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精品10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精品10套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精品10套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 请注意: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以下答题卡中,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纳米、微米、毫米 B. 毫米、纳米、厘米 C. 毫米、纳米、微米 D. 毫米、微米、纳米 2、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右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 3、 ‎ 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C. 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 D.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 4、 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河岸和行船 B. 行船和河岸 C. 都是行船 D. 都是河岸 5、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 乙 t s 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2∶9 B. 2∶1 C. 9∶2 D. 1∶2‎ 8、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右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A. 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 D. 无法确定 ‎9、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 A.29 ℃ B. 32 ℃ C.30 ℃ D.35.5 ℃ ‎ ‎10、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甲<v乙<v丙 。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 A.地面 B.甲机 C.乙机 D.丙机 ‎11、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50‎ ‎1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3、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提高声音的音调 ‎14、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C.低于26 ℃ D.等于26 ℃‎ ‎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16、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 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 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 D.早晨的浓雾 ‎1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9、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 ℃、-30 ℃、-117 ℃,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 )‎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20、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1. 下列A物体的长度为__ ______cm;树叶的长度为__ ______cm。‎ ‎ ‎ ‎2、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坐着的乘客和司机说他自己没有运动,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而路边的人说乘客和司机是运动的,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乘客看到路边树木是移动的,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3、 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________m/s,合________km/h。‎ ‎4、某同学从家到学校,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 50‎ ‎,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7、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______ ____.‎ ‎8、甲、乙两名同学在相距1000 m的跑道两端同时相向起跑,甲的平均速度是6 m/s,经过100 s后与乙相遇,那么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相遇时甲跑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乙跑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 ‎ ‎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5‎ 是 的波形,理由是 。‎ 图4‎ 图5‎ 图3‎ ‎11、如图6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12、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_________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量。 13、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 ‎14、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的______和_____不同.‎ 三、实验与设计题(共14分)‎ ‎1、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这是什么物质? ‎ ‎(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 ‎(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 ‎ ‎(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____(1分)。‎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1分)。‎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__ ____m/s(1分)。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 ___m/s(1分)。‎ ‎3、给你一把钢锯条,你能做哪些声学实验?简要说明过程(举二例)(2分)‎ 三、计算题(共13分)‎ 50‎ 图6‎ ‎1、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分)‎ ‎2、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 s。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 (3分)‎ ‎3、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2.43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4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 3、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4分)‎ 50‎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 期中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下面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B D B A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B A A D C B C 二、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3.3 2.20‎ ‎2、汽车 地面 自己 ‎3、200 720‎ ‎4、‎ ‎5、升华、汽化、液化 ‎6、汽化、汽化、液化、凝华 ‎7、正在行驶的列车每秒行驶15米。‎ ‎8、4、600、400‎ ‎9、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 ‎10、乐音、振动波形有规律、噪声、振动波形无规律 ‎11、禁止鸣笛 ‎12、O℃的冰、熔化、吸热 ‎13、骨骼(或固体)、空气(或气体)、骨骼(或固体)‎ ‎14、音色、音调 三、实验与设计(共14分)‎ ‎1、(1)、冰 ‎ (2)AB段处于固态、BC段处于固液混合态、CD段处于液态、DE处于气态。‎ 50‎ ‎ (3)冰是晶体,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 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该物质的熔点是0 0C,沸点是100 0C.‎ ‎2、(1)、v=‎ ‎(2)、大 ‎(3)、0.24、0.2‎ ‎3、(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过程:把钢锯条放置在桌面上,并使其伸出桌面一部分,轻用力压下钢锯条,然后松手,钢锯条会振动,同时听到钢锯条因振动发出的声音。