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模块诊断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得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蓝巨星属于 A. 星云 B. 恒星 C. 行星 D. 卫星 ‎2. 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条件差 ②宇宙环境不安全 ③体积太小 ④温度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 B 2. D ‎【解析】‎ 本题主要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迁移应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1题详解】‎ 根据材料“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知,该天体温度较高,自身能够发光发亮,属于恒星,故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 ‎【2题详解】‎ ‎①“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可见光照条件很好,故①错误。‎ ‎②“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可见宇宙环境不安全,故②正确。 ‎ ‎③“其引力较强,”推测质量体积应该比较大,故③错误。‎ ‎④蓝巨星的温度过高,导致周围行星的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的存在,故④正确。‎ 综上,②④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B. 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 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 纬度偏低,晴天多 ‎4.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稳定 B. 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 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5. 太阳能屋顶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的( )‎ A. X射线 B. 紫外线 C. 可见光 D. 红外线 ‎【答案】3. D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A不对;上海纬度比德国和日本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德国全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阴雨日多;日本虽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具有海洋性特征,阴雨日多,故D正确;BC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排除。故答案为D。‎ ‎【4题详解】‎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但要受到天气的影响,A不对;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可以缓解其常规能源短缺的局面,故B正确;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故C不符合题意;上海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蕴藏量小,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5题详解】‎ 太阳能屋顶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但对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几乎是透明体。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可见光部分,C对。X射线、紫外线 、红外线被大气削弱的较多,到达地面的少,A、B、D错。‎ 美国国家科学院2015年3月17日表示,上周末地球上的许多地方都看到了以前只有在南北极才能看到的明亮极光,同时,地球电力和通讯也受到影响,地球上许多地方的电网被摧毁,随后,所有手机网络瘫痪,互联网也将崩溃。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 太阳耀斑爆发 B. 太阳黑子活动 C. 太阳辐射增强 D. 太阳风增强 ‎7. 该“喷嚏”源于太阳大气层的(  )‎ A. 内层 B. 光球层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8. 该“喷嚏”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 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 产生极光 C. 指南针失灵 D. 全球变暖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描述,地球电力和通讯也受到影响,地球上许多地方的电网被摧毁,所有手机网络瘫痪,互联网也将崩溃,说明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故A项正确。‎ ‎7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该“喷嚏”是太阳耀斑爆发,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色球层,故C项正确。‎ ‎【8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该“喷嚏”会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指南针失灵;全球变暖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项符合题意。‎ ‎【点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 A. 软流层 B. 地核 C. 岩石圈 D. 地幔 ‎10. 对各圈层位置的正确描述是 A. 生物圈位于地壳内部 B. 地核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C. 软流层位于岩石圈内部 D.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11.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 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D. 大气圈的组成物质分布均匀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A错误;地核位于地幔以下,B错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岩石圈,C正确;地壳和地幔之间有莫霍界面,二者是地球的两大内部圈层,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A、生物圈位于地壳外部,A错误;‎ B、地核位于莫霍界面以下,B错误;‎ 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下部,C错误;‎ D、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D正确。‎ 故选D。‎ ‎【11题详解】‎ A、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厚度不一的岩石组成,A错误;‎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 C、地幔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C错误;‎ D、大气圈的组成物质分布不均匀,大气各层次物质分布不均,D错误;‎ 故选B。‎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要特点 外部 圈层 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内部 圈层 地壳 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 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地核 地核厚度约3400Km,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题。‎ ‎12. A点的地方时是( )‎ A. 15点 B. 21点 C. 3点 D. 9点 ‎13. 该日的日期最接近( )‎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14. B点的昼长时间是( )‎ A. 12小时 B. 18小时 C. 10小时 D. 16小时 ‎【答案】12. A 13. B 14. B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00,如下图所示。A点所在经线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经度差为45度,时间差为3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判断A点地方时为15:00。‎ ‎【13题详解】‎ 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该日的日期最接近6月22日。‎ ‎【14题详解】‎ B点3:00日出,21:00日落,故B点的昼长时间是(21-3)=18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半球。(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的经线,在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12:00,在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0:00。(3)根据现象确定日期。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时: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或秋分。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北半球节气是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节气是冬至。‎ ‎15.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运费成本等效益最大化。