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限时练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限时练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题 ‎ 一、选择题(共计35小题,共70分,每小题2分)‎ ‎1.《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铁犁牛耕 D. 土地私有 ‎2.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 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 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D. 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3.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4.“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笼络士子文化政策 ‎5.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6.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 ‎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 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 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8.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9.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  )‎ 地区 商税 户数 户均 北方 ‎3633392贯 ‎5676606‎ ‎640文 南方 ‎4114751贯 ‎10893968‎ ‎377文 全国 ‎7748143贯 ‎16570474‎ ‎467文 A.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 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 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 ‎10.清前期,广东的冶铁业中,“矿徒”“山贼”等雇工因官府的禁采、停炉造成失业而反抗;苏州的纺织业中,踹匠因克扣工钱而多次罢工,被政府压制。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 A.经济由盛转衰的趋势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体制 C.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D.无产阶级政治意识逐渐觉醒 ‎11.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中指出:明清时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一种私人雇佣关系,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这种转化至少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二是有适当的制度、体制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传统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明清时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 C.雇佣关系形成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 ‎ ‎ D.列强侵略中断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12.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 A.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1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玉米,非洲的咖啡珍珠、宝石、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材料主要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扩大了烟草等农作物在世界的种植 B.使亚洲的丝绸等商品成为珍品 C.使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活动 D.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15.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16.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 C.工业革命开展     D.世界市场形成 ‎17.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 )‎ A.专制王权不断发展    B.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 ‎18.《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印度、加勒比海以及北美都在1756~1763年发生战事,欧洲人、亚洲人和美洲土著人都卷入了这场“七年战争”。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一场帝国大战。这场战争(  )‎ A.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开拓市场的表现 B.直接导致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结束 C.与北美反抗英国统治的战争同步进行 D.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19.“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 ‎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 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 ‎20.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工业革命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21.“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 A.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 ‎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22.马克思说:“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由此可见,工厂制度区别于工场手工业的本质特点是(  )‎ A.使用机器大生产 B.工人参加集体劳动 C.生产资料私有化 D.工人的受剥削程度 ‎23.“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24.从改良蒸汽机到电话机的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折射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以机器动力革新为主要标志        B.以运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 C.凸显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注重对传统科技成果的革新 ‎2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下列哪一运动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26.江南制造总局最早的一批技术力量是原美商旗记铁厂的工人,后来陆续从香港、宁波、广州等地外商企业中用较高的工资招募工人。这说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27.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28.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中国展品在此次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 ‎①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②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美国出于扶植民国政府的需要的结果 ④中国希望振兴实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30.1963~1965年, 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31.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 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减轻农民负担 C.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改革经济体制 ‎32.在1982年中共中央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和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都提到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允许农民对完成交售任务后剩余的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这些举措( )‎ A.旨在发展农村乡镇工业         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出现         D.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方向 ‎33.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34.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鞋、袄子、玩具、台灯等商品进入美国的数量有限;到2005年底,上述商品已大量进入美国家庭。这一现象( )‎ A. 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B.反映了中美经济交流局限于轻工业 C.体现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成就      D.表明中国制造业水平超过美国 ‎35.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二、材料题(共计3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共6分)‎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 材料二: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1分)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两个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性举措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相对于18世纪仍处于割据状态、战争不断的欧洲其他国家,作为一个岛国的英国具有超脱大陆事务的天然优势。英吉利海峡提供的天堑使其能够在相对稳定的局势下专注于经济发展。 18世纪,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的毛织品出口国。毛织品的生产扩大带来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进而导致了英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远高于欧洲其他地区。高工资带来了高资本积累,这使得以机器代替人工以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可能。英国特有的高工资使人们有条件接受适当的学校教育和相关的学徒制培训,从而大幅提高了人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为改进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技术变革储备了人才。另外,1700年前后,英国的煤炭产量占欧洲煤炭总产量的80%,这为高耗能式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提供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 ‎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独特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经济地位?(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4分) ‎ ‎38.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 ‎ ‎ ——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 材料二: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 材料三:(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 ‎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 请回答: ‎ ‎(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特点。(3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及特点(3分) ‎ ‎(3)永利铔厂建立在1927——1936年之间,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结合材料三分析永利铔厂衰落的原因。(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