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B卷解析版)
2016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B卷,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50W C.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1.5V D.体育考试中所用实心球质量约为10kg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符合实际; B、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000W以上,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考试中所用实心球质量约为1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2.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错误; B、长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 C、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反射什么样的光,就是什么颜色的云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3.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所示,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 B.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C.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 D.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4)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解答】解: A、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故B正确; C、蒸元宵时,元宵从水蒸气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元宵的内能,故C错误; D、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元宵的香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元宵的香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个与热学有关的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的理解要深入,这样才能在一些类似的说法中准确做出判断,这也是物理常考的内容. 4.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和磁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乙图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丙图是电动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D.丁图是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插座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属电流的磁效应实验; (3)电磁感应现象装置图没有电池,是发电机的原理; (4)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插座. 【解答】解:A、图甲中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橡胶棒靠近出现排斥现象,是研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 B、图乙实验是研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故B正确; C、图丙实验中没有电源,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故C错误; 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三孔插座,避免金属外壳带电接触后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教材中的重要实验装置图要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认真识记,包括实验装置的名称、说明的原理、重要的应用等. 5.某中学的同学们发明的“超市购物秒结算”系统,在2016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如图所示就是安装了这种系统的购物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购物车受到的总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货物架是静止的 C.购物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车中的某个商品惯性变大了 D.商品从货物架放入购物车的过程中,商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3)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含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购物车受到的总重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人推着购物车前行时,人相对于货物架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购物车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车中的某个商品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C错误; D、商品从货物架放入购物车的过程中,商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惯性、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6.某型号家用全自动豆浆机,可以把它简化为电动机M和加热管R两部分.在图中能实现这两部分各自独立工作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由题意可知,电动机M和加热管R都能各自独立工作,说明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解答】解:因为电动机M和加热管R相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故应使电动机M和加热管R并联,且各自的支路有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上没有开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知道并联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可以独立工作即可正确解题. 7.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液面相平.则( ) A.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取出小球后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较小的是甲 D.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2)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出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因为两个容器都是规则容器,因此将小球取出后,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力等于小球的重力,又已知两容器底面积的关系,根据△p=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的关系. (4)根据求得的甲的密度较大,可知甲的质量较大,容器质量不计,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解:A、物体在乙中悬浮,则ρ乙=ρ物,在甲中漂浮,则ρ甲>ρ物,可知甲的密度较大,故A错误; B、甲悬浮,F浮甲=G排甲=G;乙漂浮,则F浮乙=G排乙=G,可知G排甲=G排乙,两容器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故B错误; C、因为两个小球完全相同,根据漂浮和悬浮可知,浮力都等于球的重力,则将球取出后,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力等于球的重力,故减小的压力相等;又因为S甲>S乙,由△p=可知,△p甲<△p乙,故C正确; D、由A可知,ρ甲>ρ乙,已知S甲>S乙,此时h甲=h乙,由ρ=可得,m甲>m乙,则G甲>G乙,因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故F甲=G甲,F乙=G乙,当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仍等于液体的重力,故仍然是F甲>F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以及浮力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能够根据浮沉情况判断出液体的密度、所受浮力的关系,同时还要进行严密的推理,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8一只小灯泡标有“3.8V”字样,额定功率模糊不清,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电源电压恒为6V,电压表、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分别为0﹣3V、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模为“10Ω 1A”,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U﹣I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88W B.