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慧德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慧德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缺答案

慧德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姓名: 班级:‎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  )‎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 ‎2.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 ‎①井田制的确立 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③新兴地主的出现 ④百家争鸣 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3.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  )‎ ‎①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 ②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 ③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 ④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5.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6.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 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 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反映了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说明商鞅对贵族绝不妥协 ‎9.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日绳秦国贵公子”,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根本上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旧贵族 C.实现以法治国 D.废除分封制 ‎10.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③推行连坐法 ④焚烧诗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12.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B.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统治阶级 C.武士是幕府统治的基础,全都效忠将军 D.工商业者受统治阶级的歧视 ‎13.从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闭关锁国”成为当时日本的基本国策。某班同学在对该政策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A.锁国政策的实行与西方殖民势力对外扩张的日益猖獗密切相关 B.从经济上维护封建剥削制度也是幕府推行锁国政策的重要原因 C.实行锁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幕府加强对各藩控制的重要措施 D.日本锁国同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世界潮流 ‎14.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用着1 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 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 000两,也就是白米5 000袋。5 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 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  )‎ A.重农抑商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动摇 ‎15.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16.幕府统治末期的京都,是动荡不堪的日本的震源地。尊攘派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  )‎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尊攘派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 C.幕府统治者支持“尊王攘夷”运动 D.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17.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  )‎ 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 B.城市平民的力量 C.天皇的力量 D.西方列强的力量 ‎18.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成果是(  )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19.1868年,明治政府公布了著名的“五条誓文”,其中说道:“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为达到这一目的,明治政府(  )‎ ‎①废除幕藩体制,建立中央集权 ②废除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③废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 ④废除等级制度,实现民主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0.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力量领导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但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取消了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对此,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出现了以下几种解释,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A.武士自己取消自己的权力,一定是历史的误传 B.武士们这样做是为了讨好天皇,做做样子而已 C.领导改革的是资产阶级化的武士,当然要取消封建特权 D.日本的武士阶层文化水平较高,政治觉悟高于普通民众 ‎21.“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22.明治政府为推行“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国民皆学”的教育政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成立文部省以管理全国教育 B.建立完备的教育教学体制 C.把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阶段 D.全面清除封建忠君的思想 ‎23.“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 ‎24.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25.“明治以来,日本虽然对古典世界中的中国甚为尊重,却看不起现实的中国。”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发展进程逐渐超越了中国 B.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侧重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化 C.“现实的中国”已经放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 D.近代中日两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一、 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本大题共2小题50分。26题25分、27题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31县,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但因懒惰而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王安石诗:‎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1)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哪几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12分)‎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4分)‎ ‎(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个人具备哪些品质?(9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9分)‎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1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