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陆九渊主张“民为邦本”,黄宗羲提出“民为主,君为客”由此可见 A. 儒家“民本思想”常有传统 B. 儒家“仁”的学说停滞不前 C. 历代统治者均奉儒家为正统 D. 儒家学者都主张“民贵君轻” 3.《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 宗法家族的特色 B. 以儒入法的特色C. 同态复仇的特色 D. 严刑峻法的特色 4.《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主要指 A. 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 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 C. 消灭异端学说D. 繁荣学术文化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C.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6.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 A. 人定胜天B. 天人感应C. 道法自然D. 相生相克 7.两宋是秦以后官员清廉度最高的王朝。从朝廷到地方,从高官到小吏,清廉是普遍追求,贪污乃特殊现象。这说明 A程朱理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廉洁自律 B.高薪养廉是防止贪腐现象最有效方法 C.商品经济发展可以减少官员贪污腐败 D.地方权力分散可以基本防止贪腐现象 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 A. 慎思明辨B. 知行合一C. 格物致知D. 穷理格物 9.以下收录某部著作中的一段师生对话录: 生:“必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如何?” 师:“此本兄先后之可言,然比欲推其所从来,则需说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印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是理亦无挂搭处……”其中的“师”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10.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所主张的是 A. 格物致知B. 本心体悟C. 知行合一D. 经世致用 11.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 社会教化的作用 12.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 A. 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B. 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 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 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13.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王道和民主政治 B.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C. 仁政和道德教育 D. 实行人治和法制 14.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 A.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B. “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C.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D. “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15.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A. 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B. 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 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D. 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16.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 A. 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C. 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处于正统地位 17.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是: A. 普罗塔哥拉B. 亚里士多德C. 苏格拉底D. 泰勒斯 18.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没有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B. 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C. 它没有把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D. 它仅仅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19.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此人是: A. 马基雅弗利B. 达·芬奇C. 米开朗基罗D. 但丁 20.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性质的叙述最确切的是一组是: ①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②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③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伟大变革 ④它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③④ 21.马丁·路德曾撰文写道:“所谓教士们,无论是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只有在关于圣经或礼拜上的工作上,他们是高出众人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务。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世俗权力明显高于教会权力B. 教皇在宗教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C. 反对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预D. 教会主要用传播宗教维护正义 22.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 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科学取代宗教 B. 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 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 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23.康德说:“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魅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热就是自我招致的,”按这种观点,启蒙运动要实现 A. 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B. 人人享有政治自由 C. 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D. 摆脱对他人的依靠 24.有学者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心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主张三权分立C. 主张社会契约 D. 提倡人民主权 2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 二、材料解析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4分),并说明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4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4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 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顾炎武 回答: (1) 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2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3) 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拉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18世纪欧洲 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2分)?材料二中这个“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4分)?什么是“理性的阳光” (2分)? ②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2分) ③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2分) ④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