滑片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小灯泡变亮 C.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最大阻约为8.82Ω D.小灯泡正常发光2s内,变阻器产生的电热为3.04J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额定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UI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根据Q=W=UIt求出2s内变阻器产生的电热; (2)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接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根据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再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判断其亮暗的变化; (3)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图象读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电阻.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UL=3.8V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R=U﹣UL=6V﹣3.8V=2.2V, 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0.4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L=ULI=3.8V×0.4A=1.52W,故A错误; 2s内变阻器产生的电热: QR=WR=URIt=2.2V×0.4A×2s=1.75J,故D错误; (2)滑片向左移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由图象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 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变亮,故B错误; (3)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UR′=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0.34A,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电阻: R大==≈8.82Ω,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从图象中读出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题共6小题,第14小题每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9. 2016年4月24日定为首个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我国首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重力势能 变大 ,动能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势能越大. 【解答】解: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变大;同时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 【点评】卫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都是增大的,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10.小彬同学取0.5kg的碎冰,用温度计测出其初温如图所示为 ﹣10 ℃,冰在空气中吸热至刚好达到熔点0℃的过程吸收热量 1.05×104 J[c冰=2.1×103J/(kg•℃].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关键是区分零上多少摄氏度还是零下多少摄氏度,要点是看数值的变化情况,数值自下而上变大时是零上多少摄氏度,反之是零下多少摄氏度. (2)根据Q吸=cm△t计算该物质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1)由图知,数值自下而上是变小的为零下多少摄氏度,为﹣10℃. (2)冰在空气中吸热至刚好达到熔点0℃的过程中升高的温度: △t=t﹣t0=0℃﹣(﹣10℃)=10℃, 吸收的热量: Q吸=cm△t =2.1×103J/(kg•℃)×0.5kg×10℃ =1.05×104J. 故答案为:﹣10;1.05×104.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和热量的计算,同学们平时解题应该注意解题的规律和要点,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11.如图所示,在1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右 (选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12 N. 【分析】物体B处于平衡状态,据此判断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根据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断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对A进行受力分析,再进一步确定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 【解答】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为3N,方向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3N;摩擦力水平向右; 以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5N,同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物体B对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为15N, 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15N﹣3N=12N. 故答案为:右;12.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的大小计算与方向的判断,要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道各个力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工人师傅用40N的拉力将质量为5kg、底面积为1600cm2的空吊篮A匀速提升到二楼平台,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1.25 %;若静止在二楼平台的吊篮里装了1020N的砖块,绳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00N和600N,当质量为50kg的工人师傅拉绳子C时,吊篮对二楼平台的最小压强为 750 Pa. 【分析】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 (1)根据G=mg和η=×100%=×100%=×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先根据F=(G+G动)求出动滑轮的重力,然后根据G=mg求出工人师傅的重力,再根据F=(G+G动)求出作用在C处的力,并结合B、C承受的最大拉力确定作用在B、C上的作用力,进一步得出吊篮对平台的最小压力,最后根据p=求出最小压强. 【解答】解:(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100%=×100%=61.25%; (2)由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2F﹣G=2×40N﹣5kg×9.8N/kg=31N; 工人师傅的重力: G人=m人g=50kg×9.8N/kg=490N; 因为绳子B承受的最大拉力大于工人师傅的重力,所以作用在B端的拉力为490N; 由F′=(FC+G动)可得,此时C端的作用力: FC=2F′﹣G动=2×490N﹣31N=949N<1000N,因此此时吊篮对二楼平台的压强最小; 最小压强:p===750Pa. 故答案为:61.25%;7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绳子有效股数的判断和B端拉力的判断. 13.如图所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无人驾驶飞机﹣﹣“SULSA”,机身质量仅为3kg,翼展2m,它的主体部分是把尼龙熔化后再凝固的方式层层打印出来的.SULSA被用来协助破冰舰在南极破冰,它从破冰舰的甲板上起飞,船上工作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并接收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为这艘破冰舰探索最佳前行路径,它结束任务后自动在水上降落.SULSA为人们探索南极海域带来极大的便利.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控制; 物理知识:利用了电磁波. 