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一机一中高二年级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2014年,我国某企业在加里曼丹岛建立了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该集聚区从事农林种植与产品加工,并带动国内种植和养殖业、木材加工业、榨油类企业和建筑、设备、安装、水电等相关配套企业“走出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山、地震多发地区 B. 经常受到台风灾害侵袭 C. 寒流对气候影响深刻 D. 河流短小,水能资源缺乏 2. 该企业“走出去”有利于( ) ①利用当地原料节省运费 ②降低劳动力成本 ③减轻加里曼丹岛生态环境压力 ④缓解我国就业紧张状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东南亚,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火山、地震多发地,故A项正确。图示区域位于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台风灾害小,B项错误。赤道附近为暖流,故C项错误。该地山地多,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D项错误。 【2题详解】 该企业建立的境外合作集聚区从事农林种植与产品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原料密集型产业,相较于我国国内,东南亚的劳动力薪资水平较低,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可以就近利用当地原料,节省运费,①②对。随着工业企业的迁入,可能会加重加里曼丹岛生态环境压力,同时企业外迁,国内就业岗位减少,加剧我国就业紧张状况,③④错。故A项正确。 【点睛】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也有可能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迁出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但是就业环境可能会变得严峻。 读下图“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5月到9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B. 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C. 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D. 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4. 一些国家计划在图中克拉地峡处开凿一条运河,此计划一旦实施,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 泰国 B. 缅甸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区域地理位置的地理环境特征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很难形成气旋结构,是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5月到9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从河流自中间向四周分流看,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选择A项。 【4题详解】 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一旦实施,很多船舶不在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新加坡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国家。因此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新加坡。选择C项。 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有关该国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 B. 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 C. 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 D. 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 6. 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 A. 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 B.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 C. 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 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 【答案】5. C 6. C 【解析】 考查世界主要地区,季风洋流,降水差异的影响因素。 【5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岛屿南北跨3个纬度,大约为330千米,且该岛屿南北长,东西窄,A错。该岛屿为斯里兰卡岛,位于南亚地区,从经纬度看位于我国西南、澳大利亚西北,B错。冬季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流动,从该岛屿驶往红海为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快,C对。该岛屿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D错。故选C。 【6题详解】 该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风从海洋吹来,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C对。夏季西南风会给岛屿西侧带来大量降水,与题目不符,A错。该岛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错。赤道低压控制不会仅仅导致东部冬季降水多,D错。故选C。 下图为沿某大陆80°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有关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北部和东南部濒临同一大洋 B. 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 C. 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业影响大 D. 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地至①地气温逐渐递减 B. 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C. ③地是谷地,气温偏低 D. ③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所给的经纬度可知,④地所在国家为印度,该国东北部紧靠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印度洋,A项错误。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明显的干湿季节,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B项错误,C项正确。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畜牧业和工矿业欠发达,D项错误。 【8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④地至①地气温变化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递变规律,A项错误。如果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④地至②地气温应逐渐降低,但出现最小值后又增大,主要是因为地形因素影响,故B项错误。结合图文材料所给的经纬度可知,③地是青藏高原,气温偏低,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充足,灌溉水源丰富,故C错误,D项正确。 读“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9. 乙地形区的地形地势特征不包括( ) A. 地势起伏大 B. 中间高四周低 C. 山河相间 D. 北高南低 10. 甲、乙两地形区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 水量小 B. 