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五)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五)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服饰作为生活中绝不可缺的一部分,是文化,也是“史书”。它不仅仅是种物品,一种象征,更是人本身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潜意识之下的流醒,是人的情感以及自我表现的物质化形态,承载着亘古久远的社会内涵。封建社会时期,服饰就如同穿着者的身份表, 衣着打扮因穿着者身份、地位的不同,在色彩和款式上有着严格的界限和区别。 杨义在其作品《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服饰做出入木三分的分析,称她是“洋场社会的仕女画家”。她以精炼的服饰话语作为模子、将自己对服饰的心得和爱意铸入其中,冶炼出了传世美文《更衣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用色彩的狂欢、服饰的盛宴架构起来的奇妙的文学艺术世界。就像寒暖流交汇形成丰沃的渔场,张爱玲对服饰热烈饱满的偏爱撞上她冷漠尖锐的才气,在她对服饰色彩独特的理解中,造就了“衣服狂”与“女作家”完美、奇妙的嵌合。 (摘编自尚亦璇《“衣服狂”与“女作家”的不解奇缘》) 材料二: 张爱玲的服饰描写既注重借鉴古代小说略貌取神的表现方法,又善于使用动态的服饰描写来体现独特的审美效果,它同时也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发展的手段。 她的小说创作的特点之一是服饰描写比肖像描写细致,这一手法源于向古典文学的借鉴,“古代小说略貌取神的服饰描写,即常常用简洁、形象的文学语言来描人物局部的衣着或某些特定的服饰,有意识留下一些空白”。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最高目标是对象的神韵,惟其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只有“神”才是决定事物性质与发展的本质。 作为文学作品中复杂多变的人类内心世界更是如此,作家必须着重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并通过某些外部特点去表现人物特质,才能写“活”人物。《倾城之恋》写白流苏由于香港的沦陷而在婚姻上取得了传奇性的胜利。小说中对白流苏的服饰描写省略到几乎没有, 与之相反,小说中对另一个女性印度公主萨黑夷妮每次出场的服饰,从披风、发型到指甲颜色都不厌其烦地详尽介绍。这样写凸显了两个形象的差异性:白流苏的世俗实际,追求安稳生活的现实心态和印度公主性感诱惑,注重物质享受。 在毁灭一切的战争中,只有白流苏取得了胜利,这正印证了张爱玲的人生:安稳的现世生活是苍凉人生中唯一可把握住的东西。可见,即实寓虚,遗貌取神,以少胜多,会使读者掩卷莞尔,有会于心。 除了借鉴前人,她的作品与古典文学中服饰描写的最大区别是充分调动了各种感官体验,使铺排式、平面化的服饰描写具有了动感。《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穿着的一件曳地的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动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与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相比,虽然同样注重细节的真实细腻,但张爱玲笔下的服饰却更具有现代因素并富隐喻色彩,作者以对生命和生活的独特体验,借助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人物主观感受上情感的波动引起的服饰变化, 幻化出内涵丰富的意象,完成动态性的服饰描写。 服饰描写对小说艺术氛围的营造也起了重要作用。《半生缘》写曼璐出场时穿的苹果绿软缎旗袍,腰际有一个黑隐隐的手印。黑手印是她不幸命运的象征,暗示了表面的光鲜掩饰不住内心的绝望。提前揭晓的命运结局比未知的悲剧更让人毛骨悚然,也为整个故事提前抹上一层苍凉的色彩。作品通过设置具有悬念的服饰描写去渲染氛围,使人物一出场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并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命运的揣测。 服饰描写还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手段。除直接写服装外,作者也注意配饰的描写。配饰在张爱玲小说中既是人物行为与性格描摹的手段,也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线索, 它或鲜明突出、或相对隐讳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摘编自陈龙《论张爱玲作品的服饰描写》) 材料三: 消费社会中作为符号的服饰已不仅仅是着装者个性特征的展现,也有可能是着装者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暗示。也许可以通过服饰大致判断个人的社会身份,却无法洞悉其独特的风格与个人修养。 服饰,原本是个人意识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可见的自我。古代社会这样的例子不乏其数,比如屈原以高冠奇服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以香草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魏晋文人以不拘一格的服饰来表现自己不拘礼法的洒脱个性。他们借助服饰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格特征。