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试卷语文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nà)半晌(shăng),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讷讷:说话迟钝,不连贯。 B. 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躁无谓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蹩(bi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蹩脚:跛着脚,走路不便。 C. 叶子底下是默默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风致:美的姿态。 D. 譬(p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yù)帖而微苦的味道。 熨帖:舒服,舒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和字义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审清题干要求,看是选择全对的一项还是有错误的一项,答非所问,功亏一篑。 B项,“枯躁”应为“枯燥”; C项,“默默流水”应为“脉脉流水”; D项,熨帖:心里平静舒坦; 故选A。 2.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三顿!”她们每次都 地回答。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哦,香雪》 ②还有几位“大师”们 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拿来主义》 ③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 ,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我与地坛》 A. 慷概激昂 拿 倔强 B. 理直气壮 拿 坚强 C. 慷慨激昂 捧 坚强 D. 理直气壮 捧 倔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词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与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与人称相应,与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慷概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也说激昂慷慨;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第一空语境强调她们每次都说话有气势回答问题,故选“理直气壮”; 拿: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或用强力取; 捧:用双手托; 第二空语境强调还有几位“大师”们用手托着几张古画和新画,故选“捧”; 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倔强:性情固执,强硬。 第三空语境强调千万不要跟母亲性情固执,强硬。故选“倔强”; 故选D。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沫若的诗集《红烛》是中国新诗奠基之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火山爆发式”的激情是其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表现。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C. “建安风骨”指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等人的作品所具有的风骨遒劲、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曹操《短歌行》即体现了这一风格。 D.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他发展了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来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A项,“郭沫若的诗集《红烛》是中国新诗奠基之作”表述错误。应该是他《女神》。 故选A。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本市教育部门首次为“劳动”开会。从讨论成果来看, ① ,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部分,将成为一种趋势。 读书的同时兼顾劳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自古就有“负薪挂角”的故事,近代以来教育界也有“学工学农”的倡导。即便在不少“70后”“80后”的记忆里,劳动片段还俯拾即是,做些家务、干点农活,把书本带到田间地头都再正常不过。但随着生活条件愈发优渥,劳动逐渐远离学生的生活,也成为教学体系的短板。虽说“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标准十分明确,但“劳”的份额微乎其微。现实中,“下了课就上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不在少数。统计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② 。 劳动,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应是青少年的一种必备经历。眼下,很多“00后”“10后”与自然世界隔阂严重,对许多事物的认知基本来源于课本、网络。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锄禾》背得滚瓜烂熟,认识可能不如到田间地头干个把钟头农活来得深刻。当汗水流过脸颊,也就明白为何“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在这个意义上, ③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强健体魄,去一去“公主病”“巨婴症”;一方面则利于涵养“不稼不穑可耻,勤勉耕作光荣”这一最为朴素的价值观。 以长远目光来看,劳动与否其实还影响着一代人的能力与品格。一位斯坦福大学教授谈到,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几代美国人,成长于农场环境中,整天与汽车和无线电打交道,动手能力很强,这正是这一年代不断涌现发明家、创新企业家的原因。看看身边也不难发现,相较于许多孩子的“玻璃心”,他们的长辈们应付起工作生活的大事小情乃至遭遇重压和挫折时都坚强得多,而这往往与他们年少时就投身劳动、经历了生活的磨炼有关。这样的现实提醒我们, ④ ,要让学生深度参与,不能沦为偶尔到农田厂房看几眼、拍个照的“水课”。 当代人对于教育的关注更甚以往。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做题应试考学,更包括人格的健全、心智的成熟。