落差小 C. 有冰期 D. 水位变化大 【答案】9. B 10. D 【解析】 本题考查东南亚南亚自然特征。 【9题详解】 根据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中海陆的分布和经度值的变化,可知乙地形区位于中南半岛上,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北高南低: 山河相间,中间高四周低不属于该地形区的特点。选D。 【10题详解】 甲地形区位于印度半岛,甲、乙两地形区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导水位变化大,因为两地都是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D正确。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 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 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 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 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 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12. 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 油气资源 B. 水能资源 C. 森林资源 D. 水产资源 【答案】11. C 12. A 【解析】 该题组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11题详解】 根据经纬网,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西亚地区,图中河流为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河流沿岸地区的人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所以选C。 【12题详解】 该地区位西亚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森林、水能和水产资源缺乏,石油资源特别丰富,油气资源是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所以选A。 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该区域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A 400 B. 550 C. 600 D. 720 14. 影响该区域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15. 形成死海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流水侵蚀 B. 海浪侵蚀 C. 火山活动 D. 地壳运动 【答案】13. D 14. C 15. D 【解析】 考查等值线图,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地质作用。 【13题详解】 读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最大值为550-750mm,最小值为0-150mm,降水量差值在400-750mm,结合选项,只有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该区域是地中海气候区,自南向北受西风带的影响时间增长,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减少,所以降水量增加,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C对。纬度、地形、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因素,A、B、D错。故选C。 【15题详解】 死海是板块张裂运动形成,所以形成死海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D对。位于干旱气候区,流水侵蚀弱,A错。距海远,无海浪侵蚀,B错。与火山活动无关,C错。故选D。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濒临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 两河流域是指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 C. 地形以平原为主 D. 国家都属于阿拉伯国家 17. 从②运输石油到意大利,走水路依次要经过:( ) A. 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红海 B. 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 C. 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 D. 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A、西亚濒临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A叙述正确; B、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流域,B叙述错误; C、地形以高原为主,C错误 D、西亚的国家大部分是阿拉伯国家,D叙述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7题详解】 ②从波斯湾出印度洋需经过霍尔姆兹海峡,从印度洋进红海经过曼德海峡,从红海进地中海经过苏伊士运河故选C项。 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95 mm,蒸发量1315 m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 古湖泊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 B. 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距今7000~距今5700年 C. 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D. 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0千米 19. 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①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沿湖围垦导致降水量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为中亚地区,植被为温带荒漠,据湖面变化情况可判断古湖泊地势北陡南缓,A错;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B错;湖泊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大,对环境调节作用减弱,C对;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不到110千米(纬度相差不到1°),D错。故本题选择C。 【19题详解】 该地森林较少,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弱。湖泊多为咸水湖,不能围垦发展种植业,所以也谈不上沿湖围垦对降水量影响。排除①④。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②③正确。故本题选择C。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不属于乙地所在湖泊面积减少原因的是 A. 流域内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B. 流域内工农业耗水量大 C. 山地冰雪融水减少,河流补给水源减少 D. 河流流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21. 图中河流丙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河流是一条外流河,主要通过雨水补给 B. 该河流有结冰期,并有凌汛 C. 该河流是亚洲和欧洲分界线 D. 该河流主要通过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判断,乙地位于中亚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内湖泊面积减小,与流域内气温升高,蒸发旺盛有关,与流域内工农业耗水量大相关,与河流流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有关,A、B、D都是面积减小的原因。温度升高,山地冰雪融水增大,河流补给水源增多,湖泊面积应增大,C不是面积减小的原因,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A、B、D项错误。 