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C错;东经度数顺着自转方向增加,B是正确C错。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方向 2.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交替现象 C. 时差的产生 D.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现象发生的原因。 【详解】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形成的,与自转无关,A不是,选A。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的产生、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B、C、D错。 【点睛】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是不同的,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形成的,正对太阳的一侧为昼,背对太阳的一侧为夜,由于有了地球自转,才出现一天昼夜交替一次。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恒星M是( ) A. 牛郎星 B. 织女星 C. 北斗星 D. 北极星 5. 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黄赤交角是66°34′ B. 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C.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D. 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的度数是一致的 【答案】3. A 4. D 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序号是 ① ,A对。 【4题详解】 地球运动过程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恒星M是北极星,D对。 【5题详解】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A错。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小,B错。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C对。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极圈的度数是互余的,D错。 考点:黄赤交角的位置、度数、影响,地球运动的特点。 6.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120°E的地方时 ③120°W的地方时 ④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和联系,试题难度容易。 【详解】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指的是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也就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所以②④正确;北京所在经线的经度是116°E,120°W是西八区,所以①③错误。综上可知,选D。 7. 北半球有一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一般会出现 A. 南岸侵蚀大于北岸 B. 北岸侵蚀大于南岸 C. 南岸堆积快于北岸 D. 南岸侵蚀、堆积都快于北岸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河流自西向东流,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水流都向南岸冲刷,则北岸泥沙淤积较严重。故选A项。 8.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 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C. 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 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因为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所以黄赤交角变小,回归线的度数变小,热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寒带变小,温带则变大。A对,B、C、D错。故选A。 9.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论海拔高低,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完全一样 B. 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同一经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C. 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低纬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小于髙纬度地区 D. 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高的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有纬度和海拔等因素,主导因素是纬度。同纬度地区若海拔不同,则自转线速度也不同,A项错误。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同一经度地区的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线速度为0,B项错误;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呈负相关,C项错误;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呈正相关,D项正确。故本题选择D。 10.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其原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海陆分布的影响 C.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答案】C 【解析】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随之南北移动;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气压带、风带随之南移。选C正确。 11.下图所示风带,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图中A选项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南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2.与冷锋活动无关的天气有( ) A. 夏季的暴雨 B. 冬季爆发的寒潮 C. 夏秋季节的台风 D. 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 【答案】C 【解析】 我国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等天气与冷锋活动有关,A、B、D错。夏秋季节的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与冷锋活动无关,C对。 13.指出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 A. 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 B. 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C. 长江中下游夏季的伏旱天气 D. 我国冬季的寒潮天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冬季,来自亚洲高压的冷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挡,在此地形成准静止锋,形成长时期的阴雨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多为对流雨或冷锋雨;每年7、8月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降水少,形成伏旱天气;我国冬季寒潮是亚洲高压的冷空气南下所形成的冷锋。 考点:天气系统 14.下列正确表示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解】我国长江流域伏旱是受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压脊的控制形成的,也就是反气旋,故需要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北半球的反气旋。A、D气流从中间向四周辐散,为反气旋,反气旋在北半球为顺时针,A正确。故本题选择A。 15. 每年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属于 A. 暖锋天气系统 B. 冷锋天气系统 C. 低压天气系统 D. 高压天气系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域,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称为台风或者飓风,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使用的是台风,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1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时的降水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 A. 热带气旋 B. 快行冷锋 C. 慢行冷锋 D. 准静止锋 【答案】C 【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时的降水是绵绵细雨,是慢行冷锋影响形成的春雨,C对。热带气旋、快行冷锋影响形成的是暴雨,A、B错。准静止锋是连阴雨天气,长江流域准静止锋影响出现在6月份,D错。 17.“天雨初晴,北风寒彻”是下列何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 ) A. 暖锋过境 B. 冷锋过境 C. 准静止锋过境 D. 反气旋过境 【答案】B 【解析】 “天雨初晴,北风寒彻”说明雨后该地受冷空气控制,应是冷锋过境,B对。暖锋过境雨后气温升高,A错。准静止锋过境可能受暖气压控制,气温升高,C错。反气旋过境没有降水天气,D错。 18.下列渔场不属于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 A. 北海道渔场 B. 秘鲁渔场 C. 北海渔场 D. 纽芬兰渔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而秘鲁渔场是因沿岸有上升流而形成的。故选B。 考点:洋流 点评:本题考查洋流对渔场的影响,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渔场与洋流的位置。 19.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墨西哥湾暖流 D. 拉布拉多寒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详解】西欧附近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显著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故选B。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0.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 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 C. 