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5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我去寻找路小丫了 闫玲月 雪下得这么大,娘今晚会早些回家吧。路小丫张开嘴巴呵着凉凉的小手,一团白雾在手心里飘散。炉火仿佛失去了动力,火苗微弱地摇摆着,路小丫连忙添进一铲子煤面。炉内腾起一条火龙,迸发出生命的热量,把她的脸蛋烤得红扑扑的。 “吱扭”一声,门开了,一股冷气裹挟着一个雪人进来了。路小丫赶忙拿起毛巾为雪人打扫满身的雪花,雪人眨眼间变成了亲切的娘。娘问小丫饿坏了吧,小丫摇头。娘把裂满血口子的手伸向胸前,掏出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说,快趁热吃吧!路小丫接过烤红薯,一缕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勾起她的食欲。 路小丫细心剥去外皮,让它露出烤得焦黄的薯身,递到娘的嘴边说,娘饿了,娘先吃。娘轻轻咬了一小口,笑眯眯地说,娘的小丫真懂事。红薯又被送到路小丫嘴边,小丫张开嘴巴高兴地吃起来。 绵软甜香的烤红薯温暖着路小丫的童年时光。娘不是亲娘,路小丫是烤红薯的娘在路边发现的。那个冬天真冷,冻得路小丫都快哭断气了,娘一狠心,捡回她的半条命,取名路小丫。娘没旁的亲人,就把路小丫当成亲闺女养活。娘没别的本事,以烤红薯为生。路小丫幼时睡觉总喜欢佝偻着小身子往娘的怀里钻。懂事后她对娘说,娘身上有一股好闻的香味。娘笑了,这丫头,娘又没钱搽脂抹粉,哪来的香味儿。后来她才懂得娘身上的香味儿就是经久不散的薯香。路小丫每晚在散发着阵阵薯香的娘的怀里安然入睡,一睡就是八年。 八年后的一个下午,路小丫家里来了一个女人,女人与娘说了好久,不断用手帕擦泪。女人朝路小丫伸出嫩白的双手,路小丫躲到娘的身后。娘脸上挂着泪珠,笑着说,去吧孩子,这是你的亲妈,你们两个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路小丫舍不得离开娘,两步一回头。娘说,走吧孩子,那个家才有属于你的幸福生活。娘说完,把一扇大门死死关上。女人要带路小丫上车时,娘从后面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递给小丫一个小包袱,说,娘能给你的只有这么多了。路小丫抱紧小包袱,一路上不曾松手,不必打开她也知道,里面是娘亲手烤的红薯。 来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家,房子里的一切在路小丫眼里都是陌生的、新鲜的,包括那个让自己称呼她为“妈妈”的漂亮女人。 妈妈说,路小丫这个名字太土气了,得先改个名字,爸爸姓陆,不如就叫陆小雅吧,虽然只取谐音,意义上却有了天壤之别。陆小雅被高价送入一所重点学校,同学们只知道她叫陆小雅,路小丫的名字随着她的记忆淡去了。 陆小雅的妈妈发誓要把女儿培养成如她当年一样出色的舞蹈演员。陆小雅每天在妈妈的监督下练功,妈妈就是她的老师,严厉的眼神,严厉的话语,陆小雅找不到娘那样的温暖。 陆小雅清楚地记得,那次,她在一家大商场外闻到一股久违的香味,就不由自主地一路追寻,终于在拐角处见到一个烤红薯的,陆小雅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喜万分,抓起一个烤红薯就吃,才吃两口就被随后赶来的妈妈一巴掌打掉在地,妈妈说,真丢人,这是咱们吃的东西么! 陆小雅每天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上学练功、吃饭睡觉都在妈妈的关注中。陆小雅朋友很少,话语很少,没有谁见她开怀大笑过。妈妈却说女孩子矜持点好,这才是大家闺秀的风范。有一天矜持的陆小雅突然失踪了,如同一只断线的风筝不知去向,只给妈妈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去寻找路小丫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一股冷气裹挟着一个雪人进来了”与娘“掏出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形成冷暖对比,更加有力地突出了娘对路小丫的疼爱。 B.在寒冷的冬夜,母女二人吃烤红薯的这一幕,生动地表现了母女情深,也为最后写“陆小雅”的出走设置了悬念。 C.“娘说完,把一扇大门死死关上”,这是因为娘不希望路小丫的亲妈看到她为路小丫烤红薯。 D.在亲妈那里,“陆小雅”找不到娘那样的温暖,是因为她还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还沉浸在对娘的思念之中,也不能明白亲妈的期盼,误解了亲妈的严厉。 答案 A 解析 B.不是设置悬念,是作铺垫。C.娘死死地关上门,主要是因为她不希望路小丫看到她伤心难过。D.不是因为她不明白亲妈的期盼,而是这个家庭没有娘那样的温暖。 2.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一种寒冷而又温馨的氛围;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路小丫微弱而又顽强的生命力;④寄托了作者对路小丫的命运的美好祝愿。 解析 回答这类题时,一要弄清环境的特征,二要明确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之间的关系,三要理解环境描写与表现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四要弄清环境描写与小说情节发展之间的关系。“雪下得这么大,娘今晚会早些回家吧”“路小丫连忙添进一铲子煤面”等语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又温馨的氛围。