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罗讷河是法国最大河流,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罗讷河水能开发采用“低坝、小库、多级”的模式。下图为罗讷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有一大断层,最可能分布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河口三角洲沉积作用较强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 罗讷河水能开发模式( ) A. 会淹没大量土地 B. 移民搬迁数量小 C. 对生态影响较大 D. 易诱发地震海啸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 由图示信息知,乙河段平直且其西侧无支流发育,很可能有断层发育,B正确。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注意解读图形中与地质构造相关的有效信息--河流分布。 2. 该河河口三角洲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河流含沙量的大,泥沙在河口三角洲沉积作用较强,D正确。 3. 罗讷河水能开发采用“低坝、小库、多级”的模式,淹没面积小,移民搬迁量小,B正确。 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4. 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 ) A. M B. N C. T D. S 5. 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 ) A. 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 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 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 D. 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6. 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 A. M以上河段 B. MN之间 C. NT之间 D. TS之间 【答案】4. C 5. C 6. D 【解析】 4. 据图分析,对应下面的剖面图看落差并结合上图的河道形状分析。图中T处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最快,因此搬运能力最强,则被水流推动物体重量最大,N为凸岸,沉积作用强,M处弯曲弧度小,搬运能力弱。故选C。 5. 图中N位于河流凸岸,为堆积作用较明显的河岸,依据材料可知,水流速度决定了搬运能力,有鹅卵石说明水流速度快,有细沙说明水流速度慢,两种物质共存于该地,说明该地水流速度季节变化大。故选C。 6. 图中TS段有支流汇入而水量较大,同时从干流河床地形剖面可看出,TS段地势落差最大,因此TS段水能资源最丰富。故选D。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读“都江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 A. 凸岸泥沙沉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泥沙少 B. 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泥沙含量大 C. 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 D. 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 8. 岷江是长江流域水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 B. 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 C.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D. 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 【答案】7. A 8. C 【解析】 8. 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速度快,主要是东侧支流发源地为盆地,西侧支流发源于高原,所以西侧水能资源更丰富;岷江中下游为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地下水等其他水源补给。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陡坡修筑梯田 B.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工业规模扩大 D.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10. 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下游修建平原水库 ④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9. B 10. C 【解析】试题分析: 9. 黑河是我国内流河,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主要是水资源消失,与其上游水资源利用不当有关。选B正确。 10. 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上游推广节水灌溉,可行;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减少水资源流失,可行;全流域用水统一管理,进行水资源统一调配,可行;下游修建平原水库,会加速干旱区水资源流失,不可行。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生态环境治理。 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区划的划分依据是( ) A. 农作物分布 B. 等降水量线 C. 地形分布 D. 河流分布 12. 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发展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Ⅰ区干旱少雨,不宜发展种植业 B. Ⅱ区水源缺乏,不宜发展畜牧业 C. Ⅲ区降水丰沛,可大力发展种植业 D. Ⅳ区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牧业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 结合图例和图中区划分界,是以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划分四个区域,所以可判断划分依据是地形分布。 12. Ⅰ区虽然气候干旱,但因黄河流经,适宜发展灌溉农业;Ⅱ区水源较为缺乏,可发展畜牧业;Ⅲ区降水较多,可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该地水土流失加剧;Ⅳ区为贺兰山、六盘山地区,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水草丰美,适宜发展林牧业。 图Ⅰ为某城市等高线地形图,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如图Ⅱ所示)。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 ℃适宜)且土壤透气性好,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Ⅰ中最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的是(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4. 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 B. 夏季种植、秋季收获利于马铃薯生长 C. 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D. 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答案】13. C 14. C 【解析】 13. 冬季度假,选择丙比较适合,因为其离湖泊比较近,受其影响气温昼夜温差小,靠近城区交通便利,北面有山脉阻挡冷空气作用,属于向阳坡,阳光明媚,气候比较暖和。故选C。 14. 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减小昼夜温差,保持地温稳定,且稻草腐烂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该地夏季降水较多,易积水,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将土壤堆高起垄,通过垄沟排水,可避免渍水,若在垄沟发展渔业,会造成垄沟积水,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故选C。 读“2012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减少 B. 水热条件变差 C. 高铁运输便利 D. 生产成本提高 16. 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 ) ①夏季气候凉爽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土壤肥力高 ⑤水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7. 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 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 B. 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 C. 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 D. 