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1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淮安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方案阶段测试01试题

阶段测试(一) ‎ ‎(时间:45钟 分数:45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总分45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 号 一 二 总分 总分人 核分人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句话主要启示我们 (  )‎ A.要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 B.法律决定着国家强弱 C.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D.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更加清晰地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 A.实现中国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制定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各领域有法可依 C.加大法治教育的力度,让人民群众学会依法维权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有正式条文,比较规范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古籍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说明当时已有了法律。这告诉我们 (  )‎ A.法律是从来就有的 B.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C.法律相伴我们一生 D.法律是国家的产物 ‎5.右侧漫画《闯红灯》告诉我们 (  )‎ A.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B.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C.法律具有预测作用 D.法律与人如影随形 ‎6.《广东省面向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开发的学习类App若存在涉黄内容、游戏泛滥、宣扬错误思潮、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低俗文化等问题,将直接亮红黄牌直至纳入黑名单。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 (  )‎ ‎①可以杜绝外界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学习的影响 ‎②是因为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③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并保护其身心健康 ‎④旨在推动企业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某中学以“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为主题,每月定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开展这项活动 (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②能完全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③能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④能有效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提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对德治和法治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 ‎ ‎②法治比德治更有效 ‎③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 ‎④德治比法治更有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40条规定:中小学校校园周边200 米范围内不得设立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这一规定属于未成年人保护中的 (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0.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要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  )‎ A.严格守法,用法维权 ‎ B.尊崇法律,任性而为 C.制定法律,认可法律 ‎ D.严格执法,惩恶扬善 ‎11.今年春节期间,王同学被朋友拉进一个微信群,他发现群里时不时会有人发些谣言、诈骗、传销等信息。对此,他应该 (  )‎ ‎①知法守法,远离网络生活 ‎②及时举报,检举不法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少发不良信息 ‎④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计23分)‎ ‎12.(5分) ‎ ‎  《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69亿,近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使用网络从事信息查询、学习交流等相关活动。然而网络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对此,围绕网络言论的边界与治理问题,引发了讨论。‎ 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 ‎13.(6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1)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关系如何?‎ ‎(2)当前,我国崇尚法治体现在哪些方面?‎ ‎14.(12分)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说明。 ‎ 材料一 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统一执法思想,健全联动机制,瞄准“乡恶村霸”“欺行霸市”“地下执法”“非法放贷”“涉黑”“保护伞”“关系网”等黑恶势力,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全国公安机关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和政策规定,当好扫黑除恶主力军。全国人民法院不断提高专项斗争的法治化水平,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法律检验的铁案。‎ ‎(1)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体现的治国方略是什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方略的?‎ 材料二 盐城市某校开展“远离黑恶,让青春与法同行”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我市扫黑除恶的典型案例,剖析青春期违法犯罪的各种不良心理和严重后果,使师生们深受教育。同学们纷纷想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教育志愿宣传活动,但一些家长在“妈妈微信群”里表示这项活动与自己孩子无关。‎ ‎(2)请运用所学知识,向“妈妈微信群”成员说明道理。‎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选D。‎ ‎3.B 4.D 5.A ‎6.C [解析] 加强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管理不能杜绝外界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学习的影响。故选C。‎ ‎7.C [解析] 开展这项活动不能完全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故选C。‎ ‎8.B [解析]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故选B。‎ ‎9.C 10.A 11.C ‎12.选择薇薇观点:“无法治不自由”是正确的。因为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治理网络谣言只要科学立法”是片面的。治理网络谣言离不开科学立法,因为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治理网络谣言还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同时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选择星星观点:“法律面前无特权”是正确的。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合法权益一律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受到法律追究。“治理网络谣言只要全民守法”是片面的。治理网络谣言离不开全民守法,因为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治理网络谣言还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同时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 ‎13.(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我国崇尚法治体现在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14.(1)依法治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2)①参加志愿者活动,虽然不能提高成绩,却有更重要的收获;②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承担了责任,帮助了他人,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提升;③参加志愿者活动会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也会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④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有利于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青少年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有利于青少年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亲身实践,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