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六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六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 ‎ 一、选择题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 A.施旺 B.沃森 C.达尔文 D.克里克 ‎2.细胞核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  )‎ A.核膜 B.核仁 C.染色质 D.核孔 ‎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  )‎ A.高能磷酸键 B.肽键 C.氢键 D.磷酸二酯键 ‎4.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中心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线粒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5.如图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细胞甲所处的分裂时期为(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7.有些糖尿病病人的治疗需要经常注射某种药物,该药物最可能含有的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抗利尿激素 D.生长激素 ‎8.能够促进香蕉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脱落酸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0.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分 ‎11.以下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兴盛提供了可能 C.生物进化的过程只发生在陆地上 D.地球上的许多物种都已经灭绝了 ‎12.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  )‎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菠菜叶肉细胞 C.洋葱根尖细胞 D.菠菜根毛细胞 ‎13.由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遗传病是(  )‎ A.猫叫综合症 B.21三体综合症 C.白化病 D.青少年型糖尿病 ‎14.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人体内可分化出(  )‎ A.心肌细胞 B.红细胞 C.神经细胞 D.表皮细胞 ‎15.受精作用的结果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C.精子染色体加倍 D.受精卵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 ‎16.“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人类基因组中全部(  )‎ A.DNA的碱基序列 B.mRNA的碱基序列 C.rRNA的碱基 D.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17.小明列举了部分人体衰老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列于下表,错误的是(  )‎ 选项 特征 成因 A 皮肤皱缩 细胞内的水分减少 B 头发变白 白化病基因开始表达 C 出现老人斑 细胞内色素积累 D 体温偏低 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A.A B.B C.C D.D ‎18.用紫外线照射培养的细菌,可以得到不能利用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麦芽糖等碳源的多种突变型,这说明(  )‎ A.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紫外线照射只能得到碳源利用异常的突变型 C.不使用紫外线照射,细菌的基因不能发生突变 D.紫外线照射是细菌进化的主要原因 ‎19.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为显性,种子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假如要对某高茎绿粒豌豆进行测交实验,则与之测交个体的基因型是(  )‎ A.DDYY B.DdYy C.ddYy D.ddyy ‎20.相对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反应慢、范围广 B.反应慢,定位准 C.反应快,范围广 D.反应快,定位准 ‎21.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 A.拥抱 B.一起用餐 C.共用注射针头 D.握手 ‎22.要检验某高血糖患者是否出现糖尿现象,可使用的试剂是(  )‎ A.碘液 B.斐林试剂 C.双缩脲试剂 D.苏丹Ⅲ染液 ‎23.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  )‎ A.胞吞作用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自由扩散 ‎24.在生命体中,下列过程不需要酶参与的是(  )‎ A.葡萄糖→淀粉 B.氨基酸→多肽 C.NaCl→Na++Cl﹣ D.核苷酸→核酸 ‎2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  )‎ A.突触小泡 B.神经递质 C.抗原 D.抗体 ‎26.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  )‎ A.细胞容易衰老死亡 B.细胞分化能力强 C.细胞处于静止状态 D.细胞能无限增殖 ‎27.以下有关生物膜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一层 C.蛋白质覆盖在脂质分子层两侧 D.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 ‎28.DNA复制过程中,将双链解开的酶是(  )‎ A.DNA聚合酶 B.DNA连接酶 C.DNA解旋酶 D.DNA水解酶 ‎29.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以下杂交组合中,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 A.红花×红花→红花 B.白花×白花→白花 C.红花×白花→红花、白花 D.红花×红花→红花、白花 ‎30.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A.磷脂双分子层 B.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 C.碱基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长链 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长链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如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机理,图中甲、乙、丙代表结构,字母A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传递到  ,产生渴感,使人主动饮水,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降压.‎ ‎(2)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刺激渗透压感受器,抑制垂体释放  使  对水分的重吸收  (填“减少”或“增加”),尿  (填“减少”或“增加”).‎ ‎(3)根据图示,可知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 ‎32.(16分)如图表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鹰处于第  营养级,其与蛇的种间关系是  和  .‎ ‎(2)兔或鼠的数量变化会影响到狐的捕食行为,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3)假定植物固定的总量为8.0×107(J/cm2•a),那么鹰得到的能量范围是  (J/cm2•a)(假定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 ‎(4)草原上不同土壤湿度区域生长着不同的牧草植被,这体现了群落  结构.当植被遭受食草动物采食后,植被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反映出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33.(10分)图中甲是细胞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乙是人体效应B细胞(浆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表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  ]  ,膜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  ]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a、b都具有一定的  .‎ ‎(2)与原核细胞相比,乙细胞还有线粒体、溶酶体、  和  (用图中序号表示)等由生物膜围成的复杂细胞器,从而使细胞的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 ‎(3)将乙细胞放入培养基(甘氨酸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中培养,甘氨酸以  方式进入细胞,在乙细胞中参加合成的抗体以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4)乙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出现的顺序是  (用箭头和图中序号表示).‎ ‎ ‎ ‎2016-2017学年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六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 A.施旺 B.沃森 C.达尔文 D.克里克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据此答题.‎ ‎【解答】解:A、施旺和施莱登建立了细胞学说,A正确;‎ B、沃森是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之一,B错误;‎ C、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C错误;‎ D、克里克是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之一,他也提出了中心法则,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了解课本中所列举的一些科学家及其成就.‎ ‎ ‎ ‎2.细胞核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  )‎ A.核膜 B.核仁 C.染色质 D.核孔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解答】解:A、核膜能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隔开,不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A错误;‎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不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B错误;‎ C、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C正确;‎ D、核孔是细胞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通道,不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掌握各结构的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 ‎ ‎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  )‎ A.