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四学月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2个小题,共48分) 1.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贵族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国家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这反映了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西周贵族破坏礼制 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政治观念发生变化 2.内藤湖南在评价中国某一时代的中枢机构时认为:“(中枢要员)皆系贵族出身,而贵族并不完全服从皇帝的命令。因而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字,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据此可知,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前源一诚任兵部大辅时期,兵部省给陆军经费为12万石,海军经费10万石。而同时期中国海军仅是陆军军费的4.1%,且建设经费多数是沿江沿海几省的地方大员筹措。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清帝国 A.中央集权削弱 B.财政危机凸显 C.沿海经济发达 D.海防呕需强化 4.《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6.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A.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7.在某战争之后,“清帝国的失败催化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要在衰弱的中国内部划出本国的势力范围。他们对日本则另眼相看,认为它是非西方世界的模范生,能成功达到近代化”。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9.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对“全民族抗战”最确切的解读是 A.抗日民众同仇敌忾的抗战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 C.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抗战 D.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抗战 10.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 1840-1864) 第三卷______( 1865- 1895) 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 1895-1901 ) 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 1901- 1912) A.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11.冷战结束后,美国力主把北约原本局限于欧洲的作用扩大到全球;而法国反对美国试图通过北约“全球化”来统管全世界的安全事务,但法国站在北约之外难以对它的改造施加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希望重返北约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在北约改造上的话语权 B.化解美法在北约前途上的分歧 C.抵制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扩张 D.致力于维护和实现西欧的和平 12.从田中内阁成立到完成田中访华的准备工作,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从7月7日田中声明到9月29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声明,只用了82天。这是国际政坛上闪电般的速度,就连日本国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感。促成该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D.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的推动 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 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10分) (3)以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为例,简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周恩来总理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部史诗选择了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使它成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缩影。全剧六场,包括35首歌曲。部分歌曲名单见下: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面歌曲名单中选取一首,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选取的歌曲名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须准确全面。) 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正式发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线、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力依然归属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与邮政司,邮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释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 ——摘编自吴昱《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改革的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驿传改革的影响。(8分)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后的德国历史教科书普遍拉长了对于二战历史的叙述。一些教材的二战篇幅多达60页。奥登伯格教科书详细列举了希特勒上台前后的政治目标,以论证他将战争视作纳粹政治的合法手段,并为学生呈现了3份重要的原始资料:希特勒的外交政策论述、1936年希特勒关于四年计划的“秘密备忘录”和1937年的“霍斯巴赫备忘录”。该书正文没有谈论集体罪责问题,但附录4用历史学家的评论来引导学生的讨论。针对“谁应该为战争政策负责?”这一问题,一位学者提出,那些“代表着民族国家传统延续性的资产阶级民族阶层以及他们在外交部、国防军、经济和科学界的代表”应该承担责任,因为他们有意识地复活了军国主义与霸权政治,为战争做好了准备,支持了纳粹政权的扩张政策。《年份》在正文中就明确地写道,希特勒修改《凡尔赛和约》的各种举动都得到了“普遍支持”,并进一步鼓励了他的冒险心理。各书都提到了“绥靖政策”一词。《概览》写道:“外国针对希特勒政策的行为被称作绥靖。请讨论,你们是否认为欧洲国家的行为是正确的?为什么?”为配合学生思考,该书提供了3张不同场面的照片:德军进驻莱菌区、德国吞并奥地利、德国占领苏台德地区。 ——孟钟捷《试论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历史叙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历史教科书对二战爆发原因的叙述。(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历史教科书对二战历史的处理方式的意义。(8分)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提摩太,英国人,1870年底到达中国,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传教,并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李提摩太在中国生活45年之久,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李提摩太传教方式类似于利玛窦,以中国士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布新教,19世纪70年代,山西、山东正值丁戌灾荒,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赈灾活动,提出欲救其灵魂必先救其肉体的主张。1893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书中所宣传的“变通观”、“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李提摩太乐于学习儒学、佛教、中国传统文学,将《西游记》《大乘起信论》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还是山西大学的奠基人。1901年他提出用庚子赔款在山西创办大学——山西大学堂,李提摩太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先烈,马俊、崔廷献等政治家。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李提摩太的活动加以评价。(7分) 参考答案 1-5:DBDAC 6-10:ACCCD 11-12:AC 13.(1)特点: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与文化因素联系密切;形式(类型)功能多样;有较明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支撑);建设总体上以政府(规划)为主;立足本身,但也借鉴学习。 积极作用:逐渐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改善/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和社会进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创建和谐社会。 (2)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全球联系的增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 (3)问题: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环境污染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依据(顺应)时代趋势与国情需要;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公共生活的需要。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14.示例一歌曲名: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历史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概述和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了,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共产主义者;他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示例二歌曲名:工兵农联合起来 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概述和评价: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工农运动也出现高潮。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重要准备。 15.(1)背景:传统驿制存在弊端;清末“新政”的推动;近代交通和通信技术传入;士民上书和民间书信传递的迫切需求;新式邮政价格低廉。 (2)影响:顺应了清末改革趋势;新式邮政促成了邮递制度向近代转型;匿名寄信冲击了朝廷政治结构;促进了中国通信和交通等方面的近代化。 16.(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具有军国主义的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德国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英法的绥靖政策。 (2)有利于德国人正视历史、反思战争罪行;有利于德国青少年接受历史的真相;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如实讲解二战历史,并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反思战争罪行,承担战争的罪责的目的,同时也培养青少年痛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 17.(1)传布新教、赈济灾民、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翻译中国典籍、发展新式教育。 (2)传播进化思想,促进维新活动的发展;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山西近代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