劳动应当成为一门必修课,期待学校与家庭形成共识,让孩子动动手、吃点苦,收获一个更健全的自己。 (取材于郑宇飞《是时候给孩子补补劳动课了》) 材料二 近日,“农民院士”朱有勇被顶上热搜。他把自己数十年的科研成果带到云南边陲山村,住着茅草屋、穿着迷彩服,一扎根就是五年,将当地的贫困发生率从41.17%降至不到3%。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国家的脊梁!这个热搜我打心底佩服! 堂堂院士,却在60岁时毅然加入扶贫大军,有些人的确不解。但在熟悉朱有勇的人看来,这样的选择再正常不过。求学时,他主动选择“坐冷板凳”,研究如何不使用农药就控制病虫害;学成时,他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回国,直言“宾馆再好不是家”;成功时,他无偿献出价值十亿元的专利,掏心掏肺地说:“党和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俸禄’,我们科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受益吗?”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拳拳赤子心,铮铮报国情”都是指引这位“农民院士”的精神坐标。他的奋斗人生充分诠释了何谓“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在书斋里实验室中皓首穷经,更需要在广阔大地上干一番事业。【A】有人问朱有勇天天教农民技术是不是大材小用?他笑言:“我搞了一辈子农业,来扶贫就都用上了,看着自己科研成果长得漫山遍野,看着乡亲们富了、笑了,我这心里是真的高兴、真的满足。”同样的,若不是坚信“应用性科技成果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才能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王选在发明激光照排原理样机后大可到此为止。但那样,就不会有中国电子出版产业的脱胎换骨。正是因为一代代科研人坚持“祖国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反哺社会、造福于民,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才有了坚实支撑,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沧桑巨变。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所有变革与突破,无不是理论同现实相结合的成果。【B】袁隆平袁老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火热的田野,让科技创新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修正优化,也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46年前,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数位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组成研究组来到了曲周县盐碱最厉害的张庄村,誓言治不好盐碱不回北京,从此这里变成了农大师生的实验站、服务点。多少年过去,过去草都不长的地方如今年年丰产,新的科研课题不断涌现,从曲周实验站先后走出了两任校长、三位院士,50多名教授……科学始于疑问,疑问来自生活。现实中无穷无尽的“变量”可能是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模拟的环境。从这个角度看,经受住现实考验无疑是一个科研项目结项华彩的“合格证明”,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是做学问搞研究最深厚的沃土。 今天,我们身处一个万象更新的大时代,新发展热火朝天,新课题层出不穷,正呼唤越来越多的“朱有勇”。【C】反观现实,有的科研人员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渐渐与基层疏离,甚至成了“社会活动家”;有的科研机构习惯于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逼得科研工作者不得不忙于攒业绩。要破解这些弊病,打通科研人员“接地气”的通道,首先要发挥制度指挥棒的作用。近些年,从国家层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到本市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科研人员自主转化科研成果提供了制度护航。一些科研院所也在逐步淡化“发了什么”的论文标准,增加“做了什么”在应用型人才评价中的权重。这些探索和改革的步子还应当更大、更实,让更多人能够轻装上阵。 【D】面对鲜花与掌声,朱院士异常谦虚低调,只有一点他倍感骄傲:每天晨跑回来,他的门上总挂着老乡们送来的煮熟的鸡蛋、玉米、红薯等早点。五年时光,以心换心,这样的获得感成就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放眼各条战线、田野乡村,在事关国计民生的一线前沿,还有千千万万个“朱有勇”在默默奋斗。尊崇他们、支持他们,我们的国家必将蒸蒸日上。 (取材于鲍南《把最华彩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4. 将下面四句话依次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四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劳动课必须开,而且必须开好 ②劳动课确实到了必须补的时候 ③将学生的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 ④将适量劳动融入到教学之中 A. ④①③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5. 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俯拾即是:形容要找的某一类例证很多。 B. 不稼不穑: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濇,收割谷物。 C. 皓首穷经:指埋头理论研究一直到年老头白。皓,白。 D. 万象更新:这里指新春欣欣向荣的景象。 6. 材料二中A、B、C、D四处,最适合填入下面这句话的一处是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不意味着单方面的付出,其实同时也回馈着科研本身。 7. 班里要召开“劳动光荣”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就“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概括出两条,作为研讨会的发言提纲。 8. 你的好友正在学写新闻评论,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出优秀新闻评论的特征(至少两条),作为写作建议提供给好友。 【答案】4. A 5. D 6. B 7. 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亲近自然、强健体魄,去一去“公主病”“巨婴症”培养朴素的价值观;以长远目光来看,劳动其实还影响着一代人的能力与品格。 8. 