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收入与分配考点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济南外国语学校12月考试,4)2017年10月12日,四川劳动关系会指出,该省规定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任期内年度薪酬总水平不能超过省属国有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10.4倍。其意义在于 ( D ) ①通过再分配手段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②促进收入分配平均化 ③以公平分配提升企业效率 ④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合理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四川省规定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任期内年度薪酬总水平不能超过省属国有企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10.4倍,这是初次分配领域注重公平,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升企业效率,不是再分配领域,因此③④适合题意,排除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不是平均化,②说法错误。 2.(2018·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13)下图是CPI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升降的走势。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 ) [注:国际上通常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达到3%作为通货膨胀的警戒线。] ①从A点到B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②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③在B点时,居民可能减少存款, 增加现期消费 ④在D点时,银行存款可能增多,存款收益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从A点到B点,CPI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应该采取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货币流通速度,①正确;从C点到D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下降,应该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②错误;B点为通胀最高,人们的通胀预期增强,为减少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人们会减少储蓄,增加现期消费,③正确;在D点,利率应该高于通胀率,这样,会吸引人们增加储蓄投资,但存款收益下降说法不妥,④错误。 3.(2018·吉林四校联考,9)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这样认识 ( C ) ①前者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①②错误;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是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属于财产性收入,③④符合题意。 4.(2018·福建师大二附中期中,9)2017年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实施范围、放宽实施条件,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相关所得税政策。这些举措 ( D ) ①有助于增加科技人才的财产性收入 ②是对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和人才的尊重 ④有助于增加科技人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中的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有助于增加科技人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③④符合题意;①中“财产性收入”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题意不涉及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②与题意不符。 5.(2018·福建师大二附中期中,22)针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构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薪酬体系。构建三元薪酬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C ) ①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②构建能够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③努力使价值创造者得到高额回报 ④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早已确立,且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并不属于按劳分配,①表述错误;根据题意,构建三元薪酬体系有利于构建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决定性作用,②④符合题意;“使价值创造者得到高额回报”不是构建三元薪酬体系的主要目的,③不符合题意。 6.(2018·福建福州八县一中期中,7)我国财政进入新常态,我国财政收入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财政支出会呈刚性增长,财政管理要求更规范科学。这种“财政新常态”意味着在保证财政收支大致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下列因素不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的是 ( A ) ①盘活财政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②扩大以营业税改增值税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适用范围 ③控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 ④清理、规范、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转效率,使得现有财政资金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可以减少财政赤字总量,①符合题意;结构性减税,清理、规范、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的收费项目都会减少财政资金的总额,进而增加财政赤字,②④不符合题意;控制基础设施领域的政府投资力度会减少财政支出,③符合题意。 7.(2018·河北武邑中学期中,4)2017年8月1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规定, 促进外资向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实施这些规定有利于 ( A ) ①发挥税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 ②进一步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③发挥外资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④发挥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有利于“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这体现了税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外资向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转移”有利于发挥外资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①③正确;②强调了“走出去”,材料强调了“引进来”,不符合题意;④中“关键作用”夸大了外资的作用。 8.(2018·山东师大附中月考,6)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征收的税种。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最有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是 ( B ) A.增加消费者经济负担→提高消费水平→养成文明消费习惯→改善生态环境 B.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引导企业实现低排放→建设生态文明 C.引导企业实现低排放→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建设生态文明 D.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消费者经济负担→监督企业低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征收环境税,会增加企业污染排放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其利润,促使其采取措施减少排放,这样有利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B符合题意;生态税不会增加消费者经济负担,且消费者经济负担加重会使消费水平降低,A错误;“引导企业实现低排放”是最终的结果,C错误;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会直接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D错误。 9.(2018·吉林四校联考,3) 我国现已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一并纳入营改增范围,增值税覆盖所有货物、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营业税则退出历史舞台。以上税制改革可能产生的传导效应有 ( B ) ①促进生产专业化→提高产品的性能→释放消费需求潜力 ②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扩大创业空间→增加社会就业 ③解除服务业重复计税→促进市场公平性→阻止物价上涨 ④减轻企业的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供给侧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国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来促进生产专业化,生产专业化使得该领域的生产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①正确;税制改革中营改增是为了消除重复征税,与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无关,②不选;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市场公平,但税收不能阻止物价的上涨,③不选;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改进技术中,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活力,促使企业带来更加优质的产品,④应选。 10.(2018·福建泉港一中期中,5)“人工智能取代劳动力”“机器人抢工作”这类新闻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的饭碗能否保住。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建议美国政府“对机器人征税”,税款用于帮助那些因机器人而失业的人获得新技能、进入新行业。“对机器人征税” ( D ) ①会刺激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②会促使企业减少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从而放慢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速度 ③需要在机器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与人类福利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之间作出权衡 ④在一个开放、竞争的世界市场中,如果一国通过对机器人征税,会抑制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可能被削弱,从而失去更多的就业岗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对机器人征税”会导致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成本增加,这样企业会减少使用机器人而使用人工,但是这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不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①错误;“对机器人征税”会放慢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速度,但是也会促使企业增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②错误;“对 机器人征税”是为了帮助那些因机器人而失业的人获得新技能、进入新行业,也是在机器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与人类福利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之间作出权衡,③正确;“对机器人征税”会导致企业更多地使用人工,这样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失去竞争优势,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导致工人失业,④应选。 