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下学期定时检测(线上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定时检测(线上开学考试) 历史 时间:50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12 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弟子规》列述了弟子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其中的“首孝弟”采用了《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同“悌”)”的文义。“首孝弟”的制度渊源可能是 A。君主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2、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B.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 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3.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 “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 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 4.《唐律》对婚姻中的法律关系作了明确规定,如:“同姓为婚者,徒三年”;为维护家族利益,丈夫可以以“七出”为由休妻,但妻子若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被抛弃,或者丈夫“以妻为妾者”,则要“徒三年”。旨在 A.维护宗法伦理秩序 B.改变婚姻关系现状 C.贯彻理学道德纲常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5.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社会改革引起观念变化 C.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D.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 19 世纪 70 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 4 批幼童共 120 人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A.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B.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 C.导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有助于近代化的发展 7.清末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经营的启新洋灰公司,曾向农工商部请求杜绝国内水泥行业的竞 争,以达长期垄断市场之目的。这从侧面说明,当时的民族工业 A.生存环境有所改善 B.受到政府政策压制 C.缺乏市场竞争实力 D.已经产生垄断组织 8.《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9.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文艺界的青年人一度把传统文化中个人安身立命之所的“家庭”描绘成极度黑暗恐怖的名利场和充满刻毒、压抑和变态的地狱魔窟。这反映出当时 A. 文艺界主导了新思想潮流 B.追求新思想成为文艺青年的时尚 C. 个人主义已成为国民共识 D.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10.大约从 1350 年兴起的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辉煌后开始衰落,运动的中心向北欧和西欧转移。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欧洲经济格局的变化 B.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来源:学#科#网 Z#X#X#K] C.西欧社会转型的完成 D.意大利宗教迫害的加剧 11.下表 1792 年 革命歌曲《玛丽安娜的康复》,“玛丽安娜”这个名字也第一次成为新法兰西的象征。 1830 年 在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中头戴弗里吉亚帽,手持三色旗的“革命的玛丽安娜”引导人民战斗的形象出现。 1849 年 袒胸露乳,充满鲜活的“革命的玛丽安娜”被指责过于激进暴力,转入地下,禁止公开使用。保留了一个梳着古典的发髻,身着罗马式长袍智慧的玛丽安娜形象。 1870 年—1940 年期间 袒胸的玛丽安娜被正名,一尊“革命的玛丽安娜”像在巴黎城东的民族广场被高高竖立起来。 女神玛丽安娜的形象塑造变化表明 A. 社会环境会对历史叙述产生影响 B.历史事实随时代变迁日益变得清晰 C. 客观事实的呈现需要有历史想象 D.历史多元化解释导致历史叙述失真 12.1872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证明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反映了当时 A. 工业革命缓和了阶级矛盾 B. 巴黎公社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C. 国际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 D. 马克思主义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材料解析题(共 52 分) 13.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 “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4分) 材料二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4分) 材料三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四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学者留学生。他们是从当年14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 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欣喜万分,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系别 姓名 派往学校 所学专业 回国时间 化工系 曹小平 伯克利加州大学 理论固体物理 1981.4.11 无线电系 彭吉虎 圣地亚哥加州大学 波导光学 1981.1.3 工程物理系 张育曼 伯克利加州大学 反应堆物理计算 1981.10.19 工程物理系 赵南明 伯克利加州大学 生物物理 1981.4.14 计算机系 郑衍衡 普度大学 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 1981.3.6 自动化系 李衍达 MIT 地震波的信息处理 1981.4.11 水利系 张楚汉 伯克利加州大学 坝工抗震 1981.6.1 机械系 柳百成 威斯康星大学 铸工冶金学 1981.1.1 化工系 催国文 MIT 高温陶瓷 1981.1.1 ——清华大学新闻网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8分) (4)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留学教育产生的影响。