1、优秀的新闻评论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通顺、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联系语境和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比对,确定答案。 本题中,根据上句“近日,本市教育部门首次为‘劳动’开会”可知,下一句的主语应该是围绕“劳动”展开,故把④放在首位,根据“现实中,“下了课就上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不在少数。统计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可知,下一句应该是强调开设劳动课的必要性,故选①,根据“把《锄禾》背得滚瓜烂熟,认识可能不如到田间地头干个把钟头农活来得深刻。当汗水流过脸颊,也就明白为何‘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可知,下一句应该强调将学生的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的问题,故选③,而最后一句强调劳动课到了非补不可的地步,适合上下文的语境,故选②。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本题中D项,根据语境,“万象更新”解释错误。本材料中的正确的解释是:新的时代,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联系语境和上下文的意思,来分析比对,确定答案。 本题中所给的句子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不意味着单方面的付出,其实同时也回馈着科研本身”,根据文本内容,可知B处应该侧重的是写理论同现实相结合的成果,以及对科研本身的回馈。根据文本中举的事例如:“袁隆平袁老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火热的田野,让科技创新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修正优化,也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都是在说明这个问题。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来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班里要召开“劳动光荣”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就“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概括出两条,作为研讨会的发言提纲。根据材料“在这个意义上,……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强健体魄,去一去‘公主病’ ‘巨婴症’;一方面则利于涵养‘不稼不穑可耻,勤勉耕作光荣’这一最为朴素的价值观。以长远目光来看,劳动与否其实还影响着一代人的能力与品格”可以得出答案为: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亲近自然、强健体魄,去一去“公主病”“巨婴症”培养朴素的价值观;以长远目光来看,劳动其实还影响着一代人的能力与品格。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根据本篇新闻评论的特点,来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你的好友正在学写新闻评论,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出优秀新闻评论的特征(至少两条),作为写作建议提供给好友。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为我们论述了劳动价值与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思路也很清晰,而且文章面向了我们广大的群众,是很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优秀的新闻评论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三、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韩愈和柳宗元文章的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2)辱注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辱,谦辞,感到自愧的意思。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皆出于此乎 其:大概 ②则耻师焉 耻:耻辱 ③仆道不笃 仆:谦称,相当于“我(的)” ④未见可师者 师:学习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尊称,相当于“您” 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怪:责怪 ⑦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⑧狂走者累日 走:奔跑 A. ①⑤ B. ②⑥ C. ③⑦ D. ④⑧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幸见取 竟幸运地被您效法学习 B. 又挈挈而东 又(被外贬)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 C.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而您又想使我管理越地的雪 D. 非独见病 不仅(我)会被辱骂 11. 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2. 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韩愈与柳宗元关注的现象、表达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请结合上面的节选文字,简要说明。 【答案】9. B 10. C 11.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 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12. 韩愈(《师说》)主要通过三组对比,分析阐明“耻学于师”的原因,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习气;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从先秦孟子的话,到魏晋以来的世风,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通过申述自己不敢为师的理由,以驳斥时人对韩愈的诋毁,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②“则耻师焉”的“耻”翻译错误,应该译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的“怪”翻译错误,应该译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本题中C项,“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一句中的关键词“为”应该译为“成为”,本句话正确的翻译为: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比如:相若,差不多;位卑,地位低的人;官盛,官大的人;谀,谄媚;羞,以……为羞。