作答:物理信息: 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 ; 物理知识 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分析】可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力的知识等因素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此题中“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即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 再如,飞机加速升空时所受力的情况怎样,其原因是:此时飞机受到的升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等; 故答案为:通过机载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点评】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所以据情境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14.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所示,入射光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请画出其对应的反射光线; (2)如图2所示,杠杆OA在动力F的作用下可绕O点转动,请画出动力F的力臂l.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 【解答】解:(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反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 (2)支点为O,反向延长力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O作力F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如下图所示: 【点评】(1)在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注意一些技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垂直反射面、法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等; (2)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力臂的画法,首先要掌握力臂的概念,找出支点和力的作用线,从而正确地画出力臂.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15小题5分,16小题8分,17小题9分,共22分) 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0 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分析】(1)通过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前要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成像性质进行判断.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0cm. 实验前应先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00cm,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和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物距增大,像距要减小,所以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00;同一高度;(2)放大;投影仪;(3)靠近. 【点评】了解焦距的概念和实验的调节要求.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6.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 (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天平放在 水平 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 39.6 g,将烧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江水的密度为 1.1 g/cm3. 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 标记A处 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 (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⑤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 B A.控制变量法 B.等量代替法 C.类比法. 【分析】(1)①使用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②将天平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对应的示数相加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而后据密度的公式计算即可; ③据该过程中,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判断出测量体积的情况,进而分析测量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即可; (2)据题意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而得出江水的体积,即用到了转换法,即将江水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 【解答】解:(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②在测量时,应将被测物体放在左偏中,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在甲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是m=50g+10g+5g+4.6g=69.6g;故江水的质量是:69.6g﹣30g=39.6g; 所以江水的密度是:ρ===1.1g/cm3; 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量时,江水的质量是准确的,但是测量江水的体积时,由于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测得江水的体积偏小,故据ρ=可知,测得密度偏大; (2)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而得出江水的体积,即 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故此时的水的质量是:m=m1﹣m2;故水的体积是:v==; 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标记A处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 故此时江水的质量是:m′=m3﹣m2 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 ⑤此方法中,将江水的体积转换为水的体积,即转换法,故选B. 故答案为:(1)①水平;右;②39.6;1.1;③偏大;(2)③标记A处;④;⑤B. 【点评】此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密度的测量及转换法在测量密度过程中的应用,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题. 17.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 (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 (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 B (选填“A”或“B”) A.电流表没调零 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 (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 2.5 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 ① 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 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电压/V 0.5 1.2 1.8 电流/A 0.10 0.24 0.34 0.5 (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 电阻 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 比; (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5.1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 C .