【21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丙河指的是伏尔加河,该河流是一条内流河,主要通过雨水和积雪融水补给,A项错误,D项正确。该河流有结冰期,但由高纬流向低纬,没有凌汛现象,B项错误。该河流不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C项错误。 下图中的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2.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所产生影响的是 A. 东部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水源 B. 缩小周边地区的气温变化 C. 阻碍沙漠扩展的重要屏障 D. 提供较为丰富的鱼类产品 23. 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更为明显,据图可知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甲河下游地势平坦 B. 乙河沿途植被覆盖良好 C. 甲河流量更大 D. 乙河入湖口较深 【答案】22. A 23. C 【解析】 试题分析: 【22题详解】 注意题干要求“不属于”巴尔喀什湖对该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图中湖泊水量较大,可以缩小与周边地区的温差、阻碍沙漠扩展、有丰富的鱼类;由材料可知巴尔喀什湖东半部的湖水是咸的,不适合农业灌溉,故选项A符合题意。 【23题详解】 认真审题,注意“据图可知”;甲河为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而西注入该湖;伊犁河源远流长,水量较大,构成巴尔喀什湖主要水源。可能由于河流径流量的影响,甲河流量比乙河流量大,携带的泥沙更多,所以甲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比乙河入湖口的三角洲更为明显,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河流地貌的发育。 左图是某国部分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右图是甲地气候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A. 水稻 B. 甜菜 C. 黄麻 D. 小麦 25. 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 A. 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B. 东北信风南移 C. 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D. 东南信风北移 【答案】24. D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阴影部分大多位于印度半岛恒河平原和讷尔默达河流域,地形以高原为主。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少雨,多旱涝灾害。 D项,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非雨季季时气候干燥,靠近河流,灌溉便利,适宜种植小麦,故D项正确。 A项,水稻种植需要地势平坦、水源有保证、便于引水灌溉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故A项错误。 B项,甜菜性喜冷凉,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故B项错误。 C项,黄麻种植需要肥沃、排水性好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地区,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5题详解】 雨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转为西南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湿润气流,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6.霍尔木兹海峡地区年降水量南北两侧不同,阿拉伯半岛一侧不到125毫米。读图完成下题。 霍尔木兹海峡南侧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寒流影响,附近海域水温低,水汽蒸发弱 B. 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东北信风影响,空气干燥 C. 处于东北风背风坡一侧,盛行下沉气流 D.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霍尔木兹海峡南侧为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高温少雨,故D项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等高距为500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乙地与图中最高峰的高差可能为( ) A. 1200米 B. 210米 C. 112米 D. 700米 28. 甲地的气候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地中海气候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C. 热带沙漠气候 副高或信风交替控制 D.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 【答案】27. B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图中等高距为500米,最高山峰海拔为3620米,则可推知乙地海拔介于3000—3500米,因此乙地与图中最高峰的高差为120—620米之间,故B正确。 【28题详解】 图示区域中甲位于30°纬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且盛行西风,则可推断其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故B项正确。 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B. 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C. 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D. 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30. 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A. 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B. 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C.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D.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A.根据材料,新加坡发展多中心空间体系的目的是解决中心城区人口集中、交通拥堵问题,A不对。 B.根据材料,“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因此,卫星镇重点在划定人口,减少人口流动,并没有疏解城市中心职能,B不对。 C. 根据材料,卫星镇的设计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划区设镇,并且设置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从而进行分散中心城区人口,C对。 D. 根据材料,卫星镇的设置重点通过划区设镇,通过配套设施使人口能自主分散在卫星镇,并没有在城市管理上加强力度,D不对。 故选C。 【30题详解】 A.新加坡基础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化的水平很高,没必要通过设镇来提高城市化水平,A不对。 B.根据材料,“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公共配套设施”说明新加坡通过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分散中心城区人口,B对。 C.从材料中看,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方便人们生产生活,但不会调整区域产业结构,C不对。 D.从材料中看,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不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D不对。 故选B。 