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题 ‎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  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  其次,孔子尤为看重“以诗为教”“以美养善”的“会通性”。“诗教”必须以尊重文艺自身的特殊性、审美规律性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它所特有的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魅力。孔子十分重视文艺“不言之教”的特质,在讲文艺的社会作用时,始终把“兴于诗”作为前提和基础。由此以来,中国文艺逐步确立“诗缘情”“诗言志”的主流传统,汇聚刘勰、王昌龄、王夫之、王国维等人智慧的中国特色的“意境”理论,也正是赓续孔子的文艺思想发扬所得。‎ ‎  今天的文艺家们按照美的规律去激活文论传统的生命力,进而在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异质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再续中华民族自信、自觉和自豪的心魂。‎ ‎(选自王杰泓《诗与教》‎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对于《诗经》的评论被称为“诗教”观,这也是“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B.“兴观群怨”体现了重“教”也重“诗”的文艺观,是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 ‎  C.立足于现实生活,强调社会教化意义,这是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 ‎  D.“诗言志”的文艺传统、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孔子对《韶》《武》的评价,论证了孔子更重文艺内容的观点。‎ ‎  B.文章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教”与“诗”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二者的有机统一。‎ ‎  C.文章基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论述了“诗教”观对于重塑当代文化的意义。‎ ‎  D.文章以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为前提,论述了孔子文艺观的特色。‎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更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理想息息相关。‎ ‎  B.从社会功用层面看,“诗教”的文艺观强调“诗”的文艺审美,也是为了更好地“教”。‎ ‎  C.“诗教”文艺观的“在地性”体现了“教”的层面,“会通性”体现了“诗”的层面。‎ D.重塑当代中国文化,须从社会教化的“教”,逐渐过渡到尊重文艺自身审美规律的“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材料一 ‎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作为5G技术的领航者,华为联合运营商、合作伙伴在几十个垂直行业都进行了5G应用的探索,包括但不局限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工厂、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慧教育、城市安防、无人机、智能农业、智慧新媒体等。随着5G网络在全球的部署以及更多合作伙伴的参与,5G的行业应用前景清晰而广泛。以5G与人工智能(AI)的融合为例:‎ AI的高速发展,在各行各业落地并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当前AI还面临着诸多困境。5G的三大特性是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5G核心网分布式架构完美适配应用延伸到边缘的需求,这就解决了万物互联的一大瓶颈——‎ 边缘计算的算力得到了解放。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为数据、算力、算法,5G为算力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解决了数据问题。AI90%数据来源物联网,因为5G能够连接更多的设备,物联网的高速发展会产生大量的数据,AI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更多的数据会使AI更准确更智能。AI技术也将应用在5G核心网中,帮助核心网在部署规划、运行维护等方面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5G是高速度网络基础,AI是通用技术,能够赋能各行各业。5G与AI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叠加与促进,而是互为指数,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等领域相互解放生产力。虽然目前产业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5G和AI的深度结合,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他们将成为一种基础设施能力,如互联网一般再一次革新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 ‎(摘编自中国专业IT社区CSDN论坛)‎ 材料二 ‎  外媒称,当美国和欧洲还处于组建和启动5G网络的阶段时,中国就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技术实施方面取得了进展。‎ ‎  据拉美社7月10日报道,6月中旬,中国四川宜宾发生地震,当地医院启用了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以远程会诊等方式对伤员展开救治。会诊专家团队在详细询问伤员受伤情况以及查看伤员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后,为200多公里外的震区医护人员提供了精确的诊疗指导。‎ ‎  报道称,这套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是由四川省人民医院和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可向数百或数千公里外的专家实时传输高分辨率医学图像。该系统以5G急救车为基础,配合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打造全方位的医疗急救体系。‎ ‎  报道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在5G领域的飞跃式发展,这样的突破将很难实现。‎ ‎(摘编自《参考消息》7月12日报道)‎ 材料三 ‎“5G: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 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马尔科姆·琼森代表国际电联感谢中国在促进5G标准方面所作的努力。他介绍了国际电联在5G频谱和国际标准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强调要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希望中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更加广泛加入到5G的技术应用开发中。‎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提出,5G是全联网的时代,是数字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时代,是智能化、自动化和自主化的时代。由于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科技界和企业界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在5G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且最有可能引领这股大潮在全球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5G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进5G商用部署。目前,5G基站、手机、模组等产业链关键环节进一步成熟,5G网络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城区实现连片覆盖,“5G+工业互联网”加快探索,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5G作为网络新技术的集中体现,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它的发展面临频谱资源选择、网络安全挑战等系列问题,带来了隐私保护法律适应性的新风险,应从技术、管理、法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应对。‎ ‎(摘编自中新网《乌镇峰会5G“论道”:开创数字经济新时代》)‎ ‎4.