‎ ‎ (2)、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 过程:把钢锯条放置在桌面上,并使其伸出桌面一部分,轻用力压下钢锯条,然后松手。逐渐缩短钢锯条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发现钢锯条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四、计算(共13分 ‎1、(3分)解:t=8时48分—8时=48分=0.8时 s=120km—40km=80km ‎ v===100km/h 答: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3分)解: v=340 m/s t=0.1s×1/2=0.05s ‎ s=vt=340m/s×0.05s=17m 答: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7米.‎ ‎3、(4分)解:s1=s2=884m v1=340m/s t1-t2=2.43s ‎ t1= = =2.6s ‎ 由t1-t2=2.43s得 ‎ t2=t1-2.43s=2.6s-2.43s=0.17s ‎ v2= = =5200m/s 答: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3、 ‎(4分)解:v1=8m/s t1=500s v2=20m/s t2=100s ‎ (1) S1=v1t1=8/m/s×500s=4000m S2=v2t2=20m/s×100s=2000m S=s1+s2=4000m+2000m=6000m----------------------(2分)‎ ‎ (2)t=t1+t2=500s+100s=600s ‎ v===100m/s---------------------------------------------(2分)‎ ‎ 答:(1)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6000m;‎ (2)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0m/s.‎ 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中考试题 班级: 姓名: ‎ 50‎ 一、 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83.0mm、83.4mm、83.4mm,那么这支铅笔的长度应该是 A.83.1mm B.83.3mm C.83.13mm D.83.4mm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3、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送,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纪录夺得冠军。如图1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如果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图1‎ ‎4、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某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A.秒表 B.音叉 C. 温度计 D.酒精灯 ‎6、如图2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下列四种运动中,符合图像的是 A.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 B.物体有静止自由竖直下落的过程 C.机车沿着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 图2‎ D.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 ‎7、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20m/s,这句话的意义是 A.客车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20m B.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s ‎ C.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 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20m ‎8、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 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4m ‎9、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0、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 50‎ ‎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1、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12、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图3中正确的是 A.和 B.和 C.和 D.都正确 ‎13、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 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C.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水的温度都上升 ‎14、如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15、如图4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16、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50‎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1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18、如图5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室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1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20、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来测量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坐在飞机上航行的乘客以 ‎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2、冬天的早上玻璃窗户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是 现象,稻田的水面上的水结冰是 现象,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 现象。‎ ‎23、物理学上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用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4、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50‎ ‎25、声音的特征有 、 和 。‎ ‎26、单位换算:(要求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①54km/h= m/s ②5m/s= dm/min= km/h ③6dm= mm ④ 7nm= cm ‎27.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 。‎ ‎28、化雪比下雪冷,是因为雪熔化要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医生用物理疗法,在发烧的病人身体表面涂上酒精,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具有 作用 ‎29.液体汽化两种方式是 和 ‎ ‎30.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一是 、二是 。‎ 三、实验题(12分+3分+6分=21分)‎ ‎31、图7所示为一固体熔化、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 (吸热/放热)‎ ‎,温度 ,所以它是晶体。‎ ‎(2)此晶体从 点开始熔化,熔化时间为 ‎ min,熔点为 ℃,凝固点为 ℃。‎ ‎(3)AB段物质为 态,B点为 态,BC段为 ‎ 态,FG段为 态。‎ ‎(4)EF段为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 热。‎ 温度(℃)‎ ‎0‎ ‎1‎ ‎2‎ ‎3‎ ‎4‎ ‎5‎ ‎6‎ ‎7‎ ‎90‎ ‎92‎ ‎94‎ ‎96‎ ‎98‎ ‎100‎ 时 间(min)‎ A B ‎32、图8是某同学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 图8‎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33、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得到下列 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 ‎6 ‎ ‎7 ‎ ‎8 ‎ ‎9 ‎ ‎10‎ ‎11‎ ‎12‎ ‎13‎ ‎14‎ ‎15‎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分钟时的错误。‎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 ‎(3)在水沸腾过程中水_______热。(填“吸”或“放”)‎ 四、综合题(8分+7分=15分)‎ 50‎ ‎34.一列长280米的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320米的铁路大桥,求该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时间?‎ ‎35.