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工业文明的兴盛——近代中后期的世界(课件)(40张)
专题十一 工业文明的兴盛 —— 近代 中后期 的世界 时空纵览 · 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阶段 特征 近三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 预测 真题诊断 题点 一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和影响 1 .(2017 课标全国 Ⅱ ,34)1800 年 , 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 , 遭到皮克林拒绝 , 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 : C 解析 : 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迫使内阁成员辞职。根据美国共和制原则 ,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 又是政府行政首脑 , 掌握国家行政权。总统负责组阁并统领内阁 , 故总统有权力让内阁成员辞职 , 这符合美国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 故选 C 项。其他三项明显错误。 题点 二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 .(2019 课标全国 Ⅰ ,34) 工业革命前 , 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 年 , 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 , 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 , 终于改进制成 “ 万能蒸汽机 ”, 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 ,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取决于资金保障 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 : A 解析 :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题干材料叙述了瓦特改良万能蒸汽机经历了从修理唧筒到发明单动式蒸汽机再到发明万能蒸汽机的发展历程 , 这一历程伴随着 “ 修理 ”“ 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 ”, 实际上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万能蒸汽机的改良主要来源于瓦特的劳动经验的积累 , 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科学理论的指导 , 故 B 项错误 ;“ 取决于 ” 的说法过于绝对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材料只涉及瓦特和工厂主的努力 , 未涉及其他社会阶层 , 故 D 项错误。 3 .(2018 课标全国 Ⅰ ,34) 传统观点认为 , 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 , 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 ;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 , 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 又有学者提出 , 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 , 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 : B 解析 :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史学素养。材料反映了在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条件的研究过程中 , 研究角度从经济到政治 , 再到自然条件 , 其趋势是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 , 对工业革命发生条件的认识趋于全面 , 故 B 项正确 ; 历史发展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 所以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 , 都可能是合理的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的研究对象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 对其他国家的观察只是一个研究切入点 , 并非必须的条件 , 故 C 项错误 ; 历史研究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认识 , 不能得出哪一认识更可信的判断 , 故 D 项错误。 4 .(2017 课标全国 Ⅰ ,33) 综合下表可知 , 在工业革命期间 , 英国 ( )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 D 解析 :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图表中的数据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 , 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的幅度明显大于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的幅度 , 这反映了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落后于国民总收入 , 形成了一个 “ 剪刀差 ”, 故 D 项正确。工人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 , 故 A 项错误。 B 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工人生活整体上有改善 , 故 C 项错误。 题点 三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 .(2018 课标全国 Ⅰ ,33)1847 年 6 月 , 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 以 “ 全世界无产者 , 联合起来 ” 的新口号代替 “ 人人皆兄弟 ” 的旧口号 , 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 , 使人类得到解放。 ” 这一变化说明 ( ) 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 : A 解析 :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期的国际工人运动。材料信息反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相对于正义者同盟的变化 : 突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和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建立 , 这正是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 故 A 项正确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故 B 项错误 ; 工人运动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的标志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 与材料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工业革命时期 ,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基本矛盾 ,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故 D 项错误。 题点 四 工业革命时期西方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6 .(2019 课标全国 Ⅲ ,33) 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 :“ 除细节的真实外 ,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 A. 《哈姆雷特》 B. 《等待戈多》 C. 《人间喜剧》 D. 《西风颂》 答案 : C 解析 : 本题考查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恩格斯评价的这一文学艺术流派为现实主义 , 故 C 项符合题意。《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 ,A 项排除。《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B 项排除。《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D 项排除。 7 .(2018 课标全国 Ⅱ ,34)1836 年 , 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 , 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 , 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 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 : B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沙俄专制统治的弊端。俄国是在 1861 年改革以后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1836 年的俄国还不是资本主义体制 , 故 A 项错误 ; 钦差大臣是俄国专制政府的代表 , 人们的巴结、行贿反映出专制政府的腐朽 , 故 B 项正确 ; 果戈里在《钦差大臣》中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厚的功底和灵活的文笔 , 刻画了一系列俄国官僚的典型形象 , 该作品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反映的是人们对官僚的巴结 , 并没有体现拜金主义 , 故 D 项错误。 三维重组 近代中后期的世界 政治 近代两种政治文明的 发展 1 .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 (1) 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 ,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 , 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2) 美国 :19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 , 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 19 世纪 50 年代中期 , 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1860 年 , 成立不久的共和党开始执政。