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5G技术领航者的华为与相关行业合作,积极探索5G这一跨时代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 B.5G“高时速、低时延,广连接”的三大特性解决了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困境。‎ C.5G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不仅能彼此提供便利,更可实现优势互补,相互提升,共同进步。‎ D.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利用5G网络的特性,支持远程会诊与医学影像数据的高速传输,提升诊疗效率。‎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5G技术上的发展和应用走在世界前列,离不开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国科技界和企业界的积极助力。‎ B.5G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起着极大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化5G与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将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数字化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C.工业和信息部大力推进5G商用部署,积极开展5G网络建设,加快推广5G技术的应用,5G网络目前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城区实现连片覆盖。‎ D.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随着5G全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既要看到5G技术的强大,也要正视并应对5G技术带来的包括网络安全在内的系列问题。‎ ‎6.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1935年的羊 ‎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年10月25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日。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献的形象。‎ 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 ‎8.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侯益①,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后唐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日:“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日:“宗社危若缀旒②,卿能为朕死耶?”益日:“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日:“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日:“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日:“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日:“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②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B.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C.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D.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度,即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可全权调度一地的军、民、财三政。‎ B.崩,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封爵者死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 C.致仕,指古代官员将官职交还君主,退休回家。类似的表达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 D.郊祀,古时君王会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天地,为百姓和国家祈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益勇猛善战。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数千士兵在汜水打败了张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 B.侯益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以消灭之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C.侯益富有心机。王景崇要杀他,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设法逼反景崇,解除了危机。‎ D.侯益善变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孟昶先派人送礼后又派人招降,他又归附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2)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众人 王安石 ‎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D.七八两句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15.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借用典故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桃花源记》用 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 ,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 )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 就空间论,桃花源通过三种方式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那位渔人是惊异于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 。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 的联系,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第三种方式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隐士的天地,那些凭借名声、学识、姿态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17.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不再嘲笑桃花源中人,而是嘲笑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 B.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光是桃花源中人,更应该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 C.人们不光嘲笑桃花源中人,更应该嘲笑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 D.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娓娓动听 泰然自若 大相径庭 唇亡齿寒 B.娓娓道来 怡然自得 大相径庭 千丝万缕 C.娓娓动听 怡然自得 势不两立 千丝万缕 D.娓娓道来 泰然自若 势不两立 唇亡齿寒 ‎19.文中画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桃花源并不是隐士的天地,那些凭借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B.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C.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凭借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D.桃花源并不是隐士的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 ‎20.