王亚敏同学参加2015年秋季沅陵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进行100米比赛的过程中,起跑时的速度为6m/s,途中跑最快达到9m/s,到达终点的速度为8m/s,最终以12.5s的成绩获得小组赛的第一名,求王奔同学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 (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 请注意: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写在以下答题卡中,答在其他位置无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纳米、微米、毫米 B. 毫米、纳米、厘米 ‎ C. 毫米、纳米、微米 D. 毫米、微米、纳米 2、 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右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 3、 ‎ 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C. 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 D. 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 4、 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河岸和行船 B. 行船和河岸 C. 都是行船 D. 都是河岸 5、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6、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 乙 t s 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2∶9 B. 2∶1 C. 9∶2 D. 1∶2‎ 8、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右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A. 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 D. 无法确定 ‎9、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 50‎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 )‎ A.29 ℃ B. 32 ℃ C.30 ℃ D.35.5 ℃ ‎ ‎10、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同时上升,v甲<v乙<v丙 。乙机驾驶员感到自己在下降,这是因为他把参照物选为( )‎ A.地面 B.甲机 C.乙机 D.丙机 ‎11、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12、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3、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提高声音的音调 ‎14、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C.低于26 ℃ D.等于26 ℃‎ ‎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16、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 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 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 D.早晨的浓雾 ‎1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哗哗”的流水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18、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9、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 ℃、-30 ℃、-117 ℃,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 )‎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20、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1. 下列A物体的长度为__ ______cm;树叶的长度为__ ______cm。‎ 50‎ ‎ ‎ ‎2、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坐着的乘客和司机说他自己没有运动,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而路边的人说乘客和司机是运动的,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乘客看到路边树木是移动的,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3、 某飞机在5s内匀速飞行了1000m,它飞行的速度为________m/s,合________km/h。‎ ‎4、某同学从家到学校,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6、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7、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______ ____.‎ ‎8、甲、乙两名同学在相距1000 m的跑道两端同时相向起跑,甲的平均速度是6 m/s,经过100 s后与乙相遇,那么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相遇时甲跑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乙跑过的路程是_________m. ‎ ‎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5‎ 图6‎ 是 的波形,理由是 。‎ 图3‎ 图4‎ 图5‎ ‎11、如图6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12、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_________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量。‎ ‎ 13、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_____的传声能力较强.‎ ‎14、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的______和_____不同.‎ 三、实验与设计题(共14分)‎ ‎1、下图表示 50‎ 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这是什么物质? ‎ ‎(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 ‎(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 ‎ ‎ ‎ ‎(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____(1分)。‎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 ___(选填“大”或“小”) (1分)。‎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__ ____m/s(1分)。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 ___m/s(1分)。‎ ‎3、给你一把钢锯条,你能做哪些声学实验?简要说明过程(举二例)(2分)‎ 三、计算题(共13分)‎ ‎1、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分)‎ ‎2、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 s。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 (3分)‎ 50‎ ‎3、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2.43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4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 ‎ ‎ 3、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4分)‎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 期中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下面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B D B A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B A A D C B C 二、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3.3 2.20‎ ‎2、汽车 地面 自己 ‎3、200 720‎ ‎4、‎ ‎5、升华、汽化、液化 ‎6、汽化、汽化、液化、凝华 ‎7、正在行驶的列车每秒行驶15米。‎ ‎8、4、600、400‎ ‎9、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或发声体在振动)。‎ ‎10、乐音、振动波形有规律、噪声、振动波形无规律 ‎11、禁止鸣笛 ‎12、O℃的冰、熔化、吸热 ‎13、骨骼(或固体)、空气(或气体)、骨骼(或固体)‎ ‎14、音色、音调 三、实验与设计(共14分)‎ ‎1、(1)、冰 ‎ (2)AB段处于固态、BC段处于固液混合态、CD段处于液态、DE处于气态。‎ ‎ (3)冰是晶体,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 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50‎ ‎(4)该物质的熔点是0 0C,沸点是100 0C.