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调研测试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调研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 王-卿大夫-诸侯-士 B. 王-诸侯-卿大夫-士 C. 王-诸侯-士-卿大夫 D. 王-卿大夫-士-诸侯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大宗继承别子分封,自上而下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A. 负责管理军事 B. 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C. 执掌群臣奏章 D.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直选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是秦代御史大夫掌握的职权,A属太尉的职守, D是宰相的职能,故选D项。 3.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 中央机构的设置上 B. 地方制度上 C. 皇帝权力上 D. 根本目的上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建立后,在制度上基本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是在地方制度上,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了封国制,形成了郡国并行制,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故 B正确;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都是三公九卿制度,故A错误;在皇帝权力上都是至高无上的,故C错误;在根本目的上都是为了维护统治,故D错误。 4.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 中书——门下——尚书 C. 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答案】B 【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运行程序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故B正确;ACD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排除。 5. 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读图的能力。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答案选D。 6.元代的行省制度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管理区划。元朝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选B。 7.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 商鞅变法的影响 B.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 地主阶级的要求 D. 法家思想的启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根本上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故B正确;商鞅变法的影响、地主阶级的要求、法家思想的启示都是部分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ACD错误。 8.英国《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是 A. 确定人民主权 B. 限制国王的权力 C. 实行三权分立 D. 确立共和政体 【答案】B 【解析】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的原则,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因此其核心内容之一是限制国王权力。故选B。 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D.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表明英国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反映了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的史实,故AC符合材料和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材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说明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故C符合材料,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结合所学,在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是国家元首,但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D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10.如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一两白银兑换钱数 1823~1824 1249文 1828~1829 1337文 1833~1834 1363文 1838~1839 1638文 A. 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 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 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 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答案】D 【解析】由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可以看出,一两白银兑换钱数在不断增加,这说明中国白银在不断减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英国的鸦片走私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从而导致银价上涨,故D正确;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不能造成白银减少,故A错误;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和材料数据也无关,故B错误;此时小农经济还未解体,故C错误。 11.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判断;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①选项正确;《资政新篇》不具有小农意识,故②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没有涉及到西方技术,故③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故④选项说法正确,本题选择D选项。 1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改革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体现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体现了洪仁玕赞成雇佣劳动制的思想,故①②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张改革的思想,故③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就不可能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13. 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约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① 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②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 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 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开始割占中国领土;④主要是在186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表现;题干的时间是在1895年,故主要是中日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的影响,开始资本输出的要求,即为②;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西方列强同时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从而使其他列强也获得了在中国开厂设矿的权利,即为③;故选B 14.下列条款引自近代中国三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排序应是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②①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②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③出处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本题选A。BCD均错误,可排除。 15.“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依据材料“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可知列强要求清政府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国主义的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内容规定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帮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D选项正确。A、B、C选项都没有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伟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丽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孙修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六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 张伟 B. 李丽 C. 孙修 D. 赵六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是在1899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是在1912年,慈禧太后60大寿是在1894年。由此可知,孙修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但是符合题意;其他三位的话符合当时现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 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产生的途径是 A. 国民直接选举 B. 总统提名任命 C. 议会的多数党 D. 参议院举荐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故C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的是间接选举,故A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最高权力,总统没有任命权,故B错误;参议院举荐也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18.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的是 A. 国家领土变化 B. 政治体制变化 C. 思想文化变化 D. 国际地位变化 【答案】B 【解析】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经历了清朝的黄龙旗、中华民国的五色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的演变,这体现出中国的政体经历了封建专制、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变化,故B项正确;中国国旗和国家领土变化无关,故A错误;国旗的演变也体现不出思想文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故CD错误。 19.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 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B. 爱国主义精神 C. 勇于解放,追求真理的精神 D. 团结、合作的斗争精神 【答案】B 【解析】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贯穿于五四运动的始终,故选A。 20.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 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B. 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C.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 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据材料“罢学救亡”是学生对五四的支持;“罢市救亡”是商界对五四的支持;“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可知是民众逐步觉醒。而没有体现工人阶级,故选C。 21.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到“四十年前”,诗作于1961年,因此泛舟“南湖”的事件发生于1921年,根据所学可知为中共一大,A选符合题意;二大发生于1922年,遵义会议发生于1935年,八七会议则是1927年,BCD选项排除。 22. 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 武昌起义 B. 广州起义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26年,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孙传芳是北洋政府的三大军阀之一,是北伐的目标之一,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所以根据材料中的“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的“一炮”指的是北伐战争,故选C。 23.1922年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件件都落空”主要指 A. 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民族资产阶级未获得权利 D. 独立富强的目标没有达到 【答案】D 【解析】“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体现出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失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没有实现独立富强的目标,故D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目标之一是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故A错误;民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故B错误;民国建立大大提升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资产阶级积极参政,故C错误。 24.