而在消费社会中的服饰,人们看重的是其品牌效应,是品牌暗示的意义和生活方式,是借助服饰的符号意义来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 今天的着装已经没有风格,没有个性,服饰已从个性的展现变成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的着装目的也不再是展现身体的独特美态,而是希望对人的等级进行物质性的外在界定,衣着或饰物成为人们赋予身体意义和身份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人通过服饰表现自我,而是人附着于服饰的符号意义和社会价值被其表现。 (摘编自王淑娇《消费社会作为符号的服饰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服饰是一种物品和象征,封建社会的服饰象征着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是自我表达的物质化形态。 B.略貌取神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段,作家通过服饰的外部特点用工笔细描的文学话语揭示人物内心。 C.张爱玲小说用各种感官的动态化方式描写白流苏与红玫瑰的服饰,具有现代因素和隐喻色彩。 D.杨义认为《更衣记》能用色彩、服饰等架构起来奇妙的文艺世界,就因为作者对服饰心存爱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服饰描写在张爱玲小说中显现出来的独特效果,成为其小说风格的重要成分,是她对服饰文化的个性体验。 B.张爱玲所有小说作品都通过对人物服饰及其配饰的精雕细琢来营造艺术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C.如今人们的服饰已没有风格和个性,某些古人却是借助服饰曲折地表现自我的思想感情和人格特征。 D.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服饰已成为被符号化的商品,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一话题具有文化反思意义。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唐朝服饰色彩华丽重装饰,诗人用“惯束罗裙半露胸”来描绘唐女子的大胆装束,这是对美的释放与追求。 B.有钱人选择服饰时,故意选择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衣服,可能是为了自我保护,将服饰作为一种伪装手段。 C.意大利某品牌女装每推出新款服装就利用传媒讲述设计师故事,通过演绎品牌内涵, 唤起人们对品牌的偏爱。 D.如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各种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装悄然兴起,彼此风格不同各美其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多次全球性传染疾病,导致人口骤减、家族灭亡,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损失甚至远远超过战争。历史上最为恐怖和神秘的传染疾病是黑死病,在1348年-1352年的时间里,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断送了1/3 人口的生命,其导致的死亡和恐慌完全可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 随着卫生和医药领域的进步,人类远离了很多病原体的侵害,然而与日俱增的人口密度和出国旅游人次使病毒的传播更加迅速,全球性传染病更容易大规模爆发,例如起源于西非的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烈性传染病毒。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的死亡率极高,在50%-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和多发性器官衰竭。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将其称为全球迄今所面对的“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危险是那些潜伏的疾病,因为它们包含有未知的病原体,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尤其是那些具有高传染性但症状并不明显的疾病,危险系数要大得多。 (摘编自李忠东《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个AI企业、技术团队快速响应,各显其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疫情。AI算法可以对病毒基因进行快速分析。疫情期间快速确诊肺炎病人面临一定困难,核酸检测试剂短缺、假阴性,都在影响肺炎病人的确诊。AI算法的介入,能够快速分析病毒基因,提升确诊效率。 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的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病毒基因分析的效率由原来的一小时缩至半小时。这套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相比较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有几个方面的提升和优化。