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集权政治的趋向 B.宗法观念的消亡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礼乐制度的完善 ‎3.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种现象( )‎ A.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 B.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 C.意味着宗法影响的消除 D.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 ‎4.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表明,汉初郡国制( ) ‎ A.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 B.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 C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 ‎6.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7.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所以唐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据此可知科举制( )‎ A. 打破垄断,缓和激烈社会矛盾 B. 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 C. 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社会风气 D. 教化民众,引导社会文化方向 ‎8.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 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 )‎ A.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着 B.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 C.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 D.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作出尝试 ‎9.“中体西用”的阴魂总是笼罩在人们心头,在中体的框架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蚀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正因为如此,当年的思想先驱或许就蜕变成了明日的保守派,康有为晚年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不过为其中一例而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 “中体西用”并非专属于洋务深的主张 B. 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步伐 C. 近代社会急速变革淘汰一批批时代先锋 D. 康有为等人的保守表现为不敢改变专制政体 ‎10.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 ‎ ‎1906年版的《 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 ‎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 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史料选取不同 B.史观运用不同 C.内外时局不同 D.社会性质不同 ‎1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 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 ‎12.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13.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康有为否定法国大革命是为了( )‎ A.建立美国式政治体制 B. 推动光绪帝实行君主立宪 C.宣传改良以对抗革命 D. 循序渐进地推进清末新政 ‎14.《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 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 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15.“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台!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段选自民国某时期的军歌歌词,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新三民主义成为革命旗帜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已受到重创 ‎16.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7.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37年2月,中共中央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随后制定承认地主土地所有权及地主减租减息政策;1947年,中共要求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些土地政策的变化( )‎ A.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B.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C.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 适应了民主革命新形势的需要 ‎18.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消费观念。”这说明( )‎ A. 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19.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 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 C. 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 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20.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21.1940年,救国会领导人李公朴根据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在其著作中写道:“民主政治的彻底实施,行政机构的改革,经济政策的规定,人民生活的改善,边区政府的日益巩固和扩大亦是人所共见的事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民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共识 B.“工农武装割据”取得了辉煌成果 C.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扩大 ‎22.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力求成为全国民众的共同的呼声”这表明共产党( )‎ A要成为全国抗战的领导者 B.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重视政治工作的舆论宣传 D.已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23.下表为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据表格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 国家 片名 发行方式 美国 ‎《热血忠魂》‎ ‎《八百壮士》‎ 赠送 苏联 ‎《精神总动员》‎ ‎《热血忠魂》‎ 赠送 新加坡 ‎《抗战特辑》‎ 出售版权 ‎ ‎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B. 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 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D.体现了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24.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 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 ‎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25.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26.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 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27.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如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 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 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28.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指出:我们要积极开辟人文合作新渠道,加强上合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上合组织主旋律。这表明中国( )‎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2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 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 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 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 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0.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等。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 )‎ A.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 C.“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 D.宪法制定条件尚不成熟 一、 非选择题 (共40分)‎ ‎31.材料一 宋朝重视法制建设,在继承唐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如《典卖指当论竞物业》《商税》等新的法规,同时也承认客户(佃农)的租佃、置产及人身自由等权利。宋代对“盗贼”的刑罚有所加重,但贵族、官僚则享有法律上的特权。宋代,凡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凡上奏案件、宗室罪案等,皆由皇帝决断,已判决的罪犯,皇帝可以“赦宥”。宋代司法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不断有所改革和补充,使之日臻成熟,从而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顶峰。‎ ‎——摘编自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 材料二 民国时期,近代司法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临时约法》明确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历届政府也再次重申这一原则。针对严刑逼供的司法恶习,政府明令“不准再用笞杖、枷号及他项不法刑具”。北洋政府曾先后公布相关法律章程,对律师资格、律师义务等皆做了较为完备的规定,律师队伍人数不断扩大。尽管近代司法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军事、政党干预司法,司法腐败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12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并评价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建设(13分)‎ ‎32.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消防安全是永恒话题。宋代城市火灾增多,故对消防制度进行了完善,除沿用唐代消防法规外,还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并在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 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军士训练严格,责任心强,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消除火灾隐患。军训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灭火器具(如水袋、水囊等),奔赴失火地点进行扑救;同时迅速上报,该地军政长官“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宋代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比较严厉,并且对失职官员予以治罪。‎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火灾增多的原因。(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消防制度的特点。(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