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
白城一中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单项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 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 遗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弱化乃至消失。 无论是在文化遣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要走极端化。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 (节选自《光明日报》) 1.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B.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不是商品。 C.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正确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 B.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 C.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D.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失。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重视文化遗产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发展的事实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等因素,保护文化遗产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B.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C.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 D.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树木 [瑞士]赫尔曼•黑塞① ①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辞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扎在无垠的大地之中,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措模的树干。 ② 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③ 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 ④ 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一生除了为这传种的秘密以外,再无别的操心事。 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由于这种信任我活着。 ⑤ 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这种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对我们说:平静! 平静!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也不可怕。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 ⑥ 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你如果静静地、久久地倾听,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意,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它领你回家。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 ⑦ 当我们对自己具有这种孩子的想法感到恐惧时,晚间的树就这样沙沙作响。树木有长久的想法,呼吸深长的、宁静的想法,正如它们有着比我们更长的生命。只要我们不去听它们的说话,它们就比我们更有智慧。但是,如果我们一旦学会倾听树木讲话,那么,恰恰是我们的想法的短促、敏捷和孩子似的匆忙,赢得了无可比拟的欢欣。谁学会了倾听树木讲话,谁就不再想成为一棵树。除了他自身以外,他别无所求。他自身就是家乡,就是幸福。 【注】赫尔曼•黑塞(1877—1962):瑞士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终生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代表作有流浪小说《荒原狼》等。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第⑤段中“家乡不是在这里或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这句话的含意是:家乡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空间存在,而是一种归宿、一种意识,它在自己的心里。 B.第①段中写到一棵树被锯倒时,在年轮和枝干上忠实地记录了这棵树与别的树之间.的争斗以及这棵树所有的苦痛、疾病、幸福与繁荣。 C.第⑤段中“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这句话的意思是:流浪使你在空间上离开了现实中的母亲和家乡,但又在精神上引导你走向自己的人生归宿。 D.第⑥段中“核心和含意”指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 E.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用倾听树木讲话的形式,揭示深刻的社会人生的道理。 5.第②段末作者说树木“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那么,树木宣讲了哪些法则?(5分) 6.树木的形象在文中有哪些作用?(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文欢 张大千与齐白石并有“南张北齐”的美誉,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大千”二字是他19岁时在上海郊外的松汀县里的禅定寺出家时所起的法号。至于他为什么会出家,这里又得引出他的一个爱情故事来。张大千有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姐,叫谢舜华。她比大千大三个月。童年时两人常常结伴玩耍、同进同出。两个年轻人都深爱上了对方。双方的父母也一起替他们定下了这门亲事,只待大千从日本留学回来便给他们成婚。谁知等张大千从日本回来,竟猛遭迎头痛击——谢舜华因思念过度,正值花样年华却凋零去世了。这一感情上的打击对年轻的、刚刚初恋的张大千来说,简直是致命和毁灭性的。突然他萌生一个念头:只有出家不再和别的女人有情缘才能对得起表姐的一腔痴情。于是他便真的去出家了,禅定寺的住持逸琳法师为其取“大千”二字为法名。从此便再没用过原来的名字“张正权”,并常以“大千居士”自诩。三个月后,他对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就主动回家了。佛学对他的洗礼最主要的是使他对生活和艺术有了一种超然的达观态度,这种达观使他在尘俗世界中爱美食、爱热闹、爱朋友、爱赚钱、爱花钱、爱名声等。这种看似极端矛盾的既能入世又能出世的思想在他身上竟能如此的对立而统一,不得不说都是赖于宗教对他的影响。 张大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全能画家,更是一位精通鉴定、善于模仿的造假高手。