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考生分析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韩愈与柳宗元关注的现象、表达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请结合上面的节选文字,简要说明。根据文本可知,韩愈与柳宗元所处的社会风气,都是以“从师”为耻,而两篇文章表达的态度有相同之处,都是提出“从师”风尚。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韩愈在分析“师道不复”的原因时连续用了三组对比。第一, 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相比, 阐明耻学于师违背圣人之道, 其后果只能是更加愚昧。第二, 将同一个人既明于择师教子的必要, 却又不明于自己从师的必要, 把这两种完全矛盾的做法加以对比,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揭示那些人的不通道理。第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 进一步道出士大夫的错误心理, 发人深省地指出两种人的地位与智能的反差, 更令人幡然醒。写作意图是: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习气;而柳宗元的文章主要是从先秦孟子的话,到魏晋以来的世风,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通过申述自己不敢为师的理由,以驳斥时人对韩愈的诋毁,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参考译文: 承蒙您来信说, 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 学识非常浅薄, 从各方面审察自己, 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 写点文章, 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 竟幸运地被您效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 即使有可取的, 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 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 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 “人们的毛病, 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 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 没听说还有老师; 如果有, 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 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 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 招收后辈学生, 写作《师说》, 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 相聚咒骂, 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 相互拉拉扯扯示意, 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 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 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 经常下雨, 很少出太阳, 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 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 幸好下大雪, 越过了五岭, 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 这几个州的狗, 都惊慌地叫着咬着, 疯狂奔跑了好几天, 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 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 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 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不仅我会被辱骂, 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 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 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 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渔翁【1】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2】云相逐。 注释:【1】此诗作于永州。此时柳宗元被贬永州,创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及许多吟咏当地山水景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之一。【2】此处化用了陶潜《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句意。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生动描绘出一位夜宿西岩之下的渔翁形象,突出了他内心的悲伤落寞。 B. 次句写打水生火的日常活动,但选择“清湘”“楚竹”形象则给人以清雅高洁之感。 C. 第三四句渔翁形象隐入青山绿水之中,只闻橹桨欸乃之声,悦耳怡情,令人向往。 D. 诗中于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含有诗人自况的意味。 14.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苏轼认为可以删去,但也有不少评论家反对他的意见。请结合全诗,从意象、意境等角度,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13. A 14. 我认为不能删掉,“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一句,诗人抓住了“天际”、“浮动的白云”等意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一幅日出以后,渔船进入中流,回首骋目,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的画面。