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阆中中学校高 2018 级 2020 年秋第三学月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Ι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Ι卷 本试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24.表 1 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表 1 遗 址 墓编号 出 土 情 况 大何庄 墓 14 随葬三十六块猪的下颚骨 半 坡 墓 152 三岁女孩墓,随葬七十九件手工业产品,陶器六件,石球三 个,青白色带孔玉石耳坠一件 华县元君庙 墓 458 男性老人墓,随葬六件陶器,砾石围成石棺 姜 寨 墓 7 随葬尖底瓶、陶错和精美玉石耳坠共二十多件 A.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B.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 C.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 D.私人占有财物和商品交换 25.图 1 是秦朝和隋朝中央机构图示,据此可知 (秦朝) (隋朝) 图 1 A.政府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B.中央机构具有浓厚的家国一体色彩 C.中央机构继承中得到发展 D.丞相的来源发生变化但地位不变 26.据《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 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说明元代 A.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B.对边疆地区实施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C.疆域范围出现比唐朝扩大化的趋向 D.改革赋役制度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27.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 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 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这一材料表明当地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 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 28.梁启超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 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仅凭“圣主”光绪帝“乾 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这反映了梁启超 A.对百日维新失败感到遗憾 B.强调国民素养的重要性 C.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放弃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2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中出现了三大妥协,即汉满民族妥协、南北政治妥协和孙袁权力 妥协。这三大妥协 A.表明中国革命派背离了革命目标 B.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缺失 C.说明辛亥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 D.有利于较为平稳地实现社会转型 30.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 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 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31.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历来强调治史不求致用,但 1932 年之后,他提出要加强中国民族 史与地理学的研究,认为“改造中国历史,即可以改造一般民众的历史观念”,为此, 他除了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的课程外,还与同仁一起创办了史地 学杂志《禹贡》。这反映出当时 A.历史研究开始强调经世致用思想 B.历史地理学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 C.民族矛盾影响知识分子治学观念 D.民众历史观念落后亟待加强教育 3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宣传画《领土地证》。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被消灭 B.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转变 C.保障了工业化战略顺利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33.从 1979 年至 1986 年,市场在中国农产品价格中的作用日益明显。1985 年国家取消农 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86 年,全国农 业总产值达到 3947 亿元,比 1979 年年增长了两倍多。由此可以看出 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34.“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 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 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由此可知,古罗马私 A.奠定了西方法治精神的基础 B.提供了西方社会生活的规范 C.描绘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蓝图 D.束缚了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 35.14 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 2500 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 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 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A.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 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D.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第Ⅱ卷 本试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43~45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漕运始于先秦,最初规模有限,主要为军事行动服务。先秦时期,各诸侯国 纷纷开挖运河,如吴国开凿的堰渎、胥浦和邗沟,魏国开凿的鸿沟,齐国开凿的淄济运河 等。唐宋以后中央集权的运行体系日趋完善,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明 清时期的北京都是重要的人口聚居区。经济重心南移后,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出现分离的 趋势,为保证京师的供给,需要源源不断从南方调运粮食,这项任务逐渐成为漕运最重要 的职能。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漕运与“河海之争”》 材料二 图 2 元代漕运示意图 图 3 明代漕运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与明代漕运的主要区别,并分析明代漕 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3 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在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国政治文明水平的显著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是对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而且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法与时 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古典大一统正是在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人民的选择之下, 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北魏前期的法制,胡汉杂揉、重刑轻教。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深感“律令不具,奸吏 用法,致有轻重”,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高允、高闾等人,并多次参与修订《大和律》。 他认为“营国之本,礼教为先”,首创北魏“婚律”,以诏令禁止同姓结婚;加重对不孝罪 的惩罚,规定若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等。同时,削减繁复和严酷的律令,用“恕死徙 边”作为死刑减等之法,缩小连坐范围等。此外,他还注意谨慎选用掌刑狱大权之人,并 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送行监督。还从“治因事改”出发,告诚地方官应以利 民为先,灵活运用德刑,要“导之以德,齐之以刑”。 史称孝文帝“选三代(夏商用)之 异礼,采二汉(西汉、东汉)之典法;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但也因官员素质 参差不齐、文化差异等,出现“经义决狱的随意性”、“故老前宦多遵旧法,不守新制”等, 影响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效率。 ——摘编自王琛《孝文帝改革以后的北魏社会与法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主要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7 分) 阆中中学校高 2018 级 2020 年秋第三学月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部分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C A B B D B C A A A B 41.(1)变化:由服务军事行动转向保障京师粮食供应;由区域短途运输变为南北长途 转运;由为诸侯国服务到主要为中央政府服务(由诸侯国掌握到由中央政府统筹) (6 分) 原因: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经济重心的南移。(6 分) (2)区别:元代:河运与海运并重;明代:以河运为主。(4 分) 影响:南粮北运,保证了京师的供应;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南北 经济交流;带动了运河沿线的繁荣。(9 分,任答三点即可) 42.答案示例 示例一 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促进了国家新大一统模式的确立。(2 分 论述: 1949 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命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 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第一次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1954 年宪法 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与民族团结。(8 分) 结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形成了新的大一统模式。(2 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对马克思主文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 论述: (略)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标准答案 ) 45.(1)特点:重用儒生,修订和完善律令;引礼入法,注意法治与伦理道德的结合; 削减繁杂严苛的法令,趋向轻刑;注重法律的监督执行;法律运用利民为先,注重德刑。(每 点 2 分,任意四点 8 分) (2)评价: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或汉化)进 程;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借鉴。但由于官员的素质、文化差异及守旧官僚的抵制,影响了法 律的适用效果,导致北魏后期法制的混乱。(三点 6 分,四点 7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