首先,检测范围广,相比较核酸检测主要检测病毒序列的两个片段,应用AI算法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本能覆盖到病毒的全基因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漏检的问题。其次,可以提前发现病毒变异的情况。第三,该分析平台配备了蛋白结构分析功能。病毒有其序列,序列就是需要检测的物质,病毒的蛋白结构是其真正发挥毒性的东西,蛋白结构当然是跟序列比较相关,但是也需要有一套分析方法去构建它的结构。 该分析平台同时提供了二级结构、三维结构的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疾控人员快速检测到病毒,并知道病毒的结构,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分析和研究能力。该平台基于AI对影像进行分析,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诊断,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核酸检验的困境。该平台正尝试向更多省市的疾控中心推广,虽然现在还在优化的阶段,但是通过科技力量去抗击疫情将会是一个趋势。 (摘编自杨雪梅《抗疫阻击战,AI有技可施吗?》) 材料三: 在COVID-19、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并将直接检验几年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传染病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又需不断调整变化的系统性工作,这项工作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在依据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其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职责。这些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将使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疫情时能统一行动、有法可依。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测和预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建立预警制度;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开展培训、演练,使卫生应急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坚持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坚决服从统一指挥,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甚至法律要求也就成为赢取胜利的关键。在预防工作中为了达到国家防控的两个关键目标——有效防控大规模出现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爆发,要群策群力,而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将会是制胜法宝。我国现已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并能够根据对突发事件认识的深化及技术发展及时充实调整该体系。 摘编自孙荫众《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千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性人口密度和人们出国旅游活动的增加更易导致全球性传染疾病大规模爆发。 B.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死亡率极高,是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 C.人工智能逐步成熟,借助AI等科技力量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成为趋势。 D.法律法规是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其不断健全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检测范围窄,不能及时预判病毒变异,影响了肺炎病人的确诊 B.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大体覆盖肺炎病毒的全基因组,故能得出准确的病情诊断结果。 C.随着多项法律法规出台,我国已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D.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预防疫情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 6.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从乾陵到茂陵 林非 汽车开出了西安市区,就在一片望不到边缘的丘陵地上,缓缓的攀登着。 这黄土高原上,有多少数不清的方阵:火红的,是辣椒;碧绿青翠的,是玉米;黄澄澄一片的,是刚收割后耙平的土地。这缤纷的色彩,这几何的图形,真秀丽迷人。庄稼人的手真巧,心真灵,我 觉得自己似乎是进了艺术家们精心开垦的花园。 在这些图案的外面,却又是苍茫、寥廓和雄浑的大地,层层地包围着它,不由得使我从心底里感到舒展,想要伸出手掌,触摸那离得多近的天空,扯几朵白云下来。 