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 D. 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形成的影响。 【详解】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寒流交汇形成的,A错;纽芬兰渔场位于加拿大的东部沿海地区,B错;秘鲁渔场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而不是东岸,C错;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D对。故本题选择D。 2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 地转偏向力 B. 陆地形状限制 C. 盛行风 D. 补偿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考点:洋流 点评:课本上的原话,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2. 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A. 径流入海 B. 寒暖流交汇 C. 上升补偿流 D. 人工养殖 23.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22. B 23.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22题详解】 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3题详解】 ①②③④分别为巴西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纳利寒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是暖流,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的是渔场的成因。1、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2、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3、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4、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24.按照成因划分的洋流类型中,最重要的是( ) A. 风海流 B. 密度流 C. 水平补偿流 D. 垂直补偿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洋系统,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按照其成因来说,大部分属于风海流,A符合。密度流失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的;当每一个海区减少时,相邻的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就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BCD不是世界洋流的主要类型,所以排除。故本题选择A。 25.“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一规律 A. 整体性规律 B. 地域分异规律 C. 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规律。 【详解】“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其他要素乃至整个自然环境都会发生变化,故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A对。地域分异规律是组成要素的差异导致整体的差异,地带性和非地带性都是属于地域分异规律,与题干不符,排除BCD。故本题选择A。 2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 A. 流水搬运作用 B. 风力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于黄土疏松,且植被覆盖少,而在暴雨冲刷下形成,故属于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C对。流水搬运作用是指流水侵蚀后的产物往往会被水携带至其它地方,这一作用过程称为流水搬运作用,A错;风力沉积作用一般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B错;流水沉积作用一般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D错。故本题选择C。 【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黄土高原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的外力作用即可,注意区别黄土高原的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成因的差异。 27.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南方环境独特性 D. 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自然地理环境是有由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我国南方地区地貌上是低山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气候上高温多雨,发育了红壤;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水量丰富。这是南方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体现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故选:A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A. 人口数量增多 B. 气候变化 C. 森林破坏 D. 围湖造田 29. 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综合性特征 B. 区域性特征 C. 整体性特征 D. 差异性特征 【答案】28. C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的变化,能够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就业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等问题,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C对。人口数量增多不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A错。气候变化不会导致径流量变率增大,B错。围湖造田不是土壤肥力下降原因,D错。 【29题详解】 上图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C对。图示突出的是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不是体现区域性特征、综合性特征,A、B错。 差异性特征体现区域间的不同点,D错。 【点睛】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的变化,能够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径流量就业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等问题,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图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0.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我国北方许多半干旱草原地区土地利用的方式是( ) A. 发展大农业 B. 发展高科技农业 C. 退耕还林 D. 退耕还草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解题的关键性提示,我国北方地区草原植被就是草,这是由当地的降水决定的,也就决定了当地适合发展以“草”为主的农业,如果发展其他形式的农业活动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所以当地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还原草原生态,D对。故本题选择D。 二、材料分析题 31.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上,并开始向_____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 【答案】 (1). 冬至 (2). 极昼 (3). 23°26'S(南回归线) (4). 北 (5). 66°34' (6). 8 (7). 16 (8). 小 (9). 等于 【解析】 【分析】 本题地球光照图的判读和晨昏线的运用。 【详解】(1)根据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根据上题,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并达到了直射的最南纬度;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3)根据“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A为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可以求出H=66°34´。根据图示,AB为昏线,所以A为18点,图中经线被等分成6份,每份为30度,相差2个小时,则B点为日落为16点,正值日落,昼长=(日落-12)*2=为8小时。 (4)因为图示为北半球的冬至,所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过三个月后也就是春分,则其昼夜长短情况为昼夜平分。 【点睛】地球光照图是主要地理图之一,主要包括侧视光照图及其变式图、俯视光照图及其变式图、矩形投影图及局部光照图等。该类型图主要通过图中特殊的点、线和面组合来反映某时刻的昼夜分布状况,以此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点:球心、南北两极点、太阳直射点; 线:南北回归线、赤道、南北极圈、地轴、各条经线(尤其是0°经线和180°经线)、晨昏线、太阳光线(尤其是直射点的太阳光线); 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 三、综合读图题 32.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气压带名称 A______, C______,E ______,G______。 (2)画出图中B、D、F三处的风向(分别用一个箭头表示)。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由于 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 季偏北, 季偏南。 【答案】 (1)A_赤道低气压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G极地高气压带 (2)画出图中B、D、F三处的风向(分别用一个箭头表示)。(图略) (3)太阳直射点 夏 冬 【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据图中纬度位置关系,A地为赤道低气压带、C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地为极地高气压带。 (2)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风向右偏转;B处为东北信风带、D处为盛行西风带、F为极地东风带。 (3)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有规律的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