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一 单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总分50分)‎ ‎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 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2.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此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宗法制深刻影响了封建统治 B.宗法制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C.宗法制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 D.宗法制保证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 ‎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4.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5.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6.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7.清朝一机构离皇帝寝宫仅‎50米距离,为严格保密,该机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人员精干,只能“跪奏笔录”。该机构的设置(  )‎ A.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B.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C.完善了中央制度体系 D.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 ‎8.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 A.大大加强了宰相的执行权力 B.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 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9.以下是对明朝内阁首辅一职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内阁首辅的设置削弱了君主专制 B.内阁首辅一直位居百官之首 C.内阁首辅是中枢机构的决策者 D.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 ‎10.秦和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丞相制;东汉初年,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建立,形成三公、三省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系列。据此推断,魏晋南北朝(  )‎ A.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B.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C.决策行政职能分离 D.中央职官体制完善 ‎11.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12.黑格尔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和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而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据此推断,海洋对古代希腊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在于(  )‎ A.公民团体形成 B.城邦体制产生 C.商品经济发达 D.民主自由意识强烈 ‎13.克里斯提尼制定“陶片放逐法”,被放逐的人不会因此而名誉扫地,也不会丧失公民权,个人财产也不会充公,过十年后还能够回来,也有再任公职的可能,目的是让这类人及其追随者头脑冷静下来。公元前417年,雅典人废除了“陶片放逐法”,这表明雅典人认识到(  )‎ A.只有实行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直接民主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参与政治活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14.《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5.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  )‎ 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 B.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C.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16.罗马法学家盖尤斯指出:“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成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此处,盖尤斯想表达的是(  )‎ A.万民法、自然法都不是法律条文 B.万民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 C.自然法具体条文体现在万民法中 D.自然法精神指导了万民法的制定 ‎17.英国威廉三世当政期间(1688~1701年),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而变成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为国王提供咨询。这表明当时(  )‎ A.内阁权力超越国王 B.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C.议会成为行政机关 D.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18.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 A.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B.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C.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19. “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由此美国(  )‎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C.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 D.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 ‎20. ‎2017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 A.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B.总统不具有立法否决权 C.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D.国会对总统的权力制约 ‎2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B.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22.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以下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23. “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宰相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 A.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B.近代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C.近代德国政体专制是实,立宪为虚 D.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24.费正清早期的著作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是儒学的、农业的和官僚的社会,不能调适成商业的、工业的和国家主义的西方社会”的结果。此观点(  )‎ A.以文明史观掩盖了战争的本质 B.肯定了中国维护主权的正义性 C.揭露了英国阴谋侵略中国的野心 D.科学地指明了鸦片战争的性质 ‎25.《南京条约》本来极为丧权辱国,但清朝统治阶级竟然称之为“万年和约”,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这种认识导致的直接危害是(  )‎ A.面对后来列强的侵略应对失当 B.清朝部分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 C.鸦片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奋起 D.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 二 、材料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和目的。(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与。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雍正即位后,对诸王的权势做了进一步的限制,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到了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对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对许多政治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而且他们不懂英语……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就成了惯例,内阁只需要在会后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而国王在1714年以后,从来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的《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5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8分)‎ 历史参考答案 ‎1. C 解析:根据题干“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可知,西周初年建立的分封制主要是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项正确。分封制后期,诸侯实力增强,地方的自主性增强,排除A。B项信息与题干重点强调政治稳定不符,排除。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大一统”局面,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A 解析:宗法制创建于封建社会之前,不仅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所以“宗法制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的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根据“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可知宗法制被不断承袭,但并不能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定性,故排除D;根据“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可知宗法制深刻影响了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 ‎3.B 解析:从材料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来看,九卿中的一些职位是负责皇室事务,为皇帝个人及其家族服务,表现出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本质”的要求,排除A、C、D项。‎ ‎4. C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史实”“史论”“史识”的定义来分析,可知C项中的认识是在分析大量史实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属于“史识”,故答案为C项。A、D两项属于史实,排除;B项是对郡县制的评价,属于史论,排除。‎ ‎5. D 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要求其绝对服从,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该规定反映的是汉武帝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项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故选D。‎ ‎6. C 解析:由“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可以看出行省制体现出中央机构的特点;由“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可以看出行省是地方权力机构;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行省制是具有双重性的权力结构,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行省制体现的是中央集权;B项说法错误,与“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不符;D项说法本身错误。