在这高原上,望着头顶的云彩,沉思着天地的悠悠,回忆着祖先的足迹,我的多少情丝,随着起伏的丘陵,越过人生,越过历史,在半空里翱翔,就这样到达了乾陵底下的一片平滩上。 我沿着夹道的石俑,穿过两行碧绿的枫树,往顶上攀去。这埋葬着武则天和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远远看去,也许只能说是一座矮矮的小丘。我心里想,走不了几步路,就能站在顶上眺望了。不过真的走起来,却还挺费劲的。那一段陡峭的土路,爬得我气喘吁吁,额头冒汗,幸好路畔有丛丛的柏树,遮住燥热的阳光,阵阵的凉风,习习吹来,给了我跋涉的兴致,于是信步走了上去。 我的心儿在胸口突突地跳,喉咙里不住地喘着粗气,原来我刚才过早地轻视它了。我将会功亏一篑,被自己轻视的小丘吗?绝对不行,这不合我的脾气,于是我在崚嶒的乱石中,寻觅着平稳的立脚点,左手按住石块的边缘,右手拉住石缝里的青草,连奔带跑,总算走到了小丘的顶上。 这里,是附近一大片平原的制高点。往四周极目远眺,苍茫的大地,尽收眼底。连同武则天在内的多少帝王,或者是不用帝王称号的那些独裁者,当他们活在世上时,都想牢牢地统治这幽谷里的子民;一旦死去,还要将他们的尸骨,永远高踞在群氓的顶巅,这是多么狂妄和愚蠢的念头。对于不甘做奴隶的人们,对于具有自尊心的人们来说,是多大的不公,多大的侮辱。 可是他们在生前也许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竟有许多平凡的人们,站在他们的头顶,缅怀往昔和瞻望未来。让他们的幽灵在地下哭泣吧,多少平凡的人们,终将拨开专制的迷雾,走向自由和平等的坦途。 看完了乾陵,背着一身历史的重担,又乘上车,赶往南边百里以外的茂陵去。在阴沉沉的暮霭中,远远望着那座埋葬汉武帝刘彻的坟墓,觉得很晦暗和凄凉。比起陡峭的乾陵来,自然要矮小得多了。不过它的形状也规则得多了,简直是立体几何中最为标准的铲型图案。有几个操着南方口音的老人,冒着零零落落的雨丝,在路旁眺望着这座土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知道是充满感情的膜拜,还是还有理性的否定? 当我在暮色苍茫中,匆匆赶往霍去病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在他的墓前凭吊一番,对这个年轻有为的大将军,作历史的遐想了,虽然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曾在我的青年时代,鼓舞过我踏上人生的途程。 我迎着一阵阵潮湿的雾气,迎着从天顶上垂下的夜幕,大步流星地走去,终于寻觅到了墓侧两庑的石雕。这十多件艺术品都凝结了那些无名艺术家构思的智慧,天真的情绪,这幼稚和笨拙,却透出一股晶莹的灵气。瞧瞧那个石俑吧,只是就着一块椭圆形的巨石,稍加凿磨,便活脱脱是个焦躁不安的人,睁大了眼睛,紧紧闭住了阔嘴,在诅咒着天道的不公,瞧他那硕大的手,还伸开粗糙的指头,压住自己凸起的肚子,憋着满腹的怒气,实在太难以忍受了。我分明像是看到了他在不住地抽噎。 看完了石人,我还想仔细揣摩人与熊搏斗的那座石雕,可是天色愈益昏暗了下来,我只好迈开脚步,浏览了精神抖擞的卧牛,英姿雄勃发的跃马,眈眈疾视的伏虎。而当我站在那座马踏匈奴的石雕前,辨认着威武的马头下面,在那石像扬起的脸颊上,眼睛和鼻梁都被压扁了似的,可是他拉住马腹的手指,却镂刻的太清晰了,显出一种蠕动和挣扎的力量。这无名的艺术家,用模糊的影子强调那石像狰狞的神情,却又用分明的笔法强调他抗拒的力量,审美的情趣实在丰富多彩,像这样来刻画力度的艺术似乎还不多见,它顿时使我想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样磅礴的气势。 我深深庆幸着今天这后半段的旅程,能在无意间亲炙不少稀世的艺术珍品。从黎明到黄昏,我在汽车里颠簸了将近四百里路,我的收获却或许是漂洋过海也无法得到的。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记游散文,作者以景点、行踪来安排材料,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B.第二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土高原色彩绚烂、苍茫雄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C.有别于游乾陵的感慨,作者在游茂陵时将重点放在了墓旁的石雕上,在对石雕作品的细致刻画中,带领读者游弋于永恒的艺术空间。 D.文章主要放在对历史的“遗作”——陵墓的夹叙夹议上,以叙衬底,以议调色,并融注史实,行文舒展,可谓耐人寻味。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9.文章最后作者写道“我在汽车里颠簸了将近四百里路,我的收获却或许是漂洋过海也无法得到的”,你认为作者都收获了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授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D.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裴仁基年青时就骁勇骑马射箭,在平定南陈的时候,冲锋在前,初立功绩。后来成了汉王杨谅的亲信,杨谅谋反,他苦威武,擅长劝不听,反被囚禁。 B.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后因人陷害,他投降李密,得到李密的重用。 C.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食不足,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李密因害怕不出,裴仁基积极请战,最后兵败被俘,又投降了王世充。 D.裴仁基一生骁勇善战,有谋略,但一直遇主不明,自己也对人不忠,反反复复,最后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4-15题。 