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3-2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分类汇编(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3-2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题分类汇编(1)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三模拟)民歌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历史积淀。为推动陕北民歌艺术的发展,陕西省第三届民歌大赛于2017年2月16日至9月17日举行,本次大赛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参赛者年龄、职业、唱法均无限制,同时鼓励创新、改编的歌曲参赛,分享民歌之美,感受民歌之趣,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举办民歌大赛( )‎ ‎①能够更好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动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借助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体制创新 ④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2.(2018·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二诊)针对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热播,一位学者评论说: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选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这表明( )‎ ‎①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华经典诗词能契合不同时代人们的内心 ‎②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华经典诗词能使读者得到精神滋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旌性,中华经典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怀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诗词意蕴的感悟是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3.(2018·四川省资阳市高三模拟)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庄严通道上,中华文化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②不合题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观点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要求,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4.(2018·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二次检测)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现象中可以体味到( )‎ ‎①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②书信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 ‎ ‎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更取决于其传播的广度 ‎ ‎④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5.(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年轻人对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春晚的兴趣在下降。2017年,“春晚”成为春晚官网内容设计一大亮点。观众可通过下载APP参与节目互动,并分时段推送“春晚明星大拜年”送祝福,从而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眼球。这启示我们( )‎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前提 ‎ ‎②文化传承应重视发挥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优势 ‎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④文化创新应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故排除。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6.(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政治试题)宋徽宗的《荚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一部中国制作的名为《美丽的森林》的动画片,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短片从第一帧画面开始,古韵悠然,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精妙绝伦的宋代古画仿佛有了生命,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深深打动了观众,目前已成为首部冲击2017年度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这主要说明( )‎ ‎ ‎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B.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的相关知识。题中,《美丽的森林》的动画片,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 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错误;材料未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7、(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2017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强调,文联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文联组织必须直面问题,自我革新,顺势而为,勇于担当,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发展。这表明( )‎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 ‎②文艺事业凝聚中国力量,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 ‎ ‎③要大胆探索,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 ‎ ‎④坚持创造性的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 8、(泉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后人评价王羲之的行草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这与他年少师从卫夫人有关。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将各个笔画都用自然事物形象作比:[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成为以后归纳“永字八法”的基础来源。“永字八法”流传至今已二千余年,成为习书者的学习宝典。这说明( )‎ ‎ ‎ ‎①书法艺术的传播、继承、创造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活动 ‎ ‎②书法艺术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 ‎③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书写中华文化,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④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是书法艺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 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题肢表述错误,不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 题肢表述错误。①②题肢符合题意。‎ ‎9、(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2017年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 ‎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能够在传统中保护母语 ‎ ‎③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 ④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具有共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 10、(2018·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二模)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福州市的“得贵巷”、“铸鼎街”,承载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 ) ①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精神需求对接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承载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说明之所以要保护好、传承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是因为它们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精神需求对接,而且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地名文化与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的关系;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地名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 ‎11、(2018·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却无奈发展逐渐式微。漫画家林政德把昆曲元素融人动漫,通过动漫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昆曲文化。其创作的3D昆曲动画片《粉墨宝贝》,老少皆宜,赢群广大观众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文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积极影响②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③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 12、(2018·山西省太原市二模)奇幻巨制大片《捉妖记》上映十一天,便成功拿下《泰囧》(12.68亿元)稳坐了两年半的国产电影冠军之位。此电影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结合最新的国际网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 ) ①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②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结合最新的国际网特效技术”,这说明《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结合最新的国际网特效技术”,这说明《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②表述错误,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 13.(2018·湖北省武昌区高三调研)龙泉青瓷,以釉色、釉面开片和造型取胜的审美追求,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在继承青瓷传统静雅之美的基础上,借鉴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形式,开创了器形小巧的端庄大气之风,备受市场青睐。这说明( ) ①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②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③艺术创作应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作的根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 14.(2018·江西省南丰、广昌联考期中)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脚穿虎头鞋,身系红绸带,手举火炬棒,边面奔跑而来,显得虎虎生威,又寓意着红红火火,映衬出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景象,从它的主题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这表明( )‎ A. 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可以绽放其独特魅力 B. 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 C.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 与流行元素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题目中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映衬出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景象,从它的主题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表明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可以绽放其独特魅力; B不合题意,题目内容不体现文化创新与继承发展的关系;C不合题意,题目体现不出传统文化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系;D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非选择题 ‎15.(2018·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 ‎ 材料一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2017年的春季新学期,历经两年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吉林省义务教育阶段5937所中小学的55837个班级,成为中小学生每日诵读和举办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料。‎ 材料二 ‎ ‎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大爆荧屏,被誉为“综艺清流”。节目创作组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有人认为,“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结合材料,就学校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两条具体措施。 【答案】(1)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往往污染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危害学生的成长。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通过特定的环境和活动才能影响人,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不通过教学实践等活动,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不主动参与、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③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该观点也存在片面性。‎ ‎(2)①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中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风貌;②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③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共建共享,调动人民群众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⑤推动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加深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①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③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 ‎(2)此题考查传统文化、大众传媒、人民群众和自觉与自信等有关知识。考查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限用,指向,属于类题型。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获取有效信息,与相关的知识相对应,有机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及设问的信息可调动的知识有:一是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中承载的中华民族精神风貌;二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三是发挥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四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共建共享,调动人民群众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五是推动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传播手段等创新,加深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综合上述信息,可以准确回答。‎ ‎ 16.(2018·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二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理论及技术方法。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中医药正式迈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治未病”,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不可过服”,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秉承对祖国医学的信念,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正确对待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2)为了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请你为“中医中药中国行”策划两个主题活动。 【答案】(1)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反对将中医药文化“妖魔化”。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结合,从而造福人类。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④中医药文化是富矿,要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若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示例:①深入基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普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行动,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③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增进社会对中医药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④实施中医药新媒体建设工程、成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媒体传播联盟。⑤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场馆,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任答两点)‎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