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翻地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7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练习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翻地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 7 讲 中华民族 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练习 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6·山西晋中期末)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 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原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想法如白日做梦一 样地消逝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事变”是指九一八事变 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 C.“事变”导致美日关系破裂 D.长沙会战导致日本白日梦的消逝 答案 B 2.(2016·四川乐山三模)在中共的某文献中明确提出“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据此推知此时的中共( ) A.以三民主义为行动指南 B.坚持将民族利益置于首位 C.欲与政府实现联合执政 D.革命的理论修养仍显不足 解析 材料“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 地的政策”说明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3.(2017·湖北黄冈模拟)1937 年 7 月 17 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 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 自卫。”这实际上是( )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解析 材料“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4.(2017·河北唐山调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 如图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 解析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 有发生变化,故 A 项错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八路军和红军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故 B 项错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为实现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 命军第八路军,因此体现的是当时主要矛盾的变化,故 C 项正确;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 未获得执政地位,且材料信息未涉及,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2017·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调研)据抗战初期路透社电讯载,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 线之战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 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这次战役( ) A.为政府西迁赢得了时间 B.是抗战以来中方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C.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D.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 解析 1937 年抗战开始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即着手开始西迁事宜,时间早于材料时间,故 A 项错误;台儿庄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对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故 B 项正确;山西会战是 国共抗战初期合作的典范,故 C 项错误;百团大战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的,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6.(2017·山东滨州模拟)从 1939 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 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 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 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解析 国民党从未放弃正面战场作战,故 A 项错误;1938 年 10 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 B 项错误;国民党的游击战是借鉴共产党的,材料未体现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借鉴,故 C 项 错误;从国民党的一系列关于游击战的措施可以看出国民党重视游击战,在敌后打击日军, 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7.(2016·江西百所重点高中高三模拟)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 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 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 仆”。材料反映出中共( ) A.宣扬敌后抗战 B.主张全民族的抗争 C.坚持持久抗战 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 解析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由 此可见,毛泽东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扬敌后抗战、坚 持持久抗战、建议国共联合抗争材料没有体现,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8.(2016·广东梅州质检)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的。”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 ) 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 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 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 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 解析 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于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起 到了重要作用,故 A 项正确;恩格斯的出发点应该是世界上,国共之间的冲突是国内的, 故 B 项错误;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 C 项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基本结束,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9.(2017·湖南常德模拟)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 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 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解析 材料反映出人们对毛泽东来重庆的兴奋之情,并未强调共产党谋和平,故 A 项错; 人们兴奋是因为抗战结束后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毛泽东来重庆谈判 使人们看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故 B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抗战提高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大众传媒对时局的影响,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0.(2017·江西宜春调研)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 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 军事举动是指( ) A.皖南事变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B 11.(2017·福建南平模拟)毛泽东致电陈毅、邓小平:“请你们准备着,在攻克郑州休息 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蚌线。”其战略意图在 于策划(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 “在攻克郑州休息数日后,迅即全军东进,相机攻占开封。或者不打开封,直出徐 蚌线”反映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无关,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2.(2017·湖北武汉统测)《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 史的重要资料。从下面《人民日报》中能够获得的完整信息是( ) A.解放战争中中共已转入战略反攻 B.平津战役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D.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覆灭 解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中拉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材 料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解放塘沽”体现的是平津战役胜利结合,从“电贺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可知材料还涉及淮海战役,故 B 项不全面;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是 解放战争中的国共主力大决战,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故 C 项正确; 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是渡江战役的成果,材料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13 题 25 分,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6·山西康杰中学月考)(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 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 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 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 我是这样一遍遍问自己下决心的: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我是不是为自己利益?我是不 是问心无愧?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1936 年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 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 ——摘自《张学良口述》 材料三 大体上自 1938 年 10 月到 1940 年 10 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 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 华贷款的决定……1940 年 4 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 批准 4 500 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 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 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 油运往日本。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1)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 分) (2)概括材料二中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相关因素。(8 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10 分) 解析 第(1)问,运用辛亥革命的政治方面的影响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图片信息, 分析 1935 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民族危机、中共的努力与让步。结合张学良口述的内容分 析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的作用。第(3)问,第一小问,从中国方面 看,是“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的结果,从美国方面看,是日本的扩 张损害美国国家利益,争取中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需要;第二小问,从当时对华援助 增强中国的实力和信心,加速抗战胜利的角度分析。 答案 (1)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共的抗日救亡政策;民众救亡运动的推动;国民党爱国将 领的努力;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思想的激励。 (3)原因: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影响:增强了中国抗战的实力和信心,中日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胜 利的进程。 14.(2016·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 分)201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胜利 70 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12 分)(要求:主 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 第一小问,六个词语有两种归纳,一种从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贡献出发:淞沪会战 滇缅会战张自忠,第二种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出发:治外法权开罗会议联合国;第二小问, 需要围绕每一个关键词叙述历史事实,最后得出结论。 答案 示例一:关键词:淞沪会战 滇缅会战 张自忠 主题: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枣宜会战、 豫湘桂战役等。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 基础。 1942 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 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示例二:关键词:治外法权 开罗会议 联合国 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世界人民 的赞誉和尊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声望。 1942 年 10 月 9 日,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美、英两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 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治外法权的废除,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是中国人 民坚持抗战并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战后期(1943 年 11 月 22 日至 26 日),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与盟国共商打败日本法西 斯的战略,并探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和亚洲被压迫民族问题,参与制定并签署了《开罗宣 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国际法规性文件。 1945 年 10 月《联合国宪章》生效,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 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在抗战胜利后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国际法的正 式确认。 总之,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经过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其 他主题,言之成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