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学案

选修六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学案 ‎【知识体系】 ‎ ‎ ‎ ‎ 学会做人,道德为先 ‎ 继往开来,综合创新 ‎ 公民道德建设 ‎ 公民道德建设与规范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 公民道德建设与规范的原则集体主义 ‎ 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 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 ‎ 公民的道德生活 ‎ 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公 民 道 德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 ‎ 的伦理要求 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 伦 理 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常 识 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 ‎ 面对科技进步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的伦理冲突 网络的伦理困惑 ‎ 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 ‎ 环境伦理的原则与规范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 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 ‎【考点解析】‎ 专题一 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 ‎(1)道德与法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律同属于上层建筑,其性质与作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道德与法律也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同时而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①道德与法律各具特点: ‎ 首先,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它的评价标准是人们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是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其次,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通过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一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就由国家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施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 第三,道德调节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的所有社会关系、所有行为;而法律调节的范围要小得多,它主要涉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②道德与法律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从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个人的生活来看,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一个缺乏道德观念的人,总以为道德是对自己的约束,限制了自身的“自由”,他的法治观念必然淡薄,往往会不顾法纪,自酿苦果。‎ ‎(2)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道德规范具有以下特点:既充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积极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既着眼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前沿,吸收了人类优秀道德的精华,又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时代精神。‎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①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在新形势下,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通过具体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 为人民服务有共同的要求,又有不同的表现。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职业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第二,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第三,坚持集体主义,维护集体利益,要保障个人正当利益,使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要反对个人主义,尤其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例题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请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应该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 解析:本题以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材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综合运用能力。组织答案时要抓住“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三个关键点。‎ 答案:(1)要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清理,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3)既要发展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 ‎(4)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学习世界各国道德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妄自尊大、惟我独尊,又要反对妄自菲薄、全盘照搬。‎ 点评:在学习选修内容时,一定要构筑起知识体系,掌握住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专题二 公民的道德生活 ‎1.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内容涉及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等许多方面,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展、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所有社会成员只要是在公共场所,都要遵守社会公德,这是社会公德不同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它具有普适性和公共性,即是对所有公民提出的要求,维护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全体公民的整体利益。‎ ‎(2)社会公德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公德的状况是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 ‎(3)我国倡导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社会公德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普遍树立了公德观念。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遵守公德,人人有责。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认识。‎ ‎2.家庭美德 ‎①家庭道德就是调整家庭关系的道德,家庭道德中的精华就是家庭美德。‎ ‎②‎ 家庭道德规范引导、激励家庭成员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对家庭和睦、家人安康、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我们所倡导的家庭美德,继承了中华民族家庭道德中的优良传统,融合了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其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④家庭道德是一种亲情道德,亲情是维护家庭美满幸福的特殊力量。因此培育家庭美德,也就是培育亲情的过程。亲情的培育有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尤其是代际沟通;亲情的凝聚和升华有赖于家庭文化的培育,培育家庭文化不仅意味着文化设施的添置和更新,更意味着对先进文化的向往和追求;邻里友情是亲情的延伸和扩展,是协调邻里关系的情感基础。塑造融洽的邻里关系,需要视邻里友情如家庭亲情,同时需要创造和谐友善的社区环境。‎ ‎3.职业道德 ‎①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②职业道德规范往往采取自定章程的形式,因此具有较强的强制性。职业道德对于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保证各类生产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③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规范,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又概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和要求,适用于各行各业。‎ ‎④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首先要端正职业态度;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还要学习职业道德知识;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境界。 ‎ ‎【例题2】许振超是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现在却成了令世界航运界敬佩的一流桥吊专家。他说:“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 请运用所学职业道德的知识,分析许振超的言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考查对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 :(1)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许振超说:“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说明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职工,他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勇于创造,成为令世界航运界敬佩的一流桥吊专家。‎ ‎(2)良好的职业精神能够提供真实、优质的产品和令人满意的服务,能够使职工超越只为谋生和追求物质利益而工作的局限,有益于与开发每个职工的潜力,发挥他的长处。‎ ‎(3)培养职业精神,践行职业道德,首先要端正职业态度;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还要学习职业道德知识;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境界。“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 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都说明许振超有正确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理想,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点评:解答这类材料分析型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所需求运用的理论知识,其次要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专题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1.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 ‎(1)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 ‎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规范,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之后,就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 ‎(2)欺诈行为的代价与后果 ‎①在经济活动中,由于欺诈行为,一些投资者不敢投资,一些消费者不敢消费;欺诈行为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奉贤,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欺诈行为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加剧财富分配不公、少数企业和个人采取违法犯罪的手段暴富,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欺诈行为最终影响市场主体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遭受损害。‎ ‎②诚信,既是个人的美德,也是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诚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要素,具有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诚信的最大回报就是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而且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需要诚信伦理来规范。‎ ‎③诚信对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来说,诚信都是其立业之基、成功之本。与人合作,诚信是首要原则;创业经营,诚信是企业之魂;创业始于自信,成功源于诚信。 ‎ ‎④构建社会诚信机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例题1】、材料一: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都是崇尚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是人生的命脉,是现代契约经济的核心。‎ 材料二: ‎2006年5月13日晚,因生产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而造成广东省部分用药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被当地公安部门查封停产。黑龙江紧急查封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所有药品。‎ 材料三: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将迎来规模化竞争,有关专家称,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发展正逐渐趋于成熟化,竞争已提前进入白热化状态。各商家纷纷打起了“价格战”和“技术战”。‎ 运用经济伦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1)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合理建议。‎ 解析:本题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为背景,考查诚信的重要性和欺诈行为的代价和后果。第一问考查基础知识,第二问要求对材料归纳概括,运用理论分析说明。 ‎ 答案 :(1)①诚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要素,具有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诚信的最大回报,就是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哈药二厂的假药事件危害了社会秩序,危及了人的生命健康,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 ‎ ②对于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而言,无论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讲诚信,都是其立业之基、成功之本。与人合作,诚信是首要原则;创业经营,诚信是企业之魂;创业始于自信,成功缘于诚信。哈药二厂为一时小利生产假药,害人害己,致使今天查封停产充分说明诚信的重要性。 ‎ ‎ (2)①在市场经济中倡导诚信伦理,构建社会诚信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构建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美德,构建诚信友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 ‎ ‎ ②在市场经济中倡导竞争伦理。在竞争中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贯彻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坚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正是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的伦理精神。 ‎ 点评:回答时应该注意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不能分开脱节。要首先从教材理论来回答,然后再拓展,不能只局限于教材。‎ ‎2.“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1)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 ‎①社会公平的含义: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说,公平主要表现在平等地使用公共资源,平等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同样地遵守各项规则,共同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等方面。‎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提高效率,作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维护公平;社会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为公平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条件。维护公平,使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分配结果更合理,有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③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要注重将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在生活中切实把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使每个公民都有平等参与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决不能以效率牺牲公平,也不能以公平牺牲效率。当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坚持和奉行社会主义义利观:‎ ‎ ①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容是: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它不否认人们谋求物质利益的权利,但要正确区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不正当的个人利益,要求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②它重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是充分保障个人政党利益、尊重个性发展的义利观。‎ 第二,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虽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具体利益都完全一致。