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分析】(1)根据实物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据此完善电路图; (2)当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后,指针将反向偏转; (3)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根据表格中数据代入R=计算出电阻的阻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计算出电阻两端的最小电压便可得出; (4)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求出R的阻值; (6)多次实验的目的: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②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解答】解:(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路图虚线框内的元件为滑动变阻器,如下图所示: (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选B; (3)根据图丁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 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电压为1.2V时,电流为0.24A,所以R=R2===5Ω;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其阻值最大时,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 电路中的电流I===0.12A; UR=IR=0.12A×5Ω=0.6V,即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12A,定值电阻两端最小电压为0.6V,而第一组数据,其电压值和电流值都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小电压和电流,所以有拼凑的嫌疑;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电压变为原来几倍时,电流也随之变为原来的几倍; 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由I=可得,第②次实验的阻值为5Ω; 第③次实验的阻值:R3==≈5.3Ω; 第④次实验的阻值:R4===5Ω; 定值电阻R的阻值:R==5.1Ω; (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2.5;①;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4)电阻;正;(5)5.1;(6)C. 【点评】此题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同时考查了电压表的读数及对数据的分析.解决第3问的关键是利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计算最小电压或电流.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第18题6分,19小题8分,20小题8分,共22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 18.家住解放碑的小勇同学乘坐“滴滴快车”去重庆大剧院看演出,当经过洪崖洞时,小勇手机上显示了这辆“滴滴快车”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求: (1)这辆车从洪崖洞按预计时间到达大剧院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这辆车沿直线经过长为720m的千斯门大桥的过程中,受到的索引力恒为3000N,这个过程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焦? 【分析】(1)根据公式v=计算平均速度; (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计算牵引力做的功. 【解答】解:(1)由手机上显示的信息可知,s=2.5km,t=10min, 到达大剧院的平均速度: v===15km/h; (2)牵引力做的功: W=Fs=3000N×720m=2.16×106J. 答:(1)这辆车从洪崖洞按预计时间到达大剧院的平均速度是15km/h; (2)牵引力做的功为2.16×106J.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和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关键掌握公式并能够熟练变形应用,在代入数据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19.小亮家新装了一台智能电热马桶盖,如图甲所示,他查阅使用说明书发现便座加热电路有高、中、低三档并可手动调节,其额定电压为220V,低温档、中温档的额定功率为22W和44W.利用所学的电学知识他设计了一个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用两定值电阻R1和R2表示两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S2可接a或b.当它接入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时: (1)低温档加热的电流多大? (2)中温档加热5h,消耗多少度电? (3)高温档加热的额定功率是多少瓦? 【分析】(1)根据P=UI求出低温档加热的电流; (2)根据W=Pt求出中温档加热5h消耗的电能; (3)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S2接a时R1与R2并联,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开关S1断开、S2接b时R1与R2串联,根据P=可知,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小,电路的总功率越大,电热马桶盖处于高温档,同理可知,总电阻最大时处于低温档,另一种为中温档,根据电阻的串联和P=求出R1、R2的阻值,再根据电阻的并联和P=求出高温档加热的额定功率. 【解答】解:(1)由P=UI可得,低温档加热的电流: I===0.1A; (2)由P=可得,中温档加热5h消耗的电能: W=P中温t=44×10﹣3kW×5h=0.22kW•h=0.22度; (3)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马桶盖处于中温档, 由P=可得,R1的阻值: R1===1100Ω, 当开关S1断开、S2接b时,R1与R2串联,马桶盖处于低温档,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 R===220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R2的阻值阻值: R2=R﹣R1=2200Ω﹣1100Ω=1100Ω, 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R1与R2并联,电热马桶盖处于高温档,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R′===550Ω, 高温档加热的额定功率: P高温===88W. 答:(1)低温档加热的电流为0.1A; (2)中温档加热5h,消耗0.22度电; (3)高温档加热的额定功率是88W.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率公式和电功公式以及电阻的串联,关键是电热马桶盖处于不同档位时电路连接方式的判断. 20.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便携式水深测量仪.它主要是由探头A和控制盒B构成,它们之间用有绝缘皮的细导线相连形成回路,如图甲所示.其中探头A是一个底面积为10cm2、高5cm、重2.5N的圆柱体,探头A的底部为压敏电阻R(R 与水接触的表面涂有绝缘漆),工作时底部始终与水平面相平,压敏电阻R随表面压力大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A和B间的电路连接关系如图丙所示,其中电源电压恒为3V,电流表盘改装成深度表(导线的重力与体积均不计).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探头A缓慢放入水中,求: (1)探头A有体积浸入水中时,R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帕? (2)探头A全部浸入水中时,导线对探头A的拉力是多少牛? (3)将探头投入看似不深的水平池底,静止时(R与池底未紧密结合)导线已松弛,电流表示数是0.4A,则表盘0.4A处应该标水的深度值为多少米? 【分析】(1)探头A有体积浸入水中时,R底部的深度为探头A高度的一半,根据p=ρgh求出R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2)探头A缓慢放入水中时处于平衡状态,探头A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G﹣F′求出导线对探头A的拉力; (3)探头投入看似不深的水平池底,静止时导线已松弛,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的阻值,根据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表面压力,根据p=求出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强,根据p=ρgh求出水的深度,即为表盘0.4A处应该标水的深度值. 【解答】解:(1)探头A有体积浸入水中时,R底部的深度: h1=h=×5cm=2.5cm=0.025m, R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1=ρgh1=1.0×103kg/m3×10N/kg×0.025m=250Pa; (2)探头A缓慢放入水中时处于平衡状态,探头A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gV排=ρgV=ρgSh=1.0×103kg/m3×10N/kg×10×10﹣4m2×5×10﹣2m=0.5N, 由F浮=G﹣F′可得,导线对探头A的拉力: F′=G﹣F′=2.5N﹣0.5N=2N; (3)当电流表示数是0.4A时, 由I=可得,R的阻值: R===7.5Ω, 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表面压力F=75N, 探头静止时,导线已松弛,R与池底未紧密结合, 由p=可得,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强: p2===7.5×104Pa, 水的深度: h2===7.5m, 所以,表盘0.4A处应该标水的深度值为7.5m. 答:(1)探头A有体积浸入水中时,R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250Pa; (2)探头A全部浸入水中时,导线对探头A的拉力是2N; (3)表盘0.4A处应该标水的深度值为7.5m.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称重法求浮力公式、压强公式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从图象中读出压力对应的电阻值是关键,要注意压敏电阻受到的液体压力是竖直向上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