赤壁 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推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恰逢深秋时节。 B.“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开篇即气势逼人。 C.“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两句表明,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 D.袁枚作诗论诗崇尚“性灵”,而“性灵”的审美价值核心是彰显独特的个性,本诗体现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15.尾联所用的“吹箫客”和“乌鹊”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哪篇传世诗文?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是因为德行高的两句是“ , 。” (2)范仲淹在《渔家傲》中“ , 。”两句,既有故土之思,也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的忧愤之作,其中“ , 。”两句写北方以非宋朝国土,感慨极为沉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经历过许多变迁、磨难和不幸之后,格调对国人来说还是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学术界也卷入其中, 焦点在于:这是国人的真问题,还是伪问题?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获得确切答案。一方面,粗俗仍然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蔓延,所有八十年代的社会等级符号在今天依然泛滥,爬到财富顶端的人正花样百出地炫富,而且形式更为 。另一方面,由于财富分配不公,社会生活的重心正在向追求 转化。 中国的改变太快,( )。然而,不管生活正在变得多么艰难,只要有机会改善,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言行更得体,生活更有趣,精神更高贵。根深蒂固的这种倾向,哪管生活压力多么强大也无法销毁。所以道理并没有改变:一个注重生活品质和自身形象的人,不管钱多钱少,还是渴望自己 。 格调影响了社会,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正好对应中国社会隐秘多变的价值取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争论 极致 公平正直 与众不同 B.辩论 极致 公平正直 和而不同 C.争论 极端 公平正义 与众不同 D.辩论 极端 公平正义 和而不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B.以至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 C.以至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D.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倾向这般根深蒂固,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是无法摧毁。 B.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无法摧毁。 C.倾向这般根深蒂固,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都无法拔除。 D.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都无法拔除。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2019年女排世界杯于9月14日-9月29日在日本举行,卫冕冠军中国女排10连胜提前夺冠,获世界杯第五冠、三大赛第十冠。 请你以复兴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学习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的精神的倡议书。要求:①格式正确,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180个字(包括标题)。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5分) 自然之友国际基金会是一个积极倡导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机构。最近,该机构拍摄了“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影片(《海洋》《雨林》《刺猬》《企鹅》。 请你从“海洋”“雨林”“刺猬”“企鹅”中选择一个对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文字,突出所选对象对人类的意义,呼吁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超过70字。 所选对象: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篇驳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B.“工笔细描”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古代小说略貌取神的服饰描写,即常常用简洁、形象的文学语言来描人物局部的衣着或某些特定的服饰,有意识留下一些空白”,可见应是“以少胜多”;C.