因此,当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是,个人利益需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必要时需要作出自我牺牲。这是因为离开了国家和集体利益,个人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也将受到损害,得不到保障;只有在国家和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才有个性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虽然个人利益由社会所决定,但它仍然有自己独立的存在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市场主体都有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中,个人利益仍具有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正当合法利益,鼓励个人通过诚实劳动追求才个人的正当利益。‎ ‎【例题2】中国是过去20多年里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实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5到6倍。因此,党的“十一五”规划将“先富论”转变为“共富论”,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强调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问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和回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措施和途径。‎ 答案 :(1)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意味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③为此,国家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实行合理的分配制度,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又要进一步彰显公平和正义的伦理原则,努力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氛围。‎ ‎(2)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的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 ‎②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要特别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结合的原则。‎ 点评:此题结合当前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热点问题设计题目,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审明各个设问的角度,防止张冠李戴。‎ 专题四 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1.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原则 ‎(1)现代生命科学的新贡献 开发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新贡献,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成就。‎ ‎(2)生命科技面临的伦理难题 生命科技在给人类带来幸福安康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令人关注的伦理难题:器官移植是否合理、人伦关系的混乱、人为地改变物种的遗传基因或创造出的新物种会不会破坏享有的生态平衡等等。这些伦理难题要求人们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实践中谨慎行事,遵守必要的伦理原则。‎ ‎(3)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原则 ‎①尊重生命的原则,强调人的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生命科学活动必须以尊重、保护和挽救生命为第一前提。‎ ‎②公正原则,强调生命科学以社会成员共享科技进步成果为目的。‎ ‎③自主原则,强调有健全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割据病情决定是否医疗和如何医疗,有权决定自己器官、肢体的医学运用。‎ ‎④安全原则,强调转基因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进生命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例题1】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成果,更令人鼓舞,已培育出大批抗虫、抗病、抗逆等性状的农作物。由于它们比非转基因品种增产20%左右,因此转基因技术已成为人类解决饥饿的不可缺少的技术。 ‎ 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国都指定了符合本国利益的法律法规,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对待转基因技术?‎ 解析:此题以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的事实,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辩证的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材料是从积极和不利两个方面来介绍的,因此分析时,也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明。 ‎ 答案:我们应该理性地全面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以转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转基因技术使生命的遗传生长规律按照人的意愿进行,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伟大成就。‎ ‎(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在研究应用中要趋利弊害。‎ ‎(3)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要增强科学家的法制意识,提高科学家的道德水平,在研究中要信守必要的伦理原则。‎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知识,关注当代科技的重大成就,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2.网络的伦理问题 ‎(1)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①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网络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迅捷地汇集、传递各种社会信息资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约了社会交往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 ‎②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挑战: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等,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网络世界的显著特性:网络具有参与的随意性,网络角色具有可变换性,网络交往具有一定的虚幻性。‎ ‎(3)网络世界的伦理原则 解决网络生活中的问题,在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同时,必须发挥伦理道德的力量,促使网民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自觉遵守一些具体行为规范。主要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维护网络安全、不得伤害他人和有损于社会、不利用网络非法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等。‎ ‎【例题2】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痴心妄想迷网络聊天交友,其匿名性特征带来的不负责任,正削弱着青少年诚信品质的树立;对网恋的痴迷,使青少年的情感世界陷入虚幻之中;网络色情与暴力游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误导等等。对此,一些家长忧心忡忡,许多家长在急于寻找指导孩子上网的良方。‎ 针对日益泛滥的网络伦理问题,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6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调研时指出,互联网对人们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按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积极倡导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要推进营业性网吧连锁经营,增强行业自律意识,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2)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解决网络世界的问题,规范网络秩序?‎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见闻等,谈谈青少年学生应如何正确上网? ‎ 解析:网络已与现代生活难以分割,但青少年的网络问题却成为许多人头疼的问题之一。本题以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设计题目,意在考查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全面认识及正确态度,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世界,防止出现网络问题。‎ 答案 :‎ ‎(1)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网络迅速地汇集、传递各种信息资源,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约了社会交往的成本。