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的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D.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3.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4.《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宗法制要求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5.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汉 B.隋唐 C.魏晋南北朝 D.明清 ‎6.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 7.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8.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限制、监督了皇权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9. 明史专家吴晗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①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②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③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④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0.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11.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 A. 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 C. 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12.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 选官应注重品行 ‎1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义官制(义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②奏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③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 ‎14.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15.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16.(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17.《元史》: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1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19.西周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20. 著名思想家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写道:“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立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下列哪项政策也是该执政官所为( )‎ A.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B.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 ‎ ‎ C.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 D.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 ‎21. 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22.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 )‎ A.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23.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 A. 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 外来移民的需要 C.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 维系帝国统治的需要 ‎24.“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的反映的实质是( )‎ A.《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25.《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上述内容反映出当时德国的( )‎ A. 军国主义特色 B.专制主义特色 C.君主立宪制特色 D.联邦制特色 ‎27.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28.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说明作者( )‎ A.为人民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而欣慰 B.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C.肯定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权利的进步意义 D.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9.《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 A.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政府 B.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C.防止个人专断,实行两党政治 D.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制度 ‎30.英国与德意志帝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它们的相同点有( )‎ ‎①国王或皇帝是世袭 ②国王或皇帝是国家元首 ‎③首相或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共2道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计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 材料三 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 ‎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 (2) 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 ‎(8分)‎ (3) 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 ‎3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 ——《顾准文集》‎ ‎ 材料二 间接民主乃现在最流行的民主,那便是由老百姓选出代表负责处理国政,这又叫作代议的民主。这种间接的民主现有三种类型,第一是内阁制,以英国为代表;第二是总统制,以美国为代表;第三是委员制,以瑞士为代表。‎ ‎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4分)‎ ‎ ‎ ‎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类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基本途径或方式。(8分)‎ ‎ ‎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布什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结合《1787年宪法》分析其观点(6分)‎ ‎ ‎ 辉高18-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C B B D C B C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A D C C B D C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A A D B C D C C A 二、非选择题 ‎31.(22分).‎ ‎(1) 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6分)‎ ‎(2) 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4分)‎ 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废除丞相。(4分)‎ ‎(3) 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2分)‎ 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分)‎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4分)‎ ‎32.(18分)‎ ‎(1)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4分)‎ ‎ (2)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4分)‎ 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或王朝战争);通过颁布宪法或法律文件。(4分)‎ ‎(评分说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写成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皆可得分;途径写出“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王朝战争”均可得2分,写出“颁布宪法、法律文件或“立法”得2分)‎ 7. 观点: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2分) 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