高能磷酸键 B.肽键 C.氢键 D.磷酸二酯键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解答】解: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 ‎ ‎ ‎4.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中心体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线粒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1、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 ‎4、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 ‎5、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解答】解: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移到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叶绿体能够首先将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所以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 ‎5.如图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细胞甲所处的分裂时期为(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图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该细胞所处的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解答】解: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强弱的原因,并认真分析选项中各生态系统的特点,即可总结出答案.‎ ‎ ‎ ‎7.有些糖尿病病人的治疗需要经常注射某种药物,该药物最可能含有的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抗利尿激素 D.生长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应用.‎ ‎【分析】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 ‎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计入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并在糖元合成酶作用下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和贮存.‎ ‎②‎ 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乳酸和氨基酸转变为糖元.‎ ‎【解答】解: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血糖合成糖原减少,结果会使得血糖升高,当血糖高于正常值时,一部分糖会随着尿排出来,形成糖尿,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糖尿病的病因及胰岛素的作用,识记和理解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 ‎ ‎8.能够促进香蕉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脱落酸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答】解:A、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A错误;‎ B、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 C、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 D、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对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的作用的区分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4、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A正确;‎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和保持措施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10.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D.水分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与动物的食物有关.‎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有温度、湿度等.‎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进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识记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群落的垂直结构的理解.‎ ‎ ‎ ‎11.以下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B.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兴盛提供了可能 C.生物进化的过程只发生在陆地上 D.地球上的许多物种都已经灭绝了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解答】解:A、有性生殖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基因重组,可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和适应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A正确;‎ B、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兴盛腾出了空间,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殖,B正确;‎ C、生物进化的过程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C错误;‎ D、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地球上的许多物种都已经灭绝了,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 ‎ ‎12.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  )‎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菠菜叶肉细胞 C.洋葱根尖细胞 D.菠菜根毛细胞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分析】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实验操作 制作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找到细胞结构→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3.特别提示 ‎(1)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2)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要漱净口腔,防止食物碎屑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均匀,线粒体在需能多的部位分布多,叶绿体在叶的向光面分布多.‎ ‎【解答】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A错误;‎ B、菠菜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可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B正确;‎ C、洋葱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C错误;‎ D、菠菜根毛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的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选择、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 ‎ ‎13.由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遗传病是(  )‎ A.猫叫综合症 B.21三体综合症 C.白化病 D.青少年型糖尿病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解答】解:A、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所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 B、21三体综合症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 C、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 D、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相关实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遗传病的类型,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 ‎ ‎14.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人体内可分化出(  )‎ A.心肌细胞 B.红细胞 C.神经细胞 D.表皮细胞 ‎【考点】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分析】造血干细胞是一种专能干细胞,可分化形成红细胞、血小板、B细胞、T细胞等,‎ ‎【解答】解:造血干细胞是一种专能干细胞,不是全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红细胞、血小板、B细胞、T细胞等,不能分化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造血干细胞的功能,造血干细胞是一种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红细胞、血小板、B细胞、T细胞等,识记和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 ‎ ‎15.受精作用的结果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 B.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C.精子染色体加倍 D.受精卵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 ‎【考点】受精作用.