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学案
编号 课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师用) 周次 主编人 审核人 审批人 课时 姓名 班和组 组评 师评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诗歌,掌握评价思想内容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过程与方法:运用“练—导—练”的方法学习评价思想情感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情感态度:驱除浮躁心理,静心咀嚼诗句,理解诗歌。 学习 重点 读懂诗歌,掌握评价思想内容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学习 难点 读懂诗歌,掌握评价思想内容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检测”的方法 学习过程 自 主 学 习 一、自我检测常见诗歌的思想情感: 1、山水田园诗: ① ② 。 ③ 。 2、边塞征战诗: ① 。 ② ③ 。 3、咏史怀古诗: ① ② 。 ③ 。 ④ 。 4、送别诗: ① 。 ② 。 ③ 。 5、羁旅思乡诗: ① 。 ② 。 ③ 。 6、咏物诗: ① 。 ② 。 ③ 。 7、闺怨诗: ① 。 ② 。 ③ 。 ④ 。 二、解答下列诗歌,掌握解题思路。 1、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题: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问题: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是否和谐,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红 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年福建)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 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表达了诗人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合 作 探 究 评价情感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切入角度: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感情。 2、看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看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4、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用无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 5、抓直接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或句。 答题模式:诗歌通过描写(景物的特征)样的景物,营造(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而表达出诗人(产生原因)(感情基调的形容词)的情感。 自 我 检 测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烟色:雾气 问题: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参考: 一是“惜夜景”,表面上是写爱怜那么美好的月色夜景; 二是叹“无家客”,慨叹自己思家难返,无家可依,故夜中难眠。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注: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②间:夹杂 问题: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诗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意对即可) 小结 收获 存在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