“张爱玲小说用各种感官的动态化方式描白流苏与红玫瑰的服饰”错误,从材料二“红玫瑰穿着的一件曳地的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动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来看,“动感”仅是红玫瑰的写法;D.“因为作者对服饰心存爱意”错误,从材料一“她以精炼的服饰话语作为模子、将自己对服饰的心得和爱意铸入其中”来看,应是“自己对服饰的心得与爱意”。 2.B【解析】“张爱玲所有小说作品”错误,“所有”范围扩大,张爱玲的小说确实通过对人物服饰及其配饰的精雕细琢来营造艺术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但不能说她所有小说作品都是如此。 3.D【解析】结合材料三“消费社会中作为符号的服饰已不仅仅是着装者个性特征的展现,也有可能是着装者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暗示”“除了已经没有风格,没有个性,服饰已从个性的展现变成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等信息可知,材料三是说消费社会中服饰成为一种符号。D项中“如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各种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装悄然兴起,彼此风格不同各美其美”是谈人们对服装追求个性化的话题,与材料三“消费社会中服饰成为一种符号”的话题不一致。 4.B【解析】材料一中提到危险系数最大的传染病是“那些潜伏的疾病,因为它们包含有未知的病原体,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尤其是那些具有高传染性但症状并不明显的疾病”,而非埃博拉病毒。 5.B【解析】材料二中提到该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漏检的问题”,原文只是说“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二还提到“平台基于AI对影像进行分析,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诊断”,可知该平台虽然能更快速检测核酸,但还是需要临床医生来判断最终的诊断结果。 6.材料一:传染病的危害和爆发原因,以及全球性传染病对人类形成的挑战。 材料二:AI算法能够提升确诊效率,科技力量应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将会在未来成为趋势。 材料三:法律法规是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我国已建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每点2分,共6分) 7.B【解析】第二段未写出“苍茫雄浑”,在第三段才写出。 8.①此句写自己远望所看到的乾陵,昔日帝王武则天和李治的陵墓在作者的笔下成了矮矮的小丘,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即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的帝王与帝王陵墓也是渺小的。②为后文作者对封建帝王与人民百姓的议论张本。(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 ①封建独裁历史的可笑。登上乾陵,追忆武则天等历代封建帝王的独裁历史,不过是一场虚空。②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自由平等永远属于人民;历史的独裁最终被不甘奴役的人们推翻,人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历史进步的永恒动力。③无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珍品是人类的瑰宝。岁月悠悠,沧桑变迁,人类文明的创造会历久弥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 D【解析】王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让他无法东进,我们再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 11. C【解析】僭:超越身份,越分窃据上位,冒用在上者的名分行事,不合礼法,贬义。 12. C【解析】积极请战的是单雄信等。 13.(1)萧怀静又暗地里掌握裴仁基的过失,想要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心里害怕,于是杀死萧怀静,带领部下投靠了李密。(记分点:阴,暗地里;持,掌握,持有;长短,偏义复词,偏短,缺点,过失;以,率领;句意 各1分) (2)王世充因为裴仁基父子都骁勇善战,对他们父子都非常尊敬,并且把侄女嫁给了裴行俨。(以,因为;并,都;深,非常;礼,尊敬;妻,嫁给 各1分) 【参考译文】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仁基年少时就很骁勇,善于骑马射箭。在隋朝消灭陈朝的战役中,裴仁基以隋文帝侍卫的身份参加战斗,率先冲锋陷阵,因功被授任为仪同,赐缣彩一千段。后来以仪同的身份兼任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王府的侍卫。后汉王杨谅(因不满隋炀帝继位)举兵谋反。裴仁基苦苦劝谏杨谅不要谋反,杨谅大怒,把他关进牢里。不久,杨谅谋反失败,隋炀帝(夸奖裴仁基)越级提拔他担任护军。数年之后,裴仁基改任武贲郎将,跟随将军李景在黔安讨伐反叛的蛮贼向思多,因战功升任银青光禄大夫。