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 B. 浓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C. 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洗涤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有的玻璃仪器可以直接加热,如试管就可以直接加热;‎ B.根据碱液的腐蚀性进行分析;‎ C.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要先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D.根据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强腐蚀性判断。‎ ‎【详解】A.试管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上石棉网,故A错误;‎ B.碱液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应立即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B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水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要先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故C错误;‎ D.皮肤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用抹布擦拭,再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切不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否则腐蚀更严重,故D错误;‎ 故选:B。‎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醇易燃的性质分析。‎ ‎【详解】A、乙醇不具有腐蚀性,故A错误;‎ B、乙醇不是有毒气体,故B错误;‎ C、根据乙醇易燃的性质,属于易燃液体,故C正确;‎ D、乙醇不易爆炸,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C. 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C ‎【解析】‎ A、过滤时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A正确;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B正确;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注意不能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错误;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D正确,答案选C。‎ ‎4.在制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蒸馏烧瓶中盛约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 B. 将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以随时测定烧瓶中液体的温度 C. 冷水从冷凝管上口入,下口出 D. 收集蒸馏水时,从开始馏出液体就收集 ‎【答案】A ‎【解析】‎ ‎【分析】‎ A.蒸馏过程中烧瓶内液体易暴沸;‎ B. 将温度计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蒸汽与冷凝水逆流冷凝效果更好;‎ D.仪器内可能含有部分自来水,为了制取纯净的蒸馏水,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舍弃.‎ ‎【详解】A.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象,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3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故A正确;‎ B. 将温度计插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测量出口处蒸汽的温度,故B错误;‎ C.冷水从冷凝管上口入,下口出,冷凝效果好,故C错误;‎ D.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是仪器中含有的自来水,含有杂质,应该弃去,故D错误;‎ 故选A。‎ ‎5.关于“用CCl4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的实验仪器是容量瓶和烧杯 B. 静置后所得液体上层呈紫红色 C. 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D. 如果把CCl4加入碘的不饱和水溶液中,萃取碘的实验也可以成功 ‎【答案】D ‎【解析】‎ ‎【详解】A、萃取实验主要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不需要容量瓶,故A错误;‎ B、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应在下层,即下层为紫红色,故B错误;‎ C、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溶解度,故C错误;‎ D、碘易溶于四氯化碳,无论碘水是否是饱和,都可用四氯化碳萃取,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选择萃取剂的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②萃取剂与被萃取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③萃取剂与原溶剂不能互溶。‎ ‎6.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碘和四氯化碳 C. 水和四氯化碳 D. 汽油和植物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溶解性即可。‎ ‎【详解】A.酒精和水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A错误; ‎ B.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B错误;‎ C.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所以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C正确;‎ D.汽油和植物油能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选项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本题注意把握常见混合物的分离原理、方法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B. 0.5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 ‎64g氧相当于2mol氧 D.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水分子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水的物质的量的3倍,再根据N=nNA计算;‎ C.“氧”指代不明确;‎ D.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可能由分子、离子构成。‎ ‎【详解】A.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故A错误;‎ B.0.5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mol×3×NA mol-1=1.5NA,故B正确;‎ C.“氧”指代不明确,应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故C错误;‎ D.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可能由分子、离子构成,1mol微粒约含有6.02×1023个指明的微粒数目,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易错点C,注意使用物质的量应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 ‎8.a g NH3含b个氢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g NH3含b个氢原子,则,解得NA=,答案选B。‎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所含的氧原子数等于NA B. 0.5molH2O所含的电子数为9NA C. 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D. 300mL2mol·L-1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不是0.5mol,因此氧原子数也不等于NA,故A错误;‎ B.1mol水分子中含10mol电子,0.5molH2O所含的电子数为5NA,故B错误;‎ C.Cu2S的摩尔质量是CuO的2倍,含有的铜原子也是CuO的2倍,故‎8.0g混合物可以认为均由CuO构成,故含有的CuO的物质的量为n==0.1mol,则含0.1NA个铜原子,故C正确;‎ D.300mL2mol•L-1蔗糖溶液中溶质分子物质的量=‎0.3L×2mol/L=0.6mol,溶液中还含有水分子,溶液中所含分子数大于0.6NA,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本题易错点为C,也可以设Cu2S和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质量找到x、y的关系,然后再求含有的铜原子数。