(9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区域分布 年份 省、市分布 区域分布 1912 北京1所 华北1 1918 北京、天津、太原各1所 华北3 1921 上海2、北京、南京、天津、太原各1所 华北3、华东3 1922 上海2、北京、南京、天津各1所 华东3、华北2 1925 北京10、上海3、南京2、武汉2、天津、唐山、成都、西安各1所 华北12、华东5、华中2、西南、西北各1所 1927 北京3、上海3、南京、武汉、广州、杭州、青岛、成都各1所 华东6、华北3、华中、华南、西南各1所 1936 北京4、上海3、南京、武汉、广州、杭州、 华东6、华北4、华中、 青岛、成都各1所 华南、西南各1所 1938 云南4、四川4、广西、湖南、福建、陕西各 1所、暂迁者2所 西南8、华东3、华中、华南、西北各1所 1944 四川6、云南3、陕西3、贵州2、上海2、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各1所 西南11、华东5、西北3、华南2、华中1 1947 上海4、南京2、北平2、天津2、广州、西安、杭州、金华、安庆、南昌、长沙、武汉、重庆、成都、青岛、开封、太原、兰州、厦门、桂林、贵阳、昆明、沈阳、长春、台北各1所 华东13、华北5、西南4、华中3、华南2、西北2、东北 2 1948 上海4、北平3、南京2、天津2、广州、西安、杭州、金华、安庆、南昌、长沙、武汉、重庆、成都、青岛、开封、太原、兰州、厦门、桂林、贵阳、昆明、沈阳、长春、台北各1所 华东13、华北6、西南4、华中3、华南2、西北2、东北 2 解读材料,从中提取有关民国国立大学发展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北宋经历 70 余年,至宋仁索时积弊日深。庆历三年,宋与西夏交战接连失利,西北形 势紧张,仁宗遂启用范仲淹,并多次督促其改革弊政,更新时局。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 朝廷颁布了新的贡举法。新法要求“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官为教授,三年而代; 选於吏员不足,取於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三年无私谴,以名闻”“士须在学习业三百日,乃听预秋试”。改革专用辞赋和墨叉取士旧制,着重考试策论和经义。新法历时极短,一年即 虚,但各地州、县学纷起,使“学校之盛,俾于汉、唐矣”。庆历八年,又有官员向仁宗提议恢复范仲淹改革科考的措施,意在减少冗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学知识,简述范仲淹改革科举制度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中新贡举法的特点。(6 分) 高2018级2019-2020下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1-5 CDCAB 6-10 DABBA 11-12AB 13. 【答案】(1)中体西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4) (2)培养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善教育法规。(4) (3)同:都是向美国学习;以科学技术为主;目的都是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国家强大;都是国家推动的结果;留学生回国取得了较大成绩。(4)异:清政府组织的留学生以幼童为主,主新中国的留学生是中青年学者;清朝留学生以广东、江浙为主,而新中国没有明确地域划分;清朝赴美留学竞争不激烈,新中国的留学竞争激烈。 (4)(4)原因: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了培养科技、法律和翻译人才;西学东渐深入;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重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5) 影响: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4分) 14【答案】示例1: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分布区域日渐广泛民初,只有北京有1所国立大学。此后,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区也出现了国立大学。民国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政府收入增加,为创办更多国立大学奠定了经济基础。民国政府大力推动近代文化科技的发展,促使了更多国立大学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为支持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创办了多所国立大学。 民国时期,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行的巨大努力,推动了国立大学的发展。 示例2:民国时期,华东地区逐渐成为国立大学最集中的地区民国初年,国立大学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从1920年代开始,华东地区的国立大学逐渐发展,除全面抗战时期外,华东地区成为国立大学最集中的地区。民国成立后,华东地区的民族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建立国立大学奠定了经济基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华东地区成为民国的政治中心,促使本地成立了更多的国立大学。华东地区成为国立大学最集中的地区,反映了当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示例3:民国国立大学伴随历史发展而发展,且受特定政治因素影响1912—1948年,国立大学总体上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日益广泛。此时期基于救亡图存,历届政府重视教育,民族经济也获得一定发展,推动教育发展,使国立大学的数量逐渐增多,分布的区域与城市也增多。且大学主要分布在城市,依托于城市的经济条件或政治地位。1938年和1944年西南地区公立大学明显增多,则是因为日本侵华,国民政府迁到西南,带动一些大学迁移,所以全民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公立大学较多。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示例4: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分布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民国初期(1912—1925年),国立大学大多分布于华北、华东地区,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开放较早,经济较发达,外来思想传播带来文明开化,人民素质较高,因而高等学府较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南地区大学比例逐渐增多,甚至超过华东、华北,直到四十年代后期,才恢复原有格局,原因在于,抗日战争时期政府组织国立大学撤退到西南大后方办学,四十年代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光复东部沦陷区,重新兴办高等教育。 综上,国立大学是先进文化的汇聚地,需要先进的文化与经济作为支撑,同时它的存在与政府、国家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它的变化隐含了诸多历史信息。 【解析】【详解】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根据“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区域分布”表格从国立大学的“省、市分布”“区域分布”中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相关知识分析论证观点即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原因:宋朝吏治积弊深重;北宋政权积贫积弱;原有贡举制度存在缺陷;范仲淹对吏治问题的关注。(每点3分,计9分) (2)特点:教育与科举同步改革;注重选拔实用人才;历时短,成效有限;部分举措受到推崇。(每点2分,计6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