此后 , 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 (3) 德国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 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度 , 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 法国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 .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 》发表 ,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 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 巴黎公社 :1871 年 巴黎公社 成立。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 , 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形成 1 . 工业革命 (1) 兴起 :18 世纪 60 年代 , 英国棉纺织业出现了 “ 珍妮纺纱机 ”, 工业革命由此拉开序幕。到 1840 年前后 ,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2) 标志 : 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成果是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 从而使工业动力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 生产力迅速发展 , 人类进入了 “ 蒸汽时代 ” (3) 影响 : ① 生产方式 : 人类历史进入 “ 蒸汽时代 ”,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② 阶级结构 : 社会上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③ 世界市场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 , 亚、非、拉美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④ 经济结构 : 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 , 城市化进程加快 2 . 第二次工业革命 (1) 兴起 :19 世纪中后期 ,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 以美国和 德国 为中心 (2) 成就 :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信、化学和钢铁工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在电力方面 , 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 ,“ 电气时代 ” 来临 (3) 影响 : ① 生产方式 : 人类历史进入 “ 电气时代 ”, 垄断组织 成为资本主义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 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② 世界市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 并最终形成 ,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文化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近代文学艺术的 繁荣 1 . 物理学 : 相对论和量子论 (1) 成就 :20 世纪初 , 爱因斯坦提出 相对论 ,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900 年 , 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 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 意义 : 相对论和 量子论 的创立 , 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 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 . 生物学 : 进化论 (1) 标志 :1859 年 , 达尔文发表《 物种起源 》 ,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 被后人归纳为 “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自然选择 ” (2) 意义 : 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 开创生物学发展的新时代 , 对欧洲思想界和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 技术进步 : 蒸汽机、电的发明和应用 , 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 也促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4 . 文学 (1) 浪漫主义文学 : ① 特点 : 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 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② 代表 : 法国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 》、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2) 现实主义文学 : ① 特点 : 关注社会问题 , 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 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② 代表 : 法国 巴尔扎克 的《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的《大卫 · 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 · 奥涅金》、列夫 · 托尔斯泰的《安娜 · 卡列尼娜》 5 . 美术 (1) 新古典主义美术 : ① 特点 : 出现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 强调 理性 , 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 ② 代表 : 法国大卫的《 马拉之死 》《拿破仑加冕》和安格尔的《泉》 (2) 浪漫主义美术 : ① 特点 : 出现于 19 世纪前期 , 画面丰富多彩 , 辉煌瑰丽 ② 代表 : 法国德拉克洛瓦的《 自由引导人民 》 (3) 现实主义美术 : ① 特点 : 出现于 19 世纪中期 ,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② 代表 : 法国 米勒 的《播种者》《拾穗者》和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 印象画派 : ① 特点 : 出现于 19 世纪后半期 , 重视光和色的作用 ② 代表 : 法国莫奈的《日出 · 印象》 , 荷兰凡高的 《向日葵》 6 . 音乐 (1) 贝多芬 : 连接古典主义和 浪漫主义 音乐的桥梁 (2) 约翰 · 施特劳斯 : 代表作《蓝色的多瑙河》 (3) 歌剧 : 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 , 法国比才的《卡门》 (4) 民族乐派 : 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 天鹅湖 》 7 . 电影 :1895 年 , 卢米埃尔兄弟 在巴黎首次放映电影短片 , 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拓展升华 一、法国代议制政体确立的长期性、曲折性及原因 铲除专制主义 , 实现政治民主化 , 以法治取代人治 , 以民主取代专制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基本特征 , 但这一过程却具有长期性、曲折性的特点。 1 . 长期性、曲折性 (1) 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 , 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 , 政局动荡。 (2) 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 , 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 2 . 原因 (1) 政治原因 : 法国封建势力强大 , 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 主张君主专制的传统势力强大。 (2) 经济原因 : 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并相对发达 , 这成为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 , 也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 阶级原因 : 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 , 派别众多 ; 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 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 外部原因 : 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及英国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 2019 广东肇庆模拟 )1875 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 …… 君主派最为讨厌的 “ 共和国 ” 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 , 共和派 ( 特别是激进共和派 ) 原本希望建立更能体现 “ 民主 ” 色彩的一院制议会 , 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这体现了 ( ) A. 当时各派的妥协 B. 当时各派不满意该宪法 C. 当时法国政治环境复杂 D. 宪法的不稳定性 答案 : A 解析 : 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 1875 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并未反映当时各派对宪法的态度 , 故 B 项错误 ;C 、 D 两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 , 故错误。 二、近代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及民主脆弱的原因 1 . 