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 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曾经说过:“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越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道尔顿为近代化学科学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是( )‎ A. 提出元素的概念 B. 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C. 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D. 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 ‎【答案】C ‎【解析】A.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故A不选;B.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故B不选;C.1803年道尔顿建立原子说是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故C选;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故D不选;故选C。‎ ‎2. 关于化学科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分支的联系不紧密 B. 化学知识只是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C. 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D. 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自然科学 ‎【答案】D ‎【解析】A.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它学科紧密联系的,故A错误;B.化学知识不仅在工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故B错误;C.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人类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故C错误;D.化学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燃科学,是在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方面,故D正确;故选D。‎ ‎3. 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CO的质量是28g·mol-1 B. 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8g C. Cl2的摩尔质量是71 g·mol-1 D.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8.5 g·mol-1‎ - 11 -‎ ‎【答案】C ‎【解析】A、1mol一氧化碳的质量为28g,28g•mol-1为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故A错误;B、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为98g/mol,98g为1mol硫酸的质量,故B错误;C、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其摩尔质量为71g/mol,故C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5,58.5 g•mol-1为氯化钠的摩尔质量,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掌握摩尔质量与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某种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可以相等,但单位不同,质量的单位为g,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 ‎4.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 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C.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 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答案】B ‎【解析】A、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故A错误;B、Na燃烧火焰为黄色,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是浅黄色的固体,故B正确;C、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C错误;D、Na的熔点较低,不到100℃,故D错误;故选B。‎ ‎5. 下列物质中,与氯气、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生成不同氯化物的是( )‎ A. Fe B. Al C. Cu D. Zn ‎【答案】A ‎【解析】A.铁能够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Fe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生成的氯化物不同,故A正确;B.铝能够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l22FeCl3,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铝与氯气反应生成AlCl3,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生成的氯化物相同,故B错误;C.铜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Cu+Cl2CuCl2,生成氯化铜,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后面,和盐酸不反应,故C错误;D.锌能够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l2ZnCl2‎ - 11 -‎ ‎,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锌与氯气反应生成ZnCl2,与盐酸反应生成ZnCl2,生成的氯化物相同,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注意常见金属的性质以及盐酸和氯气的氧化性的不同。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应为活泼金属,且与氯气反应生成不相同的氯化物,说明金属存在多种化合价。‎ ‎6.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B. 1 mol 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C. 1 mol氢气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2mol电子 D.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6.02×1023mol-1‎ ‎【答案】A ‎【解析】A、由于纯净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所以1 mol任何纯净物含有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B、根据N=nNA,1mol氧气中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故B正确;C、1mol氢气中含有1mol×2=2mol氢原子,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1=2mol,故C正确;D、1mol任何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6.02×1023mol-1,故D正确;故选A。‎ ‎7.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有:①预测物质的性质;②观察物质的外观;③解释和结论;④实验和观察。其中,正确的顺序为( )‎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A。‎ ‎8.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22.4L CO2的质量为44 g B. 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 NA C. 12.4 g 白磷(P4)中含有的磷原子数为0.4 NA D. 0.1 mol·L-1稀硫酸100 mL中硫酸根个数为0.1 NA ‎【答案】C ‎【解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无法计算22.4L CO2的质量,故A错误;B、氦气是单原子分子,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2NA - 11 -‎ ‎,故B错误;C、依据磷元素守恒,结合n==计算,12.4 g 白磷(P4)中含有的磷原子数=×NA=0.4 NA,故C正确;D、100 mL 0.1 mol•L-1稀硫酸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L×0.1 mol•L-1=0.01mol,硫酸根个数为0.01 NA,故D错误;故选C。‎ ‎9.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制的氯水中只含Cl2和H2O B. 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 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 ‎【答案】B ‎【解析】A.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O+HCl,HClO为弱酸,溶液中存在Cl2、HClO、H2O分子,故A错误;B.氯水中含有HCl,具有酸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故B正确;C.光照氯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2HClO2HCl+O2,生成气体为O2,故C错误;D.氯水放置数天,次氯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溶液酸性增强,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知道氯水中含有的主要微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氯气微溶于水,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反应,其中HClO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和不稳定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2HClO2HCl+O2。‎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B.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烟 C. 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 D.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的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铜在氯气中燃烧,可观察到有棕黄色的烟,生成氯化铜,其它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侧重于反应现象的判断,注意氯气与铁、铜反应的现象的区别,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常见烟雾现象总结如下:a.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b.白烟:Na在Cl2中燃烧;NH3‎ - 11 -‎ 遇到HCl气体;c.白雾:由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d.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e.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色固体。‎ ‎11. 在0.5 L某浓度的NaCl溶液中含有0.5 mol Na+,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 该溶液中含有58.5 g NaCl C. 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 g NaCl D. 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溶液中m(NaCl)=0.5mol*58.5g/mol=29.25g,故B项错误;A项,该溶液的浓度为c=n(Na+)/V=1mol/L,故A项正确;C项,配制100ml溶液需要m(NaCl)=0.1L*1mol/L*58.5g/mol=5.85g,故C项正确;D项,溶液中n(Na+)=0.1L*1mol/L=0.1mol,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物质的量的综合计算 ‎12. 将一小块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定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 A. 