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二地理 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高一年级所学知识和能力考查,包括选择题第1~13题,非选择题第31题第(1)小题,共30分;第二部分:本学期所学知识和能力考查,包括选择题第14~30题,非选择题第31题第(2)(3)(4)小题和第32题,共7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填涂相应的考号信息点。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下图示意某区域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甲、乙两地气压差的数值为 A. 36 B. 27 C. 18 D. 45 2. 该日北京下暴雪的原因是 ①受较强的暖锋控制②受较强的冷锋控制 ③冷气团水汽含量大④暖气团水汽含最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 A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气压介于1035到1040之间,乙地气压介于1000到1005之间,因此两地气压差介于30到40之间。 【2题详解】 甲地位于亚欧大陆,此时该地形成高压中心,从该高压中心吹向北京的寒冷的西北风与北京当地相对较为暖湿的气团相遇形成冷锋,从而形成暴雪。 考点:等压线判读 下图为某区域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呼伦湖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淡水湖泊,湖区平均降水量为228.1mm,平均蒸发量为1411.5 mm。湖水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读呼伦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水文站附近的河流含沙量最小的,最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呼伦湖部分湖滨有现代形成的沙滩,形成图中湖滨沙丘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堆积 B. 物理风化 C. 风力堆积 D. 湖床下沉 5. 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历史上呼伦湖范围曾不止一次的扩大与缩小。当湖面缩小过程中,可能的结果是 A. 成为内流湖 B. 湖泊周围草木依然茂盛 C. 一直为淡水湖 D. 湖水含盐量降低 【答案】3. B 4. C 5.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与河流的水文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对水体相互补给关系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3题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推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水文站附近河流中,唯有②位于贝尔湖泊的下游,泥沙在湖泊中会沉积,且②河流受到湖泊的调节作用,②河流水流变化和缓,流速稳定,含沙量较小,故选B。 【4题详解】 本区域主要受到西风影响。图中显示沙丘多分布于湖泊的东岸,即西风的背风地带,这是由于西风吹拂湖水,在背风湖岸泥沙堆积形成沙丘,故选C。 【5题详解】 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湖面缩小时,水量减少,成为内流湖,含盐量升高,影响周边地区草木生长,故选A。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见下图)。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海拔则超过120米,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它现在仅高出海平面2到3米。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消失。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形成狭长沙坝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海浪堆积 B. 冰川堆积 C. 珊瑚堆积 D. 河流堆积 7. 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A. 出现极夜现象 B. 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 C. 暴风雪频发 D. 受温暖夏季风影响 8. 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与其减少原因无关的是 A. 冻土减少,地面沉降 B. 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C. 岛屿居民陆续迁离 D. 海冰消融,海冰对岛岸的保护削弱 【答案】6. A 7. B 8.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影响气候的因素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沙坝,考虑是外力作用堆积的结果,冰川作用一般形成冰渍平原,又因其是沙坝,BC错。所以其成因考虑是海浪堆积的结果,读图可知,该地为潟湖,因此其成因是河流和海浪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A对。故选A。 【7题详解】 通过题干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是时期主要在北半球夏季,就纬度而言可以出现极夜,但下半年应该出现极昼现象,排除A;材料提示暴风雪天气在冬季,排除C;西风带在夏季确实会北移,影响范围只能到65°左右,因此排除D;夏季东部河流进入汛期,流量增大,所以会冲刷东面岛岸,故选B。 【8题详解】 首先材料以及现实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该区域风暴频率增加,排除A;也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确会淹没低地,但是近100年以来,因为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才上升12CM,但是材料提示该岛面积是急剧减少,而且8年时间该岛屿完全沉没海底,说明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海平面上升,二是海冰融化后失去对沙质岛岸的保护,面积急剧减少,而岛屿居民搬离是由于面积减少所致,不是由于搬离导致面积减少,故选C。 2015年,永春县荣获中国香都称号,“永春篾香”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永春篾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永春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境内山多地少。宋元时期,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带着香料,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当时东方第一大港)定居并经营香料生意。明末清初,在泉州的蒲氏家族后裔溯晋江而上来到永春县达埔镇制作和贩卖篾香,开启了达埔镇的制香史。目前,全县共有制香企业近300家,产品达300多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与泉州相比,永春县达埔镇制作蔑香的主要优势是 A. 芳香植物等原料丰富 B. 蔑香制作工艺纯熟 C. 廉价劳动力充足 D. 蔑香市场需求大 10. 与永春蔑香畅销东南亚关联度最小的是 A. 海洋运输运费低 B. 生活习惯燃香多 C. 宗教祭祀需求旺 D. 湿热地区驱蚊虫 11. 近年来,集香品研发生产、香文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向达埔镇集聚,主要是为了共享 A. 政策和原料 B. 土地和基础设施 C. 廉价劳动力 D. 信息和市场 【答案】9. A 10. A 11.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发展方向及工业区位选择,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泉州是香料经营较早的地区,后来蒲氏家族来到永春达埔镇利用香料,结合中药材制作蔑香,且该地山多地少,可能有制作蔑香的芳香植物,A 对。与泉州相比,该地在制作工业及劳动力等方面不具明显优势,BC错。蔑香的市场不是仅限当地,D错。故选A。 【10题详解】 蔑香的运输量小,占用空间小,与海洋运输费用无关,A错。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燃香可以驱灭蚊虫,且传统文化影响,宗教祭祀需求量大,生活习惯燃香较多,BCD对。