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1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广东专用):课时1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作业】

课时12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重农抑商”‎ 政策 西汉抑商政策的表现 ‎1‎ 唐代的官商分利 ‎2‎ 宋代经济政策相对宽松 ‎3‎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从业观念转变 ‎4‎ 重农抑商政策 ‎5‎ ‎“海禁”政策 清朝贸易政策的调整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2019·湖北八校联考)据下表可以得出(  )‎ ‎                     ‎ 文献 西汉商业 ‎《史记·货殖列传》‎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汉书·食货志(下)》‎ 商贾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吏;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骑马、携带武器;商贾不得名田;加倍征收商贾的算赋 A.史书可作为探究西汉商业政策的依据 B.《史记》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有失偏颇 C.《汉书》对西汉商业的描述最接近事实 D.史书记述的矛盾性削弱了其可信度 解析:A 材料提供了两份关于西汉商业政策的文献,属于文字史料,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事实,故A项正确。《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迁,《汉书》由东汉班固编撰,两则材料是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记述的,并不矛盾,也无从判断谁有失偏颇,谁更接近事实,B、C、D三项均错误。‎ ‎2.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这一改革(  )‎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 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 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 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 解析:C 题干中提到“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说明政府依然对盐政实行了监管,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说明商人不能任意抬高盐价,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政府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说明政府与商人都在经营盐的过程中获得利益,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增加盐政机构成本的描述,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 ‎ 官商分利:盐铁官营弊端重重:如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于是,“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国家的专卖利润虽由全部变成部分,开支却大为减少,而且商人参与经营使效率提高、总利润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反而成倍增长。唐宋以来,官商分利原则运用日益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很多商人尤其是盐商,在与官府合作、为国家服务中发家致富,地位尊崇。‎ ‎3.(2019·山西晋城模拟)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从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  )‎ A.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B.经济政策相对宽松 C.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 D.传统经济结构裂变 解析:B 由材料“宋神宗时”“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经济政策相对宽松,故B项正确。‎ ‎4.明代后期,广东一位缪族长在他的家训中,虽声称“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即从事工商等行均可。这反映了他(  )‎ A.规范族人的从业行为 ‎ B.持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面对现实和顺应时势 ‎ D.强调传承族规的重要 解析:C 据材料可知,族长虽保留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但又劝家族子弟择业应务实、量力而行,“从事工商等行均可”,这客观上反映了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人们面对现实,调整从业观念,故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意思相悖;材料是对抑商思想的突破,故B错误。‎ ‎5.(2019·湖北华中师大质检)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  )‎ 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 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 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 ‎ 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 解析:A 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这几个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是因为大一统封建政权更彻底地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反映出封建王权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加强,故选A。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王朝的基本政策,B项错误;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和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 ‎[知识背景]‎ ‎ 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重农抑商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因此在大一统王朝时代为了巩固统治,对重农抑商政策贯彻得往往更加彻底。‎ ‎6.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这反映了(  )‎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 C.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B 据材料可知,康熙年间,美洲银元在中国使用区域扩大,表明美洲银元大量流入我国,海禁政策有所放松,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故B项正确。A项始于鸦片战争,故错误;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仍推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型,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9·河南六市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的死去。但是银矿主却靠此发了大财,西班牙政府也得到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矿主向国王政府纳税的税率为产量的五分之一。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银达16 000吨。白银首先流进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中国并不是银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明朝初年,政府推行纸币,禁止百姓白银交易。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及影响。‎ 解析:第(1)问,“打乱传统经济关系”本质上就是打乱封建经济,封建经济本身的衰落是因素之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是打乱封建经济的因素,尤其是英法等国工业经济的增长。第(2)问,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背景”,首先要考虑白银的因素: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白银作为货币优于纸币;其次要考虑社会的因素: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再次还要考虑政府的因素:政府税收征银。“影响”需要辩证地分析。‎ 答案:(1)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传统封建地主收入减少,地位下降;新兴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对英、法等国来说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加速了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外贸易出超;国内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价高于国际市场;政府税收征银;白银自身的优越性;纸币易伪造、易贬值。(任答5点即可)‎ 影响:打破了政府的货币垄断权;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过度依赖白银进口不利于政府财政的稳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