如今,在国内和海外不少文物收藏机构中,都收藏有张大千模仿徐渭、石涛、八大、石溪等历代名家的假画。有的已被鉴定确认是张大千所为,有的至今还未被认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美国某著名美术博物馆开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中国画家石涛作品特别展,并邀请了世界上许多资深的学者、专家,当然,其中也邀请了大千先生。大千先生到展厅匆匆地转了一圈便出来了,随即对秘书莞尔一笑,说:“这些画中有1/3是我早年的仿作,嘿嘿……”其实张大千最初的仿画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二是因当时没有名气,所以有些名画家没看重他,为了赌气才格外张扬,多少有些少年狡狯的游戏心理。 1949年,画家张大千羁留海外,为世人诟病,其实他自有一番隐衷。据大千先生自己所述移居海外的理由:“远去异国,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应酬烦嚣,能于寂寞之乡,经营深思,多作几幅可以传世的画;再者,我可以将中国画介绍到西方,中国画的深奥,西方人极不易了解,而近年来偶有中国画的展览,多嫌肤浅,并不能给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震惊西方人的观感,另外,中国的历史名迹、书画墨宝,近几十年来流传海外者甚多,我若能因便访求,虽不一定能合浦珠还,至少我也可以看看,以收观摩之效。”由是,决定举家远迁南美。 张大千居阿根廷期间,他的太太曾正蓉与儿子张心智, 按照他离开时的嘱咐,把放在家中未带走的、当年临摹的125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川博物馆保存,完成了他的心愿。张大千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而他那挽袖挥毫、落笔抚须的神态,确也堪称一位表里相符的中国“文化大使”。张大千自巴西移居美国后,虽频频去台湾、香港,以此稍解故园之思,但他仍向友人坦言:“在国外我并不快乐,就像大海里浮动的木块,不知此身系于何处!”1982年初,一位美籍人士从长江三峡入川访问后,到台北来拜访张大千,并赠送了一份他渴望的珍贵礼物——一包“故乡成都平原的泥土”。手捧泥土,他热泪纷纷下,把泥土供奉在先人灵位前。1983年4月2日,张大千的人生之旅终结,享年84岁。 为了纪念这位终生致力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发掘、整理的一代艺术伟人,张大千的家乡人民建造了张大千纪念馆和张大千石雕坐像,并将此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张大千逝世的地方——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也建有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在海峡两岸都建有纪念馆的艺术家,张大千是唯一的一位。 (选自《三峡文学》,有删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张大千通过对历代名家之作的模仿,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技艺和名气,由此可知模仿他人是出人头地的必经之路。 B.张大千是一个重情之人,所以才会因感情而出家,因见到故乡泥土而流泪,羁留海外不快乐,不知此身系于何处。 C.作者主要通过记述张大千的言行,表现这位艺术家的生活、情怀,同时,引人了别人对张大千的评价来丰富文章内容。 D.海峡两岸都建馆纪念张大千,可见两岸人民对张大千绘画成就的髙度认同,也反映出两岸人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E.本文客观地记录了张大千其人其事,没有刻意美化, 从多方面叙述了他的爱好与做法,这反映出作者的求真态度。 8.张大千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6分) 9.张大千假造历代名家画作的做法至少可以从“艺术”和“道德”两个角度来评价,对这种现象,你持何种态度?请结合原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 。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顏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 (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精通占卜之术。武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武帝赐帛嘉奖。受武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但他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 D.东方朔善于劝谏。他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②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三、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⑧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思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默写题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出了大致相同的意思。 (4)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多处出现“月”的意象,其中“ ”一句,以萧瑟秋景烘托与友人的离情别绪;“ ”一句,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了音乐的感人魅力。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6)《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表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7---20小题。(15分) 17.下列加粗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3分) A.盗跖(tuó) 提防(dī) 忖度(cùn) 刬的(chǎn) B.缜密(zhēn) 伺候(cì) 谛听(dī) 恓惶(qī) C.祗候(dǐ) 楔子(qì) 孱弱(càn) 盘缠(chán) D.枭下(xiāo) 戕害(qiāng) 蟊贼(máo) 山鹬(yù) 18.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戏剧语言是表达戏剧冲突的重要手段。戏剧语言指的就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舞台说明,其中人物语言即通常所说的“台词”。 B.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即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C.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其中,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其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D.曹禺,我国著名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其戏剧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其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19下列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三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20.