渲染了悠逸恬淡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遭贬后对这种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突出了他内心的悲伤落寞”表述错误。首句点题,生动描绘出一位夜宿西岩之下的渔翁形象,应该突出了他内心的孤寂落寞。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炼句的能力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主要从意象、意境、手法等角度来分析原因,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和诗人的情感。 本题中,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苏轼认为可以删去,但也有不少评论家反对他的意见。请结合全诗,从意象、意境等角度,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解答此题目时候,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删掉。然后可以从意象、意境、手法等角度来分析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一句的句意为: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由此可知,诗人抓住了“天际”、“浮动的白云”等意象,描写了一幅日出以后,渔船进入中流,回首骋目,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的画面。此处的诗歌意境非常的悠逸恬淡,安适自由。而 “岩上无心云相逐”一句,又富于云人的情感和动作,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朵浮动的画面。从情感和效果的角度考虑作用:渲染了悠逸恬淡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遭贬后对这种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点睛】诗歌的炼句题一般从手法的方面考虑。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15.根据下面语段提示,用相关作品原文填空。 (1)高中毕业后二十年的同学聚会上,每人签到时要在留言册上写下寄语。于是你写下:“曾记否,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以此表达对学生时代青春激情的怀念。 (2)一位同学到江南旅游,于月下泛舟江上,“③__________,水光接天”的空明月色让他心怀舒畅,产生了“④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的飘逸感受,无比畅快。 (3)学校音乐社团的招新启事这样写道:“在这里,我们享受着音乐的多样魅力,既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也有‘⑤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默深情。当然,这里还缺一个你,有才华的你。我们渴望你的加入,正所谓‘⑥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答案】 (1). 到中流击水 (2). 浪遏飞舟 (3). 白露横江 (4).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5). 别有幽愁暗恨生 (6). 青青子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遏,遗,幽,衿。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想北平(节选) 老舍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6. 下列对文章语言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诗似的美丽蕴含着诗意。 B. 不急的慌。可是到底可爱呀,哼哼,口语化表达及亲切平易又富有文采。 C. 差点儿事儿,处处有空儿等典型京味儿的语言传递出安闲。自在的北平气质。 D. 老舍的语言饱含温情。结尾真想念北平洋一句,更直接倾诉了对北平的深挚情感。 17. 郁达夫《故都的秋》描绘的是“清、静、悲凉”的北平秋天。与之相比,老舍笔下的北平呈现出怎样不同的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老舍怎样的情感、个性与审美心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16. A 17. 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怀念、眷恋、赞美之情。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语言风格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根据文本的语言风格,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本题中A项,“诗似的美丽蕴含着诗意”表述错误,本文的语言就是亲切平易又富有文采,但是语言没有诗意的特点。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概括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考生概括作者眼中北平特点,并概括作者的情感。根据文本“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可以概括出北平的第一个特点: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根据文本“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可以概括出北平的第二个特点: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根据文本“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可以概括出北平的第三个特点: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根据文本“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 可以概括出北平的第四个特点: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根据文本的开头“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以及结尾“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等语言,都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怀念、眷恋、赞美之情。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乡土中国》节选文字,完成各题。 