‎ ‎7. D 解析:根据关键信息“清朝一机构”“跪奏笔录”可知,该机构为军机处,联系所学知识,军机处只是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军机处权力的加大,严格保密措施,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D正确,A错误;明朝已经废除丞相,清朝不存在君相之间的矛盾,排除B;根据“该机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不能说明“完善了中央制度体系”,只能表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采取的极端措施,排除C。‎ ‎8. D 解析:材料认为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制约作用,能够使决策合理化和科学化,故选D;A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最后由皇帝定夺,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故排除B、C。故选D。‎ ‎9. D 解析:内阁首辅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其权力的来源是皇帝个人的信任程度,即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内阁首辅的设置加强了而非削弱了君主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首辅并非一直位居百官之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首辅不是决策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0. C ‎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系列”意在强调决策行政职能是分离的,即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魏晋南北朝中央集权尚未高度强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来看魏晋南北朝宰相也具实权,并非名存实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晋南北朝中央职官体制尚未完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1.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将传统时代政治体制的弊端归根于君主专制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君主专制存在两千余年的条件是复杂的和特定的,材料主要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有其客观存在的条件性,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强调君主专制的根深蒂固,只是在强调其存在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与材料“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D项。‎ ‎12. D 解析:根据材料中“而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说明海洋对古代希腊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在于促使雅典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强烈,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三项。‎ ‎13. 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雅典直接民主动员了大多数人的参政积极性,但是大多数人的认识有时会局限于当前或片面,同时政敌的煽动也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在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C项正确。题干强调雅典人认识到“陶片放逐法”的优缺点,而不是强调只有实行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排除A。B项说法与题干矛盾,题干强调雅典人认识到“陶片放逐法”的优缺点,排除。D项说法错误,只要是公民皆可参与政治,而不是参与政治活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14. B 解析:根据题意,在相邻空地之间留出可供人行走的道路,这属于公共建设领域,说明了《罗马法》具有注重维护公共利益的方面,故B项正确。题干所述为公共建设不是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仍旧是属于奴隶制度国家的法律,公共权力并不是最高权力,故C项错误;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 ‎15. B 解析:从材料来看,“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这表明罗马法成为罗马在其征服地区确立统治的一种工具,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罗马法的作用;C选项材料没有提到万民法的问题;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16. D 解析:根据题干“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可知,万民法的制定体现了自然法的精神,故自然法精神指导了万民法的制定,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万民法是具体法律条文,排除。自然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排除B。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没有具体条文,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 B 解析:根据“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挑选”“为国王提供咨询”可知,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故B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内阁是掌握行政权力的机关,故C错误;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故D错误。‎ ‎18. C 解析:材料中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为适应资产阶级专政确立的形势,英国确立了限制王权、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放弃了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故答案为C项。责任制内阁出现于18世纪前期,国王当时还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排除A项;从社会转型来看,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不是“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排除B项;国王仍然拥有任命首相的权力,当时政党政治尚未产生,排除D项。‎ ‎19 A‎ ‎ 解析:据材料“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并不明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主张,美国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党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说明公民自由权利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20. D 解析:总统无可奈何地签署文件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体现出美国权力制约与平衡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权力制约,故A项错误;总统有立法否决权,故B项和C项错误。‎ ‎21. D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分析得出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在非会议期间,议会可以要求总统召开会议,这说明总统是对议会负责的,总统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材料体现出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故选D项,A、B、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2. C 解析 两图分别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君主专制,未彰显权力制衡理念,A项错误;两国代议机关议会、国会的职能都是立法,B项错误;美国总统没有绝对权威,D项错误;德意志的帝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是选举产生,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选C项。‎ ‎23.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德国政体的民主性,即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德国其实也是不乏民主成分的,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议会也不一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选项 A自身说法不够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专制是虚,立宪为实,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联邦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4. A 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是‘中国是儒学的、农业的和官僚的社会,不能调适成商业的、工业的和国家主义的西方社会’”可知,这种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是过分强调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征服,企图以文明史观掩盖战争侵略的本质,A项正确。题干信息体现了企图以文明史观掩盖战争侵略的本质,而没有涉及肯定了中国维护主权,反对侵略的正义性,排除B。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揭露了英国阴谋侵略中国的野心,而是体现了企图以文明史观掩盖战争侵略的本质,排除C。D项的说法错误,题干信息没有科学、辩证地分析鸦片战争,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5. A 解析:据材料“《南京条约》……清朝统治阶级竟然……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阶级对于西方侵略者的本质意图认识不清,这直接导致清朝面对后来列强的侵略应对失当,故A项正确;“清朝部分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中华民族的奋起”也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 ‎26. 答案:(1)制度:郡县制。(1分)‎ 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2分)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2分)‎ ‎(2)由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2分)‎ 措施:推恩令;酎金夺爵。(2分) 目的: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1分)‎ ‎(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行政区划上的犬牙交错;地方权力大而不专等。(4分, 答出两点给满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27. 答案:(1)中国:军机处成为处理军国大事的核心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由皇帝权力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由满族贵族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4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英国: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逐步形成君主“统而不治”的局面。(4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利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更易形成文化专制;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4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英国:进一步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推动了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4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28. 答案(1) 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3分)‎ 关系:承袭秦制(汉承秦制)。(2分)‎ ‎ (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保障。(3分,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3)积极: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4分)‎ 消极: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但必须从正反两方面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