异于常人的选择. ‎ 伟人首先是凡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矛盾与挣扎.孔子何尝不想“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但他做不到,他做不到明知天下的黑暗还能安然漫步于山林间,他做不到看见季氏八佾舞于庭,还装作视而不见.因为这世界注定有一种人,不为自己而活,而为天下苍生而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苦难降临于这些人,而是他们选择以血肉之躯去承受苦难,而解救天下,解救后世更多的人.    做出了这种选择,他们注定承担更多,身体上的伤痛,人生的失意,众人的指责…韩愈在《伯夷颂》开篇写道:“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质是非.”正是这种“义”,这种心中所奉行的坚定信念,支持着这些人走过了如此多的坎坷.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人在走过了这么多坎坷后,还能冒着反抗整个时代去孤独而“固执”地坚守内心的信条,直到死亡.他们以无畏之精神,高尚之心灵,为人类社会的黑夜点燃了一盏又一盏穷途之等.闪亮而美丽,汇做了满天璀璨星辰.  我想,在我人生遇到困难,受到质疑时,我也要用我全部的希冀与坚定去点燃那盏明灯,愿它照亮路上的你和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材料是关于孟子、王维、王勃、梁启超四位人物对于“穷”的不同理解,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穷”是一种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指物质上的一种匮乏,也可能是指生命中存在的某些困境,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穷”去能孕育出一种伟大,给人一种生命的激情,考生在具体分析的时候,可以结合“贫贱不能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阮籍猖狂,喜笑穷途之哭”“穷则变则通通则久”等名句所揭示出的深刻内涵,这四句都是通过他们到了一种精神状态诗中的生活实质,最终孕育出各种各样的伟大情怀,考生可通过这些角度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1、伟大人物因为穷途而伟大;  2、穷是一种生活的状态.  ‎ 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