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3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3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图为1912~1920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A.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 B.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 D.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解析:选C。由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选C项。‎ ‎2.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 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减半。这一现象折射出 (  )‎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 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 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 解析:选B。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许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业,说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选B项。‎ ‎3.(202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下面是近代中国轮船统计(部分)表,这一阶段中国轮船业的高速发展说明 (  )‎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 352‎ ‎290 791‎ ‎117‎ ‎213 482‎ ‎1930‎ ‎2 792‎ ‎415 447‎ ‎138‎ ‎247 969‎ ‎1932‎ ‎3 456‎ ‎577 257‎ ‎178‎ ‎342 211‎ ‎1935‎ ‎3 895‎ ‎675 173‎ ‎208‎ ‎461 812‎ A.清朝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加速了对内的工商业建设 D.日本军部加强了对东北的殖民扩张 解析:选C。表格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故选C项;该时间段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题干时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是一战期间,排除B项;日本军部加强了对东北的殖民扩张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 ‎4.(2020·江苏南通调研)下表是华商工矿企业部分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表明 (  )‎ 类别 年份 棉布产量(万匹)‎ 面粉日产能力(包)‎ 发电量(万度)‎ 生铁(万吨)‎ ‎1934‎ ‎926.5‎ ‎434 110‎ ‎59 100‎ ‎15.6‎ ‎1935‎ ‎896.8‎ ‎428 020‎ ‎66 300‎ ‎16.1‎ ‎1936‎ ‎1 099.2‎ ‎452 218‎ ‎77 295‎ ‎16.2‎ A.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B.工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工业各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D.民族工业受制于官僚资本 解析:选A。1934年到1936年,棉布产量、面粉日产能力、发电量、生铁产量都有增加,表明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故选A项。‎ ‎5.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 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 (  )‎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于企业发展 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 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1940年与1937年相比,西部地区及重庆的工厂大量增多,这与抗日战争工厂企业内迁有关。材料中企业内迁,说明国民政府意图通过企业内迁保留经济实力与物质基础,为持久抗战作准备,故D项正确。‎ ‎6.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 B.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 C.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 D.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 解析:选C。据材料“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得出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故C项正确。‎ ‎7.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社会性质的转型 B.政府的支持 C.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D.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解析:选B。我国近代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高潮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二次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与政府的支持有关,故 B项正确;第二次高潮并未出现人民的反帝斗争,故C项错误;只有一战时期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 ‎8.《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面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反映了 (  )‎ 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B.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 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 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选B。“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这里指的是一战,一战结束,欧洲资本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打击,故B项正确。‎ ‎9.(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是1912~1920年间我国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比重变化示意图。‎ 据此可知 (  )‎ A.民国初期重工业发展迅速 B.工厂已普遍使用蒸汽动力 C.交通运输近代化程度提高 D.外国资本仍控制着采煤业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1912~1920年间华商机械采煤占全国机械采煤总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不能说明全国重工业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民国工厂生产动力的概况,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工业生产领域而非交通运输领域,故C项错误;虽然民国初期华商机械采煤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仍是外国资本占主导,故D项正确。‎ ‎10.“现在抗战胜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业宣告破产,为抗战服务之从业员工,则困守山城而不知所措。反不如陷区投机取巧者,拥有雄资,正可以工业建国为己任,事之不平,孰甚于此!”这说明 (  )‎ A.民族工业极度缺少发展的资本 B.民族工业产业结构出现新调整 C.国民政府主导了国家工业建设 D.政府对民族工业缺少合理作为 解析:选D。由材料“现在抗战胜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业宣告破产……反不如陷区投机取巧者”可知,抗战后期在重庆等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宣告破产,而原先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却有可能获利发展,由此可见,政府缺少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合理指导,故D项正确。‎ ‎11.