政治特点 (1) 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 , 帝国议会甚至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 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 德意志帝国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 , 在这个国家里 , 普鲁士贵族居于统治地位 ,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 2 . 原因 (1) 德国统一是容克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 , 统一后 , 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残余。 (2)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 因此 , 德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资产阶级不敢也不愿行使对皇权的制约与监督权 , 在涉及国家发展的一些重大方针问题上经常 “ 缺位 ”, 使得民主制度徒有其表。 ( 2019 安徽宣城调研 ) 下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 , 帽子为普鲁士军盔 , 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这一漫画 ( ) A. 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 B. 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C. 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 D. 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 答案 : C 解析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三次王朝战争后 , 德意志完成统一 , 并形成了统一的联邦制 , 故 A 项错误 ; 漫画反映的是普鲁士军国主义与德国民众的关系 , 反映了军国主义传统影响了德国历史 , 故 B 项错误 ,C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未来的影响 , 故 D 项错误。 三、多维视角认识 巴黎公社 ( 2019 河北邯郸模拟 ) 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 , 实行临时推选 “ 会议主席 ” 的做法 , 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 A. 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B.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 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答案 : C 解析 : 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政权的局限性而非性质 , 故 A 项错误 ;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群众基础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 “ 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 ” 可知 , 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领导 , 随意性较强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巴黎公社的局限性而非进步 , 故 D 项错误。 四、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影响 1 . 从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 ,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 , 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 从近代史观的角度看 ,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 , 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 , 经济上的工业化、城市化 ,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 , 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3) 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 ,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城市化问题、特殊人群生活保障的问题、医疗健康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 (4) 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 , 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 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 .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 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 , 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 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 从道德的角度看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原因 , 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 世界市场的形成 , 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 , 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 , 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 2019 宁夏银川调研 )1850—1870 年 , 法国的钢铁、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 金融业也异常活跃 , 农村现代化初现端倪 , 文化成就显著。这说明了法国 ( ) A. 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启蒙运动成果显著 D. 政府关注民众生活 答案 : B 解析 : 题干中 “ 法国的钢铁、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 金融来也异常活跃 , 农村现代化初现端倪 , 文化成就显著 ”, 体现了法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故 B 项正确 ,A 项是在 1875 年 ,C 项是在 17 、 18 世纪 ,D 项材料未涉及 , 均排除。 【典例】 (2018 课标全国 Ⅲ ,41)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 40 年代初 , 上海开始 “ 依港兴市 ”, 租界中 “ 华洋杂居 ”;60 年代后 , 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19 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 , 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 , 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 年 , 由市政府主导 , 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 “ 大上海市中心区 ” 。 1949 年后 , 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 , 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 世纪开始 ,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1830 年已有棉纺厂 99 家 , 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1838 年 , 设立议会和市政府 , 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 世纪下半期 , 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 , 开通了通海运河 , 可通往世界各地。 20 世纪初 , 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 , 发展为大城市。 1961—1981 年 , 因过于拥挤 , 人口大量外迁 , 老龄化日益严重 , 纺织业日趋衰落。 20 世纪后期 , 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 , 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 摘编自 [ 英 ]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 20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以曼彻斯特为例 , 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方法流程 第一步 解前读 —— 明确答题 方向 第二步 解中找 —— 获取解读 信息 第三步 解中答 —— 逻辑规范作答 (1) 交通便捷 ; 工商业的发展 , 工业化的推动 ; 制度突破。 (2) 内河主航道入海口 , 沿海港口城市 , 中西文明交汇 , 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 , 持续的规划建设 , 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 , 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 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 ; 人口老龄化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步 解后思 —— 素养方法总结 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或涉及的内容和所学知识作答。一般运用三步法 : 首先 , 点出定性认识。对材料涉及的知识及前面几问涉及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 , 找准 “ 题眼 ” 。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初步分出 “ 益 ”“ 害 ” 两方面。其次 , 抓关键 , 切要害。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 , 上升到理论高度。再次 , 组织答案 , 注意知识或问题与现实相联系 , 尤其是长效热点、最新重大热点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