故选A。 【11题详解】 由于达埔镇蔑香生产规模较大,且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吸引了与之相关的产业向该地集聚,有利于共享信息和市场,故选D。 【点睛】工业集聚: 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2. “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A. “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 “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 “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 “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13. 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A. 收集雨水 B. 增强遮阴 C. 防范火灾 D. 保护隐私 【答案】12. C 13.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区域气候的掌握情况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地背山”有利于阻挡冬季风的侵入,“面水”利于夏季通风,所以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马头墙” 有利于增强遮阴、防范火灾、增加美感,BCD正确。“马头墙”不利于收集雨水,A错误,故选A。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 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增多 B. 边境省区比较多 C. 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 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15. 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①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②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③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④地处亚热带和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4. D 15.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A错;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B项错误。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 D项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云南省并不临海,①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②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④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③项错误。故选B。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国,由1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首都马累位于马累岛上,面积约1.5平方千米,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中马友谊大桥由中国承建,是世界首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它连接首都马累和机场岛,2018年8月竣工。大桥建成后,环马累生活和居住圈将形成。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长期以来,马尔代夫岛屿间交通主要依靠摆渡的主要原因是 A. 岛屿间距离近 B. 国土面积狭小 C. 生活节奏慢 D. 科技水平低 17. 大桥建设过程中,建筑工人需克服的最大困难是 A. 台风多发 B. 气候湿热 C. 淡水短缺 D. 地震频发 18. 大桥建成后,对当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A. 减轻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B. 增强马累的集聚效应 C. 促进马累国际贸易的发展 D. 缓解马累的居住和交通压力 【答案】16. D 17. B 18.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把握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16题详解】 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的主导因素。马尔代夫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没有建桥,岛屿间交通主要依靠摆渡。故选 C。 【17题详解】 马尔代夫靠近赤道地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小,难以形成气旋,A 错误;马尔代夫靠近赤道地区,工人施工面临着高温、高湿度等恶劣条件,且湿热的气候易爆发疫情和流感,故 B 正确;马尔代夫虽然是岛国,但降水较多,淡水资源对大桥建设影响不大,C 错误;马尔代夫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较少发生地震,D 错误。故选 B。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马累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导致马累面临较大的交通和居住压力,大桥的修建有利于将马累岛的部分人口和产业迁往机场岛,疏解马累过于集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故选D。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该区域人工种植的树木生长情况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有些地区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其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该区域内部人工种植的树木生长情况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降水量差异 B. 热量差异 C. 土层条件 D. 风力差异 20. 科学家需采集该区域植被的影像和色调特征信息。其所用的技术主要是 A. 全球定位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19. A 20.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环境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9题详解】 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所以影响生长差异的因素主要为降水量的差异,故选A。 【20题详解】 全球定位系统是对地面的某一点采集信息,主要是三维信息,遥感技术可以利用不同植被的反射率差异,提供影像和色调特征,而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的系统,数字地球是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的技术,故选B。 【点睛】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遥感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地理信息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制图、查询等,数字地球主要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把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并由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技术系统。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见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 据资料判断,关于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的优势条件分别是 A. 