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济南一中2018级高二上学期10月份阶段检测 语文学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纸上。‎ ‎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57分)‎ 一、(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嵯峨(cuó) 给予(jǐ) 铁栅栏(zhà) 翘首以待(qiáo)‎ B.狙击(zū) 召唤(zhào) 庇护权(bì) 兵不血刃(xuě)‎ C.慰藉(jì) 涨价(zhǎng) 和稀泥(huó) 唯唯诺诺(wéi)‎ D.颤动(chàn) 熨帖(yùn) 露马脚(lòu) 荷枪实弹(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雍容 经典 食不裹腹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跨越 怂勇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民公园对面的国际饭店二十四层楼的屋顶上 着的一个更大的“喜”字。‎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革命文物。‎ ‎③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_____、德行、操守等“软件”。‎ A.竖立  搜集  品行 B.树立  收集  品行 C.树立  收集  品性 D竖立  搜集  品性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由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所造成的。‎ B.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 C.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和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D.多家中国大银行已表示,将不参加下周在东京举行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作不良计 大人故嫌迟 B.叶叶相交通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D.适莽苍者 适得府君书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去以六月息者也 ‎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足以荣汝身 C.驰椒丘且焉止息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置杯焉则胶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不过数仞而下 ③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 ‎④长余佩之陆离 ⑤ 粪土当年万户侯 ⑥伏清白以死直兮 ‎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⑤/④/⑥ ‎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②⑥/③④/⑤ ‎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全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共事二三年 ‎ B ①汝岂得自由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①可怜体无比 ②伶俜萦苦辛 ‎ D.①处分适兄意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 岂余心之可惩 B.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C. 宁溘死以流亡兮 D.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是“风”“骚”并称,“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国风”和《离骚》又分别代表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B.“乐府”是指汉代设置的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C.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D.《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他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之情,情景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13.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雁来独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古代的神话 刘大杰 上古的神话传说,都是当时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在有文字以前,已经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它们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界的斗争,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解释和愿望。神话的产生绝不是凭空的创造,是建构在劳动过程和生存斗争的现实基础上的。在中国最古老的神话故事里,如有巢氏的构木为巢,燧人氏的钻木取火,女娲氏的造人、补天等等,说明了每一个神的存在都与人民的劳动和生活要求联系在一起。只有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在初民的社会里,才能上升到神的世界中去。那样的神,实际是劳动英雄的典范化,是广大人民愿望的最高表现。再如《山海经》中所记述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故事,都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勇敢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与那种征服自然的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费尔巴哈说:“人们的愿望是怎样的,他们的神便是怎样的。”其他如自然现象的神——太阳神、风神、雨神等,同样是在劳动过程和生存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为神是来自人民的,是人民的集体创作,在那些神话里面必然会表现人民勇敢的性格、超群的智慧、丰富的想象,以及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现实生活和对于幸福自由的渴望,所以神话是富有人民性的。