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竹节人》教案 (4)
9《竹节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竹节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游戏,在文中,作者既写了做竹节人的方法,又介绍了斗竹节人的玩法,尤其回忆了上课时偷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这篇课文妙趣纵横,极富乐趣,语言诙谐幽默,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2. 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介绍游戏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弄弄巧成拙 咋咋呼呼 虎视眈眈 鏖战犹酣 赫赫伟绩 2、课文回忆了“我”和伙伴们的哪几件趣事? 3、过渡:作者的童年虽然没有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精美的玩具,但自制的竹节人却给了作者无限的乐趣,竹节人是作者美好的回忆,甜美的情结。那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作者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玩具引入课文,既调动学生积累的资源储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围绕题目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又最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第3~19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呢? 指名回答问题。 出示课文片段:把毛笔竹竿锯成寸把长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课件展示竹节人的图片,再指名读这一段。 2、出示: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请学生交流读书体会,说说这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指名回答。(言外之意是“我”瞒着妈妈把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不仅仅是“我”,其他小伙伴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卖毛笔的老头儿生意特别好。)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斗竹节人的游戏非常好玩? 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的结论: (1)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师: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生回答,师展示: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师这句带有夸张色彩的句子写出了课桌的破旧,正是这样的课桌反而成了我们玩竹节人的好场所。 (2)竹节人的样子有趣。 师:玩游戏时的竹节人是怎样的呢? 生汇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师:这几段中描写竹节人样子的词句有哪些呢?(静立不动的样子: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呆头呆脑的傻样子;动起来的样子: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从作者对竹节人的描述中可见竹节人的有趣。 (3)竹节人的装饰有趣。 师:竹节人有哪些装饰特别有趣? 生汇报,师总结。 师: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缕红丝线做一柄蛇矛;还有同学别出心裁,给那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就的脑袋,做了一顶纸盔甲。 4、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竹节人变得有血有肉,仿佛真的成了一名壮士,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课文的层次感更加的清晰,同时教师的梳理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的浓浓童趣。 (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第20~29自然段,想一想,围绕着竹节人发生了怎样的趣事呢? 指名读这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2、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和同学们对玩竹节人的痴迷? 生汇报,师梳理: (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黒脑袋,攒着观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而作鸟兽散。 (2)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作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3)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3、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1)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 从“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这些词可见老师对孩子们玩竹节人的做法非常生气,作者诙谐地写道:“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2)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也没留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就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老师的态度则变得全神贯注,忘乎所以,早已沉浸在玩竹节人的快乐之中,多么有趣的一幕啊! (3)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 师出示:方才的那份小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师: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我”心情的变化,原本的沮丧和对老师的不满荡然无存,“我”感到了快乐,因为老师也和“我”一样迷上了竹节人,这令“我”感到心满意足。 【设计意图】文本的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忍俊不禁,教师在这个环节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充分想像人物心理,对人物的感受更加立体化了。 三、总结写作特色,情感升华 1、总结写作特色: (1)具有夸张色彩的语句,让文章生动有趣。 (2)语言幽默,耐人寻味,暗含言外之意。 2、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文本,感受课文的独特风格,深刻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全文: 小小的竹节人,是作者美美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介绍玩具或讲述玩具带给你乐趣的往事,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从而积累、迁移运用到阅读类似的文章中去。 六、板书设计 9.竹节人 做竹节人 玩竹节人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回忆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这节课讲述的知识要点,板书精炼简明,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提炼。精炼的语言,工整的对仗,利于表现文章回味无穷的韵致。 教学反思: 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