‎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 B、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水平,而不是精子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精子和卵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两者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明确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 ‎ ‎16.“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人类基因组中全部(  )‎ A.DNA的碱基序列 B.mRNA的碱基序列 C.rRNA的碱基 D.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考点】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分析】1、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 ‎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人类基因组中全部DNA的碱基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17.小明列举了部分人体衰老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列于下表,错误的是(  )‎ 选项 特征 成因 A 皮肤皱缩 细胞内的水分减少 B 头发变白 白化病基因开始表达 C 出现老人斑 细胞内色素积累 D 体温偏低 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A.A B.B C.C D.D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内的水分减少,引起皮肤皱缩,A正确;‎ B、细胞衰老后,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出现白头发,B错误;‎ C、细胞衰老后,细胞内色素积累而处理老人斑,C正确;‎ D、细胞衰老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体温偏低,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相关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18.用紫外线照射培养的细菌,可以得到不能利用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麦芽糖等碳源的多种突变型,这说明(  )‎ A.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紫外线照射只能得到碳源利用异常的突变型 C.不使用紫外线照射,细菌的基因不能发生突变 D.紫外线照射是细菌进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即所有的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2)随机性,即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DNA分子中,DNA分子任何部位;‎ ‎(3)不定向性,即基因可以向任意方向突变,但都是变为其等位基因;‎ ‎(4)低频性;‎ ‎(5)多害少利性.‎ ‎【解答】解:用紫外线照射培养的细菌,可以得到不能利用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麦芽糖等碳源的多种突变型,说明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故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征,能根据选项中的具体实例说出其相应的特征,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都是突变形成其等位基因.‎ ‎ ‎ ‎19.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为显性,种子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假如要对某高茎绿粒豌豆进行测交实验,则与之测交个体的基因型是(  )‎ A.DDYY B.DdYy C.ddYy D.ddyy ‎【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据此答题.‎ ‎【解答】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因此,要对某高茎绿粒豌豆(D_yy)进行测交实验,则与之测交个体的基因型是ddyy.‎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测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掌握测交实验的作用,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20.相对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反应慢、范围广 B.反应慢,定位准 C.反应快,范围广 D.反应快,定位准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作用时间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解:A、体液调节的范围广、反应慢,A错误;‎ B、体液调节反应慢,神经调节定位准,B错误;‎ C、神经调节反应快,作用范围局限,C错误;‎ D、神经调节反应快、定位准,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的比较,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 ‎ ‎21.下列最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是与艾滋病患者(  )‎ A.拥抱 B.一起用餐 C.共用注射针头 D.握手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与艾滋病患者的拥抱、一起用餐、握手不会染病;而共用注射针头可能通过血液传染病.‎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 ‎ ‎22.要检验某高血糖患者是否出现糖尿现象,可使用的试剂是(  )‎ A.碘液 B.斐林试剂 C.双缩脲试剂 D.苏丹Ⅲ染液 ‎【考点】尿糖的检测.‎ ‎【分析】还原糖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 ‎(2)鉴定还原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解答】解:A、碘液可以鉴定淀粉,产生蓝色,A错误;‎ B、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 C、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 D、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23.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  )‎ A.胞吞作用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自由扩散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2.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运输 方式 运输方向 运输特点 实 例 胞吞 细胞外→细胞内 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 白细胞吞噬病菌 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 胞吐 细胞内→细胞外 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解答】解: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考题比较简单,对常见的物质的运输方式进行识记,对于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 ‎ ‎24.在生命体中,下列过程不需要酶参与的是(  )‎ A.葡萄糖→淀粉 B.氨基酸→多肽 C.NaCl→Na++Cl﹣ D.核苷酸→核酸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葡萄糖合成淀粉需要酶的催化,A正确;‎ B、氨基酸合成多肽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 C、氯化钠的分解不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 D、核苷酸合成核酸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 ‎ ‎2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  )‎ A.突触小泡 B.神经递质 C.抗原 D.抗体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解: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突触前膜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递以及突触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 ‎ ‎26.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  )‎ A.细胞容易衰老死亡 B.细胞分化能力强 C.细胞处于静止状态 D.细胞能无限增殖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解答】解:A、癌细胞无限增殖,不衰老凋亡,A错误;‎ B、癌细胞不分化,B错误;‎ C、癌细胞处于分裂状态,C错误;‎ D、癌细胞能无限增殖,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癌细胞和衰老细胞特征的区别.‎ ‎ ‎ ‎27.以下有关生物膜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一层 C.蛋白质覆盖在脂质分子层两侧 D.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解答】解:A、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糖类,A正确;‎ B、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错误;‎ C、有的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质分子层内部,C错误;‎ D、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 ‎ ‎28.DNA复制过程中,将双链解开的酶是(  )‎ A.DNA聚合酶 B.DNA连接酶 C.DNA解旋酶 D.DNA水解酶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解答】解:A、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脱氧核苷酸链上,A错误;‎ B、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DNA片段连接起来,而不是将DNA双螺旋解开,B错误;‎ C、DNA解旋酶的作用是将DNA双螺旋解开,C正确;‎ D、DNA水解酶的作用是将DNA水解成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场所、条件及意义等基础知识,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29.