某中学文学社社刊名为“泮湖”,为了向刚刚走进高中校门的新生宣传该文学刊物并鼓励新生踊跃投稿,需要拟写一些宣传标语,请你分别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各拟写一条(6分) ①运用比喻: ②运用拟人: ③运用借代: 六、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寄语青年学子: ① “心系人民、胸怀世界” ②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③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④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⑤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⑥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⑦ “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 ⑧“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这些讲话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中学生群体中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触动,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①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③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7.17 1. .B; 2.D; 3.C 解析:1.原文是“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 2.A.强加因果;B.无中生有,原文无“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之意;C.未然变己然,原文第3段最后一句有“或许”一词。 3.A.绝对化;B.“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髙度重视”的说法没有根据;D.应为“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 4.BE; 5.①在一次性的生命中延续永恒; ②生命的力量来自于对自己神圣使命的信任; ③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因为归宿就在你的心中; ④对流浪的眷恋是对家乡、母亲和新的生活的思念。 6.①是文章内容的线索; ②借树木抒怀,揭示主旨,树木是作者人生感悟的承载者,作者利用树木的种种自然属性揭示深刻的社会人生道理; ③作者笔下的树木形象静默、深沉,便于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象征、联想的方式,把文章写得深刻而又富有文采。 解析:B不是树与树之间的争斗,而是树与苦难岁月的争斗。E.这篇文章不是寓言,而是一篇抒情散文。 7.BE; .A项,仅通过张大千个人事例就得出“模仿……之路”较为武断,另外要出人头地必须经过模仿的说法也不正确;C项,文中没有引述别人对张大千的评价丰富文章内容;D项,建馆纪念张大千并不只是两岸人民高度认同他的绘画成就,认同的还有张大千终生致力于中国绘画艺术研究、发掘、整理等内容,选项所述正确但不全面。 8.①深爱祖国文化,终生致力于绘画艺术的研究、发掘、整理,并取得非凡成就;②深爱故国,即使旅居海外也时刻牵挂于怀;③致力于宣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远播海外。 9.观点一:假造历代名家画作有利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①只有艺术修养达到相当境界,才能令仿作以假乱真,这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传承;②仿作的出现,令鉴赏者必须具有辨别的慧眼,客观上提升了鉴定人的艺术修养; ③仿作的出现可以进一步提升原作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对艺术传承有益。 观点二:假造历代名家画作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①假造名画会混淆欣赏者对原作者艺术水准的认知,属不负责任的做法;②假造名画使得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秩序陷入混乱,是对受众的不负责;③仿作者假造名画的动机本来就是提升自己的名气或谋取利益,没有道德可言。 10.C; 11.D; D项,“《易》,相传为老子所著”错。《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如《报任安书》中有“文王拘而演《周易》 12.B; B项,时间表述有误,文中的表述是“上尝使诸数家射覆······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选项中“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应是在“射覆”事件之后。 13.①如果我的话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 ②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 (①幸:希望。异:改变。但:只是。②淫侈:奢侈无度。独:偏偏。事之难者也:判断句)。 【参考译文】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文学等有才能的人士。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一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还经常使用子路的言论。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那样整齐洁白),勇敢像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似鲍叔,守信如尾生。像这样的人,可以做天子的大臣了。我冒死拜两拜向皇上稟告。”东方朔上书的文辞不谦逊,赞美抬高自己,汉武帝却认为他奇伟,命令他在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没有被省问接见。 过了很久,(有一次)东方朔哄骗宮中管理马圈的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没有用,耕田力作当然赶不上别人,居于民众之上做官不能治理民事,从军杀敌不能胜任作战之事,对国家没有益处,仅是耗费衣食,现在皇上想杀光你们。”侏儒们很是害怕,哭哭啼啼。于是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要叩头请罪。”过了一会儿,听说皇上路过,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磕头,皇上问:“你们为什么这样?”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全杀死。”皇上知道东方朔诡计多端,召见并责问他:“你为什么要恐吓那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长只有三尺多,俸禄是一袋粮食,二百四十钱。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粮食的俸禄,二百四十钱。