乡土本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象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即使象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象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一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不但对人,他们对物也是“熟悉”的。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内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的答覆了他的学生。最后甚至归结到心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这种办法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是无法应用的。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在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有删节) 18. “撰写内容提要”是阅读学术类著作的重要策略。请根据上文内容,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撰写这篇文章的内容提要。 19. 文章阐述了乡土社会中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方面的种种特征,最后提到:“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选择文中所述特征之一,联系生活实际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与思考。200字左右。 【答案】18. 作者首先从土地与人的关系的角度, 把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括为“乡土性”, 从而把握了乡土中国的精髓。“乡土性”正是乡土中国基层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支配力量。然后概述土地与人的关系:“泥土”、“土气”、“土地”,接着拿土地与游牧民族比较, 说明人和空间关系的不流动, 即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与隔膜”以及时间上的熟悉。最后指出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缔结的生存状态, 又直接构成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 19. 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熟悉的乡邻之间是充满了信任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左邻右舍之间借钱,一般不用打借条,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相处方式也产生了弊端,一些人不守信用,辜负朋友、亲人的信任,携款逃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尤其是那种民间借贷现象,让很多的家庭辛苦赚了的血汗钱付诸东流。所以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提高警惕,乡土社会所养成的生活方式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行文思路的把握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文本内容,认真分析行文思路,并按照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结构安排组织答案。 本文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作者首先从土地与人的关系的角度, 把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括为“乡土性”, 从而把握了乡土中国的精髓。“乡土性”正是乡土中国基层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支配力量。第二部分(第二段至文末):作者接着指出土地与人的关系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与隔膜”以及时间 上的熟悉。而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缔结的生存状态, 又直接构成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第二至三段:概述土地与人的关系:“泥土”、“土气”、“土地”。第四至十段:土地与游牧民族比较, 说明人和空间关系的不流动, 即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与隔膜”。第十一段:人与人在时间上的熟悉:生于斯, 长于斯; 终老是乡。形成 一个“熟悉”的社会, 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第十二至十七段: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缔结的生存状态, 所构成的中国基层社会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规定性:礼俗社会。按照这个行文思路即可概括组织答案。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读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文意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思考和体会。 本题中,文章阐述了乡土社会中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方面的种种特征,最后提到:“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选择文中所述特征之一,联系生活实际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与思考。200字左右。首先,根据文本内容,此句话的含义应该指的是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弊端。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体会即可。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教材第一单元作品中抒发的多样青春怀念,是否触动了你的思考?请以“青春的价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请将“那一刻,我仿佛第一次看到 ”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记录你感知身边世界的故事,表达你独特的感受、心绪。 