11.(2017·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3月文综,15)中国经济将继续寻求多目标的平衡。在宏观政策层面,仍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侧重点要向供给倾斜,充分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以下措施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B ) ①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②保持物价稳定,立足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增长 ③增加国有资本收益上缴财政比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降低民资银行设立门槛,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强调的是宏观政策侧重点向供给倾斜,②不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①④分别是在供给侧发力的财政和金融措施,符合题意。 12.(2017·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13)年终奖是企业对全体员工的让利分红,即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一年的劳动成果,所以年终奖的数额即便说不上“甚巨”,也绝不会太寒酸。但猴年岁末却有网友在网络论坛上爆料称,自己准备辞职,原因是自己收到的年终奖居然是20个馒头。下列关于年终奖说法正确的是 ( C ) ①企业具有自主经营权,能够自由选择员工报酬的发放方式 ②年终奖属于员工收入的一部分,应由创造的劳动价值决定 ③年终奖无论怎么发放都是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 ④年终奖水准的高低成为衡量一家企业吸引力的重要指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年终奖的正确理解,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让员工享受企业一年的劳动成果”,所以年终奖不能随意发放,要和员工的劳动挂钩,故选②,不选① ;另外网友的爆料辞职说明年终奖发放合理能够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吸引力,发放不合理则不利于企业留住人才,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没有考虑其双重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3.(2018·时政热点模拟测试,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但“被增长”“被平均”的抱怨也不时见诸公共舆论空间。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专项激励计划、收入监测等三类试点将陆续启动;技能人才、科研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多个群体有望实现增收;初次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再分配调节力度持续加大……2017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会同21个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出台《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促进收入增长的针对性办法,提高收入公平性的务实举措,传递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坚强决心。 材料二 2017年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制定了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的具体措施。作为收入分配改革七大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人员群体正不断收获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揽子政策激励大礼包。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有竞争力的科研人员持续增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1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重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经济意义。(9分) 【解析】 第(1)问属于措施类型题,要懂得“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内涵就是搞好生产和分配的问题,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从生产力发展、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第(2)问,分析我国重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经济意义,可从对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对生产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阐述。 【答案】 (1)①从根本上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分)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分)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分)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打击并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3分)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给予更多关爱,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2分) (2)①我国出台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系列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科研人员收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重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核心竞争力。③我国重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素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每点3分,共9分) 14.(改编题)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压仓石”。振兴实体经济,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至关重要。 不同于银行、股市、证券、博彩业等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总税率68%,而国际平均水平为40.6%;有关部门对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设置有形或无形的附加或限制性条款;众多实体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实体企业为取得贷款,往往要支付利息以外的额外成本……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实”起来,夯实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运用财政与税收的知识说明让实体经济“实”起来的具体措施。(16分) 【解析】 本题共两小问,第一小问为原因类试题,由材料“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可知,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由材料“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可知,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冲击实体经济,加大经济运行风险;由材料“众多实体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 ,市场竞争力弱;实体企业为取得贷款,往往要支付利息以外的额外成本……”可知,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都是当前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二小问,知识范围限定在财政与税收,可从降税、增加财政投入、刺激实体经济产品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化措施。 【答案】 必要性: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2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冲击实体经济,加大经济运行风险;(2分)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2分)具体措施:实施营改增,降低税率,减税降费,减轻实体企业的负担;(4分)积极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财政投入,尤其是科研经费的投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4分)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对实体经济产品的需求,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实体经济的供给,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分) 15.(2017·河南百校联盟3月联考,3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总基调后,国务院又发文支持各地区在房地产税等方面探索创新,使房地产税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材料 面对高温不退的楼市,社会资金加快向房地产业集聚,导致其他实体产业部门“失血”而失去发展动力。制定房地产税法,可以控制各类资金涌入房地产业,引导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流向创新创业领域。同时,征收房地产税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住房投资性需求,特别是投机性需求,保障居民居住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暴富心理;房地产税还可以健全地方主体税种,解决土地财政依靠土地出让金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制定房地产税法对国家和居民的积极影响。(14分) 【解析】 解答本题,考生要注意从对国家和对居民两个方面组织答案。制定房地产税法对国家的积极影响,可结合材料信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创新创业领域,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健全地方主体税种等内容总结答题要点;对居民的影响,可结合材料信息保障居民居住需求,抑制住房投资性需求,防止暴富心理等内容总结答题要点。 【答案】 ①对国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分)推动创业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经济风险,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2分)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收结构,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2分)②对居民:引导居民科学理性投资;(2分)稳定住房价格,保证住有所居,改善居民生活;(2分)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鼓励人们通过劳动获取金钱,助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