钠浮在溶液表面 B. 发出“嘶嘶”的响声,钠块四处游动,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C. 有蓝色沉淀生成 D. 有红色粉末生成 ‎【答案】D ‎【解析】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A、B、C均可观察到,而不会出现红色粉末(铜)生成,故选D。‎ ‎13.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L酒精所含分子数为0.5NA B. 40gNaOH含有氧原子数为NA C. 1 L NaCl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为2 NA D. 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含有NA个氢原子 ‎【答案】B - 11 -‎ ‎【解析】标准状况下,乙醇不是气体,不能用于气体摩尔体积,A不正确。40g氢氧化钠是1mol,含有氧原子是1mol,B正确。C不正确,因为无法确定溶液的浓度。C不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是1mol,含有氢原子数是2NA个,D不正确。答案选B。‎ ‎14. 含有相同硫原子数的SO2和SO3,其分子的质量比为( )‎ A. 6∶5 B. 1∶1 C. 4∶5 D. 2∶1‎ ‎【答案】C ‎15. 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 C CO2↑ + 2H2O + 2SO2 ↑,则12 g木炭和足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 22.4 L B. 44.8 L C. 67.2 L D. 89.6 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2g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O4(浓)+C=CO2↑+2H2O+2SO2↑则生成1molCO2,2molSO2,共3mol,体积为3mol×22.4L/moL=67.2L,故选C.‎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16. 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所含Cl-的个数相等时,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应是(  )‎ A. 1∶1∶1 B. 1∶2∶3 C. 3∶2∶1 D. 6∶3∶2‎ ‎【答案】D ‎...............‎ 点睛: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三者的换算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注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电离后离子浓度的关系,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如50mL 1mol•L-1 Mg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n(Cl-)=1mol/L×2=2mol/L。‎ - 11 -‎ ‎17.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在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他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咖啡含有咖啡因(化学式为C8H10N4O2),则咖啡因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相对原子质量 (2). 相对分子质量 (3). 194g.mol-1‎ ‎【解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在以克为单位时,如果物质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则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如果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咖啡因的相对分子质量=12×8+1×10+14×4+16×2=194,其摩尔质量和其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所以其摩尔质量是194g/mol,故答案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94g•mol-1。‎ ‎18. 某淡黄色粉末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常被用作供氧剂。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 ‎(1)该淡黄色粉末为__________________;‎ ‎(2)X粉末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2O2或过氧化钠 (2). 铜 (3). 2Na2O2+2CO2=2Na2CO3+O2 (4). 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淡黄色粉末为Na2O2,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知X为Cu,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淡黄色粉末为Na2O2或过氧化钠,故答案为:Na2O2或过氧化钠;‎ ‎(2)X粉末为铜,故答案为:铜;‎ - 11 -‎ ‎(3)反应(I)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4)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睛:本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把握物质的颜色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淡黄色粉末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气体,故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19. 实验室现要配制浓度约480 mL、2 mol·L-1 的NaOH溶液:‎ ‎(1)需要NaOH固体质量是________g。‎ ‎(2)配制该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mL的容量瓶。‎ ‎(3)在容量瓶上无需标记的是(______) ‎ ‎ A.温度 B.刻度线 C.浓度 D.容积 ‎(4)在配制过程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称取NaOH固体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②将容量瓶塞紧,并充分摇匀;‎ ‎③将NaOH固体于烧杯中溶解,待其溶液冷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在实验过程中共有____________次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右图所示是该学生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 ‎ 图中的错误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①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0.0g (2). 500 (3). C (4). 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5). ③④①② (6). 2次 (7). 搅拌、引流 (8). 未用玻璃棒引流 (9). 使用100ml的容量瓶不符合规格 (10). 【答题空10】重新配制 (11). 重新配制 ‎【解析】(1)配制浓度约480 mL、2 mol·L-1 的NaOH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因此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0.5L×2mol/L×40g/mol=40g,故答案为:40.0g; ‎ ‎(2)实验室中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500 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 ;‎ ‎(3)容量瓶上标有的量有:温度、刻度线、容积,未标注浓度,故选:C;‎ ‎(4)配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天平称量固体,把NaOH倒入烧杯进行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5)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进行排序,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①②,故答案为:③④①②;‎ ‎(6)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在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固体溶解;容量瓶瓶颈太细,移液时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入容量瓶,故答案为:2次,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配制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使用100mL的容量瓶不符合规格;‎ ‎(8)①配制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操作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②配制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操作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20. 某同学按下图进行实验,在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纸条,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色纸条,C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 11 -‎ ‎(1)通入Cl2一段时间后,A、B装置中,红色纸条的现象和结论为:‎ 装置 现象 结论 A ‎______________‎ 潮湿的氯气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红色纸条褪色,因为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__具有漂白性 B ‎____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明显现象 (2). 能 (3). 纸条褪色 (4). HClO (5). 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 (6). 2NaOH+Cl2=NaCl+NaClO+H2O ‎【解析】(1)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纸条,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色纸条,氯气不能使A中纸条褪色,而B中生成HClO,所以纸条褪色,则A中没有明显现象,B中褪色,因B中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 ‎ 装置 现象 结论 A 无明显现象 能;HClO B 纸条褪色 ‎(2)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在空气中,利用NaOH溶液吸收,所以C的作用为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发生的反应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为: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2NaOH+Cl2=NaCl+NaClO+H2O。‎ 点睛:注意A、B装置的对比作用及环境保护为解答的关键。要注意把握氯气没有漂白性,HClO具有漂白性。‎ ‎21. 对于反应2CO+O2=2CO2,生成33.6L二氧化碳(STP),通过计算回答:‎ - 11 -‎ ‎①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 ‎②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Ca(OH)2溶液充分反应,则消耗Ca(OH)2溶液的体积是______升。‎ ‎【答案】 (1). 0.75mol (2). 3L ‎【解析】①标况下,33.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5mol,设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则:‎ ‎2CO+O2=2CO2‎ ‎    1   2‎ ‎    n   1.5mol 所以1:2=n:1.5mol,解得:n=0.75mol,答: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②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由方程式可知需要n[Ca(OH)2]=n(CO2)=1.5mol,故需要Ca(OH)2溶液的体积==3L,答:消耗该Ca(OH)2溶液的体积为3L。‎ ‎ ‎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