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 【答案】15. D 16. A 17. B 【解析】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地区对蔬菜的需求量会增大,但同时用地、用工成本增加,导致当地种植面积萎缩。故选D。 16. 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故选A。 17. 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发展,D错误;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AC错误;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B正确。故选B。 下表是我国四省区主要环境问题(含某类灾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该环境问题越严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表中的①②③④应该分别为( ) A. 酸雨、寒潮、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 土地荒漠化、酸雨、寒潮、水土流失 C.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寒潮 D. 水土流失、寒潮、土地荒漠化、酸雨 19. P省区最有可能是( ) A. 云南 B. 湖南 C. 山西 D. 江苏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 首先从选项得知四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规律可知,广东省的酸雨、新疆的荒漠化问题突出,四川的水土流失、酸雨问题较严重,故选D。 19. 据表格信息可知,P省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寒潮,综合选项中的各省份分析,山西省符合题意。故选C。 达坂城位于中天山和东天山之间的谷地,西北起于乌鲁木齐南郊,东南至达坂城山口,是南北疆的气流通道。从1988年的14台风机开始,到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风能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达坂城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②狭管效应明显,风能丰富且较稳定 ③荒漠面积广,风机场地广阔 ④临近消费市场,向外输电条件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1. 风电开发对达坂城的生态意义在于( ) A. 缓解温室效应 B. 拉动内需和就业 C. 减少酸雨天气 D.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20. B 21. A 【解析】 20. 达坂城位于中天山和东天山之间的谷地,该地工业基础较落后,基础实施不完善,故①错误;该区域的经济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对能源的需求量不大,距离东部消费市场较远,故④错误。结合选项,B项正确。 21. 风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排放出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A项正确;拉动内需和就业和优化能源结构,不属于生态意义,故B、D项错误;该地降水稀少,酸雨不是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故C项错误。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 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 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23. 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的小 B. 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的大 C. 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的多 D. 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的大 【答案】22. D 23. D 【解析】试题分析: 22. 我国风能集中分布沿海地区(夏季,由于东南风的影响,风能丰富)和东北(冬季,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风力强劲,风能丰富),而其他地区由于地形等原因风能贫乏,如塔里木盆地,由于盆地的封闭,风能贫乏。体现我国风能分布不均衡。故选D。。 23. 甲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加上常规能源贫乏,,有巨大的市场;而丁地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技术落后,同时市场小。故选D。 【考点定位】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利用前景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利用前景。丙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底部风力小,因此有效风能密度小,甲地位于东南沿海,有效风能密度与丁地区一样多,但甲地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因此风能开发前景好。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东西部地区的风能资源形成原因的差异,并能结合地形条件对风能分布的影响和经济因素对风能资源的开发前景的影响综合分析即可。 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是日本煤矿、煤矿机械以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然而,从1963年起开始衰退。为此,夕张市试图通过观光、开设主题公园、开发蜜瓜农产品品牌等进行产业转型,可惜没有收到成效,2006年7月宣布破产。下图示意夕张市位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夕张市自1963年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是( ) A. 煤炭地位下降和开采成本增加 B. 军事订单减少和产业结构单一 C. 新技术兴起,传统工业产品市场萎缩 D. 纬度高,受低温、寒潮等灾害影响大 25. 夕张市可持续发展尝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蜜瓜等农产品附加值低 B. 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产业调整方向失误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 据材料可知,夕张市从明治时期就开始开采优质煤矿,是日本煤矿、煤矿机械以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基地,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资源量的减少,开采成本逐渐提高;再加上石油等新的能源被逐渐使用,煤炭地位开始下降,故夕张市开始走向衰退,A项正确。 .....................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促使该地产业链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劳动力 C. 原料 D. 交通 27. 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 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答案】26. C 27. B 【解析】试题分析: 26. 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选C项。 27. 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变煤炭输出为电力输出,延长了煤炭开采的产业链,提高了煤炭加工的附加值,降低了运输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也减轻了运输带来的交通压力。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定位】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工业的发展。 下图为某流域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与甲地相比,制约乙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水源 29. 乙地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生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 土壤侵蚀——施用有机肥 B. 生物多样性锐减——扩大自然保护区 C. 森林破坏——禁止采伐林木 D. 土壤盐碱化——种植耐盐碱作物 30. 关于甲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面向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强化商品粮生产 B.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C.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答案】28. A 29. B 30. B 【解析】 28. 