毛泽东曾经说:“那个时候,给我安了一个名字叫‘枪杆子主义’,因为我说了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那个意思也就是武装夺取政权,并不是讲步枪、机关枪那里头就跑出一个政权来。”毛泽东提出“枪杆子出政权”的历史背景 A. 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C.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 抗战初期日军侵占中国大片国土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教训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武装力量,这是1927年毛泽东提出“枪杆子出政权”的历史背景,故B正确;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是在1923年,故A错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在1934年,故C错误;抗战开始于1931年,故D错误。 2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C. 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D. 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35年2月”可知,该诗反映的是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改变了红军以往的被动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故D项正确。南昌起义是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长征胜利是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进军井冈山是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26.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 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 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 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清算了李德、博古在组织和军事上的“左”倾错误,而不是彻底清算,“左”倾思想在1942年正风运动才得到纠正,所以B叙述错误,选择B。 27.1937年7月7日,驻华北的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A.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因此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兵始于八国联军侵华之后,B选项符合题意。甲午战后的《马关条约》并未规定日本在中国驻军的条款,A选项排除。辛亥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针对清政府的行为,C选项排除。九一八事变是在中国东北,D选项排除。 28.某校学生历史兴趣小组拟组织“抗日战争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与百团大战同类陈列最合适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抗击日军的战役属于敌后战场。AB项反映的都是正面战场的抗战,不选。C项反映的是被日军扫荡的潘家峪,不是抗击日军的事件,不选。冀东民兵大摆地雷阵和百团大战都属于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事件,故选D。 29.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 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 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 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 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华北平津局势紧张,故列车在济南、沧州以北停运,故B项正确;红军转战陕北,并未涉及华北平津地区,故A项错误;内战全面爆发地点在中原解放区,也未涉及华北平津地区,故C项错误;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列车也不可能从济南南下到沪,故D项错误。故选B。 30.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 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D.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答案】D 【解析】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最具说服力,故选D;A项,受害者的口述材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说服力不及现场遗迹和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排除;B、C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具说服力的史料,排除。 二、判断题 31.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单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西周时期相对应的是“封建时代”。 【答案】正确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西周时期相对应的是“封建时代”。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3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1787年宪法都强调分权制衡,本质上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1787年宪法都强调分权制衡,但是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三省六部本质上是加强皇权,美国1787年宪法本质上是防止独裁专制,故错误。 33.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形成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答案】正确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隋唐的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打破了特权垄断局面,扩大了选拔的范围,加强了中央集权。 3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答案】正确 【解析】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故正确。 35.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成祖设立内阁来统率六部百司,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答案】错误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故材料中的“明成祖设立内阁来统率六部百司”这句话错误。 36.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联邦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答案】正确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指1787年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1789年3月4日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故上述内容正确。 37.《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直至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答案】正确 【解析】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抗战胜利后回归祖国,故本题正确,选择A。 38.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完全胜利。 【答案】错误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因此不是完全胜利,故错误。 39.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错误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打倒了孙传芳和吴佩孚,没有打倒张作霖,因此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故错误。 40. “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这首能够体现人民军队严明纪律的歌词最早产生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答案】错 【解析】 “打土豪”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大革命时期,本题错误。 三、材料题 41.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二:唐朝中央制度图 图三: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西周、唐朝、元朝哪种制度?上述三种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图二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 (3)图二、图三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案】(1)分封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分封制:稳定政治秩序,扩大疆域;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2)中书省——草拟、颁布诏令;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核。 (3)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1)“制度”,依据图示可知,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分封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重要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稳定政治秩序、扩大疆域;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分析。 (2)“职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度中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布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审核。 (3)“政治制度”,图二是古代中枢机构,图三是古代地方行政机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2.政体的演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权利法案》确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据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结合材料一、二,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资产阶级在推进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向西方学习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各国政体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1)法律、司法、财政、军事。君主立宪制 (2)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3)民主、平等、自由;三权分立 (4)专制走向民主;政体多样化;政治文明不断推广与传播。 【解析】(1)“方面”,根据材料一信息“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得出:法律方面;“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得出司法方面;“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得出;财政方面;“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得出:军事方面。“政体”,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君主立宪制。 (2)“原则”,根据材料二信息“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概括得出: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3)“内容”,依据材料三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信仰等自由”得出:民主、平等、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得出:三权分立。 (4)“结论”,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专制走向民主、政体形式多样化、政治文明不断推广与传播等。 43.阅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逼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是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这是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9月9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直接与江苏有关,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历史学家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要求。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会选取《马关条约》中的哪两点史实加以说明? (3)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你认为造成图一和图二不同场景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1)图一《马关条约》中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图二中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根本原因:图一,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图二,国共合作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解析】(1)“说明”,依据材料信息“图一……是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这是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这些都和江苏有关。 (2)“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角度分析。 (3)“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等角度分析。 (4)“根本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清政府政治腐败和国共合作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两个角度对比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