同时,神话也可以体现出原始现实主义和原始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神话是文学的渊源,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它有很高的价值。研究神话,我们可以理解初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可以看出上古历史的影子;同时,神话故事对于后代文学、美术的创作,也产生很大的影响。神话资料保存最多的是《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此外,在《穆天子传》《国语》《左传》和诸子诸书中,也可以找到一些片段。这些故事出现的时代都很晚,其中的故事经过后人的口传和书写,不可能全是古代神话的原始形态,但在许多美丽的故事中,依然可以看出一些古代神话的影子。‎ ‎《山海经》所记的神灵,有四百五十几个。这些神形状奇怪:有的是龙身鸟首,有的是马身人面,有的是人面蛇身,有的是三头六臂。他们出现时,有的是红光满面,有的是狂风暴雨。在《山海经》里,有三首国、三身国、一臂国、无肠国、大人国、小人国等记载。这一部书对于后代的小说有很大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如《九歌》《离骚》《天问》诸篇也保存了一些神话材料。《淮南子》虽说时代稍晚,但其中神话材料也很多,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很重要的参考书。在古代的神话传说里,最富有文学意味而又具体地反映上古人民的生活愿望和思想感情的,是那些英雄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都是非常精彩动人的。‎ 在初民社会里,能为人民除害的才能成为人们的神,才能成为历史传说中的帝王。女娲、后羿和大禹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都是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中、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以高尔基说:“神是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神是武装着某种劳动工具的完全现实的人物。”‎ 研究神话或是采用神话故事来作为创作的题材,都是很好的。但我们必须把神话和鬼话区别开来,把神话与迷信区别开来。在许多故事里,张皇灵异,都是鬼话,它同富有人民性的古代神话有所不同。我们研究神话,必须小心谨慎,万不可鱼目混珠。         ‎ ‎(节选自《古典文学思想源流》,有删改)‎ ‎14.依据作者观点,下列不属于“古代神话”范畴的一项是( )‎ A.刑天争夺神位失败后被天帝砍头,他竟用两乳为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继续舞动。‎ B.盘古开天辟地,最终力竭身亡,他的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毫毛变成星星。‎ C.落魄女子遇王生后被带回家,后被道士识破并追击,身上人皮脱落,露出厉鬼本相。‎ D.太白金星是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神仙,常奉玉帝之命监察人间善恶,被称为西方巡使。‎ ‎15.下列不能说明神话“具有很高的价值”的一项是( )‎ A.神话是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与人民劳动生活有密切联系,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B.我们可以从神话中初步了解上古历史,了解初期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状态。‎ C.神话中体现出的原始现实主义和原始浪漫主义精神,在后世的创作中依然传承。‎ D.《山海经》这本书记述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神灵,对于后代的小说有很大的影响。‎ ‎1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上古神话反映了劳动人民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生活和对幸福自由的渴望,但不含有统治者的意愿,是富有人民性的。‎ B.有些神话故事在流传和抄写的过程中,与远古神话的原始形态已有所差别,但依然可以作为研究古代神话的重要参考。‎ C.中国历史传说中的那些帝王,都是能够为民除害、具有杰出的劳动成绩、并寄予着人民美好理想的人。‎ D.各种迷信鬼话跟神话有很大的不同,完全脱离了人民性,对于这些迷信故事,我们都要全面批判,完全摒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因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晨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于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而不及姑,徐伺之,一妇每以 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 ‎(《宋史》)‎ ‎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丧会,窃券而逃 券:契据 B.徐伺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伺:侍候 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 纠察:检举监督 D.皆汲汲经理 经理:处理操办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B.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C.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D.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 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3分)‎ 四、翻译和默写。(共19分)‎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1)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4分)‎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21.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句子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共12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 ‎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4) ,哀民生之多艰。‎ ‎(5)亦余心之所善兮, 。‎ ‎(6) ,余不忍为此态也。‎ ‎(7) ,长余佩之陆离。‎ ‎(8)碧云天, ,西风紧,北雁南飞。