要求:立意明确,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 【答案】例文: 青春的价值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含情。青春里拥有难以忘怀的篇目,也有不堪回首的章节。对拥有青春的你,我将送你一句话:青春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要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要轻言放弃,让你的青春绽放出一样的光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平时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梦见自己随着时光流逝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等他醒悟到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时,却已经后悔的太晚了。于是他痛苦地仰天大喊:“青春!回来吧!回来吧!我的青春!”这一喊把他从梦中惊醒,他暗自庆幸自己还没有沦落到那种地步,从此便奋发图强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青春,因为,青春逝去就不再回来了,等到你后悔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相信在你的青春中也有那么一段令你值得回忆的。但是,你是否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没有辜负青春!我想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我们的青春就在眼前。那么,处在这黄金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争分夺秒开拓奋进?我想,只要稍有头脑的人,谁都会选择后者。诚然,人生能有几回搏?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此生难得有这个好机会,何不无牵无挂地快乐一阵子,来个“今朝有酒今朝醉”呢。然而,你可想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 青春犹如繁星烁烁,瞧 ! 它正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九九八年,中国发生一场非同寻常的战斗——自然与人类的战斗 ! 在战斗中,人民的子弟兵——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大多处于如花似锦的青春时代,为了祖国人民,他们奋不顾身、毫不犹豫地将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人民,使青春焕发异样的光彩。 当然,他们的青春是短暂的,是值得赞美的。我们也为此更加了解青春的珍贵。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既然他们为了祖国的诞生可以在所不惜地抛弃一切,可以义无反顾地牺牲青春,而我们,只是在幸福年代接过建设者的任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蹉跎岁月呢? 人人都知道: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朋友,今天我们正处在优胜劣汰竞争激烈的时代,前有师长掌航,后有父母加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学习上永不知足。面对挑战,我们怎能被一些挫折和失败所吓倒呢?让我们好好地把握住青春,学那穿云破雾的海燕去搏击八方的风雨;学那高大挺拔的青松去经霜傲雪。只有如此,才能在你的青春史上谱下无怨无悔的一页。 同学们,我们既被称为朝阳,就理应拥有光彩照人的青春。青春,短暂而珍贵。请爱惜青春吧,别让它过早流逝;为它自豪吧,切不要虚度光阴,它毕竟是我们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青春的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两道作文题目,第一道题属于命题作文,第二道题目属于半命题作文。第一题,题目已经限制了,题目为“青春的价值”,这个话题的中心语是“青春”,这就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中心话题,因此,在题材的选择和主旨的把握方面,只要围绕中心话题来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即可,但一定要文体也作了限制,必须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这下几个方面立意:我的青春我做主;不负青春;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国;青春之歌;致我终将逝去的青春;第二道作文属于半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那一刻,我仿佛第一次看到 ”,要求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记录你感知身边世界的故事,表达你独特的感受、心绪。此题中应该注意抓住身边的事,突出“那一刻”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让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从文体看要求写记叙文,注意事件的清晰,情节合理。 第一篇文章的写作素材: 1、青春,我第一次正式强调这个词,不!这不只是一个词了,他更代表了一种勇气一种自豪,一种激情,他是太阳的象征,是力量的源泉;青春,我第一次深刻的剖析他,青:年青,年龄上的限定,春:一种希望的象征,一种无畏的诠释,一种信念的表达,青春,永远不会衰老的生命。因为有了你,在生命的鸿沟前,我们不再退却;因为有了你,在坠落的边缘,我们始终有挣扎的力量;因为有了你,在充满荆棘的坎坷路上,我们的心头始终有胜利殿堂阳光的照耀;因为有了你,在失败的低谷,我们给自己再来一次的机会。 2、青春如此美好,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亮点全都在细节之上,难道不是吗?青春再美,也是一个一个点滴小事串联在一起上的,只有这些小的亮点发光发热整个青春才会勃发出它最耀眼最璀璨的神圣之光。青春固然美好,青春固然不老,青春固然耀眼,但是青春仅仅悠悠数载,只有你真正好好利用这短暂的数载,努力把握住点滴细节让青春真正得到它应有的价值,青春这段时光对于你才算是无悔的,无怨的,无憾的…… 3、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都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4、青春,是我的资本,快乐是我的标志,勇往直前是我一生不悔的誓言,我相信,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要让全世界看到! 我的剧本我自己写好,相信自己永远是主角!我的魅力我自己知道,定会出乎每个人意料!我的青春我自己照耀,每个明天,让我用青春和爱真心拥抱。(我)喜欢刺激,因为年轻让个性张扬;我喜欢冒险,因为年轻让血液沸腾;我敢于挑战,因为年轻让勇者无畏;我敢于超越,因为年轻让思维创新。张开手,让年轻无极限!