此外,这样的环境正好与主人公路小丫的命运相似,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然后再结合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主人公命运的美好祝愿来作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秋风袅袅秋虫鸣 张 强 秋天是虫的季节。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已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宋代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层秋雨一层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薄暮末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郎士元《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故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滴露的梦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看,秋夜漫漫,陪伴人打发这寂寥时光的不只是一盏昏黄的灯,还有蛐蛐缠缠绵绵的歌吟。 秋夜,纺织娘“轧织,轧织”“织,织,织啊,织,织,织啊”的叫声一点儿也不比蟋蟀逊色,和蟋蟀不同的是,纺织娘似乎很少躲到村庄的屋檐下,野外的草丛才是它们最宽广最自由的舞台。纺织娘古称“络纬”,《诗正义》中“络纬鸣,懒妇惊”是说纺织娘叫起来的时候,懒惰的妇人突然开始吃惊,原来她意识到秋天到了,冬天也就不远了,还没准备好过冬的棉衣,她怎能不惊呢,其实猛然吃惊的何止懒妇,李白《长相思》中写道:“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霜降三候为“蛰虫咸俯”,俯,蛰伏也。过了霜降,秋虫的吟唱渐渐稀疏,这时古人认为秋虫都蛰伏了,实则不然,即使养在笼中,置于炉旁,蟋蟀、蝈蝈、纺织娘也只能勉强活过春节。虫的寿命使然,非人力所能逮也。但秋虫的一生是响亮的一生,它们认认真真活过,这是它们对生命的尊重。 我庆幸和小虫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吧,它们还醒着,还用村庄朴实的方言唱着大地的歌,生命不息,大地的歌唱也永不会停止!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文章开头描写秋虫在月夜忘我地歌唱,主要表现出秋虫对时间、对生命的珍视,展示了它们对生命的热情。 B.人们常以寒蝉来表现身世之痛、家国之思或离别之苦,这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C.古人认为蟋蟀、蝈蝈、纺织娘到霜降后都蛰伏了,作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作者认为这时的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条理清楚,行文自然流畅,极富文化意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表现出作者对秋虫的赞美。 【解析】 “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说法错误,是因为秋虫的寿命使然。 2.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 (1)增添文章的文学性(语言典雅,富有文采),增强了文章艺术感染力。(2)丰富文章内容,使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刻(突出作者的看法和情感态度),增强文章说服力。 【解析】 引用一方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作者的看法、见解得到佐证,使其更有说服力。本题引用的是古诗文,古诗文有增添文章的文学性、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第三段引用柳永的《雨霖铃》,证明作者观点“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可以概括为引用诗歌,增加作者表达观点的说服力。 3.在作者看来,“秋虫鸣”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 (1)不辜负美好时光,释放生命的热情(忘我地歌唱)。(2)面对生活中的凄苦,虽无奈但依然抗争。(3)歌唱生活的美好、大地的丰收、村庄的温暖,生命不息,歌唱不止。(4)生命虽短暂,但应尊重生命,要认真地活。 【解析】 题目要求概括在作者看来“秋虫鸣”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是考查探究作品写作意图的能力。要抓住关键信息“作者看来”和“生活态度”,在文中圈画出“秋虫鸣”的句子和作者情感态度表现语句。例如文章开头描写秋虫在月夜忘我地歌唱,主要表现出秋虫对时间、对生命的珍视,展示了它们对生命的热爱;还有“唧唧吟唱的秋虫,……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再者“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抓住了这些就不难得出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