‎ ‎(9)故曰:至人无己,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共14分)‎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年5月(有删改)‎ ‎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23.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5分 )‎ ‎24.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高二语文10月参考答案 ‎1.A【解析】B项狙击(jū) 兵不血刃(xuè)。 C慰藉(jiè) 和(huò)稀泥 D熨帖(yù)‎ ‎2.B【解析】A食不果腹。C怂恿。D坐镇 ‎3.D【解析】①竖立,释义为使物体与地面垂直而立;而树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建立;建树。;②“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还有“到处寻找”之意。③“品行”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有关道德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性”则侧重于品质及性格特性,是内在的品德性情。‎ ‎4.C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而 A 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 B 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D 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 ‎5.D【解析】A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由……所造成的”杂糅。B搭配不当。“行使”不能搭配“义务”。C成分残缺。谓语“制定”少宾语中心词,可在句末加“的政策”。‎ ‎6.B相:互相 ‎7.C焉:兼词 ‎8.B ①②名词作动词/③⑤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⑥为动用法 ‎9.C伶俜古今同义 ‎10. B都是宾语前置句 ‎11.D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2. C (“相送情无限”并不“十分含蓄”)‎ ‎13. B ‎14.C【解析】“厉鬼”是鬼怪故事,结合文章内容,从“古代神话”的特点来看,这类故事不是“人民的集体创作”,不能表现“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现实生活和对于幸福自由的渴望”,不具有“人民性”。‎ ‎15.A【解析】答非所问,A项陈述的是神话的创作来源和流传情况。‎ ‎16.B【解析】A.“不含有统治者的意愿”无中生有,且不合逻辑,不能与后面“富有人民性”形成因果关系。C.扩大范围,缺少限制词语“在初民的社会里”,且“具有杰出的劳动成绩”无中生有。D.“各种迷信鬼话跟神话有很大的不同”错,原文是“在许多故事里,张皇……古代神话有所不同”;“完全脱离了人民性”“全面批判,完全摒弃”无中生有。‎ ‎17.B(伺:侦候,探察)‎ ‎18.B(A于:介词比较 B以:把/因为 C而:表转折,却 D因:连词,于是、就)‎ ‎19.C(捕获租牛人、制裁恶婆婆,文中没有这些信息)‎ ‎20.(1)多次煮粥给饥饿的人充饥,从冬天到夏日,每天供应食物,总共一万多人。(“三”“与”“徂”“食”“凡”各1分)‎ ‎(2)答案: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太高远而无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2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2)怅寥廓 ‎(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4)长太息以掩涕兮(5)虽九死其犹未悔(6)宁溘死以流亡兮 ‎(7)高余冠之岌岌兮(8)黄花地(9)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2.B分析不当,赶车老人说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肩膀最硬”,没有对谢主任嘲讽和回击的意思,而是对那些农民们的赞美。‎ ‎23.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24.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 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 ‎25.材料理解: 1、牧羊人对乌鸦的认识——认清自我 2、孩子对乌鸦的评价——尝试、勇敢精神   认清自己,认清客观实际,不能盲目机械的模仿,缺乏对自己客观清醒的认识,为上等立意。单纯赞美乌鸦勇敢精神,属于理解不全面。‎ 参考译文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考取进士,调任江宁县尉。江宁地方巫术之风盛行,刘宰下令同一保伍的乡亲邻里互相检举监督,那些巫祝大都改行务农。如有人再用妖术惑众,他一律坚决地取缔禁止。遇到干旱年景,他遵循太守之命在边境赈灾救荒,大多数灾民都被救活了。他写下这样的座右铭:“不轻易地发布文告,不轻易地动用刑罚。”因事出城,他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喝一样的水。离职时,箱子里只有与主簿赵师秀的酬唱诗而已。他担任泰兴县令,邻县有人在本县边境租牛,租用者与牛主人是姻亲,趁着办丧事,窃取租牛契据逃跑了。过了一段时间,牛主人的儿子去讨要租金,租牛者就说,那条牛已经被卖很久了。牛主人的儿子连续多年向官府告状,却没有契据能作证,官府又因为是邻县的事而搁置不查办。他向刘宰提出诉讼,刘宰于是就找来两个乞丐,给他们吃饱了,告诉他们事情缘由,假托其他事把他们关进牢房。审讯他们,乞丐谎称自己偷牛出卖,(刘宰派人)带着他们去那户人家指认查看。那租牛者说:“这牛是我通过某人租的。”乞丐竭力坚持自己的说法,于是那人出示契据,一起拿着到官府,偷契据的租牛人十分沮丧,只得归还牛和租金。一户有钱人家丢了金钗,(当时)只有两个女仆在家。把她们遣送到官府后,(她们)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刘宰让她们各手持一根芦草,说:“没偷金钗的,明天早晨芦草自然还像原来一样;真的偷了金钗的,那么芦草会比今天长出两寸。”第二天早晨再看,一根芦草像原来一样,另一根则短了两寸。随即审问,罪犯果真服罪。有个婆婆状告两个媳妇都不赡养她,刘宰找来那两个媳妇,让她们与婆婆共处一室,有人送食物给媳妇却不给婆婆,再悄悄地观察,(发现)一个媳妇每次都把自己的食物给婆婆,婆婆还喝斥她,另一个则相反。像这样连续观察多日,就了解了实情。刘宰方正刚直,明智敏锐,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施以恩惠,做了许多实事。设置了义仓,创建了义役,几次三番地煮粥给饥饿的人充饥,从冬天到夏日,每天要供应一万多人。有人无田可耕,有人无屋可居,有人子女成年而没能婚嫁,他都心情急切,积极主动地去办理,就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尽责。(遇到)桥梁损坏,道路不畅,即使工程巨大也必定捐资先倡导并完成这件事。凡是有利于乡人的事,他没有不去做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