‎ ‎2、(1)、v=‎ ‎(2)、大 ‎(3)、0.24、0.2‎ ‎3、(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过程:把钢锯条放置在桌面上,并使其伸出桌面一部分,轻用力压下钢锯条,然后松手,钢锯条会振动,同时听到钢锯条因振动发出的声音。‎ ‎ (2)、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 过程:把钢锯条放置在桌面上,并使其伸出桌面一部分,轻用力压下钢锯条,然后松手。逐渐缩短钢锯条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发现钢锯条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四、计算(共13分 ‎1、(3分)解:t=8时48分—8时=48分=0.8时 s=120km—40km=80km ‎ v===100km/h 答: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3分)解: v=340 m/s t=0.1s×1/2=0.05s ‎ s=vt=340m/s×0.05s=17m 答: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7米.‎ ‎3、(4分)解:s1=s2=884m v1=340m/s t1-t2=2.43s ‎ t1= = =2.6s ‎ 由t1-t2=2.43s得 ‎ t2=t1-2.43s=2.6s-2.43s=0.17s ‎ v2= = =5200m/s 答: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3、 ‎(4分)解:v1=8m/s t1=500s v2=20m/s t2=100s ‎ (1) S1=v1t1=8/m/s×500s=4000m S2=v2t2=20m/s×100s=2000m S=s1+s2=4000m+2000m=6000m----------------------(2分)‎ ‎ (2)t=t1+t2=500s+100s=600s ‎ v===100m/s---------------------------------------------(2分)‎ ‎ 答:(1)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为6000m;‎ ‎(2)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0m/s.‎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附答案)‎ ‎(1-2章)‎ 考生注意:1.本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50‎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以下四个图都是我们物理书上的,与它们对应的相关知识不正确的是    ( )‎ 用牙齿可以 听到声音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 这是一个有效减 弱噪声的装置 声音可以 发生反射 A B C D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 B C D 插入水中的铅 笔好像弯折了 ‎ 水中山的倒影 屏幕上的手势 瓶子在平面 镜中的像 ‎4.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5.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 ( )‎ A.花发出的光是红色的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 C.花发出的光是白色的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6.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 )‎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 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 ‎7.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漫反射本质是一种折射现象 B.平面镜成像是一种折射现象 C.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实际上是折射现象 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些,这是由于池底射向空气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0‎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过年放炮,有时人需要捂住耳朵,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铃声意味着上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在室内说话听起来比在室外声音大,主要是因为房间里空气不流通 D.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9.右图中,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MN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B将移向 ( )‎ A.B的上方 B.B的下方 ‎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色光是最单纯的颜色 ‎ B.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有相同的规律 C.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 D.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 ‎11.红外线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传播距离较远,关于红外线的相关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战士用来观测夜间敌人的行动 B.用来测量体温 C.用来消毒杀菌 D.用来进行遥控 ‎12.关于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B.能杀死微生物 C.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能进行普通照明 ‎13.大雾弥漫时,汽车司机必须开亮雾灯,才能保证安全,雾灯常用 ( )‎ A.红光 B.绿光 C.黄 D.白光 ‎14.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5.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超声波的速度大于老师讲课声音的速度 ‎ 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 ‎ C.回声的传播速度比原声要小一些 ‎ D.钓鱼的人怕岸上有人大声说话,因为水面能产生回声 ‎16.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上,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下图是四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 ( )‎ 互成直角的一 些小平面镜 一些小 凸面镜 一些小 凹面镜 50‎ 平面镜 A B C D 二、 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第17,18题各4分,第19-21题每空1分,第22-27题每空2分,共37分)‎ ‎17.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 ‎ ‎ 。‎ ‎19题图 ‎18题图 A O 水 空气 ‎18.如下图所示,AO为从水中斜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此时的折射角 入射角,如果入射光线向水面方向靠近,折射光线会 水面,如果入射光线继续转向水面,请你猜想可能会发生的现象: 。‎ ‎ ‎ ‎19.如上图所示,2009年7月22日,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食奇观。能解释日食现象的物理学知识是 。‎ ‎20.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 ,地球周围大气层上部的 可吸收紫外线,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不能到达地面,这样就防止人类受过量的紫外线照射。‎ ‎21.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2.身高1.7 m的人在平面镜前1.5 m处,平面镜高1 m,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人和像的距离是 m。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他以2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则像以 m/s的速度远离他。‎ ‎2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池水照明月”,这两句诗说的分别是光的 现象和光的 现象。‎ ‎24.说起光速,人们总是感觉快得无法想像。其实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将其降得很慢。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光速只有3m/s,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合理的场景: 。‎ ‎25.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偏向”或“偏离”)法线。你的理由是 ‎ ‎ 。‎ 50‎ ‎26.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说话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27. 