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亚里士多德说:“梭伦对双方都加以反对,而且尽管他无论同哪一方妥协都有可能成为僭主(指通过政变或其他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独裁者),但他宁愿招致双方的仇视也要拯救祖国并订出最好的法律。”这里的“双方”指( ) A.奴隶和奴隶主 B.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C.平民和贵族 D.改革派和保守派 2.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 ) 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 A. 颁布解负令 B. 发展工商业 C. 实行津贴制 D. 财产等级制 4.亚里士多德说:“梭伦政体在三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二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三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 A. 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B. 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C. 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D. 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5.公元前593年,雅典鞋匠斯比亚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在选举低级官员时,却被告之他只能选举却没有被选举权。由此判断,斯比亚可能属于( ) A. 第四等级 B. 第二等级 C. 第三等级 D. 第一等级 6.《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 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7.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 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 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 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 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其共同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9.《史记·商君列传》载,“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商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取信于民,树立政府威信 B.以此挑选有胆识者 C.建立个人威信,笼络人心 D.显示其权势,以警告反对者 10.《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 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1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 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②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 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源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齐 13.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来源:o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 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15.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6.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 青苗法、募役法 B. 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 免役法、更戍法 D.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17.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这样预测时局:“……自那时(注:指1815年)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造成俄国“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 ) A. 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 B. 俄国农奴制的阻碍 C.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 机器工业极其落后 1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9.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 (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 B. 废除农奴制度 C. 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20.为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政治改革。这一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包括( ) ①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②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③推动着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④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1.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0周年,2011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 ) A. 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 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 C. 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 D. 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 22.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农民卡瓦廖夫可以( ) ①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 ②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 ③自由外出打工和游历 ④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23.1866年5月13日,在写给大臣委员会主席的指令中,他对自己任务的解释是“保护俄国人民免受那些刚刚萌芽的伪理论的侵略。这些东西会动摇社会的基础”。“他”最有可能是( )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亚历山大一世 C.列宁 D.亚历山大二世 24.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主要原因都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B.封建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25.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 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 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C. 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 D.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6.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了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27.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 ) A. 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 B.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D. 逐步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28.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 ) 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 B.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 C.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 2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0.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 A.表达了大众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C.批评维新变法脱离国情 [来源:Z 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31.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32.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实质表明( ) A.中国下层民众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33. 日本名人久坂玄端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A.下级武士 B.大名和武士 C.广大民众D.上级武士 34.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35.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 ) A. 太平军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义和团 36.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后,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但是,这些变法法令并没有涉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方面的内容。这表明对此次改革( ) A. 康、梁与光绪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不同B.光绪帝主要是为了应付国内改革舆论 C. 慈禧太后一开始就进行了直接的控制D.维新派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37.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 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C.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 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38.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 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开垦荒地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裁汰绿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9.日本开国后,“开国”派与“攘夷”派矛盾激化,中下级武士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4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位。在变科举。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 B. 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 C. 变革政治制度 D.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第Ⅱ卷( 40分) 本卷包括三道题。其中第41题16分,第42题12分,第43题12分,共40分 4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 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32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的贵族政治的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5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王安石变法对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采取的措施。(4分) (4)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2分)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来] ——《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二 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三百多年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大国崛起》解说词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8分) 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永年间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永不熄灭。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美国人跨海而来”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把烈火”的含义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3分) 1—5 CDABA 6—10 CDCAD 11—15 DDADA 16—20 DBCAA 21—25 CCDAB 26----30 CDCDD 31--35 CCACC 35--40 ADDBC 41.(16分)(1)态度:限制(抑制)贵族的政治特权。(1分)意义: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4分) (2)措施:商鞅变法废除(剥夺)贵族特权。(1分)积极影响:打破贵族对国家的世袭特权,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提升了新型地主(军功地主)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4分) (3)措施:①实行免役法: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②推行方田均税法:按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4分) (4)启示: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改革者要有勇气和智慧(2分) 42. (12分)(1)相同:①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内忧外患);②方式:都是封建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③目的:摆脱危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④内容:都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⑤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学生答出2点就给4分) (2)差异:洋务运动改革仅局限于工业、军队等“器物”层面;而俄国的改革则深入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层面(上层建筑层面)(2分)。原因:思想: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俄国地处欧洲,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基础。经济:改革前,俄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则产生于洋务运动兴起之后。(6分) 43.(12分) (1)美国通过黑船事件打开日本门户。(1分)含义:日本民族强烈要求学习西方文明,摆脱落后境况;强烈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2分)。 (2)“废藩置县”,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实现富国强兵。(6分) (3)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或者是全盘肯定)(1分)。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不能盲目照搬。(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