与现实社会相比较,网络具有参与的随意性、网络角色的可变换性、网络交往一定的虚幻性等显著特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挑战: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等,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借助各种有效手段,规范网络世界的秩序,让网络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①为维护网络安全,保护网民的权利,世界各国政府与组织要订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自律守则。‎ ‎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依靠行政手段,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③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如IT专业人士应积极研究、开发用于监测、过滤、屏蔽不良信息的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为实施有效的网络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④还必须倚重伦理道德的力量,促使网民和网络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自觉遵守一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坚持网络伦理原则,共同营造绿色、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3)青少年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提升网络道德水准,自觉遵守网络伦理原则,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如浏览先进网站,陶冶高尚网络品德。从网络上获取先进、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生活方式、学术视野、为人处世、文化礼仪,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点评:第一问需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全面认识网络科技的影响。第二问需要从政府、网络企业、网络界人士及网络伦理等多方面谈解决的措施。第三问主要结合青少年学生自身实际来谈怎么做,主要侧重加强自我修养等举措。 ‎ ‎3.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1)确立现代科技伦理准则的原因 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而道德观念相对稳定,因此人们常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一些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科技,在运用中会带来各种伦理问题;一方面,如果禁止这些新科技,则可能丧失发展的机遇。‎ 为了使科技成果的运用始终符合人类福祉,构筑科技进步的道德轨道,必须确立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2)现代科技应遵循的伦理准则 ‎①科技工作者要深刻理解科技工作的意义,把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与人类的福祉相结合,应该在努力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热爱人民、为社会谋福利的创造者。‎ ‎②科技成果的运用要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必要时应该为了长远利益牺牲点眼前利益。‎ ‎③任何科技活动都应该遵循无害原则,即无损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存在与发展。‎ ‎(3)科学精神的内涵 ‎①‎ 科技伦理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精神,它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科技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在价值观上体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博大情怀和崇高情操;在思维方式上体现在科技活动中探索、怀疑、实证、理性四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决不迷信权威,永远以事实为依据;在行为准则上表现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有互相尊重、虚心、谦让、协作等行为准则。‎ ‎②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应当自觉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真理而献身。弘扬科学精神,对全民族、全社会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例题3】材料一: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造成世界核能史上最惨重的灾难,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年来已夺走9万3千多人的生命。‎ 材料二: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在‎2006年10月9日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中社报道说,这次核试验是“百分之百”依靠自己的技术进行的。报道称,这次核试验是“安全、成功的”,核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像核辐射泄漏这样的危险。‎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 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朝鲜进行核试验,为什么会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核技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同时与材料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1)核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在运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核辐射对环境的污染、核废料的处理等。核技术威力极大,特别是被不理性或恶意运用,足可以灭绝人类自身;运用在军事方面,核武器威力巨大,对整个世界具有威慑作用。‎ ‎(2)科学技术的成果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核技术运用在医学领域和建设核电站等方面,可以造福人类,缓解能源危机。但是如果用于制造核武器,则会危害人类和地球的存在。因此应当理性对待核技术,和平利用核能;充分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尤其要加强国际合作,防止核武器扩散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点评:学习中,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平时可以撰写一些政治小论文,提高自己对这类题目的解答能力。 ‎ 专题五 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 ‎1.环境问题和环保意识 ‎(1)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①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为环境问题。‎ ‎②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区域扩大、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环境负载过重、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 ‎ ‎③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一方面,如果环境继续恶化、资源持续紧张,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就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如果人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就 科学地认识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2)环境问题的伦理反思 人类在工业化迅猛发展时期形成的错误环境伦理观,对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有:片面的发展观,狭隘的人类主宰论,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幸福观,科技万能论。‎ ‎(3)环保意识 ‎①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害,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人类的环境意识终于觉醒。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的出版,是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召开,把全球环境保护运动推向了新高潮,标志着环境意识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觉醒。‎ ‎②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其中,环境科学知识是基础,环境价值观念是灵魂,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 ‎2.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1)环境伦理原则 ‎①环境伦理是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随着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伦理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②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同时处理好三种伦理关系: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③环境伦理原则:第一,环境正义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第二,尊重自然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存在,人类理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尊重自然是人类道德进步的表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志。