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面的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 三、作图与实验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8小题6分,29小题10分,30小题5分,共21分)‎ ‎28.(1)在图1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图1 图2‎ ‎30°‎ A O A B C D ‎(2)图2中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29.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 ‎(4)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 ‎ 。‎ ‎30.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甲 乙 ‎ ‎ ‎(1)如图甲,先让纸板在同一平面内,沿纸面射入一条光线EO,并找到反射光线OF,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反复实验比较两角的大小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 ‎(2)将纸板如图乙折叠, 看到反射光线;(填“能”或“不能”)‎ ‎(3)如果把甲图中的入射光EO移动到ON的右边,反射光OF就在ON的 ;‎ ‎(4)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 ‎ 50‎ ‎ 。‎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31.阅读下文,并在相应位置填空。‎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争当安全模范公民”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交通信号灯用红绿灯,而不用蓝色、紫色等其他颜色的灯。对此小明、小华、小宇三人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绿光比较敏感。用红、绿光作为交通指挥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光、紫光等其他的色光强,从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光敏感。‎ 小宇说: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是国际通用的,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1)雾天,小明等三人一起在远处观看路口的红绿灯,收集有关“红色光穿透能力强”的证据。小明和小宇看到红灯亮时,小华却认为红灯不太亮。此事实说明对于不同的人,红色光引起的视觉效果 (“相同”或“不同”);三名同学向路口的红灯走近,都感到红色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与 有关。你猜想影响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还有 ‎ ‎(至少答出一条)。‎ ‎(2)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小宇的说法作出评价:‎ ‎ 。‎ ‎(3)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红绿灯颜色的变换。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来改进这种状况:(回答一条即可) 。‎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参考答案 ‎ 一、1-5 CDCAB 6-10 DCCBD 11-15 CDCCB 16 B 二、17.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 拉上窗帘,减少射向黑板的光(合理即可)‎ ‎18.大于 靠近 折射光不见了(或折射光贴在水面上或没有了折射光,只有反射光或发生全反射)‎ 50‎ ‎19.光沿直线传播 ‎20.太阳 臭氧层 ‎ ‎21.漫反射 各种 ‎ ‎22.1.7 3 不变 4‎ ‎23.折射 反射 ‎ ‎24.打开房间的灯,房间不同位置被照亮有明显的时间差(合理即可)‎ ‎25.偏向 前面事实证明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进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时靠近法线 ‎26.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系吗?(光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吗?)‎ ‎27.120 30 ‎ 三、28.如图:‎ S ‎60°‎ ‎30°‎ A O A B C D S′‎ ‎(1) (2)‎ ‎29.(1)确定像的位置 ‎ ‎(2)1 ‎ ‎(3)放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 ‎(4)不可靠 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实验次数越多,结论越可靠 ‎ 30.(1)等于 ‎ ‎(2)不能 ‎ ‎(3)左边 ‎ ‎(4)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四、31.(1)不同 距离 空气质量等(合理即可)‎ ‎(2)小宇的说法不对,用红绿灯作为交通指挥灯有科学依据,红光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得更远,人眼对绿光比较敏感 ‎ ‎ (3)用红绿灯的同时,用语音加以提示(合理即可)‎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3.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冬天户外的人呼 B.湿裤子 C.冬天窗玻璃上 D.钢水浇铸得 出“白气”晾干有冰花到钢件 ‎4.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5. 小沈阳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 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50‎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C.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D.冬天,湖水结成冰 ‎7.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觉到凉爽。这是因为() A、液化吸收热量 B、液化放出热量 C、汽化吸收热量 D、汽化放出热量 ‎8.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9.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孕妇作“B超”‎ ‎10.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 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 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A.声音的音色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调 D.飞行路线和高度 ‎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 ‎ 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似剑 ‎ ‎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 B.汽车、羚羊、运动员    ‎ C.羚羊、汽车、运动员                    ‎ D.运动员、羚羊、汽车 ‎ 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 A.18℃          B.20℃               C.22℃          D.26℃‎ ‎4.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 5.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 A. 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50‎ A. ‎ 6. 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 ‎ A. 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 ‎7. 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 C.戴上耳罩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 8.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 A. 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 ‎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10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 ‎1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 ‎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 ‎  D.孕妇作“B超” ‎ ‎12.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38℃,39℃     B.39℃,40℃      C.38℃,40℃     D. 39℃, ‎ ‎13.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         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   ‎ ‎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 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 B.