‎ ‎10.在标准状况下,‎11.2 L某气体的质量是‎16 g,该气体可能是(  )‎ A. O2 B. N‎2 ‎C. H2 D. 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V/Vm=n=m/M,计算M进行判断;‎ ‎【详解】利用V/Vm=n=m/M,代入数值得出:,解得M=‎32g·mol-1,故A正确。‎ ‎11.已知‎1.6g某气体所含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此气体摩尔质量为( )‎ A. ‎32g B. ‎32g·mol‎-1 ‎C. 64mol D. ‎64g·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 答案选B。‎ ‎【点睛】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利用公式n=解答。‎ ‎12.标准状况下,若vL氢气含有的氢分子数为N,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 mol-1 B. mol‎-1 ‎C. mol-1 D. 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n(H2)=mol=(标况),则NA=mol-1。故合理选项为A。‎ ‎13.一定温度压强下,O2与CH4的混合物密度是氢气的10倍,则 O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1 ‎C. 1:2 D. 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同温同压,该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10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再利用平均摩尔质量计算混合气体中CH4的与O2的物质的量比。‎ ‎【详解】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则甲烷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取1摩尔混合气体,其质量为‎20克,设其中甲烷为x摩尔,则氧气为1-x摩尔,有16x+32(1-x)=20,解得x=0.75摩尔,则O2为0.25摩尔,故O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答案选D。‎ ‎14.下列关于1mol•L-1硫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 ‎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 ‎1L硫酸溶液中含有‎96g SO42-‎ D. 将‎98g 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上述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n=cV、m=nM计算。‎ ‎【详解】A.1mol·L-1硫酸溶液,可知‎1L溶液中含有1mol H2SO4,故A错误;‎ B.‎1L溶液中含有H+为1mol·L-1×‎1L×2=2mol,故B错误;‎ C.‎1L硫酸溶液中含有‎96g SO42-,浓度为‎96g/(‎96g·mol-1)÷‎1L=1mol·L-1,故C正确;‎ D.溶于‎1L水,溶液体积大于‎1L,故D错误;‎ 故选C。‎ ‎15.在标准状况下,将wg 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wg 气体物质的量为n=w/M mol,溶液体积为V=m/=(w+1000)/1000d L,所以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V=1000wd/(Mw+M1000),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需要注意气体溶于水后会引起溶液体积的增大,所以溶液的总体积要用V=m/公式计算。‎ ‎16.实验需要配制KMnO4溶液,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刻度线 C.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蒸馏水 D.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cB=nB/V结合操作分析解答。‎ ‎【详解】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由于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因此所配溶液浓度不变,A不符合;‎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B符合;‎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需要任何操作,因此没有再加蒸馏水,配制的溶液浓度不影响,C不符合;‎ D.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操作正确无误,配制溶液浓度不影响,D不符合;‎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溶液配制的操作方法以及判断误差的角度。即根据cB=nB/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2分)‎ ‎17.粗盐中常含有少量的泥沙及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粗盐的提纯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1)请写出图中各步实验操作的名称②_____,③______。‎ ‎(2)实验操作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3)实验操作①②③中都使用仪器是_____,它在③中其作用是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操作,得到的精盐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 ‎【答案】 (1). 过滤 (2). 蒸发结晶 (3). 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等不溶性固体杂质 (4). 玻璃棒 (5). 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6). 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可溶性的杂质 ‎【解析】‎ ‎【分析】‎ ‎(1)粗盐的初步提纯步骤:目的是除去泥沙,所以可通过①溶解:用玻璃棒搅拌;②过滤: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用玻璃棒引流;③蒸发:注意停火的时机等操作,再根据各步中玻璃棒的作用考虑;‎ ‎(2)实验操作②是过滤,过滤主要目的是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等不溶性固体杂质;‎ ‎(3)根据粗盐的初步提纯步骤考虑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4)考虑MgCl2、CaCl2以及一些硫酸盐,为可溶性分析。‎ ‎【详解】(1)粗盐初步提纯步骤:目的是除去泥沙,所以可通过①溶解:用玻璃棒搅拌;②过滤: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用玻璃棒引流;③蒸发:注意停火的时机等操作.故上述各步实验操作的名称依次为 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操作②是过滤,过滤主要目的是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等不溶性固体杂质;‎ ‎(3)上述各步实验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加速溶解、引流、搅拌,防止溶体飞溅;故蒸发中玻璃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4)因为MgCl2、CaCl2以及一些硫酸盐,为可溶性,故用上述方法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的杂质是MgCl2、CaCl2以及一些硫酸盐。‎ ‎18.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 供选试剂:Na2SO4溶液、K2CO3溶液、K2SO4溶液、盐酸 ‎(1)试剂a是____,试剂b是___。‎ ‎(2)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_____。‎ ‎(4)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___的质量。‎ ‎【答案】 (1). K2CO3 (2). HCl (3). K2CO3+BaCl2=BaCO3↓+2KCl (4). BaCO3+2HCl=BaCl2+CO2↑+H2O (5). 否(不能) (6). 应在操作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7). 沉淀A1或固体B ‎【解析】‎ ‎【分析】‎ 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可先溶于水,然后加入过量K2CO3使BaCl2转化为沉淀,过滤后沉淀加入盐酸可生成BaCl2溶液,经蒸发、结晶、干燥后可得固体BaCl2,操作②所得滤液为KCl和K2CO3的混合物,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为KCl和K2CO3,应加入过量盐酸可得KCl,沉淀A为BaCO3,洗涤后,加盐酸,蒸发得到固体B为BaCl2。