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3.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C.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4.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 ‎5.“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为了惩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段材料( )‎ A.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开始 B.提出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C.认为我国当时的唯一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认为阶级矛盾依旧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6.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是( )‎ A.地方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大多数的法律并非按一般模式立法所制定,基本上贯彻的是实用主义,即在政策引导下开展社会运动,然后制定法律来保护或巩固运动的成果。这一做法( )‎ A.开辟了法律制定的新原则B.为新政权的巩固提供了保障 C.体现法律自身的价值追求D.有利于新法律权威的树立 ‎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进行“基本制度选择”提供了条件。当时中国建立或选择的政治制度不包括(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村民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自13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材料意在强调( )‎ A.西戴自治区成立于建国之前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C.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D.元朝宣政院是自治制度的雏形 ‎10.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南分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 )‎ 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 ‎11.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1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3.“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与毛泽东这段话直接相关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毛泽东在致末庆龄的亲笔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据此推断毛泽东“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是要她( )‎ A.参加七届二中全会B.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C.参加中共八大会议D.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 )‎ A.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 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D.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 ‎16.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意图是挑拨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裂祖国。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待西藏一直给予特殊照顾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D.一国两制政策 ‎17.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19.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②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 ‎③使中间党派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得以通过 ‎④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1.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据此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制宪会议每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每向前迈出一步,几乎都是冲突各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正因如此,美国宪法被人们调侃为“妥协篓子”,制宪会议的领袖们则被戏称为“和事佬”。‎ ‎——程汉大《美国立宪成功之道》‎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 (1) 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2) 材料二反映出制宪会议解决重大难题的策略是什么?这一策略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答案 ‎1.C2.C3.B4.B5.B6.C7.B8.B9.C10.A11.C12.C13.B14.B15.A16.C17.C18.A19.A20.D ‎21.(1)特征:人民主权.不同: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 ‎(2)策略:妥协让步。‎ 体现:联邦制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权分立协调中央各权力之间的关系,参、众议员不同选举方式协调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趋向:由专制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由人治走向法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