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 50‎ ‎15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中,某乘客说车厢小桌上的茶杯是静止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 A.从乘客旁走过的乘务员                 ‎ ‎  B.铁路旁的树木 ‎ ‎ C.车厢中放茶杯的小桌                       ‎ D.铁路边的建筑物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2.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1中鞋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 图1‎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3. (2015·浙江温州中考) 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 mL液体(如 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 ‎ ‎ ‎ A B C D 图2‎ ‎4.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 ‎ 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 5. (2013·安徽中考)下列各图(图3)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 ‎ 是( )‎ 50‎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图3‎ ‎6. 如图4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4‎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 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7. (2015·山西中考)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8. 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 ‎ 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 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中,水像重新沸腾了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 B.“雾气”是小冰晶 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10.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特别冷 D.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立即熔化成水 5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零分。‎ ‎11.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响度很高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2. 如图5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 ‎ A.雾凇的形成 B.河水结冰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露珠的形成 图5‎ ‎13. (和平模拟)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 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上面一段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 ‎ A. 升华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 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6中实线部分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所示。则小狗的运动速度为______m/s;在前3 s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将向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 ‎ ‎ 图6‎ ‎15. 甲、乙两人从相距15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 km/h,乙的速度为2 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为4 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____________km。‎ ‎16. 如图7所示,晓雯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____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_。‎ 50‎ ‎ ‎ ‎ 图7‎ ‎17. 暑假小波参加学校举办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如要在山上获取饮用水,方法之一是清晨在树上收集叶片上的小水珠。叶片上的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________遇冷经过________而形成的。‎ ‎18. (2014·河南中考)如图8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 ‎ ‎ 图8 图9‎ ‎19. 如图9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这种合金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表示合金处于___________状态。‎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 (6分)火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21. (5分) (2015·重庆中考) 图10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 ‎ 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50‎ ‎ ‎ ‎ 甲 乙 ‎ 图10‎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_____℃,第7分钟处于_________态。‎ ‎(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 (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 B.减小实验误差 ‎22. (6分)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3. (7分)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 图11‎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12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50‎ ‎ ‎ 图12‎ 图13‎ ‎(3)图13中、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___________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4. (7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4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m/s。‎ ‎ ‎ ‎ 图14‎ ‎ (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15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图15‎ ‎25. (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w ‎ ‎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为10 kHz~30 ‎ 50‎ kHz,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与潜艇的距离s1是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继续监控潜艇,突然接到潜艇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的连线上,经后潜艇B与潜艇的距离s2为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1. B 解析:鼓声是由鼓皮振动产生的,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2. B 解析:“犯罪嫌疑人”的鞋印的长度约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 cm×7=175.70 cm=1.757 0 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3. B 解析:相同情况下,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又因为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得就越快,所以相同的环境中、相同时间内B选项中的酒精蒸发得最快,一段时间后,B选项中剩余的液体体积最少,故B选项符合题意。‎ ‎4. D 解析:=20 min= h,==30 km/h× h=10 km,=40 min= h,==60 km/h× h=40 k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