据下表信息可以推断出,抗战胜利后 (  )‎ 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年月 法币发行额(亿元)‎ 发行指数 上海批发物价指数 重庆批发物价指数 ‎1937.6‎ ‎14.1‎ ‎1‎ ‎1‎ ‎1‎ ‎1945.1‎ ‎10 319‎ ‎732‎ ‎885‎ ‎1 405‎ ‎1946.12‎ ‎37 261‎ ‎2 642‎ ‎5 713‎ ‎2 688‎ ‎1947.12‎ ‎331 885‎ ‎23 537‎ ‎83 796‎ ‎40 107‎ ‎1948.8‎ ‎6 636 946‎ ‎470 705‎ ‎4 927 000‎ ‎1 551 000‎ A.财政危机主要由国民政府腐败引起 B.纸币发行增长幅度超过了物价涨幅 C.物价的上涨必然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D.财政金融危机对国民政府的统治有瓦解作用 解析:选D。表格中显示法币滥发及物价飞涨,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被推翻的结局,可知D项正确;解放战争期间财政危机主要是战争引起的,排除A项;表格显示物价指数涨幅总体大于纸币发行指数涨幅,排除B项;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法币滥发引起的,非物价飞涨导致,排除C项。‎ ‎12.(2020·天津部分区二模)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该时期最可能是 (  )‎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 解析:选D。D项与材料中“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通货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相符,故选D项;1895~1911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材料中所描述情景不符,排除A项;1912~1919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与材料中所描述情景不符,排除B项;1937~1945年是抗战时期,而材料未涉及日本的摧残,排除C项。‎ ‎13.下图是1945年8月至1947年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单位:亿元)统计图。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国民党进行全面内战的需要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缓和通货膨胀的政策性努力 D.维护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需要 解析:选A。根据图文材料可知,1946年年底到1947年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增长很快。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费开支巨大,法币发行数额巨大,故选A项。‎ ‎14.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 (  )‎ A.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 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建立了各类垄断性组织,各行业由国有资产控制,民营资本受到压制,体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故选B项。节制资本旨在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府接收敌伪产业,排除A项;官僚资本的压榨和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政府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材料二 交子本由四川民间百姓发行,发行者不久财衰,交子不能兑现,就发生了诉讼。朝廷下令将百姓发行的交子收归官营,以朝廷财力支持交子的流通和价值的稳定,交子就形成了官方发行的纸币。初期交子的价值十分稳定,有效地支持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末期,为了攻打西夏而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结果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以增加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摘编自石俊志《中国货币法制史话》‎ 材料三 民国初年,北京国民政府曾铸造银元以为国币,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币制混乱的问题。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实行白银国有,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定为法币。‎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北宋交子和民国发行纸币产生的相同影响。结合两种货币最终消亡的命运谈谈你对纸币的认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得出,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再根据材料二从北宋商品经济、对内对外贸易的发展,货币的流通,政府的推动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三从民国初年币制的混乱、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相同影响,根据材料从初期的积极作用和后期的消极影响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从纸币的产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分析。‎ 答案:(1)背景: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交易量巨大;流通金属货币量不足;四川地区的特殊贸易和货币环境;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2)原因:民国初的统一国币政策未能改变币制混乱问题;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的税收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白银外流问题。‎ ‎(3)相同影响:初期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后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认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余言之成理即可)‎ ‎16.(2020·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业计划》亦名《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1919年用英文写成,并译成汉语。‎ 全书包括自序、篇首、六大计划和结论等几个组成部分。自序讲作者写此书的动机和经过。篇首概述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第一计划至第三计划主张在中国沿海修建三个深水港,并且以三大港为中心,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修建铁路、公路、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第四计划是铁路计划,主张按中央、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修建十万英里铁路,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第五计划是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计划。第六计划则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也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 ‎——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等 根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的一个经济思想主张,并加以评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解读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可知,涉及交通、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工农业生产、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生产等内容,由此分析可知孙中山意在改善中国落后面貌促进中国强盛。评述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从孙中山经济主张的具体内容、实践效果、深远影响等方面作答。‎ 答案:示例 观点: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评述: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的重点是海陆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生产。孙中山认为实现《实业计划》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因而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未能完成,孙中山为中国设计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孙中山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