下面是生活中的对话情境,双方共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 学生:老师好,我有个问题,请您雅正。‎ 老师:没问题,我不吝回答。‎ 学生:因在家受令尊的影响,我从小喜爱书法。‎ ‎ 老师:这很好呀!‎ ‎ 学生:现在我想光顾市里举办的书法赛,但不知道参赛流程。‎ ‎ 老师:噢,本次参赛流程较为复杂,正好也有几位同学询问这事,我下午将拨冗为你们集中解答。‎ 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21.根据要求提取下面—段话的主要信息,分别给两种史学观各总结出三个关键词或短语,每个词或短语不超过5个字。(6分)‎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次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学的史学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答案 ‎1.(3分)C(A偷换概念,“诗教”观是指孔子对《诗经》评论中所包含的文艺观,而非评论本身。B错把论据当论点,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是“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兴观群怨”只是说明这个特色的例证。D言过其实,并非“自古以来的文艺理论都是孔子文艺思想影响的产物”。)‎ ‎2.(3分)D(“孔子‘诗教’观对传统文艺有重大影响”是结论,不是前提,逻辑倒置。)‎ ‎3.(3分)D(文章结尾虽然强调了“诗”的重要性,但纵观全文,重“教”重“诗”、以“教”为本才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4 B(B项“5G的三大特性解决了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困境”一句有误,原文只提及5G的三大特性解决了“数据”“算力”问题,未包括“算法”。)‎ ‎5 C(原文说“5G网络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城区实现连片覆盖”,而C项“大、中城市”的说法扩大了5G网络覆盖范围。)‎ ‎6(1)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催生各领域各行业不断创新发展;(2)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的巨大革新;(3)人们日常生活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与便捷;(3)支撑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新增长;(4)实现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交流,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5)带来网络安全等新风险。(每点2分,答到三点满分)‎ ‎7.C本题中,C项,“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于文无据,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不矛盾。故选C。‎ ‎8.作为文章线索,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结构清晰;‎ 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交汇明暗线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 ‎9.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烘托)主要人物,小说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老师精神的感召;拓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 ‎  10.A ‎  11.B(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  12.D(蜀主孟昶先派王处回招降他,再派遣吴崇恽给他送厚礼)‎ ‎  13.(1)候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军队,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因此而断流。(“鼓”“乘”“殆”每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 ‎  (2)何况候益的亲属和党羽非常多,如果事情轻率发动,(你的)灾祸也迅速地到了。(“爪牙”“妄”“旋踵”每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 ‎  译文:‎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昭宗光化间,李克用占据太原,侯益凭拳术勇武投入其帐下。后来唐明宗李嗣源即位,侯益两手反绑请罪,明宗说:“你尽忠节,又有什么罪呢?”后晋初年,范延光在大名反叛,张从宾占据河阳给他声援。晋祖石敬瑭召见侯益,对他说:“国家危急,您能为朕牺牲吗?”侯益说:“希望(您)借我五千精锐士兵,打败敌人是一定的。”侯益率禁兵数千人,驻扎虎牢。张从宾率军队一万多人,在汜水两边列阵。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人马,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为此而断流。晋祖大喜,拜侯益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契丹攻入汴京,侯益率领手下回到京师开封,拜见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主动陈说自己没有参加后晋北伐契丹的谋划。契丹授侯益为凤翔节度使。后汉刘知远称帝,下诏加侯益为侍中。侯益认为自己曾经接受契丹的任命,听说汉军进入洛阳,很担忧,疏浚护城河作为防备。蜀主孟昶派遣侯益亲近的王处回送来书信招降侯益,又派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赠礼物给他。侯益于是和他的儿子一起归降后蜀。汉祖刘知远知道这件事后,派遣王景崇率领数千禁军,每天加倍行程赶去岐下,召侯益入朝。此时汉祖刘知远已经病危,召王景崇到自己的卧室,对他说:“‎ 侯益表面上顺从朝廷,实则心怀贰心。你去他那里召他入朝,如果侯益来朝,就放过他,不用过问;如果他迟疑不决,你就自行处置(可把他杀掉)。”侯益害怕了,就打算奉诏入朝。恰好听说汉祖刘知远驾崩了,而王景崇打算诛杀侯益。从事程渥是王景崇的同乡。侯益于是派他去游说王景崇:“您官至高位,应该稍微明白不做什么了,何必怀有危害别人的心,做过分的事呢?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非常多,如果事情胡乱发动,你的灾祸也迅速地到了。”景崇大怒道:“你赶快走,别为侯益游说。你再多说,我就灭你全族。”侯益知道了王景崇根本不听程渥的话,当即率数十骑奔入朝中。后汉隐帝刘承佑派侍臣问侯益暗中联结蜀军的原因,侯益回答说:“我是想诱蜀军出关,趁其不备突袭他们。”侯益厚赂史弘肇等人,诉说王景崇横行霸道的行径。诸多权贵大力包庇保护侯益,于是朝廷授予他开封尹兼中书令。王景崇听说这些事情,于是据城反叛。显德元年冬,侯益告老还乡,以本官退休回洛阳养老。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以耆旧老臣的地位厚待他。乾德初年,侯益入京参加郊祀,待遇与宰相等同。乾德三年,侯益病亡,终年80岁,追赐中书令。‎ ‎14.B(B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故选B。)‎ ‎  15.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2分)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南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白己本身的德行,(3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白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1分)‎ ‎ 16(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17 D(这里应该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是选择上的“应该,不应该”而不是事实上的“嘲笑或不嘲笑”)‎ ‎  18 C(娓娓道来不能作定语;泰然自若比喻紧急情状下镇定不慌乱;大相径庭喻差异大;势不两立喻矛盾尖锐不能并存,这里强调桃源“美”与世俗的“丑”不能并存;唇亡齿寒指利害关系密切;千丝万缕指关系密切。)‎ ‎  19 B(“桃花源并不是隐士的天地”不合情理,这里应该强调“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因为隐匿于桃源中的本来就是“逃避战乱的特殊隐士”“不合情理”也属于病句的一种,后一句考搭配。)‎ ‎20.“请您雅正”改为“向您请教”。“不吝”改为“乐意”。“令尊”改为“家父”。“光顾”改为“参加”。“拨冗”改为“抽出时间”。‎ ‎21.(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生命的热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