‎ ‎(2)环境道德规范 ‎①含义:环境道德规范是人们处理环境事务时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评判其行为的伦理依据。它是环境伦理原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②表现: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爱惜公共绿地,不随地丢弃垃圾;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利益和负担;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抵制公害输出,反对环境殖民主义;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的生命力,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等等。‎ ‎③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落实环保行动:每个人都应关心并积极改善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要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要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使环境争议、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题1】 ‎2005年11月13日下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6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在爆炸事故善后处理过程中,含有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毒物的污水,通过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致使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和哈尔滨市停水4天。‎ ‎(1)在此次环境污染的责任主体中,要负主要责任的是谁?‎ ‎(2)从道德评价角度,谈谈为什么要追究环境污染者的责任?‎ ‎(3)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我们的警示是什么? ‎ 解析:松花江污染事故牵动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也使人们的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一时间,环境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本题围绕这一热点问题设计题目,意在考查环境污染的主体、环境污染的后果以及如何更好地防止重大环境事故的发生等方面的知识。 ‎ 答案 :(1)与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相比,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的责任主体较为复杂。对于本次环境污染,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无疑要负主要责任,应当受到相应的制裁。‎ ‎(2)从道德评价角度看,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损人利己甚至损人害己的行为。其主要后果是:直接损害了污染源附近居民的利益,并可能使他们失去家园而成为生态难民;破坏后代人的生存环境,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毁坏其他生命的栖息地,扰乱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3)松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力措施防控污染,得到了联合国官员及专家的肯定。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告诉我们,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环境风险已经悄悄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在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欢欣鼓舞时,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到环境风险的等级也在同步提高。‎ 该事件还表明,尽管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能力依然非常薄弱,还存在许多“软助”——环境风险已经危害国家安全,控制环境风险要从加强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开始。‎ 点评:第一问,本次污染事故的主要责任主题就是企业。第二问的原因,主要结合污染、破坏环境的主要后果来分析。第三问的警示要结合本次事故和我国的环境问题进行阐释。 ‎ ‎3.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1)全球环境问题 ‎ ‎①含义:全球环境问题指的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即这种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扩展到了整个世界,不限于某些国家或地区。‎ ‎②特点:全球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单项问题,而是同其它环境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群”,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 ‎③怎样解决: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能独自承担的,需要世界范围的广泛合作;一个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其它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有赖于其它社会问题的解决;既需要观念层面的及时调整,也需要在制度层面有所作为。‎ ‎④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一,共同但又有差别的义务的原则。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所有人、所有国家的共同义务。每个国家应承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想适应的环保义务。‎ 第二,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每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家环境主权 ,同时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义务。坚持国家环境主权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础;履行国际合作义务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保障。世界各国都应以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宗旨,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可持续发展 ‎①含义: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②内容:包括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其中,生态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关键,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手段,三者是内在统一的。‎ ‎③伦理原则要求:‎ 第一,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第二,代际平等的要求。当代人享有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后代人同样应该享有。‎ ‎(3)科学发展观 ‎ ①含义;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②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推进改革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③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 ‎④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 ‎ 第二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事业结合起来。‎ ‎【例题2】 “阳光呢,雨水呢,我们曾拥有的一切呢?森林呢,花朵呢,还有你曾答应你唯一的儿子呢……难道你不曾注意吗?我们的一切正在消失,地球在落泪,海岸在哭泣 ……。”这首歌出奇的怨缓,仿佛充满着无奈与痛苦,人们流着泪听着它,感受着它,不禁扪心自问,我们对地球做了些什么?‎ ‎(1)这首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一问题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特点?‎ 解析:此题以歌词入题,要把握住关键词“地球”,不难确定第一问的答案是“全球环境问题”;这样第二问就属于考查基础知识了,只要掌握住教材,不难回答。 ‎ 答案 :(1)这首歌反应的是全球环境问题。‎ ‎(2)全球环境问题指的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就是说,这种环境问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扩展到了整个世界,不限于某些国家或地区。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单项问题,而是同其他环境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群”,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因此,解决这种环境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能独自承担,需要世界范围的广泛合作。全球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具有紧迫性和挑战性。‎ 点评:对于材料型的题目,首先必须抓住材料所揭示的中心问题,然后再联系基础知识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