穿越在不同的领域和空间,挑战一切,生命因此有了不同的体验;不害怕改变,不停地向前,前面未知的区域是我冒险的起点。 享受每一分钟,我看见世界的明天奇迹出现!年轻无极限,我一直相信:只要坚持,明天就会更好;只要坚持,我的青春就一定会绚丽多彩! 5、青春是最丰厚的财富,青春是最特别的魔术,青春是最美丽的记忆,青春是最无限的潜力。我因为享有年轻而满足;我因为拥有青春而骄傲。我珍惜每一分钟,学习、改变、追求、创造…… 我知道一切都不容易,所以我努力握紧手中掌握未来的丝线。我要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对得起自己的宣言,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年轻我快乐,我年轻我张扬,我年轻我拼搏,我年轻我期待。我们要大胆相信自己的实力,只要你能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做到,除非你自己放弃自己,所以我要大声说,我一定要做出成绩,我一定要别人刮目相看!!! 6、青春拒绝胆怯,我们正青春,我们有勇气迎接明天的阳光或暴风雨,有勇气走或平坦或坎坷的路,有勇气展望未来,有勇气面对现实,不论它是什么。或许,这样的勇气正是青春的魅力所在,正是这样花样年华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 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我们这样一群正为梦想而搏击打拼的人:我们拒绝胆怯,我们相信,我们坚强,我们拥有浇不灭的热情、开天地的力量。我们要像阿姆斯特朗那样创造登月的奇迹,我们要像刘翔演绎火一般的自信;我们要像史铁生勇敢地与命运之神搏斗,我们要像司马迁坚定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我们要像雨后的彩虹,在湛蓝的天空灿烂。 青春拒绝胆怯,青春正在进行,我们的青春是火,点燃在现在和未来的交错处,永不谢幕。 第二篇文章写作素材: 1、来到菜市场的大牌子前,远远望去有一位衣着朴素的妇人,她围着白色的围裙在那急促地走来走去,眼睛四处望着,似乎在等什么人。我们走上前去,竟发现她是那个卖菜大娘,卖菜大娘见了我们说:你们可来了,俺在这等了你们好久,大姐,你的钱包落俺这了,俺又不知道你家住在哪,想你会回来就在这等着,给你。”卖菜大娘把钱包交给了我妈妈。我和妈妈楞住了,连声谢谢都忘了说。我们为自己刚刚的猜疑感到羞愧。这时,我觉得那条围裙是那么雪白,那么美,这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美。 2 、最强大的爱,一定孕育在最朴实的人性中。那一瞬间,她义无反顾地张开双臂,稳稳地站立,就像一尊神圣的美丽的女神雕像,在阳光中熠熠发亮。被她蹬掉的高跟鞋斜躺在地上,预言着一种复杂与神秘:这个娇小柔美的身体,将会迸发出怎样的力量和奇迹?她接住坠落的孩子了!刻骨铭心的疼痛让两个不曾相熟的生命此刻融为一体,极其脆弱,又无比绚丽。 这一刻,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这是一个母亲的善良,也是一个平凡人身上瞬间绽放的人性中最令人战栗的光辉。整个城市为之感动,人们拷问自己的内心,又以最真挚的情感向这位英雄妈妈致敬! 3、时光在岁月里消逝,经历的事情像一个个飞舞的风筝,在我脑海的天空中飘过……有一个风筝却定格在空中——因为那一刻,我看到了人间的美好。那天,乌云密布,仿佛预兆着有些事情要发生。我学琴回家,和妈妈坐上了一辆三轮车。车主是一位老爷爷,面容慈祥,脸上总是笑眯眯的。我一见他,就有了一种亲切感。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和一家人似的…… 到了!我们付了钱,走下车,目送老爷爷远去。不知怎的,我的心情异常好,不由自主地跑向路边的公园玩耍,只留下妈妈一人。正当我玩得不亦乐乎时,突然听见妈妈一声大喊:“悦,包呢?”听到这,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心也猛地一颤。我急匆匆地跑到妈妈近前,回忆着,突然,我猛地想起在车上时,由于喝水把包落在了三轮车上,我害怕了,心跳急速加快,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妈……妈,我……把包……落车上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粗心?这下去哪找!”妈妈气极了,伸手就打了我几下。这时天空中突然打了个闷雷,雨点哗哗啦啦就往下掉。是啊,上哪去找呢?人这么多,我想着,任凭雨水冲刷我的脸……正当我和妈妈焦急地寻找时,一个熟悉的车子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呀,这不是那位老爷爷吗?我欣喜若狂。慢慢地,老爷爷来到了我们面前,他擦了擦手,拿出了包递给我们。妈妈激动地不知道怎样才好,一个劲地说谢谢。老爷爷笑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人间的美好,内心充满着感动。 4、伙伴们已回家,现在天黑了,应该没处修车了。但是,我离家却远得很。"嗨"我叹了口气,只好艰难地推着单车努力去找修车铺。终于我看见了一家亮着微弱灯火的修车铺。顿时,我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连忙加快脚步推着单车走去,铺里是一个高大的青年男子,正在收拾工具,我满怀期待地问:"叔叔,您可不可以帮我修一下后轮胎?"他望了我一眼,毫无表情的说"不,我要回家了,你去找别家吧。"我苦苦地哀求他帮帮我,他却显得很不耐烦。"哐当"一声关好铺门骑着摩托车一溜烟走了。我只能呆呆地订在那里,多么想大哭一场好好宣泄内心这种无助感受。这时,我没有丝毫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我的心几乎跌进冰窖。这时的天也黑得可怕,北风呼呼地刮着,凉飕飕,给人深深的寒意。碰到这种情况,我只能推着车,继续寻找修车铺。老天真不负苦心人,不远处又有一家修车铺。那也是一位男师傅,我沙哑地问他可不可以帮我修车,他点点头表示同意。就在他快修好时,我猛地想起我身上没带钱,我忐忑不安地告诉他我没带钱。原以为他会把我训斥一顿,没想他居然却亲切地说:" 小姑娘,不要紧,两三元的事不用紧,以后再还吧。"这时,让我看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 作文一的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本题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安排全文。开篇先从青春的价值是什么来行文,然后围绕为什么要实现青春的价值,如何来实现青春的价值;最后收尾呼应,再次扣题,结束行文。 作文二的行文结构:记叙文大致有两种最常见的结构形式;’第一种叫“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第二种是“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就是指一篇记叙文可以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位,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是学生在特定场合——高考考场——易于把握的作文形式,也是易于被阅卷老师在极短的阅卷时间里理解并产生好感的记叙文作文形式。本题可以采用第一种结构,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事件,最后谈感受即可。 【点睛】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