‎ ‎【详解】(1)操作②为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为过滤操作,固体溶解后加入过量K2CO3使BaCl2转化为沉淀,则试剂a为K2CO3;BaCO3+2H+=Ba2++CO2↑+H2O,加入试剂b,BaCO3沉淀转化为BaCl2溶液,试剂b为盐酸;‎ ‎(2)加入试剂a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BaCl2=BaCO3↓+2KCl,加入试剂b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CO2↑+H2O;‎ ‎(3)该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操作②所得滤液为KCl和K2CO3的混合物,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为KCl和K2CO3,应加入过量盐酸可得KCl,故应在操作②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4)测定氯化钡的质量分数,可计算碳酸钡或分离后氯化钡的质量,即得到沉淀A1或固体B的质量。‎ ‎19.某化学实验室需要0.2mol·L-1 的NaOH溶液500mL和0.5mol·L-1的硫酸溶液45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仪器名称)。‎ ‎(2)容量瓶是配制溶液的主要仪器,容量瓶上标有以下六项中的___(填写序号)。‎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酸式或碱式 ⑥刻度线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好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5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冷却到室温 C.将容量瓶盖紧,摇匀 D.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根据计算,配制0.2mol·L-1的 NaOH溶液500mL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__g。‎ ‎(5)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___。‎ ‎(6)将所配制的稀H2SO4进行测定,发现实际浓度小于0.5mol·L-1。请你分析下列哪些操作会引起所配浓度偏小_____(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刻度 B.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E.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F.烧杯未进行洗涤 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1). A、D (2). 玻璃棒、胶头滴管 (3). ①③⑥ (4). BDAFEC (5). 4.0 (6). 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同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7). DFG ‎【解析】‎ ‎【分析】‎ ‎(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 ‎(2)依据容量瓶构造解答;‎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稀释、冷却、移液、定容、摇匀、装瓶等,据此排序;‎ ‎(4)依据m=cVM计算解答;‎ ‎(5)依据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解答;‎ ‎(6)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n/V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首先计算出需要的溶质的质量(浓硫酸体积),然后天平称量(量筒量取),后放入烧杯中溶解(稀释),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杯引流移液至500mL容量瓶,然后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然后向容量瓶中注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至‎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然后摇匀、装瓶.在此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不需要的是:平底烧瓶和分液漏斗;‎ ‎(2)容量瓶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专用仪器,容量瓶上标有以下温度、容量、刻度线;故选:①③⑥;‎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稀释、冷却、移液、定容、摇匀、装瓶等,所以正确的顺序为:BDAFEC;‎ ‎(4)配制0.2mol·L-1 NaOH溶液500mL需 NaOH固体的质量为:0.2mol·L-1×‎40g·mol-1×‎0.5L=‎4.0g;‎ ‎(5)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稀释的正确操作为: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同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6)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A不选;‎ B.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体积和物质的量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B不选;‎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进行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不选;‎ D.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选;‎ E.在容量瓶中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E不选;‎ F.烧杯未进行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F选;‎ G.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G选;‎ 故选:DFG.‎ ‎【点睛】本题考查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难点(6),注意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c=n/V理解溶液配制原理,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进行误差分析。‎ ‎20.计算:‎ ‎(1)用‎14.2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 ‎(2)若从中取出5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溶质的质量为___g。‎ ‎(3)若将这5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 ‎(4)已知:a g某气体A含有b个分子,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 L。‎ ‎【答案】 (1). 0.2 (2). 0.2 (3). 1.42 (4). 0.2 (5). 0.1 (6). ‎ ‎【解析】‎ ‎【分析】‎ ‎(1)根据n=m/M计算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n/V计算;‎ ‎(2)溶液是均匀,取出5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含有溶质质量为原溶液中的1/10;‎ ‎(3)根据稀释定律计算稀释后Na+、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4)根据ag气体的分子数为b,可知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NAag/bmol=a·NA/bg·mol-1.‎ ‎【详解】(1)‎14.2g硫酸钠的物质的量=‎14.2g/‎142g·mol-1=0.1mol,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0.5L=0.2mol·L-1;‎ ‎(2)溶液是均匀的,取出5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为0.2mol·L-1;含有溶质质量为原溶液中的1/10,含有溶质的质量=‎14.2g×1/10=‎1.42g;‎ ‎(3)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后Na+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1×2×‎0.05L/‎0.1L=0.2mol·L-1;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0.2mol·L-1×1×‎0.05L/‎0.1L=0.1mol·L-1;‎ ‎(4)根据ag气体的分子数为b,可知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NAa g/b mol=a·NA/b g·mol-1,则c 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n=m/M= =bc/aNA mol,在标况下的体积为L。‎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液稀释,注意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n/V计算,利用稀释定律,注溶液中粒子的浓度。难点(4):先算出摩尔质量,再算出cg的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的体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