据图可知,甲地地势平坦,乙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形成为制约乙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故选A。 29. 据图可知乙地位于秦岭南坡,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有土壤侵蚀、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可采取制定合理的伐育政策,扩大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改变山区经济结构登高措施应对。故选B。 30. 据图可知,甲地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大多自给,不宜面向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强化商品粮生产,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不现实;甲地夏季水热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不具备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故选B。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40分) 31. 读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本土的位置图和田纳西河流域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 (2)田纳西河流域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限制其发展的条件是 ; 。 (3)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 、 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4)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 【答案】(1)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 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 (2)水运(河运、内河航运) 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 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 (3)炼铝 化学 (4)流域内水、煤炭资源丰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解析】(1)河流的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据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且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 ,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2)由于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河流流量较大,无冰期,故主要的运输方式为水运,其不利条件主要从河流落差和河流流量变化较大等方面分析。据上题分析可知,流域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且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水量不稳定,不利于航运。 (3)廉价而可靠的电力供应,促进了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 (4)主要结合田纳西河流域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和该地区发展火电和核电的有利条件等方面分析。流域内水、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火电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不稳定,发展火电和核电,可以弥补河流枯水期发电量的不足。 【点睛】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量丰富但季节变化大;根据以上自然背景分析,要想利用水能发电需要建坝修库,且能调节水量减缓落差利于航运,又能解决夏秋季因降水少而导致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还可发展养殖.所以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以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为核心,综合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多项功能。 32.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流域中游能源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2)黄河流域要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能源产业结构上应做的调整是什么? 【答案】(1)有利条件:1.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条件好;2.交通比较便利;3.市场广阔。注意事项:1.保护植被;保持水土;有计划地复垦;保护生态,防止地面沉降、塌陷;2.防治环境污染;3.修建能源外运通道 (2)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能源产品附加值;提供多样化能源 【解析】本题以黄河流域为背景,考查黄河流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注意的问题,考查区域能源产业发展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黄河流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注意的问题。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能源丰富且储量大,开发条件好;交通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距离消费市场较近,市场广阔。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有计划地复垦;保护生态,防止地面沉降、塌陷;防治环境污染;修建能源外运通道。 (2)考查区域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当地可以延长产业链条,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能源产品附加值;丰富能源的种类。 33. 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为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1)山地多,相对高差大,河谷海拔较低 (2)纬度较低,河谷地形,年均温高;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基本无寒潮影响,冬季气温较高;干燥,多晴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3)政策支持;农产品丰富;水电充足;市场需求量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技术支持力度大);劳动力较丰富 【解析】(1) 立体农业首先具备地势高、起伏大的地形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到等高线数值大,密集,所以是山地地形,利于发展立体农业。 (2)该地发展优质热带水果的气候条件可结合图中经纬度、地形特点及表格资料,从气温、光照、温差等方面去分析。据图可知,谷地纬度低,年均温高;山脉阻挡冷空气,无寒潮,据表格气候资料可知,冬季气温较高,多晴天,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 (3)社会经济因素一般包括政策、市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等。据材料可知,该城市拥有百万人口,劳动力较丰富;同时是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且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丰富,市场需求量大;河流众多,落差大,水电充足;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等。 3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左图)和谷物单产(右图)比较。 材料二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2)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答案】(1)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2)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解析】(1)东北地区相对于长三角而言,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据材料一图可知,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粮食多,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据材料二可知,东北地区工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科技投入、生态、经济等方面分析。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