下图为某河流航运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假如河流自东向西流,那么该河流域位于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答案】B ‎【解析】‎ ‎【详解】假如河流自东向西流,根据泥沙堆积量,河流北岸即右岸堆积多,南岸即左岸泥沙堆积少,说明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地转偏向力向左偏。那么该河流域位于南半球,B对,A错。不能判断所在东西半球,C、D错。‎ ‎【点睛】根据泥沙堆积量,河流北岸即右岸堆积多,南岸即左岸泥沙堆积少,说明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位于南半球。‎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如图甲)。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 下面的时间 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小寒→大寒 ‎17. 在下列各组节气中,成都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 清明、雨水 B. 立冬、立秋 C. 小雪、大寒 D. 雨水、处暑 ‎18. 图乙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正确的是 A. ①表示大雪 B. ②表示立冬 C. ③表示秋分 D. ④表示小暑 ‎【答案】16. D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时段是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读图甲可知,“小寒→大寒”属于这一时段,选D。‎ ‎【17题详解】‎ 昼长时间最接近的节气,是太阳直射纬度最接近的时期。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关于二至日对称的节气,太阳直射纬度最接近。读图甲可知,小雪和大寒关于冬至日对称,成都的昼长时间最接近,选C。‎ ‎【18题详解】‎ 当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为66.5°时,节气为夏至日或冬至日;切点的纬度为90°时,节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读图乙可知,①位于二至日之后,二分日之前,时间比例为1/3处,结合图甲可知①是二至日后的第二个节气, “大雪”不符合条件,A错;同理,②是二分日之后的第三个节气,“立冬”符合条件,B正确;③为二至日,C错;④大约为二至日之前的一个节气,“小暑”不符合条件,D错。‎ ‎【点睛】‎ 利用晨昏线确定日期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二分日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二至日 北极及其附近极昼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3.21-9.23‎ 南极及其附近极昼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9.23-次年3.21‎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北京时间)左右,邀游太空6年多的天宫一号,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在预测的时间和范围内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凤凰涅槃,不留下一丝遗憾,归隐安宁寂静的南太平洋。‎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9. 天宫一号归隐南太平洋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 位于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B. 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C. 位于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D. 位于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20. 天宫一号归隐南太平洋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接下来一个月,澳大利亚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B. 日本东京(东9区)中学生正午休 C. 南半球正值春季 D. 接下来一个月,北半球昼将逐渐变短 ‎【答案】19. D 20.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公转的意义。‎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天宫一号归隐南太平洋的时间是4月2‎ 日,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逐渐向北移动,直至夏至日移动到北回归线上。故选D。‎ ‎【20题详解】‎ 天宫一号归隐南太平洋接下来一个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且逐渐向北移动,澳大利亚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南半球正值秋季,北半球昼将逐渐变长,A正确,CD错误;日本东京(东9区)的区时为9:15,中学生正在上课,B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是高中地理重点和难点内容,掌握四个关键时间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熟练记忆回归运动规律的前提。四个关键时间点分别指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四地中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 丁乙丙甲 B. 丁丙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乙丁丙 ‎【答案】21. D 22. B ‎【解析】‎ 了解不同纬度地区昼长的变化幅度差异,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差是0。极地地区昼长差达24小时,有极昼极夜现象。判断纬度越高昼长差越大。‎ ‎【21题详解】‎ 昼长最大值是24小时,根据表格信息,四地中丁地昼长差24小时,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丁地,D对。其它三地昼长差小于24小时,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B、C错。‎ ‎【22题详解】‎ 根据昼长差数值判断,赤道昼长差最小,纬度最低。极地昼长差最大,纬度最高。即纬度越高,昼长差越大。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丁丙乙甲,B对。A、C、D错。‎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23. 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 ①——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 ②——大气的反射作用 C. ③——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 D. ④——大气的削弱作用 ‎24.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25. 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 对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答案】23. B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B正确。③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C错误。④是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大气中二氧化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二氧化增加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倡导低碳生活,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①②③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A说法正确;‎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B说法正确;‎ 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C说法错误;‎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能强烈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辐射,D说法正确。‎ 故选C。‎ 读某地剖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26. 对图中ABCD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A. A>B>C>D B. A>D>C>B C. B>D>A>C D. B>A>D>C ‎27. 对ABCD之间的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B温度较高,造成大气由B向A运动 B. 因为B地温度较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C. 因D地气压高于C地,大气由D向C运动 D. 大气由D运动到C过程中,其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交角 ‎【答案】26. D 27. C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等压面向上弯的气压高,向下弯的为低气压。同一竖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B>A,A>D,B>C,D>C。