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19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25张)
第 19 讲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 - 2 - (2017· 全国 Ⅲ 卷 )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 , 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 , 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 1~3 题。 - 3 - 1 . 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 A. 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2 .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 A. 沟壑纵横 , 降水集中 B. 地势低平 , 降水丰沛 C. 地形封闭 , 排水不畅 D. 山河相间 , 降水均匀 3 .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 A. 川剧 B. 豫剧 C. 粤剧 D. 越剧 D B D - 4 - 4 .(2017· 江苏卷改编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7 年 4 月 1 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 距北京 100 多千米 ), 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下图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图 1 - 5 -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 1980 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图 2 - 6 - (1) 改革开放后 ,1980 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 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 ,1992 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 , 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指出与深圳特区相比 , 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 (3) 目前 ,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并积极推进 “ 一带一路 ” 建设和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 , 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4) 指出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 - 7 - 答案: (1)状况: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特点: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 8 - 一 二 一、区域特征分析 例 1 (2017· 全国 Ⅱ 卷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9 - 一 二 (1) 目前 , 在洪泽湖以东地区 , 秦岭 — 淮河线 ( )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 21 世纪 , 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 A. 市场 B. 技术 C. 资金 D. 交通 C D D - 10 - 一 二 解析 : 第 (1) 题 , 图示信息显示 , 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 据此判断淮河在洪泽湖以东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C 项正确 ,B 项错。虽然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 但仍可通过气温、降水等作为划分指标依据 ,A 项错 ; 秦岭 — 淮河线在江苏段两侧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变化具有过渡性 , 没有明显的界线。 D 项错。第 (2) 题 , 注意 “ 突出体现 ” 的限定要求。长江作为苏南和苏北的界线 , 因河流阻隔导致苏南和苏北交通联系不便 , 故 C 项错 ,D 项正确。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 , 在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分异并不显著 , 故 A 、 B 两项错。第 (3) 题 , 由 “ 自 1999 年 , 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 可推断 , 多座长江大桥加强了苏南和苏北的交通运输联系 , 进而促进了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市场的融合与拓展 , 故 D 项正确。 - 11 - 一 二 - 12 - 一 二 - 13 - 一 二 2 . 依托区域图分析区域特征 区域综合分析的基本思路是 : 在哪里 : 定位、分布 , 即区域的空间位置 → 有什么 : 在这个区域当中 , 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 怎么样 : 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 → 为什么 : 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 , 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 → 如何办 : 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 , 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以下图为例 , 分析说明依托区域图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 14 - 一 二 (1) 空间定位 : 根据图中经纬度 , 参照标志性地理事物可知 , 该岛屿地处热带 ,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 是加勒比海上的岛屿。 (2) 要素提取 : 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关键地理事象及其特征。如图中标注了经纬度、加勒比海 , 主要显示了该岛屿的山峰和河流分布 :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 中部山脉横贯东西 , 南北为狭窄的沿海平原 ; 南部河流少、流程短 , 北部河流多、流程长。 - 15 - 一 二 (3) 推理判断 : 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区域所属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 结合地形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等。根据人地相关原理推断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由地形、气候等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 ; 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 , 可以推断区域人口、城市、交通线、工业等的分布。其思路如下。 - 16 - 一 二 如图中所示岛屿 ,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进行如下推断。 ① 气候 : 经纬度 → 地处东北信风带 → 中部山脉北侧因地处信风迎风坡 , 降水丰富 , 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山脉南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② 水系 : 山脉北侧地形比较开阔 , 降水丰富 , 河流众多 , 流程长 , 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 ; 山脉南侧地形比较狭窄 , 河流短小流急 , 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4) 综合运用 : 运用人地关系原理评价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① 上图所示岛屿北部土层深厚 , 水热条件优越 , 适宜种植甘蔗、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 ; 中部山脉降水丰富 , 森林茂密 ; 南部地处东北信风背风坡 , 降水较少 , 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 该岛北部尤其是东北部沿海平原农业比较发达 , 邻近世界主要航线 , 海运便利 , 是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区。 - 17 - 一 二 二、区域差异比较 例 2 (2017· 江苏卷改编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8 - 一 二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 ) ① 东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② 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③ 1978—1990 年 , 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相同 ④ 1978—1990 年 , 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均增速最接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1978—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 ) ① 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② 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③ 全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④ 21 世纪以来 , 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B A - 19 - 一 二 解析 : 第 (1) 题 ,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 只有 1990—2000 年 , 东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领先全国 , ① 错 ; 三个时段 , 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一直上升 , ② 正确 ;1978—1990 年 , 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东部地区最快 , 其次是西部地区 , 中部地区最慢 , ③ 错 ;1978—1990 年 , 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均增速最接近 , ④ 正确。故选 B 项。第 (2) 题 ,1978—2015 年 ,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差异较大 , 说明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 ① 正确 ;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改善了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 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 使其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不断加快 , ② 正确 ; 全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是东、中、西三个地区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东部地区 GDP 总量大 , 人均 GDP 年均增速始终在 8% 以上 , ③ 错 ;21 世纪以来 ,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依次升高 , 但从 GDP 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看 , 仍然是东、中、西三大地区依次降低 , ④ 错。故选 A 项。 - 20 - 一 二 归纳提升 1 . 区域差异分析的线索 (1) 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 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 : 位置 → 气候 ( 结合地形 )→ 水文 → 土壤、植被等。 (2) 按照 “ 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 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从产业活动 ( 农业、工业等 ) 、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 21 - 一 二 2 . 区域差异比较的类型 (1) 位置、轮廓相似的地理事物相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和台湾岛纬度位置 ( 回归线穿过 ) 接近 , 轮廓相似 , 可对比两岛半球差异、气候差异等。 (2) 两区域气候、地形等地理要素比较。如刚果河和亚马孙河两大河流水文特征及综合利用比较 ,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和南纬 20° 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差异比较 , 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与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及成因比较 , 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地形比较等。 (3) 区域经济特征比较。如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对比 ; 我国东北与美国中部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比较 ; 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原因比较。 (4)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面临问题的比较。如黄土高原与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比较等。 - 22 - (2016· 北京卷 )(36 分 ) 读下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23 -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 , 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 山之南山花烂漫 , 山之北白雪皑皑 , 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 (1)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 , 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8 分 )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 该区水利工程具有 “ 蓄、引、提、排相结合 ” 的特色。 (2) 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 , 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10 分 ) (3) 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 , 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0 分 )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 ,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 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 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8 分 ) - 24 - 答案: (1)春季。(2分)位于亚热带北部,(2分)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2分)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2分)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2分)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2分)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分)灌溉,抗旱,(2分)蓄洪,排涝。(2分)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2分)扩大对外联系;(2分)缩短距离,节约时间;(2分)带动相关产业;(2分)增加就业。(2分) (4)政策和技术支持;(2分)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2分)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2分)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2分) - 25 - 解析 : 第 (1) 题 , 由 “ 山之南山花烂漫 ” 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 ) 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景观的不同。第 (2) 题 , 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三方面分析 ; 由材料信息水利工程具有 “ 蓄、引、提、排相结合 ” 的特点可知 , 该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具有灌溉、抗旱、蓄洪、排涝的功能。第 (3) 题 ,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应从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方面分析 ; 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对经济 ( 促进经济发展 ) 、社会 ( 加强联系、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两方面分析。第 (4) 题 , 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 从土地、水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