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以下杂交组合中,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 A.红花×红花→红花 B.白花×白花→白花 C.红花×白花→红花、白花 D.红花×红花→红花、白花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据此答题.‎ ‎【解答】解:A、红花×红花→红花,可能是纯合子自交,不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A错误;‎ B、白花×白花→白花,可能是纯合子自交,不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B错误;‎ C、红花×白花→红花、白花,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C错误;‎ D、红花×红花→红花、白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是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 ‎ ‎30.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A.磷脂双分子层 B.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 C.碱基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长链 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的长链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解答】解: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DNA分子的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只要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2016秋•汪清县校级月考)如图为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机理,图中甲、乙、丙代表结构,字母A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传递到 大脑皮层 ,产生渴感,使人主动饮水,一段时间后细胞外液渗透降压.‎ ‎(2)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刺激渗透压感受器,抑制垂体释放 抗利尿激素 使 肾小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 减少 (填“减少”或“增加”),尿 ‎ 增加 (填“减少”或“增加”).‎ ‎(3)根据图示,可知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神经﹣体液调节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水盐平衡调节 ‎ 水盐的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调节.‎ ‎【解答】解:(1)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 食物过咸(或摄入食盐太多)引起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体内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刺激→垂体→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产生渴觉得结构是大脑皮层.‎ ‎(2)据图分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对集合管和肾小管的对水重吸收能力减少,使得尿量增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3)据图分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神经(例如通过主动饮水)和体液(抗利尿激素起作用)调节.‎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大脑皮层 ‎ ‎(2)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 减少 增加 ‎(3)神经﹣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以盐水平衡调节机理为载体,考查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32.(16分)(2016•山东)如图表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共有 5 条食物链,鹰处于第 三,四 营养级,其与蛇的种间关系是 竞争关系 和 被捕关系 .‎ ‎(2)兔或鼠的数量变化会影响到狐的捕食行为,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 功能.‎ ‎(3)假定植物固定的总量为8.0×107(J/cm2•a),那么鹰得到的能量范围是 8.0×104~8.0×105 (J/cm2•a)(假定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 ‎(4)草原上不同土壤湿度区域生长着不同的牧草植被,这体现了群落 水平 结构.当植被遭受食草动物采食后,植被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反映出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 稳定性.‎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计算食物链条数:从植物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 ‎2、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①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②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解答】解:(1)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图中鹰处于第三,四 营养级,其与蛇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某种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兔类大量增加,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狐和鹰的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食物数量的减少,鼠兔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 ‎(3)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①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②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若在一定的时间内,植物固定了8.7×107KJ的能量,且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理论上鹰最多可以获得8.7×107×10%×10%=8.7×105KJ的能量(选最短食物链:草→鼠→鹰或草→兔→鹰).理论上鹰最少可以获得8.7×107×10%×10%×10%=8.7×104KJ的能量(选最长食物链:草→鼠→蛇→鹰).(4)草原上不同土壤的湿度不同导致群落分布不同为水平结构.当植被遭受食草动物采食后,植被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反映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故答案为:‎ ‎(1)5 三,四 竞争关系 被捕关系 ‎ ‎(2)自我调节 ‎ ‎(3)8.0×104~8.0×105‎ ‎(4)水平 抵抗力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箭头准确判断食物链中各成分;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 ‎ ‎33.(10分)(2016•山东)图中甲是细胞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乙是人体效应B细胞(浆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表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 a ] 磷脂双分子层 ,膜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 b ] 蛋白质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a、b都具有一定的 流动性 .‎ ‎(2)与原核细胞相比,乙细胞还有线粒体、溶酶体、 ② 和 ③ (用图中序号表示)等由生物膜围成的复杂细胞器,从而使细胞的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 ‎(3)将乙细胞放入培养基(甘氨酸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中培养,甘氨酸以 主动运输 方式进入细胞,在乙细胞中参加合成的抗体以 胞吐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4)乙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出现的顺序是 ③→②→① (用箭头和图中序号表示).‎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是细胞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磷脂双分子层,b是蛋白质分子;图乙是人体效应B细胞(浆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线粒体、⑤是溶酶体,在该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答题.‎ ‎【解答】解:(1)甲图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a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膜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与原核细胞相比,乙细胞还有线粒体、溶酶体、②高尔基体、③内质网等由生物膜围成的复杂细胞器,从而使细胞的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 ‎(3)将乙细胞放入培养基(甘氨酸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中培养,甘氨酸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在乙细胞中参加合成的抗体属于分泌蛋白,以 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4)在乙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中,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故放射性物质出现的顺序是③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①细胞膜.‎ 故答案为:‎ ‎(1)a 磷脂双分子层 b 蛋白质 流动性 ‎ ‎(2)②③‎ ‎(3)主动运输 胞吐 ‎ ‎(4)③→②→①‎ ‎【点评】本题结合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细胞膜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