裴仁基又在张掖打败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杀、俘虏进犯的靺鞨,被授任为左光禄大夫。跟随隋炀帝征讨高丽,升任光禄大夫。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初十日,隋炀帝巡幸江都,当时瓦岗寨首领李密占据洛口。朝廷命令裴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守虎牢以抵抗李密。裴仁基见强敌在前,部队疲劳,因此所得的军用物资,全部赏赐给士卒。监军御史萧怀静反对这样做,士卒们都怨恨萧怀静。萧怀静又屡次搜罗裴仁基的过失上奏弹劾他。裴仁基很害怕,就杀死萧怀静,率领他的部众归顺李密。李密封裴仁基为河东郡公;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骁勇善战,李密又封他为绛郡公,对他非常亲昵。 王世充因洛阳粮尽,率领全部兵马到偃师,与李密决战。李密向诸将询问计策,裴仁基回答说:“王世充全部精锐部队都带来了,洛阳必定空虚,可以分派军队守住各重要通道,让他无法东进,我们再挑选三万精兵,沿黄河西进,以逼近洛阳。如果王世充退回,我们就按兵不动;如果王世充再次进军,我们就又逼近洛阳。这样,我方可以有充裕的体力,而敌方则疲于奔命。兵法上所说的对方出战我退回,对方退回我出战,多次挑战使敌人疲劳,使用这策略迷惑敌人。”李密说:“裴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洛阳的军队有三方面难以抵挡,器械精良是其一,为了决战而来是其二,粮食吃完而战是其三。我方按兵不动蓄积力量而寻求敌人的弱点,对方求战而找不到机会,想走又无退路,不超过十天,王世充的人头可以悬挂在我的军旗之下。”单雄信等将领轻视王世充,都请求出战,裴仁基苦苦劝阻而不能阻止。李密难以违背诸将们的请求,于是与王世充决战,结果大败。裴仁基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因他们父子都是骁将,很是礼遇他们,把兄长的女儿嫁给裴行俨。王世充称帝后,任命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每有攻战,都所向披靡,号称“万人敌”。王世充忌惮裴行俨的威名,对他很有些防范和猜忌。裴仁基知道王世充的意思,心中很是不安。就与王世充属下的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人密谋造反。裴仁基命陈谦在给王世充进食时,拿匕首劫持王世充,命裴行俨率兵在台阶下接应。等大局已定,就复立越王杨侗为皇帝,并辅佐他。事变将要开始时,将军张童儿向王世充告发了他们,裴仁基等人全部被王世充杀死。 14.B【解析】“具体描写”并不准确。本联属于概述,是概述的当年赤壁大战以及这次战争的意义。 15.第一问:“吹箫客”出自苏轼《赤壁赋》,“乌鹊”出自曹操《短歌行》。第二问:尾联的意思是说,我这次来赤壁并没有带着吹箫的友人为伴,所以只能听到安静的夜里有乌鹊在凄凉啼鸣。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也暗含着得不到英明君子赏识、才华无法施展的失落抑郁。 16.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7.C【解析】第一空:语境是学术界激烈的讨论,与“焦点”搭配,宜用“争论”。第二空:与主语“形式”搭配,“极端”为妥;“极致”一般在动词之后。第三空:前句“ 分配不公”,有“公平”之意;“正直”多描述人,“正义”有“利民”之意,故“公平正义”更合语境。第四空:语境含“因格调而非财富,与人不同”,宜用“与众不同”;“和而不同”在语境中无提示。 18.D【解析】“以至于”“以致于”均用于陈述引发的结果,但“以致于”多引导出不良结果。这里的“少有东西能长时间留存”就属于消极后果,所以用“以致于”;“和”连接并列概念,“习俗”意为“习惯和风俗”,不能与“习惯”并列。 19.B【解析】语境:人们在“生活、言行和精神”方面,都形成了较稳定的观念,用“这种”指代并衔接,语意更顺当。“任由”“无论”在句中可视作等值表述。“摧毁”指“用强大力量破坏”,与“根深蒂固的倾向”搭配更妥;而“拔出”指“拔掉、除去”,和“这种倾向”搭配不当。 20.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女排一路走来,面对强手不畏惧,面对困难勇拼搏,在女排世界杯上一展“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排风采,成功卫冕。我们在此倡议同学们一起弘扬“女排精神”,在学习中、生活上,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保持昂扬斗志和磐石般定力,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复兴中学学生会 2019年12月9日 (评分标准:满分5分;格式1分,修辞手法1分,内容和语言符合“倡议书”特征3分;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21.海洋:我是海洋,我覆盖了地球大部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我。人类也不例外。请你们不要随意抛洒垃圾,否则你们的家园将变得肮脏。 雨林:人类需要我这片雨林做什么呢?我有求必应。我慷慨大方。现在一切不复返。人类总得呼吸吧,而我制造了氧气。人类,你想明白了吗? 刺猬:我虽然全身长满尖刺,却无法保护自己。我最喜欢的食物是白蚁、昆虫、老鼠和蛇,为什么我也被用来满足人类的口欲呢?人类啊,别用刺扎我的心啊。 企鹅:我一袭黑白相间的礼服,如今变得污脏不堪。温室效应,蚕食了我们南极的家园。人类啊,保护好环境吧,我的家园毁环了。你们不也一样会受到损害吗? 22. 审题要点: 文体:驳论文 眼中有人:思辨错误观点 写作重点:是否需要监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