京:水陆交通便利 B. 冀:现代工业基础好 C. 津:科技人才集中 D. 冀:与京、津两市相邻 22. 为实现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天津港保留原有的矿石运输业务的同时继续升级 B. 河北平原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C. 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D. 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21. D 22.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联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布局具有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天津水陆交通便利,河北与京津相邻且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丰富,故选D。 【22题详解】 天津应发展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A错。河北平原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B对。加大产业向河北转移,不能向核心城市集聚,C错。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D错。故选B。 干热岩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干热岩一般指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只存在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干热岩地热发电比传统火力、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未来干热岩地热资源将成为全球的主导能源之一。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2017年9月6日,我国在青海省首次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当前制约我国干热岩规模化开采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资源 D. 资金 24. 干热岩地热发电比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其主要表现是 A. 不会产生任何生态环境问题 B. 可达到减排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的效果 C. 可避免地震及相关灾害 D. 受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小 【答案】23. A 2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开发,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干热岩丰富,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市场广阔,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资金充裕,由于其埋藏深,温度高,开采对于技术要求高,所以制约因素为技术,故选A。 【24题详解】 水电与干热岩发电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都较小,A错。二者都会减排碳氧化合物,B错。二者都不会导致地震,C错。水电受降水影响大,季节变化影响水电发电量,而干热岩没有季节变化,D对。故选D。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左图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右图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右图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 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 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 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 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25. D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结合图8可知,地坑院落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根据图9,丁地四周高,中间低,且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故D项正确。甲地东北侧为沟谷,位于沟谷的顶部,水土流水容易导致地坑院落坍塌,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A项错误;乙、丙两地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B、C项错误。 【26题详解】 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能够筹集资金,促进对地坑院的保护,故A项正确;部分地坑院还有居民居住,不适合进行完整保护,B项错误;地坑院数量多,废弃的地坑院没有修复价值,C项错误;地坑院占地面积广,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不适合推广建造,D项错误。 【点睛】此题组第1问很容易错选甲地,因为甲地整体上也地势较为平坦,要注意结合甲地临近东北侧的一个山谷这一特点,判断其对地坑院建设的不利影响。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地势平坦 C. 土壤肥沃 D. 植被缺失 2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热带季风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地中海气候区 【答案】27. D 28.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自然环境整体性,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27题详解】 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故选D。 【28题详解】 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故选D。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见图),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 草方格沙障可以 A. 黏合沙粒 B. 吸取地下水 C. 拦截水分 D. 减少下渗 30. 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A. 成土时间短 B. 技术难度小 C. 环境污染小 D. 资金投入少 【答案】29. C 30.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石漠化的治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进行知识整合是解题的关键。 【29题详解】 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AB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技术难度大, 环境污染大,资金投人多,所以BCD错误,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2题,4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按要求做答。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玫瑰是新疆于田县的特产。沙漠玫瑰耐酷暑不耐寒,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最适应透气性强、土质疏松的土壤条件。每年的5、6月份是玫瑰开花期,要求水分充足。该县种植沙漠玫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于田政府着力打造玫瑰花产业,建设玫瑰花种植园。