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受热地区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因为B温度较低,造成大气由B向A运动,大气冷却下沉;因为D地气压高于C地,大气由D向C运动;大气由D运动到C的过程中,表示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热力环流 ‎ ‎【方法总结】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及气流的运动方向:‎ 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的高低气压是以同一水平面(或说同一海拔高度)来比较的,例如近地面受热的地方形成低压,遇冷的形成高压,这一低一高都是指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从近地面往高空,空气越来越稀薄,因此,气压越来越低,到了高空分别形成高压和低压,这里一高一低,都是指同海拔的高空气压值。如图示 ‎(1)根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可判断:a、d>b、c ‎(2)根据气流运动方向,标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的变化情况,如图二所示。可知d>a,b>c。‎ 气流的运动方向是: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表明气流下沉;反之,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下图 “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示意” 完成下列各题。‎ ‎28. 数字代号标注的箭头,表示近地面风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有关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地风力较大 B. N地风力较小 C. M地吹西南风 D. N地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答案】28. B 29. C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 ‎【28题详解】‎ 根据风向的形成,①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偏转一定的角度,为风向,③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9题详解】‎ M地等压线较N地等压线稀疏,故M地较N地风力小,AB错误。MN地风向与②一致,为西南风,C正确。‎ 下图示意某时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1. 图示时刻,丁观测站风向最可能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30. A 31. 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察对等压线图的判读。‎ ‎【30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靠近低气压中心,且等压线最密集,说明该地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A正确。乙、丙、丁三地相对来说等压线稀疏,说明三地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小,因此B、C、D排除。正确答案为A。‎ ‎【31题详解】‎ 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丁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在垂直于等压线风向,应指向西方,来自东方;由于地处北半球,在地砖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最终指向西北方,来自东南方,形成东南风,因此正确答案为B。‎ ‎【点睛】等压线如何进行风向确定和风力大小对比:‎ ‎1.确定风向:在等压线图中,画出该点并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南北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该点风向。(注意:风向指风的来向,风从哪个方向来,就以这个方向命名风向。)‎ ‎2.风力大小的比较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数值差越小,风力越小。‎ 如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32. 甲处的地理纬度是 A. 90°N B. 30°S C. 0° D. 90°S ‎3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副热带高压,丁是极地高压 B. 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 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D. 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答案】32. B 33. A ‎【解析】‎ 试题分析:‎ ‎【32题详解】‎ 根据60°S附近来自不同纬度的气流的位置进行判断,来自甲纬度的气流暖而轻,位置靠上,故可知甲可能位于30°S,丁可能位于90°S。‎ ‎【33题详解】‎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丁是极地高气压带。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乙是暖湿气流,丙是干冷气流。‎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下图所示国家,每年春天都会吹起令人烦恼的“五旬风”,来自南方的风向北考吹,长达两个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五旬风”最可能的风向是( )‎ A. 东北信风 B. 东南信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35. “五旬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大量降水 B. 沙尘暴 C. 台风 D. 寒潮 ‎【答案】34. C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根据纬度分析,春天时,该地位于副热带高压北侧,“五旬风”是来自南方的风向北方吹,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最可能的风向是西南风,C对,D错。春季该地不受信风带影响,A、B错。‎ ‎【3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五旬风”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风力强。图示区域沙漠分布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沙尘暴,B对。A错。台风出现在热带、亚热带洋面上,C错。寒潮来自北方高纬地区,由北向南吹,D错。‎ 二、综合题(30分)‎ ‎36. 当城市里,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关于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 作用结果。‎ ‎(2)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 。‎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 ‎(3)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 (宽或窄)些,原因是 。‎ ‎【答案】(1) 散射 ‎(2) 冬至日,我国多数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此时地物影子最长 ④‎ ‎(3) 宽 北京常年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解析】‎ 试题分析:‎ ‎(1)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 ‎(2)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其理由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冬至日,我国多数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此时地物影子最长,建筑物日照时间最短。以此为标准,能够保证日照时间。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说明该城市纬度越高。所以纬度最高的是①,纬度最低的是④,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时间越长。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④。‎ ‎(3)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 宽些,原因是北京常年太阳高度比上海小,楼房的影子长,楼间距宽些,便于保证采光任务。‎ ‎【考点定位】大气的削弱作用,日照与影子长度,不同区域楼间距差异的原因。‎ ‎37.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00时水库中心比水库东西两侧气温 (高或低),15:00时水库中心比水库东西两侧气温 (高或低)因为水的比热容比陆地 。(大或小),白天增温水库东西两侧 (快于或慢于)水库中心,夜间降温水库中心 (快于或慢于)水库东西两侧。‎ ‎(2)如果只考虑热力环流因素,水库东侧3:00时吹 风(写风向)。‎ ‎(3)在下图中画出15:00时:‎ ‎①水库中心与东西侧之间的热力环流(在图中横线上画上箭头)②近地面与上空等压面(用曲线表示) ‎ ‎【答案】(1)高,低,小,快于,慢于 ‎(2)东南 ‎(3)下图 ‎【解析】‎ ‎【详解】(1)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可知3时水库中心气温高于两侧,15时低于两侧,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白天时陆地升温快故东西两侧升温快于中部,夜晚则反之慢于两侧。‎ ‎(2)水库东侧3时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内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东侧吹响湖中间为东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3)15时时水库中心气温低,气流下沉,东西两侧气温高气流上升,东侧湖区形成逆时针热力环流,西侧湖区形成顺时针热力环流。根据等压线“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理论,湖中心因气流下沉湖面处形成高压,垂直上空形成低压,故湖中心上空等压面下凹,湖中心湖面处等压线上凸。‎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