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如果我的话可以被采用,希望您改变对待我的礼节;如果我的话不能被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只是白吃长安的米。”皇上听后大笑,就让他待诏金马门,他渐渐得到皇上的亲近。 皇上曾经让一些擅长占筮的人射覆,把壁虎扣在盆子下面,让他们猜是什么,都没有猜中。东方朔自荐说:“我曾学《易》,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于是他用蓍萆分组摆成卦局,回答说:“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皇上说:“猜得对。”赏赐他十匹帛。又让他猜别的东西,接连都能锖中,每次都赏赐他帛。当时宫中有个受宠幸的倡优郭舍人,他说:“东方朔太狂妄,不过是侥幸猜中罢了,并不是实在的方术。我希望让他再猜。”郭舍人问的谜语,东方朔应声就答,变化奇巧锋芒毕出,没有能难住他的谜题,在场的人都很惊讶。皇上因此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于是他受到亲近和宠幸。 当时天下崇尚奢华,争相从事工商业,百姓多离开农田。皇上悠闲地问东方朔:“我想教化百姓,有什么办法吗?”东方朔回答说:“我愿意就近说说孝文皇帝时的事,这是当今在世老人都知道的事情。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粗布衣服,脚穿生皮做的鞋,用不加装饰的韦皮剑鞘挂佩剑,铺着莞蒲编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那样没有利刃,棉衣以乱絮制成而不加纹饰,收集装奏章的青布袋做成宫殿帷幕;文帝以道德高尚为美,以仁义为准绳。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风范,形成淳厚的风俗,明显地教化了民众。现在陛下嫌长安城地方小,在城外筑起建章宮,左有凤阙观,右有神明台,号称千门万户;宫中土木用锦绣装饰,宫人头上簪着玳瑁,设置杂耍车,倡导驰逐游猎之乐,追求装饰的文采华丽,聚集奇珍异物,乐人演戏,郑女起舞。皇上这样奢侈无度,却偏偏想让百姓不奢侈,不放弃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采用我东方朔的建议,撤去这些华丽的帷帐,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烧掉,放弃饲养良马表示不再骑用,那祥,就只有尧舜盛世才能与陛下的功业相媲美了。希望陛下能用心考虑上述之事。” 东方朔虽然诙谐调笑,但常常察言观色,适时地直言进谏,皇上经常采纳他的意见。从公卿到在位的群臣,东方朔都轻视嘲弄,没有什么人是他肯屈从的。 三.诗歌鉴赏 14.CD; C项颈联属于实写,而不是通过想象来写景;D项“欲辞官归隐”分析不当,诗中看不出有归隐的想法。 15.(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 (2)表现: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②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称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通过写樽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 16.(1).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3)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5)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6)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7. .答案:c 解析:A项“忖”读cǔn; B项“缜”读zhěn,“谛”读dì; C项“楔”读xiē,“缠”读chan。孱弱读can D项无 18. .答案:D 解析:莎士比亚是英国人。 19.答案:D 解析:②“金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望文生义。③“落拓不羁” 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此处应为“穷困潦倒”。⑥“卓尔不群”属于误用对象,该成语用于人的才华卓越。 20答案:示例:①在文学的海洋里,愿你掬起一朵浪花,投向我们美丽的《泮湖》。或:在文学的海洋恣意遨游,在美丽的《泮湖》展现风采。 ②以笔为弦,以墨为韵,《泮湖》每一页都演奏动人的心曲。或:让《泮湖》与您牵手,相伴走进文学殿堂。 ③饱蘸泮湖之水,写下青春墨痕。 或:五彩的扉页缤纷了你我的生活,《泮湖》下一页的留白为你守候。(“墨痕”“扉页”借代) 21.作文 解析:首先,要理解各句的含意与主题指向。 ①“心系人民、胸怀世界”:希望青年学子志向远大,胸怀家国人民,还有有高远的眼光和视野,格局要大,胸怀要广,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问题; 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与“蜻蜓点水”一词互为反义。希望青年人工作扎实,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能留下自己业绩。 ③“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劲摇桨的人才能在竞渡中跑在前面,告诫人们要发奋努力、敢于拼搏。要敢于竞争,敢于争先,做时代的弄潮儿; ④“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事无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不能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找捷径; ⑤“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前者体现的是一种宽广大度的高尚情怀和精神境界,后者体现的是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 ⑥“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急国家所急,扎根基层,坚守边远穷困地区,甘于吃苦,坚韧不拔; ⑦“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勇于创新,永不自满; ⑧“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世界上不存在完不成的事,只要我们肯付诸于行动,坚持不懈。 不惧阻力,敢闯敢拼,这是奋斗者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改革进取的志向。 其次,筛选整合,选取自己熟悉又有话可说的两三句确定立意。 可以谈对自己人生规划、目标实现的影响,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人民、家国的发展兴衰融合在一起,立志报国,心系人民;可以谈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勇于奉献,敢于坚守;可以谈自己对家国社会的看法,比如勇于创新,做时代的先行者,比如踏实拼搏等;还可以联系现实,虽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家面临各种困难与问题,但只要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拼敢闯,做好自己,自然能渡过难关。 最后,写作时要有完成任务的意识,只分析一句话或超过三句,或把习近平讲话当作论据,缺乏必要阐释分析,都不算合题。 还要注意“给青年人的寄语”,要着眼于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所选的两三句之间要注意过渡与衔接,不要生硬。 论述时要具体分析,切忌空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