沙漠玫瑰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并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精细化工等工业,是世界公认的出油率最高、香型最佳的玫瑰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我国东部、西亚以及欧美地区。下图示意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区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于田县沙漠玫瑰生长的光照条件。 (2)从土壤和水源条件分析沙漠玫瑰能够在于田大规模广泛种植的原因。 (3)分析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可以远离消费市场的原因。 (4)为于田沙漠玫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于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多晴天,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2)土壤:于田位于山前冲积扇区域(或沙漠地区),沙土分布广泛,土壤透气性强,适合沙漠玫瑰生长:水源:有季节性河流和地下水提供水源,尤其是5-6月份的玫瑰花盛产期,气温回升,高山冰雪融水的水量多,水资源丰富 (3)于田沙漠玫瑰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的原料,并就地加工,因此无需保鲜,而且加工后的成品便于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所以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可以远离消费市场 (4)以沙漠玫瑰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拓展经营方式,发展沙漠玫瑰园区的生态观赏和风情旅游等活动;利利用优良的品质,打造造品牌,开发于田沙漠攻瑰的系列产品:注重种植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保证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气候条件主要包括光照、热量、温差、降水等方面。考虑到该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少,因此降水不是其有利条件。因其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突出夏季,热量充足,另外温差大有利于提高其品质。 (2)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题干明确要求从土壤和水源两方面作答。材料已经对沙漠玫瑰对土壤那个的要求进行阐述,据图发现该地无语沙漠地区,透气性好,适合生长;玫瑰对水源要求较高,材料已经告知对水源需求量大,该地水源发源于昆仑山,夏季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河流和地下水能够为玫瑰生长提供充足水源。 (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市场因素。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普通的鲜花都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或者靠近市场那个,但该地远离市场,虽然有公路但显然不能满足鲜花送往市场的时效性。因此不能从常规角度思考,结合材料发现沙漠玫瑰主要用于食品以及提炼香精玫瑰油,属于众多行业的工业原料,加工后可以方便运输。所以作答应从这个角度入手。 (4)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本题为开发性试题,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所以主要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角度入手,经济方面玫瑰种植是第一产业,要寻求更好地经济效益,很明显要将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所以可以发挥在那富有沙漠玫瑰特色的观光旅游。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问题,该地最主要的问题是荒漠化。盐碱化,所以要注意植被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 点睛: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131万立方米。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其发电能力达3350兆瓦。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态势。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1)评价塔拉滩建设光伏产业园的区位条件。 (2)分析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 (3)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4)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答案】(1)优势条件: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戈壁广布,地价低。 不利条件:风沙大,遮蔽太阳能电池板,降低发电效率;基础设施较差,建设成本高;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 (2)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 (3)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 (4)塔拉滩发展光伏产业,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对龙羊峡库区的淤塞;龙羊峡水电站在夜晚或阴雨天弥补光伏发电的不足,提高电网的供电稳定性。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青海的光伏产业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光伏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光电与水电的互补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广,优势条件主要从能源、地形、地价分析。从能源分析,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从地形分析,塔拉滩地形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从地价分析,该地戈壁广布,地价低。不利条件主要从风沙、基础设施、高寒气候分析。该地风沙大,沙尘遮蔽太阳能电池板,降低发电效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建设成本高。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施工条件差。(2)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主要从风沙、土壤、能源角度分析。从风沙影响分析,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从土壤条件分析,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从能源角度分析,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3)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主要从发电、土地利用、成本、安全角度分析。从发电角度分析,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从生产成本、安全角度分析,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4)互补作用是相互都有利,主要从风沙影响,发电稳定性分析。塔拉滩发展光伏产业,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对龙羊峡库区的淤塞。龙羊峡水电在夜晚或阴雨天弥补光伏发电的不足,提高电网的供电稳定性。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光伏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主要从能源(光照强度)、地形(开阔平坦)、地价、基础设施、科技力量、资金、政策等方面分析。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有利不利条件都需要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