右下景观图中的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是日本著名的“雪墙公路”。从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圣地。很多人还专门前往附近主峰饱览雪景,每年吸引近百万游人前来观光。 结合日本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下列时间段中,“雪墙公路”景观最吸引游客的是 A. 11月-12月 B. 3月-4月 C. 7月-8月 D. 10月-11月 32. 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A. 滑坡灾害 B. 洪涝灾害 C. 低温冻害 D. 沙尘灾害 【答案】31. B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雪墙”是冬季降雪的积累,3~4月,气温回升,积雪还未大面积消融,因此吸引大量游客,故B项正确。7月,积雪几乎全部消融,雪墙景观消失,故C项错误。10月为秋季,还没有形成厚厚的雪墙,D项错误。11月-12月,降雪量大,为了游客安全,当地一般处于封山期,A项错误。 【32题详解】 春季,气温回升,该地大量积雪融化,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洪涝灾害,故B项正确。读图可知,积雪层巨厚,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上而下融化,融水在雪面流动并缓慢下渗,不易发生滑坡灾害,故A项错误。低温冻害多是由寒潮引起的;春季气温升高,大量积雪融化,地表水增多,地面的比热容增大,不会诱发低温冻害,故C项错误。春季气温升高,大量积雪融化,地表水增多,地面湿润,没有沙尘灾害,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 33.读世界某区域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番茄是一种喜温喜光喜水的蔬菜,因其口感好、营养佳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哈萨克斯坦温室种植番茄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收益低。番茄酱是新疆出口创汇第一大产品,主要出口欧美、中东等地。近年来,中国新疆某公司正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选择具有农业开发前景的哈萨克斯坦来推动番茄种植业的国际合作,从国内购买了相关设备并配套安装。2017年下半年,该公司和当地哈欧亚农业集团合作共园启动番茄酱加工厂建设。哈萨克斯坦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律,将农业、加工业、基础设施项目列为优先投资领域。 (1)简述A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2)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3)分析哈萨克斯坦气候对番茄生长的有利影响。 (4)说明咸海水域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大致位于40°N~50°N、50°E~80°E,地处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国家,西濒里海,南邻咸海;地处亚欧大陆交通要道;与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国接壤。 (2)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和南部为山地、丘陵且沙漠广布,中部、北部和西部为平原。 (3)深居内陆,夏季光热充足(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利于番茄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和养分的积累;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4)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补给减少),导致湖泊面积变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亚为材料背景,考查地理位置特点的描述、地形特征的判读、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以及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 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A国地理位置的特点需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边界邻国等方面回答。根据图示轮廓及经纬度可知,A国为哈萨克斯坦,大致位于40°N~50°N、50°E~80°E,地处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为内陆国家;结合所学可知,其西濒里海,南邻咸海;地处亚欧大陆交通要道;与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国接壤。 (2)地形特征需要从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状况回答。读图中等高线数据及疏密程度可知,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和南部为山地、丘陵且沙漠广布,中部、北部和西部为平原。 (3)一地气候对某类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需结合该地气候特征与该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来进行综合分析。据材料可知,番茄是一种喜温喜光喜水的蔬菜,而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利于番茄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和养分的积累;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4)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说明收入水量减少,支出水量增加。咸海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内陆湖泊主要依靠河流水补给,周边农业种植区大量引用入湖河流水灌溉,使入湖河流水量减少,咸海面积不断减小。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5月14日 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创造企业华为集团,在欧洲西部建立研发、销售中心。2017年比亚迪集团在匈牙利、法国投资建立新工厂,2018年长城汽车集团在奥地利成立研发中心。我国某些著名轮胎厂也在东南亚投资建厂。下图示意“一带一路”。 (1)分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比,“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运输方式的主要优势。 (2)说明华为、比亚迪、长城汽车等集团在欧洲西部建立研发、销售中心的原因。 (3)简述我国轮胎厂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的主要优势区位。 (4)简述加尔各答所在国家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运量大;运费更低;线路长,途经国家多,贸易量更大。 (2)欧洲西部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拓展欧洲市场(市场广阔)。 (3)靠近橡胶产地,原料丰富;人口稠密,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海运便利,运输成本低;土地租金低,地价便宜;东南亚各国国家政策支持。 (4)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稻米的需求量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一带一路”建设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运输方式的主要优势、工业区位、农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运输方式主要是海运,“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运输方式主要是铁路和公路。与铁路和公路相比,海运运量更大,运费更低,线路投资少,运营成本低,同时因途经国家多,贸易联系更广阔。 (2 )华为、比亚迪、长城汽车等集团在欧洲西部建立研发中心是因为欧洲西部科技发达,人才丰富,且接近消费市场便于收集市场反馈信息,研制出更适合欧美人消费习惯的产品;华为、比亚迪、长城汽车等集团在欧洲西部建立销售中心是因为欧洲市场广阔。 (3)轮胎厂的主要原料是橡胶,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地,原料丰富;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且工资成本较低;东南亚多优良港口,位于世界主要航海线之上,海运便利,运输成本低;经济发展水平不大,土地租金低,地价便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东南亚各国国家政府和政策支持力度大。 (4)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加尔各答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种植;加尔各答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当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对粮食的需求量大,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百万”计划由北非西部摩洛哥政府提出,计划发展清洁能源,并在2020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厂。瓦尔扎扎特地处摩洛哥腹地,有“沙漠之门”之称。作为“沙漠百万”计划的一部分,摩洛哥将借助撒哈拉沙漠丰富的日照资源来发展清洁能源。该太阳能发电项目由我国山东电建三公司和西班牙共同承建,将在沙漠中树立起800排、共50万面“太阳镜”,它们指向天空并且可以全天移动以追踪太阳。从当地的水库可抽取大量的水来清洁和冷却该发电站的镜面。四期项目完全建成后,不仅能使摩洛哥摆脱能源困境,为该国提供近50%的电力供应,使超过100万的家庭将用上清洁能源,还可以把富余的电能出口到欧洲。 (1)指出瓦尔扎扎特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太阳能发电站工程由中国和西班牙承建的原因。 (3)说明瓦尔扎扎特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位于内陆腹地,降水稀少,晴天多;土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发电板;有水库提供清洁和冷却用水。 (2)摩洛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资金短缺;太阳能发电站工程建设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该国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和西班牙在太阳能发电工程建设方面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两国共同承建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3)大量抽取河水清洗和冷却太阳能镜面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太阳能聚热塔反射的强光和热量可能灼伤途径发电站上空的飞鸟;工程建设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摩洛哥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为材料背景,考查能源资源开发的区位因素分析及其影响、工程建设的施工因素分析,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太阳能的丰富程度、建站的地形地质条件、电站的冷却用水等角度分析。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短等。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瓦尔扎扎特位于35°N附近,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瓦尔扎扎特地处摩洛哥腹地,位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北部,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发电板;当地有水库,可以提供清洁和冷却用水。 (2)本题要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分析摩洛哥的不足,以及中国和西班牙的优势条件。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和工程施工水平,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工程技术人才支撑。摩洛哥为发展中国家,这些方面比较欠缺。相反,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基础建设和新能源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才储备和资金都比较充足,与西班牙都具备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的实力,且两国共同承建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3)瓦尔扎扎特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从对水资源、飞行的鸟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发电站需从当地的水库抽取大量的水来清洁和冷却镜面,这会使本来就缺水的摩洛哥水资源更加短缺;另外,该地树立起800排、共50万面“太阳镜”,反射大量的光热,可能对沿途飞行的鸟类产生伤害,同时大量的“太阳镜”占地面积大,会大量破坏当地的原生植被,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 36.读图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城市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的差异。 (2)冬季A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地,而B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地严重,试分析原因。 (3)简述B所在国冬季和夏季降水地域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A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比B年降水量大;A城冬季寒冷,B城冬季温和;A城市比B城市气温年较差大;A城市比B城市降水季节变化大;A城市气候大陆性强,B城市气候海洋性强。 (2)冬季A地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地;B地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3)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量大;冬季日本海沿岸盛行西北风带来日本海水汽;日本海沿岸为西北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多;夏季盛行东南风,带来太平洋水汽;太平洋沿岸为东南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东亚地区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候类型及其特征、酸雨的地区差异,难度较小,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A为中国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B为日本东京,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较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2)冬季A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地,但是冬季风力大,降水少,难以形成酸雨或酸雨危害较轻;而冬季季风的冬季风为西北风,把A地大量酸性气体输往B地;B地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易形成酸雨,故酸雨危害较重。 (3)B所在国为日本,冬季日本海沿岸降水量较大,这是因为冬季日本海沿岸盛行西北季风,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加,日本海沿岸的山地对气流起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加上沿岸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太平洋沿岸降水较多,这是因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降水较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